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pdf(1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主 编 陆 林 王高华 副主编 唐向东 孙洪强 刘忠纯 王育梅 孙 伟 钱 英 师 乐 编 者 (以姓氏拼音为序) 组织编写单位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医师协会 邓佳慧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宫艺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韩 露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李 娜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李睿婷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刘增义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刘忠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陆 林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孟适秋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齐 璐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钱 英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阙建宇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任 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邵
2、 岩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师 乐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时 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孙洪强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孙 伟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孙艳坤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孙一凡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谭 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唐向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王高华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王育梅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王 忠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杨 灿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袁 凯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岳晶丽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翟 璇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张颖健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祝喜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 主 编: 陆 林 王高华 出版发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地 址: (100191)北京市
3、海淀区学院路 38 号 北京大学医学部院内 电 话:发行部 010-82802230;图书邮购 010-82802495 网 址: E - m a il:booksale 印 刷:北京信彩瑞禾印刷厂 经 销:新华书店 责任编辑:畅晓燕 高 瑾 梁 洁 责任校对:靳新强 责任印制:李 啸 开 本: 880 mm1230 mm 1/32 印张: 4.875 字数: 75 千字 版 次: 2020 年 2 月第 1 版 2020 年 2 月第 1 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659-2162-9 定 价: 20.00 元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凡属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退换) XIN
4、XING GUANZHUANG BINGDU FEIYAN QUANMIN XINLI JIANKANG SHILI SHOUCE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 / 陆林,王高华 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0. 2 ISBN 978-7-5659-2162-9 新 陆王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第 号 这个冬天 这个冬天,有一个微生物让我们按下了时光的暂停键 它让我们发热、肺部改变,甚至呼吸衰竭 它的出现,让我们焦炙,让早春的步履踯躅 我们尚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什么时候离去 只知道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已经打破 这个冬天,从武汉开始 因为这个
5、微生物,街道静寂,商场萧条,城市清冷 因为这个微生物,同胞倒下了,医生哽咽了,亲人隔离了 突然的袭击,我们措手不及 我们恐惧,我们焦虑,我们抑郁 这个冬天,它很快就会过去 因为有千千万万的白衣天使冲上了阵地 春天马上就要到了,笑容很快又要显现 因为有千千万万的白衣天使在安慰受伤的心,在抚平身体的痛 我们会走进春天,撇下冬日的阴霾,拥抱暂别的湖光山色 牵着同胞的手,端起芳香四溢的热干面 因为相信春天,我们在冬天里从容 在微生物面前刚强,在恐慌面前镇静 因为相信春天,我们将昂起从未屈服的头 擦干泪水,带着伤痛,奋不顾身走过去 陆林 2020 年 2 月于北京2020 年 2 月于北京 前 言 最近
