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25101526 上传时间:2022-07-0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8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第五单元备考知识搜索序号课文题目文学常识A 主旨把握字音字形C 1 桃花源记(1)桃花源记一文选自 陶渊明集 ,作者,(朝代)大诗人、 思想家,字,别号,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著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2)“记”是古代一种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议论,故又称“” 。但桃花源记本质上是一篇或。桃花源记一文以为线索,写出了一个的理想社会,强烈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豁然()俨然()黄发垂髫()邑人()骥()阡陌()问津()语云()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1) 刘禹锡,字梦得,代中 晚期 著 名诗人、哲学家、,有“”之称。 周敦颐,代、理学家,字茂叔,号。(2

2、)铭, 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以的文字, 后成为文体。该文体,形式短小, 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陋室铭 通过对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的节操和的思想。 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不仅表现了怡然自得的心情,还隐有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爱莲说通过对莲的的描写, 赞美了坚贞的品质,婉曲地批判了当时的世风,表现作者的人生态度。文章借莲言志。陋室()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甚蕃()淤泥()濯清涟()枝蔓()亵玩()隐逸()颐()噫()3 核舟记(1)核舟记选自,作者是魏学洢,字,朝人。孝顺。 年少苦读,生活清苦,效法范仲淹日夜吟诵。成年之核舟

3、记所写的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 文 坛 上 的 一个 著 名 掌故“”。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轩敞()峨冠()衣褶()矫首()椎髻()壬戌()袒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后,擅写文作赋,颇受大家欣赏。(2)“记”这种体裁它可记人和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故又称“”。在写法上,大多以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国 古 代 工 艺 美术 的 卓 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特征,然后按照的顺序写来,从而鲜 明 地 表 现 了它 的

4、整 体形象。箬篷()黍米()糁之()多髯()虞山()篆章()4 大 道 之行也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儒家经典之一,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本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 名答 问 的 著作。大道之行也一文旨在阐明儒家思想中的社会的基本特征。出自之口,因其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故有了这番言论。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货恶()男有分()5 杜 甫 诗三首 ( 望岳 春望 石壕吏)杜甫, 字,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朝人

5、,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 民 疾 苦 , 被 誉 为“”;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与 李 白 齐 名 , 世 称“”。著有杜工部集。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望岳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不的雄心和气概。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 集中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感人至深。石壕吏叙述故事,表达了既支持战争,又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的矛盾心理。青末了()岱宗()决眦()不胜簪()逾()戍城()老妪()泣幽咽()参考答案(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字音字形填空处答案)1. ( 1)陶渊明东晋元亮五柳先生饮酒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诗

6、小说序文(2)散文杂记 . 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hu yn ti o y j qi n m j n y. ( 1)( 1)唐 文学家诗豪宋思想家濂溪( 2)歌功颂德或自警. 居室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形象和品格趋炎附势,追求富贵洁身. l u xn t i hng rdshf n yzhuli n mn xi y yy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3. (1) 虞初新志子敬明(2) 杂记记述. 桃核大苏泛赤壁空间顺序 . xun chngzhji o

7、 zhu j r n x t n ru shsn r n y zhun4. 礼记礼运戴圣孔子 B. “ 大同 ”孔子. Jm gun w f n5. 子美唐 诗史诗圣大李杜. 高大雄伟神奇秀丽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深切的同情 C.li o d i z zn y shyy词语释义【为业】以 为生。为:作为。【缘】沿,沿着【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顿悟。【属】类。【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

8、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垂髫,垂下来的头发,此指小孩子。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此指老人。【并】表承接(顺接),而且。【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要】通 “ 邀” ,邀请。【咸】副词,都,全【语】( y )向 .人说,告诉【复】再,又。【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 于之 ” ,“ 于此 ” 。【叹惋】叹息,惋惜。【延至】邀请到。延,邀请。【具言】详细地说。(所+动词 构成名词性结构)【既】已经; 之后。【得】找到。【扶】沿、沿着。【诣】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无论】(古义:不要说,(更 )不必说;今义

9、: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精选学习资料 -

10、-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 于之 ” ,即 “ 从这里 ”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 寻病终(副词“ 不久 ” )【舍】便舍船(舍( sh ),动词,舍弃。)

11、屋舍俨然(舍(sh ),名词, “ 房屋 ” )【中】中无杂树(“ 中间 ” )晋太元中(“ 年间 ” )其中往来种作(“ 里面 ” )【志】处处志之(动词,“ 做记号 ” )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 ,译为 所做的标记 ) 【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 的”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 “ 这件事 ” )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为】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 i,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 i,介词,对,向)【遂】遂迷,不复得路(“ 最终 ” )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 ” )【向】寻向所志(原来)眈眈相向(对着)【得】便得一山(看见)得

