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乡规划ppt课件精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城乡规划ppt课件精品课件.ppt(1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管理ppt课件课件导 言 1 城市管理的产生 1.1 城市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公共交通等法 令和规则。1.2 1909年英国产生第一部城市规划法住房和城市规划法(1909)。1.3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第一节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 概要:概要:城市规划部门是政府管理部门,城市规划管理者应具备: 城市规划专业和相关理论知识 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知识 行政组织 行政领导 行政决策 行政效能 行政心理 行政沟通 行政立法 行政分析 行政方法 行政公关 机关管理等 1 1 行政与行政管理行政与行政管理 1.1 行政的概念 广义行政是从属于社会的政治活
2、动,是政府行为,是围绕执行社会公共权威而展开的活动;是为实现政治目标、社会计划和推动具体过程有关的活动。 狭义行政主要是指与政府执行部门担负的社会职能有关的组织、人员、计划、程序和实践。 2.1 2.1 行政组织行政组织 2.1.1 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 组织结构 组织行为 组织环境 组织意识 2.1.2 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职能目标 机构设置 权责划分 职位配置 人员结构 运行程序 管理手段 法律规范 3 3 行政领导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在整个行政管理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关系着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和行政效能的高低。 3.1 行政领导的概念 领导是一种行为活动的过程,旨在实现某一管理目标。 领导是一
3、种上下双方共同行为的过程。3.1.3 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力的过程。 影响力来自两个方面:影响力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权利的影响力。 二是来自非权利的影响力。即领导者的品质、学识、能力、经历、处世哲学、为人态度等。 3.1.4 领导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它不能超越环境的制约。 3.2 行政领导的地位与作用 3.2.1 行政领导必须贯彻和体现法律、法规确定的意志和意图。3.2.2 行政领导是协调组织活动的中心。3.2.3 行政领导是影响组织活动效益和效率的最直接因素。 3.2.3 行政领导者的职能 贯彻执行 计划决策 a 主持制定和负责审批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总目标和总规划。 b
4、 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组织指挥 协调沟通 监督控制 选人用人 3.2.4 行政领导者的权利与责任 受法律规定和保护 权限 不是终身的 受监督 4 4 行政沟通行政沟通 4.1 行政沟通的概念 行政机构及其成员在行政管理中与相关部门交换传递信息和保持联系。 现代行政沟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范围越来越广 形式趋于多样化 反馈作用不断加强 手段趋于现代化 4.1 行政沟通的作用 它是有效决策的依据 能增进行政人员对组织目标,工作环境的了解。 促进行政人员对组织的认识和认同。 改善人际关系和组织气氛。 4.2 行政沟通的类型 4.2.1 正式沟通:按固定的职位等级和法定权利进行,一般不能越级
5、。 上行沟通 自下而上 纵向沟通: 下行沟通 自上而下 横向沟通(平行沟通):同级行政机关或同一行政机关内部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 4.2.2 非正式沟通:多变性(没有固定模式);动态性 4.3 行政沟通的原则 高效率原则 高质量原则 民主化原则 4.4 行政沟通要点 明确性 和谐性 透明度 简洁性 时效性 现代花 反馈性 5 5 行政效能行政效能 5.1 行政效能的概念 是行政投入与行政产出之间的比值,是行政产出的能量、数量、质量与行政投入间的综合比值关系,是行政能率、行政效率与行政效益的合称。5.2 行政效能的地位 是行政组织生命力的体现 是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检查、评价行政组织行为和考
6、核行政人员工作的重要尺度 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第二节第二节 行政法学有关知识行政法学有关知识 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是行政法,行政法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依法行政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1 法律与行政法法律与行政法1.1 法律的概念 广义:国家机关制定并哟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狭义: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是国家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1.2 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部门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国家宪法。 行政法是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的,对社会各项事务实施国家行政管
7、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各项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 2 2 行政法治原则行政法治原则 行政法治原则是指导行政法的立法和实施的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管理权的存在与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不仅要遵循宪法、法律、还要遵循程序法 不仅要合乎实体法,也要合乎程序法。2.1.1 合法性原则的具体内容 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要求行政主体在其法定的权限内行使行政职权。 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 行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 2.1 行政合法性原则2.2 行政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合理性原则的产生
8、是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自由裁量权是制在法律规定条件下,行政机关根据其合理的判断,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人作为的权利。 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几种情况: 2.2.1 在法律没有规定限制的条件下,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采取的必要措施。2.1.2 法律只规定了模糊的标准,而没有规定明确的范围和形式,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和对法律的合理解释,在不违背常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2.1.3 根据法律明确的规定的范围、幅度和方式,由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 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 : a、符合相对方的客观实际 b、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 c、平等使用法律规范 d、符合自然规律 e、符合道德规范 说明