6、,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 武汉暴发,并迅速在全国蔓延,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也打破了新春佳节的热闹温馨。实时滚动的疫情信息、空 空荡荡的街道、戴着口罩步履匆匆的人们,这些都表明我 国人民群众防疫意识不断提高。然而,不断增多的感染人 数、供不应求的防疫和医疗物资等,使许多人处于惶惶不 安中,谈“肺炎”色变,人们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感染者、有奋战在 一线的医务人员、有足不出户自觉防疫的普通大众、有保 障群众生活的社会工作者我们要认识到在与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战斗的日子里,人们不仅要应对疾病本身,还要 面对因对疾病的众多未知而产生的恐惧与疑虑。为保障我
7、 国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增强人们对疫情下不良情绪反应 的理解和调节能力,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医师协会的组织下,来自北 京大学第六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精神心理卫生领域的专家们夜以 继日,在繁重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之余,结合临 床实例全力编写此书,以期为疫情下大众的心理健康保驾 护航。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常见的心理变化、行为表现以及应对方式,让大家对疫情 下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初步的了解;下篇鉴于不同人群心理 表现及可实施干预方式的差别,对医护人员、感染者、感 染者家属、社区群众等
8、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结合案例有针 对性地进行介绍,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由于编写时 间紧张,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见谅。 人类与传染病斗争多年,历史一次次证明科学终将征 服疫病,相信这次我们也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希望本书能 为大家减少心理损害,为打赢这场战“疫”尽微薄之力。 陆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 王高华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湖北省神经精神病研究所所长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 目 录 上 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章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防护 2 第二章 疫情之下常见的情绪反应 9 第三章 疫情相关的心
9、因性精神障碍 19 第四章 心理状况评估方法27 第五章 心理调适技术44 下 篇 不同人群心理反应及干预方法 第六章 前线医护人员52 第七章 一般医护人员63 第八章 感染患者 71 第九章 感染患者家属84 第十章 因疫去世者家属95 第十一章 疑似患者 104 第十二章 其他社会服务工作者 114 第十三章 社区人群 126 第十四章 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产妇) 137 上 篇上 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章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防护 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的多地流 行起来。起初,人们多数持观望、怀疑态度,但是 随着疾病的快速蔓延,随之而来
10、的是铺天盖地的疫 情信息,人们开始感到担忧、焦虑,甚至出现过度 恐惧、紧张不安等应激反应。应激事件不仅影响生 理健康,也会影响心理健康。毫无疑问,面对新型 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 一个巨大的应激事件, 尤其是公众在得知这种 新 型 肺 炎 可 以“人 传 人” ,医疗用品如医用口 罩、医用酒精等供不应 求之时,这种伴随疫情 持续存在而出现的压力 第一章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防护 3 就会使我们的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产生变化。 这些变化通常就是“应激”的表现,如出现头疼脑 热,就怀疑自己得了新型肺炎,甚至可能出现群体 性恐慌。 应激指的是当一个生命体所面对的事件(比如此
11、 次的疫情)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 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所产生的一种应对反应模式。 压力不仅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它同样会影 响我们的生理情况。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有超 过 20% 的人因为疫情带来的压力而出现了生理上的 反应,比如,腹痛、腹泻、无明确原因的身体疼痛, 以及胸闷、多汗、发冷、颤抖、肌肉抽搐等。总体 来说,这些反应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并无大碍。但值 得注意的是,公众需要区分压力导致的生理反应与 生理疾病导致的生理反 应。压力对个体的影响 还体现在我们的思维过 程和思维内容上。因为 怀疑,我们会对自己或 他人的各种变化变得更 加敏感,也可能会负面 解读信息、夸大严重后
12、 4 上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果和低估自己的应对能力。可能咳嗽两下就立刻怀 疑自己得了肺炎,而且这种念头不像往常一样轻易 消失,并且可能会无法控制地反复去想病毒感染后 的严重后果。 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 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鉴于此,全国各地采取了限 制出行、医学隔离等一系列举措来限制疫情的扩散。 这种一定程度的自由受限也会对大众的心理造成不 良影响。被隔离的人除了会经历慌乱、恐惧等心理 过程外,还会因日常作息规律被打破而产生心理问 题,如无法正常工作、熬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缺乏体育锻炼等,这些均会对个体的睡眠和情绪产 生负面影响。此外,缺少了家人