12、其船(找到)【闻】鸡犬相闻(听见)闻有此人(听说)【欲 穷其林】尽,穷尽【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显灵。【斯是陋室】简陋。【草色入帘青】映入。【苔痕上阶绿】漫上。【可以调素琴】弹奏,素朴。【无丝竹之乱耳】扰乱。【无案牍之劳形】使 劳累。【可爱者甚蕃】很多。【陶渊明独爱菊】惟独。【中通外直】畅通,挺直。【香远益清】更加,清幽。【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予谓菊】认为。【罔不因势象形】就着【尝贻余核舟一】曾经【盖大苏泛赤壁云】泛舟【中轩敞者为舱】高起【启窗而观】开启【石青糁之】涂【佛印居右】停留【东坡右手执卷端】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13、 - - -第 4 页,共 15 页【东坡现右足】露出【佛印绝类弥勒】极像【左襞挂念珠倚之】靠【右手攀右趾】扳着【为人五】刻【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 通“ 又” 。【诎右臂支船】“ 诎” 通“ 屈” ,弯曲。【左手倚一衡木】“ 衡” 通“ 横” 。【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 通“ 父 ”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 通“ 拣” ,挑选。【箬篷覆】名词作状语,用箬篷。】【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石青 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选贤与能】通“ 举” 。【不独亲其亲】“ 以 为亲 ” ,意动用法。【矜、寡、孤、独】矜,

14、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男有分】职业,职守。【女有归】归宿,女子出嫁。【外户】从外面把门扇合上。【大同】指理想社会。【选贤与能】 “ 与” 通 “ 举”【矜、寡、孤、独】“ 矜” 通“ 鳏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神秀】聚焦【阴阳割昏晓】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决眦入归鸟】眼眶,眼角【烽火连三月】喻指战火【浑欲不胜簪】简直【妇啼一何苦】多么【犹得备晨炊】还能够名句集锦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2.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5.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也。爱莲说6.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 炉上有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16、 - - - -第 5 页,共 15 页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1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重点赏析1. 如何评价陶渊明的“桃花源式”的理想?【解析】分析评价一个人的思想,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辨证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当然没有必要要求古贤超越历史的局限。在当时兵荒马乱, 社会污浊, 官场黑暗的社会环境中,陶渊明的这一“桃花源式”的理想,不仅表达了他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也

17、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广大人民反对战争,反对剥削的愿望, 当然这个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陶渊明归隐山林,消极避世在今天看来也并不可取,反映了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2. 写南阳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是否为“蛇足”?【解析】 “画蛇添足”本是指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得不偿失。 南阳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看似与主题无关, 但分析文中对南阳刘子骥的评价,说他是“高尚士也”,可以看出他是与陶渊明有共同志趣的人。这不是“蛇足”,一方面它再次点明作者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暗示这不是自己一个人独有的追求,另一方面说明这样的理想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同时委婉地表达了那种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3.陋室铭 是怎样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

18、人生活情景的?为什么以“陋室”类比古贤的居室?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解析】 作者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动人的景色描写陋室的环境,以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的生活情景,展示居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 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这是以“惟吾德馨”否定“陋室”之“陋”,把对“惟吾德馨”的颂扬推向极致。4. “惟吾德馨”在文中的作

19、用是什么?【解析】这句话提挈全文大意。理由是: 第一层以虚衬实,作者所要说明的意思是“惟吾德馨”。第二层写室中生活情状,是室主人“德”的外在表现。最后一层隐含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的意思。5.爱莲说一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的寓意是什么?【解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傲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6爱莲说一文开首说“水陆草木之花

20、,可爱者甚蕃”,为什么单单用牡丹、菊花作为莲的衬托?【解析】牡丹是富贵者的所爱,菊是隐士陶渊明的所爱,这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一个从反面衬托出莲这样的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个从正面衬托莲这样的君子不消极避世而要出污泥而不染。7. 核舟记一文如何体现雕刻家的艺术构思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解析】本文之所以写得如此精妙,使人能够通过它的文字想像出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内容,主要原因是作者对雕刻家的艺术构思理解得相当深。这要从这件作品的主题说起。“ 大苏泛赤壁 ” ,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文人雅事。雕刻家虽