9、:在我国法律、法规还未健全,城市规划法律体系还未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合理性原则的体现尤为重要。 2.3 行政应急性原则 是指某些特殊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经法律授权的特定的一级政府批准,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依据相抵触的措施,事后必须报法定国家机关予以确认。 a、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情况b、非法定机关行使紧急权利,事后报法定机关予以确认c、受有权机关监督d、应急权利行使应该适当,将损害控制在最小程度和范围内 2.3.1 行政应急性原则的概念2.3.2 行政应急性原则的行使条件3 3 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 3.1 行政法律规范要素 法律规
10、范由假设、处理、制裁三个要素构成 3.2 行政法的渊源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规章 法律解释 国际条约和协定 其他规范性文件 3.3 行政法的效力 时间效力 地域效力 对人的效力 对事的效力 4 4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 4.1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指国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据行政法律规范与被管理对象之间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构成行政法律关系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失4.2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指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当事人。一般包括国家行政
11、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本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士。 4.3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 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行政决策权、行政立法权、行政监督权、行政奖惩权、行政调解权、行政仲裁权、行政委托权。 义务: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严格依法行政、承当行政赔偿责任。 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申请实现或者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批评、建议权;检举、控告权;申诉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请求赔偿权等。 义务:遵守和执行行政法律规范;执行行政命令;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和监督。 4.4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
12、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行政法律关系存在的基础。 具体划分:财务、智力成果、行为三大类。 5 5 行政行为行政行为 5.1 行政行为的概念 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利,实施国家行政管理任务而产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行政行为必须具备的条件: 行为的主体:组织和工作人员 行为的客体:行政管理对象 行为的内容:管理任务 行为的形式 行为的结果 行政行为的分类: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5.2 行政行为的效力 行政行为产生法律效力应具备的条件 行政行为主体合法 行政行为客体合法 行政行为内容合法 行政行为程序合法 行政行为形式合法 5.3 抽象行政行为 指法定的行政行为
13、主体制定普遍适用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法律规范文件的行为。特点是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 如:行政立法行为,制定各类行政规范性文件等。 5.4 具体行政行为 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具体的事件或特定的人所作的具体处理或对特定的争议进行裁决的行为。 如:核发规划许可证,对违法建设作出处罪 6 6 行政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制监督 6.1 行政法律责任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当事人依法应当承当的责任。6.1.1 引起行政法律责任的原因是行政违法。 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14、行政违反包括:行政机关违法 行政相对方违法 实体性违法 作为违法 不作为违法 6.1.2 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条件 a、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已构成违法b、行为人必须具体责任能力c、行为人必须主观上有过错d、行为人违法行为必须以法定职责或法定义务为前提 a、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b、责任法定原则c、责任自负原则d、主客观一致原则 6.1.3 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原则6.2 行政法律责任监督 以监督主体分:国家机关监督 社会群众监督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以监督对象分:对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监督 对国家公务员 以监督表现形式分:批评和建议行政检察行政申述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检举、控告 以监督程序
15、分:事前程序的监督事中程序的监督事后程序的监督 此外:内部监督国家机关内部自身监督 外部监督国家机关之外的所有监督主体对国家机关的监督 7 7 行政救济行政救济 7.1 行政救济的概念 是指当事人的权益因受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不法行政直接受到损害时,请求国家采取措施,使自己受到损害的权益得到维护的制定。 行政救济形式:申诉、声明异议、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 必须是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请求国家被动采取措施,这是行政救济的主要标志。国家机关或组织主动纠正不法行政行为,属于行政监督的性质。 7.2 行政复议 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