13、和朋友的陪伴与支 持,缺乏有效的沟通,内心的烦闷无处倾诉,会加 重其被困和被抛弃的感觉。 疫情发生时还会出现对疾病 的“病耻感”或“污名化” ,如 因恐惧疾病而非理性地抵制湖北 人、武汉人,这是将对疾病的恐 惧、焦虑外化为“来自疫区的 人即携带病毒”的观念。如果疫 区的人没有自我保护意识,认同 第一章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防护 5 上述观点,就可能会产生“耻辱感” ,觉得自己生病 或者来自有疫情的地区就是可耻的。而那些可能的 被感染者由于害怕被贴上令人厌弃的标签,进而隐 瞒病情,拒绝或拖延就医,为疫情的防治埋下隐患。 “病耻感”还会进一步瓦解人的自尊,产生一种自己 不值得被爱的感觉,如果之前有
14、过创伤经历或性格 本就内向敏感,由疫情带来的病耻感可能会加重患 者的自责、愧疚和自我怀疑。 针对上述心理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 调节。 1. 用知识明目养心 疫情发生后,随着对病毒的成功分离、分型,诊 断试剂盒的发明、应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 可以做到科学诊断、科学治疗、科学防控。我们要 从官方渠道学习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识,接 受客观事实,正确认识疫情对人类的影响。以我国 现有的医疗条件,加之经历过“非典”的考验,有 党和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在人民群众强有力的配合 下,战胜疫情只是时间问题。我们要学习科学的疾病 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和家人。目前官方 6 上篇 新型冠状
15、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平台、权威机构都在疾病预防方面做了很多宣传, 图文并茂,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公众理解和实践。 针对不常接触新媒体的老年人和儿童,也有便于他 们理解的动画、视频等。对于已处于隔离阶段的人 群,学习疫情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把被动隔离转变 为主动隔离,提高主动性和依从性,降低恐慌。 2. 觉察自己的情绪 与 2003 年“非典”疫情时一样,随着疫情的蔓 延,大众会出现担心、恐惧等情绪,焦躁不安地通 过各种渠道查询信息。这是人类应对危机的正常反 应,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情 绪控制了,有的人压抑、克制情绪,出现了躯体症 状(如头痛、胃肠道不适等) ,有的人甚
16、至因糟糕 的心情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这时就需要我们学会觉 察自己的体验和情绪,明确地告诉自己“我现在很 不舒服” “我很害怕” “我有些烦躁” ,当情绪被觉 察后,它的破坏力就瞬间降低了。发现坏情绪后要 正视它、接纳它,并允许它的存在。觉察坏情绪时, 我们对好情绪和爱的敏感度也会提升,发自内心地 关爱自己,进而爱周围的人,这会帮助我们放下焦 第一章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防护 7 虑,更多地沉浸在美好的情绪中。 3. 分享自己的体验 充分的倾诉和倾听, 不仅可以疏解情绪、缓 解焦虑,还可以增进对 彼此的了解。很多年轻 人平时工作繁忙,疏于 与父母交流,通过此次 疫情向家人、朋友倾诉 自己的不良情绪
17、、遇到的困难,反而能够增进与父 母的关系。同时,交流和分享体验有利于获得理解, 降低“病耻感” ,并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 4.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良好的睡眠、科学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不仅有 利于铸就健康的体魄,也有助于心理健康,是抵抗 病毒感染的基础。而睡眠出问题后会带来更多的焦 虑、抑郁情绪,使紧张、恐惧的心理雪上加霜。适 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睡眠,如不能进行户外运动则 8 上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可以在家做瑜伽、太极、静力练习等。 5. 寻求专业帮助 当自我调节无效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帮助。除了 传统的到医院就诊外,现在很多医院和医生都开通 了网上咨询,居家就可得
18、到专业的帮助。 在这样一个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无论是社会 层面还是每一个体,保持理性客观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建立起自己的健康免疫力十分 重要。疫情时期,我们既要抗击病毒,也要战胜恐 慌情绪,科学理性防控疫情。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医 护人员、感染患者及其家属、隔离的疑似患者、社 区群众及特殊群体(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 了解面对疫情时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应,正确评估自 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学会适当的心理调节方法及调 适技术,减少对疫情的恐慌,以平稳的心态积极应 对,顺利渡过疫情。 (张颖健 祝喜梅 孟适秋 陆 林) 第二章 疫情之下常见的情绪反应 日益严峻的疫情不 可避免会造成人们的心
19、 理应激,产生一定的应 激反应,包括个体心理 和生理方面的反应变化。 个体对应激的心理反应 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 面。积极的心理反应指 大脑皮质觉醒水平提高,情绪紧张而亢奋、意识清 醒、注意力集中、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行动果断, 能够准确地评定应激源的性质,做出符合理智的判 断和决定。消极的心理反应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 意识不清,认识水平降低,情绪波动较大,思维混 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判断和决策能力。在重大 10 上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疫情下,处于应激状态的人们,往往会出现各种各 样的情绪反应,常见的情绪反应包括恐慌、担心、 焦虑、多疑、愤怒、激惹、冲动等。 1.