21、然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件事自身过程的拘束, 他讲求的是既具体生动又高度集中的概括方式;他力图再现人物的神情动作,又不把人物的塑造跟四周的环境分离开来。在他的艺术构思中,精心地设计每一个细节跟突出事物的整体形象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8. 如何评价大道之行也一文中孔子的“大同”理想?【解析】 对于先贤思想的评价,始终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联系历史背景看。孔子的“大同”理想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因素,这决不是倒退, 而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当然, 这样的理想也是从维护阶级统治的根本出发的,有其局限性。9. 怎样理解杜甫的望岳中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解析】 联系写作背景和“诗言志”的特点作答。该诗两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之巅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0. 怎样理解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解析】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

23、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综合实践莲,花中仙子,袅娜多姿;莲,花之君子,清高雅洁。人们爱莲,种莲,赏莲,画莲,绘莲,赞莲,于是创造了独有的莲文化。醉赏万千荷花,赏不尽它的绚丽;品读诸多作品,读不尽它的意蕴。走进本次领略莲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一定能陶冶情操,砥砺心智,提高艺术品位。基于本次综合实践的常设题型【科学探莲】 举出莲的相关科学知识,科学解释 “藕断丝连” 的现象等, 或设置填空题,填出相关的成语、俗语、谚语、名句,或要求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其科学知识,或探究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等。【人文赏莲】 品评有关莲的图文,描绘莲的外形,

24、 揭示其内在的神韵极其通常象征意义或给出相关图文,设置特定情境,展示画面内容,或围绕“莲之颂”等形式,欣赏美文。【醉游访莲】描绘眼中所见莲之美,举出有关莲的经典诗文、典故等,或设计导游词,或设计考察方案等。以上活动,均可融入口语交际的考察题型。作文点拨本单元作文训练旨在引导同学们亲近莲文化,培养高雅的志趣,并借此提高语文素养。本次作文可选择性强,很容易彰显个性,写出特色。(一) 对莲的探究。 此题可选准一个角度,一个侧面, 据此, 确立标题, 如“莲的妙用”“千种万类莲花美”“藕断为什么丝连”“千年古莲能发芽吗”等,宜写成说明性的文字,行文风格因人而异,可尽情发挥。(二)大家来赏荷。此题此题要

25、求写成日记或游记。活动过程如果较长,可随时记录,或记叙,或描写,或议论,或说明,或抒情,综合运用,体现出知识性、有理趣。建议使用小标题,以表明各部分小主题,便于疏通纹路,缀珠成文,突出大主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三)莲文化探胜。 此题 1 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概括出莲在艺术作品和历史生活中被赋予的不同含义,思考并表达出独有的认识,最好结合古今实例,体现一定的文化品位。此选题 2 指向明确,探究“出淤泥而不染”的现实意义。行文关键在于辨明莲的内在品质,然后结合典故,联系现实生活,个性化表达,尽量不人云

26、亦云,避免流于庸俗。单元考点导航(3-4 题)此处选取本单元相关的中考题或期末考试经典题作为例题进行讲解【考点一】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领会古诗文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例一:( 2011湖北襄阳)甲刘禹镉陋室铭乙周敦颐爱莲说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谈笑有鸿儒(2)花之隐逸者也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B有仙则名名之者谁C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解析 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文言词汇的理解和积累情况,系中考必考的题型,也是符合本单元“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的学习要求。此类题目常常涉及到通假、古

27、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常见实词、虚词等。答题关键是平时注意归类整理,结合语境,灵活判断。( 1)中“鸿儒”系对文言实词的考察,(2)是对文言常用词(一词多义)的考察。答案( 1)学问渊博的人。(2)指有高雅志趣的人。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解析此题旨在考察学生疏通文言文的能力。语句翻译可直译,可意译, 不可生硬翻译,注意:(一)遵照原文行文风格,结合语境,准确把握;(二)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调整语序,补齐必要的成分等;(三)把握语句中的关键词,忠实体现原句意蕴。答案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15文章的写

28、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2 分)解析 此题旨在考察学生通过揣摩文章写法理解主旨的鉴赏能力。本题主要针对两文“托物言志” 写法特点及其作用的考察,体现“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的单元学习要求。一般而言,学生要了解常见的文章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叙、烘托渲染、正反衬托、引入修辞、整散结合”等。答案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莲的形象和品格16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 分)解析 此题旨在考察学生领会文学作品丰富意

29、蕴的阅读能力,这是对学生基本阅读能力考察的必考题型。答题可从作品背景、文章内容、遣词造句等方面,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旨的原则品味,披文入情,精细阅读。答案 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的高洁傲岸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5 页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不仅表现了怡然自得的心情,还隐有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了坚贞的品质,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的世风,表现作者追求富贵洁身的人生态度。(扣住要点即可)【考点二】理解、背诵和