16、合法权益,依法向被申请人的上级领导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机关对原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 合法性原则 公开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便民原则 行政复议的范围: 限于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限于具体行为所依据的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行政复议的管辖: 对地方政府工作部门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所申请的复议,由上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管理。 对地方政府工作部门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所申请的复议,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管辖。 对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的决定的复议,由它们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
17、管辖 对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作出的决定的复议,由设立该派出机构机关的人民政府管辖理。 对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的决定的复议,由直接主管该组织的行政机关管理。 对受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决定的复议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 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上级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所申请的复议,由被撤消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 对被撤消的行政机关在其撤消之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所申请的复议,由被撤消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 行政复议机关和复议机构: 指受理复议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 指复议机关内设的负责有关复议工作的机构,复议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机关法人地
18、位。 行政复议参加人:当事人(申请人,被申请人) 第三人同指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经复议机关同意而参加复议的饿公民、法人或组织。 复议代理人 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规划管理基本知识城市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199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一节第一节 综述综述 1 1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城市规划管理是指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并依法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的安排实施控制、引导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职能。 处理好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编制的关系。城市规划编制所提供的成果,只有
19、经过法定程序批准方才能具有法律效力的城市规划,才能成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依据。 2 2 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保障城市建设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政令的畅通。 保障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保障城市各项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促进城市规划的实施。 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城市规划管理系统 系统的三个特点:整体性,层次性和差异性 2.1 2.1 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系统及相互关系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系统及相互关系 2.1.1 决策系统即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主要负责制定城市规划。2.1.2 执行系统即城市
20、规划实施管理。2.1.3 反馈系统即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管理,主要负责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2.1.4 保障系统即保证城市规划施行的国家强制机关。相关关系见P43表 2.2 2.2 城市规划管理的构成要素城市规划管理的构成要素 2.2.1 管理目标:即通过管理努力争取并期望达到的未来状态。2.2.2 管理人员 (注册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知识结构综合能力: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和判断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2.2.3 管理对象:即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2.2.4 被管理对象:即规划管理相对人2.2.5 管理中
21、介:权利、规则、组织。 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规划管理的运行城市规划管理的运行 1 1 城市规划管理活动的行为构成城市规划管理活动的行为构成 查勘与查阅 综合分析 协调与节制 决策 评价 2 2 城市规划运行机制城市规划运行机制 城市规划管理即使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如何能良性运转、协调操作、正确决策,影响到管理效能的发挥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需要一定的运行机制。 2.1 协同机制协同机制 省、市之间的协同管理。 规划与计划的协同管理 规划与土地的协同管理 规划与建设的协同管理 规划与其他专业部门的协同管理 2.2 调控机制调控机制 2.2.1 城市规划管理调控的
22、作用 指导作用 弥补作用 监督作用2.2.2 城市规划管理调控的类型 微观控制 中观控制 宏观控制2.2.3 城市规划管理调控的过程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2.2.4 城市规划管理调控的原则 激励机制 协调机制 民主机制 弹性机制 2.3 反馈机制 第四节第四节 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城市规划管理决策 决策是行政管理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普遍的行政行为 1 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概念和作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概念和作用1.1 概念概念 根据掌握的各种素材作出决定。 特点:针对性,现实性,选优性 1.2 作用作用 城市规划管理是规划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城市规划管理是规划领导最主要的技能之一 城市