20、焦虑、多疑 焦虑是最常出现的情绪性应激反应,是人们预期 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时所表现出的紧张、恐惧、 担心等情绪状态。随着疫情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及政 府的大力宣传,大部分人可能都已经认识到新型冠 状病毒肺炎的严重性,但是由于初期无法分辨谁是 感染者或携带者,许多人可能会担心难以保障自己 和家人的健康。此外,由于疫情的突发性,人们对 于疫情新情况的掌握可能难以满足自身需求,也可 能导致出现焦虑等情绪。而此时正值我国传统春节 时期,许多人都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曾与一些感染者 有过接触,担心无意间的接触导致被感染,自身安 全感急剧下降,出现了普遍的焦虑、多疑情绪,表 现为坐立不安、反复多想,特别关注身体
21、的各种变 化,将自身各种不舒服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系起 来,怀疑自己是否生病,甚至怀疑政府公布疫情数 据的准确性。当听说周围有人感染时,可能还会反 第二章 疫情之下常见的情绪反应 11 复回忆自己是否有过接触,焦虑不安,甚至偶有咳 嗽、鼻塞,就开始怀疑自己患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 炎,焦虑感更甚。还有部分人可能过分关注疫情进 展及周边人群的感染情况,反复查看相关内容,过 分防护,也加重了紧张、焦虑的情绪。 2. 惶恐、不安 惶恐是一种遇到灾难时内心感到害怕不安的情 绪反应。由于对疾病本身具有恐慌情绪以及科学防 护信息的缺乏,部分人还可能会出现“疑病,不敢 按电梯和触摸门把手” “反复洗手、消毒”
22、“不出门, 更不敢去医院” “感觉谁都像携带者”等行为及想 法。这些想法和行为可能会使焦虑情绪发展为恐慌 情绪,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和造谣行为,甚至 对一些谣言深信不疑并积极传播,比如哄抬物价, 宣传迷信,抢购囤积消毒液、口罩、食品、药品等。 3. 愤怒、暴躁 愤怒、暴躁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 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 12 上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恢复自尊而引发,多伴有攻击性行为。随着疫情隔 离措施的不断加强,人们获得信息的手段多样化, 每日可能面对各种社交媒体上充满负面信息和不良 情绪的文字,例如,不良商家哄抬口罩及消毒液价 格,个别携
23、带者隐瞒病情导致病毒扩散,网络“喷 子”辱骂喜欢吃“野味”的人、歧视武汉人,甚至 控诉管理者的防控不利,并且这些文字下面的评论 里也不乏赞同者、批评讽刺者、散播者。在这种面 对疫情风险和人人自危的压力情境下,在看到这一 条条无法分辨真伪的信息时,一种莫名的愤怒情绪 就在心底滋生。这种愤怒暴躁的情绪,反而可能被 一些不怀好意者利用,进而成为网络暴力及各种谣 言的实施及散布者。有些人在压力下变得极度敏感, 有时可能因为过分敏感,因一点小事就急躁、发脾 气,甚至出现冲动行为等。 4. 抑郁、悲伤 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孤独、无助、 无望等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下降 等身体不适感,
24、严重时甚至有悲观厌世的想法。由 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及临床 第二章 疫情之下常见的情绪反应 13 观察,有些处在隔离状态的 人可能整日忧心忡忡,既希 望能尽快被排除感染而回归 正常生活,又担心自己被确 诊为感染者连累亲人,害怕 面对现实,出现情绪低落, 甚至悲伤、绝望,似乎对一 切都失去了兴趣,难以感到 愉悦。每天都十分疲劳、精神不振,也很难集中注 意力去思考,还可能出现睡眠问题。此外,突然从 正常生活进入医院或隔离状态,对这种变化一时难 以接受,表现出表情淡漠、目光呆滞、食欲差、体 重下降、失去平日兴趣、易怒等,一些女性还可能 出现内分泌紊乱,甚至在想到现在的疫情和生活,