30、默写诗文经典语句。例二:( 2011广东卷)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周敦颐爱莲说)(1 分)(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2 分)(2011山东聊城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0 分)4.按要求填空。(14 分)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陶渊明 桃花源记)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表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品质的句子是:“,。”解析 此类题旨在考察学生对经典诗文名句背诵、默写和理解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养之有素:在全面把握全文意蕴的基础上,深入透彻揣

31、摩重点语句的内涵,结合实际,思考其对我们心智的砥砺提高和对我们情感的纯净升华的意义,获得深度的阅读体验。其次,谙熟于胸,做到张口即来,挥笔能写。常考题型有直接默写、理解性默写、情境性默写等。答案广东卷:(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高层聊城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考点三】诗歌鉴赏。例三: (2011湖北黄冈卷)(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 分)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虽是写景,

32、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 分)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 分)解析此题考察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的鉴赏能力。古诗鉴赏,首先须从疏通文意入手,紧密结合作者思想、经历,宏观体会;其次,咀嚼词句,把握形象,揣摩言外之意,深入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14 题从关键词切入理解主旨。答题还要领会题干的隐含要求,第一项所填内容与第二个问题句中“深”字相称; 第二个所填内容与第一个问题句中“使人怵目惊心”相称,以便更准确的给出答案。15 题即是对诗歌描绘的形象的把握,通过诗人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动作,分析形象,抵到诗人心灵世界,领会作品意蕴。答案 14.

33、 破 满目凄然 (意思相近即可)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5 页【考点四】综合性学习:亲近莲文化。例四:让我们来参与下面的活动:你班组织“荷风清韵”活动,你经历了下面的一些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1)根据节目表,配乐朗诵荷塘月色之后是舞蹈采莲女,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词。解析此题旨在考察学生根据情境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串词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穿针引线。 编写串词, 既要有一定的文学品味,又要用一定的口语色彩,力求做到雅俗共赏,简洁明了。

34、本题可根据文学作品荷塘月色的特点、朗诵者的表演效果,精到点评,表达赞赏,然后根据舞蹈采莲女的特点作预设性导入,将二者串联起来。(2)事后某位同学为学校广播站写了一则消息,交稿前,他请你做些修改(友情提示:共有三处错误),并给这则消息加一个标题。(改错3 分,拟标题1 分,共 4 分)为了增加大家对荷的了解,八(3)办最近组织了“荷风清韵”活动。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准备,各逞其能。活动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有歌舞、朗诵、合唱、国画欣赏、佳作交流等。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领略了菏文化的艺术魅力,开拓了视野,提高了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错句为改正为错句为改正为错句为改正为你的标题是:解析 此题旨在考

35、察学生语言表达的实践能力,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答题需要了解常见的六种语病形式,即: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前后矛盾;否定不当等。答题时,往往凭借语感即可判断,稍有难度的,结合语境,逐一甄别,记住:抓住干,理枝叶,辨语义,找错误,坚持一个原则:修改病句,不改变表达本意。答案 (1)符合要求即可。(2)改病句:改为: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准备,各展才华(各显神通、各尽其才等)。句改为:活动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有歌舞、朗诵、国画欣赏、佳作交流等。句改为:通过这次活动,大家领略了和文化的艺术魅力,开拓了视野,提高了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标题略。备考试题精编一、基础知识积累1.

36、按要求填空。(1)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3)陋室铭中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4)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诗句是,。(5)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6)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倡导的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已逐步被世人所接受。这体现出我国儒家“大同社会”的构想在今天所发挥的积极影响。礼记礼运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完整的一句话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5 页2. 常识了解。按要求填空。(1)桃花源记一文选自陶渊明集

37、,作者陶渊明,(朝代)大诗人、思想家,字,别号,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著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2)杜甫,字,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朝人,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与李白齐名,世称“”。3. 词汇积累。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加点词用法和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不独亲其亲 B.遂与外人间隔出入无完裙C.选贤与能荡胸生层云 D.处处志之珠可历历数也(2)选出含有与“水路草木之花”中的“之”在用法和意义上一致的句子是()A.无丝竹之乱耳大道之行也 B.