23、规划管理关系到规划管理活动的成败 2 2 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原则和类型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原则和类型 2.1 原则原则 民主性原则 可能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效率性原则 2.2 类型类型 最优决策和满足决策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非程序化决策巡查违法建设,勒令停工 3 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依据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依据 规划依据 法律规范依据 经济技术依据 计划依据 4 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优化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优化4.1 优化决策机构优化决策机构 信息系统 智囊系统 决策系统 4.2 提高决策技术提高决策技术 决策硬技术 :数字化、模型化、数据处理系统
24、决策软技术 :决策艺术 4.3 决策决策“三化三化” 决策的民主化 :避免主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决策的科学化 :专家、学者、专业科技人员 决策的法制化 :法人负责制、追究责任人 第五节第五节 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与技术与技术 1 行政方法行政方法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靠行政组织被授予的权利,运用权威性的行政手段,采取命令、指标、规定制定、计划、标准、工作程序等行政方法来组织、指挥、监督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建设使用土地和各类建设活动。 优点:统一集中,比较灵活。 局限:忽略了不同利益的要求,是无偿性的。 权利高度集中 带有强制性 2 2 法律的方法法律的方法 通过法律、法规、规
25、章和各种类似法律的规范,标准规范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各项建设行为。 优点:公正性和法治性;适宜共性,不适宜个性问题。 局限:相对呆板 本身不健全性 立法、执法、守法和司法工作的复 杂性。 3 3 经济的方法经济的方法 通过经济杠杆,运用价格、税收、奖金、罚款等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进行规划管理。核心或实质问题是物质利益,即通过各种经济手段,从物质利益上来处理政府、企事业或集体、个人 等各种经济关系。 优点: 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运用灵活,有效性强 缺点: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4 4 咨询的方法咨询的方法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采用咨询的方法,吸取智囊团或各类咨询研究机构中专家
26、们的集体智慧,帮助政府领导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或帮助开发建设单位对各项开发建设活动进行决策的一种方式。4.1 规划管理咨询方法的主要作用4.1.1 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等问题进行科学预测,主动向政府领导提出战略性、决策性的建议。4.1.2 在政府领导碰到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应领导的要求,提供如何决策的意见。4.1.3 就领导交议的各种政策性报告,提出审议意见。4.1.4 在政府领导决策之后,根据领导的要求,提供可供选择的具体实施方案。 4.1.5 对某些重大城市开发建设策划提供城市规划咨询意见,并将开发建设活动纳入城市规划轨道。 第六节第六节 城市规划管理的原则城市规
27、划管理的原则 1 1 系统管理的原则系统管理的原则 1.1 要强调城市规划管理的整体效应1.2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内部的协调性1.3 注重城市系统对外界环境的适用性 1.4 必须建立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信息反馈网络 2 集中统一的原则集中统一的原则 防止各自为政 3 3 依法行政原则依法行政原则 管理法制化:实现“法治”而不是“人治” 4 政务公开的原则政务公开的原则 公众参与 第四章第四章 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与审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批管理 第一节第一节 综述综述 城市规划编制: 要科学,合理 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符合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如何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加强对城
28、市规划编制和审批的管理 1 1 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的概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念及其特征 1.1 城市规划组织编制的概念 “2个层次5个阶段” 区域规划、省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2 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管理的特征 1.2.1 它是一种标准立法行为 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句哟普遍的约束力1.2.2 它是政府意志的体现 是一种政府行为,实现城市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现政府建设和管理城市的意志。1.2.3 它是一个有机的组织过程 是一系列程序: 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预审方案,协调矛盾, 专家论证,公众参与,上报审批1.2.4 它是一个动态连续过程 相对稳定和动
29、态连续 2 2 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的目的和任务理的目的和任务 2.1 促进紧急、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保障国家和政府城市规划,建设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落实2.2 协调和裁决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大矛盾2.3 促进城市规划编制内容的科学化 2.4 推进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管理管理 1 1 城市规划组织编制程序城市规划组织编制程序 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主体是城市人民政府1.1 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主体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由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 其他市域或县域由市人民政府负责
30、1.2 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主体 市、县、镇人民政府1.3 详细规划组织编制主体 城市人民政府或授权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1.4 村镇规划组织编制主体 是乡镇人民政府 2 2 城市规划编制内容城市规划编制内容 2.1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2.2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内容2.3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2.4 分区规划的编制内容2.5 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2.6 村镇规划的编制内容 :村镇总体规划内容 村镇建设规划内容 3 3 城市规划编制的依据城市规划编制的依据 3.1 以上一层次依法批准的城市规划为依据3.2 以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3.
