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什么是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的词,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或缺的部分。古今汉语中,差别最大的不是实词,而是虚词。“之乎者也”已成为文言文最显著的特色,甚至成了文言文的代称。可见,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考纲阐释考纲内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用法。能力层级:能力层级:B B级级( (理解理解) )。考纲阐释“常见文言虚词常见文言虚词”,以考纲列出的,以考纲列出的“而、何、乎、乃、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2、也、以、因、于、与、则、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者、之”1818个常见文言虚词为重点。对常见文言虚词用个常见文言虚词为重点。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法的理解理解,是指,是指对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文言虚词能根据上对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文言虚词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其用法和意义,并能加以解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其用法和意义,并能加以解释。“在在文中的用法文中的用法”,是相对在词典中的词条义而言的。强调,是相对在词典中的词条义而言的。强调“在文中在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考生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意
3、义和用法的能力。的能力。考点分布 考纲要求掌握的考纲要求掌握的18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18虚词记忆口诀 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谐音: 语嫣何其弱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与文言实词相比较,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四是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变化比实词大。确切掌握文言虚词的这些特点
4、,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对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考点透析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谁谁为为大王大王为为此计者此计者 鸿门宴鸿门宴介词介词“替替”、“给给”动词动词“作出作出”、“制定制定”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代上文的
5、“君子”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哪些词相当。中哪些词相当。A、少数沿用下来、少数沿用下来学不学不可以可以已已B、有的完全消失、有的完全消失发语词发语词夫、盖夫、盖,语气词,语气词矣、哉矣、哉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此先汉此先汉所以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兴隆也。表原因(现结
6、果)。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投投诸诸渤海之北渤海之北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而已矣而已矣 5 5注意标志性词语注意标志性词语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记住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可以提高答题速度,提高准确率。如表示被动的“见”;“为”;“为所”“于”等,表示宾语前置
7、的“之”、“是”(如“唯利是图”)等。此处还有表示时间的“既而”“已而”,表示疑问或反问的“何如”;“奈何”;“若何”等也应熟记。(5)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以推知“焉”是疑问代词,可以译为“哪里”。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4.送孟浩然之广陵5.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6.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顷之,烟炎张天 在时间副词后,音节助词在动词后,作代词;在“所”后,组成“所字结构”, 作动词;在地
8、点前,作动词。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在前置宾语和动词间,宾前标志练一练又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句中“以”和“而”处于相对应的位置,根据“而”的用法可以推知“以”也是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噫吁嚱,危乎高哉!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蜀道难)“乎”与“哉”处于相对应的位置,由“哉”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可以推知“乎”也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再如有些虚词是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发感情、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以推知其用法。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夫”用在段(句)首
9、引起议论,是发语词,可以不译。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根据“中心语定语者”这一结构,可以判定这里的“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是标志性助词,可以不译。6成语推断法成语中许多词语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虚词的含义,也可以帮助解答高考虚词阅读题。例如,“罔不因势象形”一句中“因”的意义和用法,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来推断,可知“因”是介词,“凭借、根据”的意思。一、语境推断法二、句位分析法三、对称分析法四、语法分析法五、标志识别法六、成语推断法解题指津(一)复习方法文
10、言虚词的复习要讲究策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先少后多”。“少”是相对于单个虚词中用法最少、最简洁的那一个,如虚词“而”,使用最少的是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或“你的”。2先特殊后一般。特殊用法是与一般用法相对而言的,特殊与“少”又有区别,“少”是相对数量,“特殊”是相对用法和意义。3重点记忆有区别、易混淆的用法。高考的考查,喜欢将虚词中常常被混淆、应用中有区别的虚词用法作为例子来考查,引诱学生掉进陷阱。如“因”的介词和连词的用法常常被混淆,要区别其实也不难,我们可以从语法功能上进行区别。4积累典型例句。要求将 18 个虚词与实际的例子尤其是必修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结合来记。因为结合教
11、材中的典型例句,不会有陌生感,可以集中精力解决文言虚词问题,而且对所学过的知识兼有复习和整理归纳的作用。5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多是对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虚词进行考查的,如“以、之、其、而、为、于、且”,对这些虚词可以作重点记忆。以 2011 年和2012 年全国 17 套高考题为例,这些虚词考查的频率如下:2011年考查了 14 个文言虚词,其中“以”在 6 套卷中出现,为最多,其次是“之”、“而”、“其”、“于”均在 4 套高考卷中考查,而“者”、“焉”、“乎”、“也”、“若”、“与”这些根本没有设题考查;2012 年考查了 13 个文言虚词,“以”的考查次数仍居榜首
12、,多达 12 处,其次是“为”考查了 7 处,“之”、“其”、“而”均考查了 5 处,“于”考查了 4 处,“所”、“且”、“则”、“乎”、“与”、“者”考查了 1至 2 处。可见,18 个虚词里面是有热点、重点的。当然出现频度不高的虚词也不能忽略,毕竟过去不考不代表以后不考。6注重整理、归类。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整理、归类、辨识,以练习来检验自己的记忆效果,以整理、归类来理清记忆的思路,以区别对待来分清特殊用法与一般用法,积累便有了定时的反刍。同时,以课文例句来反推意义及用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复习记忆虚词的方法,不妨认真揣摩使用。【课堂检测】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顷之,烟炎张天
13、 真州逐之城门外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又试之以鸡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我欲因之梦吴越 吾欲之南海,何如A. / B. / C. / D. /B2.下列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成以其小,劣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叩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 则或咎其欲出者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A. B. C. D. A3.与例句中的“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C.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D.暮春者,春服既成B4.下列对“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有误的一组是: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宋人执而问其以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 (苏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A. 和意思相同,词性却不同 B. 和意思不同,词性却相同 C. 和意思不同,词性却相同 D. 和意思不同,词性也不同D5.选出与“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巨是凡人,僻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