3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箬蓬覆之何陋之有 D.忘路之远近(3) 来源于桃花源记 一文中至今还使用的成语有、等。4.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句是()A.复/前行,欲 /穷其林 B.山不 / 在高,有仙 / 则名C.可远观而 / 不可亵玩 / 焉 D.烽火 / 连三月,家书抵/ 万金5.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与错,用“”和“”表示(4 分)(1)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言论也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就是一篇托物言志的 “说”体议论文,借以表达洁身自好、 积极用世但绝不流俗的思想情感()(2)“铭”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不讲究押韵,体制短小,如陋室铭表

39、达自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3)魏学洢所写的核舟记是一篇实物说明文,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说明为主,没有融入情感。()(4)杜甫,唐代著名诗人。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初期,是他中年时期的作品。与大道之行也 一样, 都流露出对世事的关切和思考,具有浓郁的济世情怀。()6. 综合性学习。 郝连亮同学正策划“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特邀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任务。【专题一:醉赏美莲】专题开场词:亲爱的同学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莲的袅娜多姿, 醉人神韵, 自古以来曾吸引了多少人去画莲、多少人去相机留下它的丰姿?请看这幅图图(一)图(二)图(三

40、)请你帮助郝连亮同学选择其中一幅莲图,撰写一小段介绍性文字,作为本次活动的开场词。要求至少用上一句名句,一种修辞;表达一个中心;100 字左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5 页【专题二:评点美莲】莲,花之君子,人们爱莲的美姿,莲的清香,更爱莲的品质,盛赞“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激励自己洁身自好。可有人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难保身。针对这两种正反观点,展开辩论。请你为郝连亮同学选择一方,批驳另一方,有理有据有节的简要阐述你的看法。二、课内阅读精读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41、,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42、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7. 解释下列短语中加点的词语。(1) 便扶向路 (2)便要还家(3) 渔人甚异之 (4)无论魏晋8. 翻译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9. 文中划波浪线处的“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里,村人为什么这样嘱咐?请简要回答。10 选文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11. 有人认为,陶渊明构想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一文所构想的“大同社会”一样,都是一种幻想,不肯能实现,如同痴

43、人说梦。你怎么认为?请阐述观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5 页三、课外阅读延伸阅读下面诸葛亮诫子书选文,回答1216 题目。诫 子 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 澹泊 )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题目是后人加的) 【注释】行:指操守、品德。澹( dn)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淫(y

44、 n)慢:过度的享乐。慢:怠惰。险躁: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12解释上文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A. 君子之行 B. 君子之行C. 意与日去 D. 遂成枯落13翻译下列两句。(1)非淡泊 ( 澹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15 诫子书 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 岁临终前写给8 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从上封信中具体可以看出作

45、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16. 隐者陶渊明避世而居,安贫乐道,饮酒作诗赋文,英年病终;智者诸葛亮三顾出山,匡扶汉室,治国安邦北伐,遗命他乡。但诸陶二人都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你赞成哪一种生活方式呢,为什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5 页四、作文构思图17. 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战胜了自己的弱点,抵制了外界的诱惑,就能够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长,更快乐。请联系本单元学习心得和社会现实,以“坚守自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备考试题精编部分答案1. (1)恨别鸟惊心(2)濯

46、清涟而不妖(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 ( 1)东晋元亮五柳先生饮酒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诗(2)子美唐 诗史诗圣大李杜3. ( 1)D(2)D (3)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 B 5. 6. 【专题一:醉赏美莲】(示例)图(二):这朵怒放的粉红色的莲花,花瓣舒展,层第立体,卓然于圆形如盖的绿叶丛中。绿色的湖面涟漪轻起,而莲花,亭亭玉立,似乎摇曳着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真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专题二:评点美莲】(示例)在现实生活中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我们能够做到。人之所以“近朱者

47、赤,近墨者黑”那是因为他改变了自己的本性,随波逐流,唯利是图。虽说一时呼风唤雨,荣华富贵,但最终会抱憾终身。请问有哪一个势利之徒被人们高高赞扬,又有哪一个蝇营狗苟之人赢得真正的快乐?7. (1)原来的,从前的;(2)通“ 邀” ,邀请; (3) “ 对 感到诧异 ” (4) 更不用说,(更)不必说。8. 翻译句子。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花繁多而纷乱。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一切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讲!”9.因为他们不愿意甚至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10 环境优美;生活愉快;民风淳朴;社会安定。题目:开头:中间:结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48、-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5 页11. 在当时兵荒马乱,社会污浊,官场黑暗的社会环境中,陶渊明的理想,不仅表达了他自己隐士思想, 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广大人民反对战争,反对剥削, 渴盼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望,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去追求一个和谐美好的理想境界,绝不是说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当然这个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陶渊明归隐山林,消极避世在今天看来也并不可取,反映了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扣住要点即可)12 A.品德高尚的人。 B. 的C.岁月 D. 于是,就13( 1)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2)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14非澹薄(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5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志向坚定,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学有所成。16. 个性化表达,能自圆其说即可,但思想要健康,积极向上。17. 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