31、3 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城市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为依据 3.4 以城市或地区的现状条件中和自然、地理、历史特点为依据 4 4 城市规划组织编制的程序和城市规划组织编制的程序和操作要求操作要求 4.1 拟定编制计划4.2 制定规划编制要求4.3 确定编制单位4.4 协调城市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4.5 评审规划成果4.6 验收规划成果 4.7 申报规划成果 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规划审批和管理城市规划审批和管理 1 1 城市规划审批的主体城市规划审批的主体 1.1 城镇体系规划的审批主体城镇体系规划的审批主体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省域城镇体
32、系规划,由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同意后,有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市域、县域、镇域城镇体系规划,同级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规划主管部门批复) 2 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的审批主体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的审批主体 2.1 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城市,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及国务院指定的其它城市,报国务院审批。2.2 设市城市及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城镇,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市辖县报市人民政府审批2.3 建制镇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2.4 分区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3、城市详细规划的审批主体、城市详细规划的审批主体 除重要地区报十市人民政府审批外,其它一
33、般地区报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4、村镇规划审批主体、村镇规划审批主体 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2 2 城市规划的审批内容城市规划的审批内容 规划文本规划图纸 规划定性内容规划定量内容 2.1 城镇体系规划审批内容城镇体系规划审批内容 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区域人口、城镇用地规模 城市化目标 城镇体系 空间布局 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设 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其他内容 2.2 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内容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内容 性质 发展目标 规模 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 规
34、划的实施 其它内容 2.3 城市分区规划的审批内容城市分区规划的审批内容 分区的功能 分区的人口,建筑总量和基本分部 分区公共服务设施控制 分区的城市干道、绿地、对外交通设施、历史街区保护等控制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其他内容 2.4 城市详细规划的审批内容城市详细规划的审批内容 用地性质 控制指标和控制要素 空间布局和环境要求 道路交通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的实施 其他内容 2.5 村、集镇规划的审批内容村、集镇规划的审批内容 按照编制规定的内容审批 3 3 城市规划审批的程序及操作要求城市规划审批的程序及操作要求 3.1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论证规划方案 城市政府组织审核 报请
35、人大审议 批准总体规划 公布批准的规划 3.2 详细规划阶段详细规划阶段 申报规划成果 会审规划成果 批准详细规划 公布批准的详细规划 3.3 专项规划阶段专项规划阶段 一般纳入总体规划一并报批 人防建设规划:直辖市要报国家的人民防空委员会和建设部审批;一类人防重点城市中的省会城市,要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大军区人民防空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和建设部审批;一类人防重点城市中的非省会城市及二类人防人防重点城市需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包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和建设部备案;三类人防重点城市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报省、自治区人防办和建设厅备案。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如果是国务院审批
36、其总体规划,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审批。 其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称的保护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备案;省市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4 4 城市规划的调整和变更城市规划的调整和变更 重大变更:性质、布局、各项控制要素的改变 局部变更:不影响整体格局和基本原则,对局部和具体的控制要素进行改变。 4.1 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的调整程序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的调整程序 局部变更:城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 重大变更: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备案。 4.2 详细规划的调整程
