《2021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标通用版课时作业:20 城市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标通用版课时作业:20 城市化.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时作业20城市化一、选择题(2019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读东南亚十国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回答12题。东南亚十国综合城市化子系统的比较1由图示信息可以判断()A东南亚国家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B新加坡和柬埔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泰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D东南亚各国经济、社会城市化基本同步发展解析:由图可知,柬埔寨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B项错;泰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低于社会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城市化水平,说明泰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C项错;图中多数国家经济城市化水平与社会城市化水平保持
2、一致,说明二者基本同步发展,D正确。答案:D2印度尼西亚城市化子系统间的差异反映出该国()A城市经济发展快,农村经济发展缓慢B城市发展机会少,农村经济持续落后C城市的推力作用小,农村拉力作用大D人口、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人口城市化水平高,说明该国向城市转移的人口多,主要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对人口拉力较大,而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少,对人口推力较大,故B、C错误;印度尼西亚人口城市化水平高于经济和社会城市化水平,说明该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A。答案:A(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考试)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体现了城市化的一般规律。读
3、“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35题。3美国()A城市发展得益于农业立国政策B城市化始终保持较快的速度C近代,大城市吸引力更加明显D人口均匀分布在各等级城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城市化的特点。美国城市发展得益于工业的发展,A错误;由图示可知,在1830年之前,美国的城市化速度较慢,B错误;近代,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与乡村的差距逐渐增大,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聚集,大城市吸引力更加明显,C正确;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大城市,D错误。故答案选C项。答案:C42017年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58.52%。按照规律,我国未来一段时期()A城市化将维持在现有水平 B城市人口比重将持续提高C城镇人口持续向农
4、村回流 D大城市环境压力明显减轻解析:我国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因此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是主要趋势,从而导致城市人口比重将持续提高,B正确。答案:B5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该决策的意义是()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各等级城市均衡发展促进低端产业向大城市集中吸引人口进入大城市 加快城乡协调发展ABCD解析: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主要是为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合理发展城市等级,促进各等级城市均衡发展,缩小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距,促进各等级城市均衡发展,因此正确。故答案选B项。答
5、案:B(2019年黑龙江省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 )读北京市人口密度与人均用地变化图,完成68题。6北京市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 ()A自然增长率回升 B城市用地规模缩小 C净迁入人口增加 D人均用地持续减少解析:目前,我国城市自然增长率较低,北京城市用地规模变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人口的大量迁入,图中显示人均用地波动减少并非持续减少,据此选C。答案:C7图中人口密度与人均用地的变化不会导致 ()A加剧该市老龄化现象且劳动力紧缺 B城区土地资源、水资源日趋紧张C市区交通拥堵加剧,环境压力加大D促进城市空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解析:城市人口增加和人均用地的减少,造成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等
6、问题,城市往往开发新区解决城市化问题,从而使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城市迁入人口往往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主要可以缓解城市老龄化现象,据此选A。答案:A8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石家庄成为承接北京市批发商业的最佳地,其优势是 ()距离北京近劳动力充足政策支持技术资金雄厚交通便利市场潜力大AB CD解析:石家庄是距离北京较近的城市,人口稠密、市场较广,多条交通线经过,有利于商品流通,加上京津冀一体化的政策优势,因此有利于吸引北京市批发商业迁入,选B。答案:B(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在我国东部某城市小区建设过程中,工人在绿化区地下铺设了一些装置(如下图)。据此回答910题。
7、9在地下铺设该装置的直接作用是()A防震减灾B娱乐休闲C加固地基D回收雨水解析:工人在绿化区地下铺设了一些装置,如图所示,在地下铺设该装置的直接作用是回收雨水,D对。防震减灾、加固地基应在建筑物下铺设装置,A、C错。图示装置有下渗箭头,不是娱乐休闲,B错。答案:D10如果在该城市各小区和公园推广该工程项目,其主要效益有()减轻地震危害丰富居民生活延长楼房寿命增加雨水下渗量缓解城市内涝现象A B C D. 解析:结合上题,该装置是回收雨水,如果在该城市各小区和公园推广该工程项目,其主要效益有增加雨水下渗量,对。不能减轻地震危害、丰富居民生活、延长楼房寿命,错。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现象,对。D对,A
8、、B、C错。答案:D(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HD指数是用来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程度,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人以上),提前10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 800万人口的目标。下面图甲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乙为北京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变化趋势。据此回答1113题。 11北京市近年来H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B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很快C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D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解析:由图甲可知人口过度集中于中
9、心城区,导致人口规模增长超过区域经济规模增长,HD值上升,故选A。答案:A12图甲中北京市人口分布对北京市区所产生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荒漠化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环境污染ABCD解析: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会导致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环境污染等问题,故选C。答案:C13为解决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B在周边城镇新区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C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D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解析:北京市目前常住人口增长率过高,人口总数超过城市规划预期,人口分布过于集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周边城镇新区均
10、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分担城区服务功能,分散中心城区人口,故选B。答案:B二、综合题14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纳瑟姆曲线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体上都经历了类似正弦波曲线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拐点:当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
11、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时间1月2月7月10月全年平均气温差/5.26.05.46.05.5(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解析:(1)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左侧纵坐标表示城市人口比重,从图中可以读出来,1990年到203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从16%上升到80%,说明我国城镇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的特点是城市化速度快,表现为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
12、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2)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3)从表中看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热岛效应,城市气流上升,高空气流向郊区扩散,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措施应结合城市与郊区之间的风向来定,将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布局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在工业区和城区之间建绿化带。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2)有利
13、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15(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由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过程所决定。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外来物种多样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一般认为,城市中不同功能区之间用
14、地类型、性质、面积等存在差异,造成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而植物和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也存在差异,从而出现了城市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特征。研究发现,在城市土地利用转变较为剧烈的近郊区,其生物多样性不仅高于城市中心区域,而且显著大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物种种类数量统计图。(1)分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内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2)解释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原因。(3)推测城市近郊区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原因。解析:(1)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建筑、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等自然环境改变,本地物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统一,造成本
15、地物种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2) 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一方面与动植物本身特性有关,如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大,破碎化的生态景观阻隔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外来物种以植物为主。两大原因都导致了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3)城市近郊区生物多样性较高源于近郊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且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该位置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答案:(1)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光照、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土壤等环境改变,本地物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美学观赏性(统一标准绿化等),造成本地物种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2)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大,破碎化的生态景观阻隔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外来物种以植物为主。(3)近郊区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近郊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多样,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种类均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