37、序详细规划的调整程序 局部变更:征得原规划批准机关同意后,以专题形式局部变更:征得原规划批准机关同意后,以专题形式报批报批 重大变更:征得原规划批准机关同意后,重新编制详重大变更:征得原规划批准机关同意后,重新编制详细规划,按法定程序报原批准机关审批。细规划,按法定程序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四节第四节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管理 1 1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的概念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的概念 2.1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是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行丙级管理。2.2 同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甲级资格评定并颁证乙级资格的颁证及甲级资格的资格年检。2.3 省、自治
38、区、直辖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甲级资格的初审;乙级资格的资格审核并向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负责丙级资格的资格评定并颁证;负责乙、丙级资格的资质年检。 人员资格、结构、规划编制质量 2 2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的主体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的主体 3 3 规划设计单位的资格管理的内容规划设计单位的资格管理的内容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评定和年检 城市规划设计市场的管理 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的管理 第五章第五章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 第一节第一节 综述综述 选址要求: 符合城市规划 不妨碍城市的发展 不危害城市的安全,不污染和破坏城市环境 影响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 1
39、 1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1.1 概念概念 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地址进行确认或选择,保证各项建设按照城市规划安排,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行政管理工作。 1.2 特征特征 是城市规划实施的首要环节 用地布局是城市规划的核心 是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前期工作 是建设项目是否可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2 2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保证建设项目的布点符合城市规划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进行宏观调控 综合协调建设选址中的各种矛盾,促进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节
40、第二节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内容和依据的内容和依据 1 1 建设选址规划管理的内容建设选址规划管理的内容 1.1 选择建设用地地址需考虑的因素选择建设用地地址需考虑的因素 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协调 建设项目与城市交通、通讯、能源、市政、防灾规划和用地现状条件的衔接与协调。 建设项目配套的生活设施与城市住宅区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建设项目对于城市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或破坏以及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城市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相协调。 交通和市政设施选址的特殊要求。 珍惜土地,节约使用城市土地。 综合有关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用
41、地的意见和要求。 第六章第六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1 1 概念及其与土地管理的联系和区别概念及其与土地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概念 区别与联系 区别:管理职责与内容 联系:管理过程 2 2 目的与任务目的与任务 控制各项建设合理使用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 节约建设用地,促进城市建设和农村生产协调发展。 综合协调建设用地的有关矛盾和相关方面的要求,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 不断深化、完善城市规划。 3 3 对象及其特点对象及其特点 3.1 对象: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3.2 特点:共性有限性,不可移动性 个性: 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使用功能的关联性 使用功能的可
42、亲性 使用功能的相容性 4 4 内容和依据内容和依据 4.1 内容 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 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调整城市用地布局 核定土地使用其它规划管理要求4.2 依据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 计划部门的批准的可能性研究报告 其他相关文件 5 5 程序程序 申请程序 审核程序 核发程序 第七章第七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1 1 概念概念 有效地指导各类建设活动,保证各类建设工程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有序的建设。 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等公共利益和有关单位、个人的合法权益。 改善城市市容景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综合协调对相关部门建设工程的管理要求,促进建设工程的建设
43、。 2 2 目的和任务目的和任务 3 3 管理对象及其特点管理对象及其特点 3.1 对象:各类建筑物、构筑物3.2 特点 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建筑环境的关联性 建筑实体的不可移动性和使用功能的可重性 建筑管理要求的综合性 建筑形象的艺术性 建筑工程的商品性 4 4 内容内容 、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控制 2、建筑容积率的控制 3、建筑密度控制 4、建筑高度控制 5、建筑间距控制 6、建筑退让控制 7、建设基地绿地率控制 8、基地出入口、停车和交通组织控制 9、建设基地标高控制 10、建筑环境的管理 11、各类公共建筑用地指标和无障碍设施控制 12、综合有关专业管理部门的意见 5 5 依据依据 城
44、市规划 法律、法规及其方针政策依据 技术规范与标准依据 6 程序程序 申请程序 审批程序 核发程序 第八章第八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规划管理 第一节第一节 当今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情况当今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情况 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文化和自然遗产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定义 世界与我国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世界与我国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第二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与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及其分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及其分布 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历史文
45、化名城的类型 第三节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与方法内容与方法 城市历史保护的原则城市历史保护的原则 保护的内容保护的内容 城市规划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城市规划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 保护区的划定保护区的划定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九章第九章 城市规划管理的城市规划管理的社会性与经济性社会性与经济性一一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管理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管理1、城市问题、城市问题 城市规划不断渗透社会各领域(1)经济经济问题:土地问题、产业问题、下岗问问题:土地问题、产业问题、下岗问题
46、、题、“三农三农”问题、资源流失问题;问题、资源流失问题;(2)社会社会问题:犯罪问题、阶层分异、社会稳问题:犯罪问题、阶层分异、社会稳定、住房问题;定、住房问题;(3)文化问题:城市特色、建筑风格、历史街文化问题:城市特色、建筑风格、历史街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4)技术问题:自然环境问题、交通问题、污技术问题:自然环境问题、交通问题、污染问题;染问题;(2)动力:)动力: 一是问题解决引导力;一是问题解决引导力; 二是绝对理想追求力;二是绝对理想追求力;(3)依据:)依据: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法律、规范、计划依据法律、规范、计划依据 经济技术依据经济技术依据2、城
47、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1)目的)目的一是为什么要规划管理一是为什么要规划管理 即规划管理的目的;即规划管理的目的; 二是规划管理什么二是规划管理什么 即规划管理的内容;即规划管理的内容; 三是怎样规划管理三是怎样规划管理 即规划管理的程序、方法;即规划管理的程序、方法; 四是何时何地与谁合作进行规划管理四是何时何地与谁合作进行规划管理 即规划管理的组织体制即规划管理的组织体制 从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的使用和合理布局,从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的使用和合理布局,组织制定城市规划并依法对城市土地的使用组织制定城市规划并依法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引导、控制和监督,和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组
48、织、协调、引导、控制和监督,使土地资源系统和各项建设的空间关系形成合理的结构,使土地资源系统和各项建设的空间关系形成合理的结构,促使城市建设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使城市建设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 3、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1880198018801980)阶段规划内容形成时代规划管理内容重点第一阶段物质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城镇规划区域规划交通规划形成于本世纪初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形成于本世纪50年代建筑群体土地利用地域空间位移流动第二阶段经济社会规划经济规划项目规划组织规划社会规划6070年代资源调节投资开发组织管理社区网络第三阶段转轨深化
49、9、环境规划10、工种规划11、文化规划12、发展规划80年代生态平衡女权平等素养提高展望未来4 4、城市规划管理理论的形成的因素构成、城市规划管理理论的形成的因素构成1 针对性针对性 城市规划管理总是某特定时间、地点城市问题的产物、它不是凭空出现或主观臆想的、必须对引进的城市规划管理理论和方法本着批评的精神、分析国情差异、而不能一味的照搬。2 着重点着重点 每种规划都是针对规划要解决某一核心问题逐步形成。如城镇规划的重点是城市土地的供用问题。区域规划的重点是城镇区位、工业和人口分布问题。城市规划管理同规划一样都具有重点性.3 理论依据理论依据 城市规划管理都具有学科基础。城市规城市规划管理都
50、具有学科基础。城市规划管理的基础是行政法学、行政管理学。划管理的基础是行政法学、行政管理学。4 4 创造性创造性 规划管理都是补充完善已有内容,而具规划管理都是补充完善已有内容,而具有广泛的创造性、开拓性、启迪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创造性、开拓性、启迪性,在实践中发展。发展。5 5、城市规划管理活动的四个方面与两对矛盾、城市规划管理活动的四个方面与两对矛盾(1)城市规划管理首先是一种社会活动,受各时期)城市规划管理首先是一种社会活动,受各时期社会思潮的影响,我们不是为规划而管理,而是为社社会思潮的影响,我们不是为规划而管理,而是为社会做管理。要让规划管理来改变社会,所以规划师必会做管理。要让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