25、看着每天不断增加的确诊及死亡人数时忍不住心痛、 哭泣。当疫情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时,还会感 到绝望无助。在当前紧张的疫情防控形势下,不断 出现的悲观消息,以及身边其他人传递的沮丧情绪, 都可能成为压倒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低落抑郁的 情绪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生活规律的紊乱, 比如食欲减退或猛增,体重出现明显的波动,以及 连续几天失眠或睡眠过多等,长期低落的心情还可 14 上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能造成机体免疫力的下降等,从而增加病毒感染及 病情恶化的概率。部分密切接触者会认为这种疾病 无药可治,或者担心传染给子女,没尽到保护责任, 或者害怕隔离解除后不被大众接受等,
26、或周围的亲 人因为感染去世而感到悲伤难过,进而出现消极自 杀的念头或行为。 5. 恐惧、害怕 恐惧是一种遇到灾难时惊慌害怕的情绪反应,没 有信心和能力战胜危险,欲回避或逃跑。由于对疾病 本身具有恐慌情绪,加上网上各种难辨真假的谣言, 许多人很容易出现恐惧害怕的情绪。特别是一些感染 患者和疑似患者,病痛的折磨本已使他们心力交瘁, 周围的亲人及医护人员佩戴的厚厚防护用具,使这些 疑似患者对亲人或医护人员本应有的亲切感和信赖感 被陌生感及恐惧感代替。频繁的调查、消毒及医学检 查都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得他们对于自 身病情更加担忧。有的人出现疑似症状时甚至害怕就 医,怕在就医过程中被病毒感染,
27、因此宁愿心存侥幸, 先相信自己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热。症状不见好转又害 怕拖延耽误治疗,又担心就医后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 第二章 疫情之下常见的情绪反应 15 响,惶惶不可终日。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由于工作本 身充满了感染的风险,再加上疫情防治工作的繁重, 又要面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甚至攻击行为,也容易产生 担心和恐惧情绪。 6. 盲目乐观 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党和政府都在不遗余 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及生活不受影响。作 为个人,面对疫情时适度的乐观是必要的。但是, 部分群众抱有“疫情很遥远,不会有危险” “我抵抗 力强,不可能感染”的错误想法,产生盲目的乐观 情绪,更有甚者认为事不关己、不听朋友
28、及家人的 劝说、不做防护。事实上,即使采取了一定的预防 措施,也不可能保证一定不被感染,更不要说不做 防护。这部分人不切实际地盲目乐观,不仅是对自 己生命健康的忽视,更是对周边朋友及家人健康的 不负责任。此外,当后续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 控制时,部分人可能过于乐观,认为疫情已经过去, 进而放松预防措施,开始旅行、聚餐等,这些还有 可能导致疫情的反扑。 16 上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7. 孤独、寂寞 孤独、寂寞是一种缺少陪伴、感到孤单或内心 没有着落的情绪反应。为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导致 疫情扩散,目前许多地区都已经实行了隔离和限制 出行的措施,长时间的隔离导致与外界沟通和
29、交流 的缺乏,会使得人们感到孤独寂寞。还有部分特殊 人群,由于疫情可能导致自己孤身一人在异乡隔离, 春节也无法与亲人或朋友团聚,使得孤独、寂寞感 更加强烈。 8. 自卑、自责 在心理学上,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 评价过低,自责是一种因个人缺点或错误而感到内 疚谴责的情绪反应。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存活期较长, 一些患者潜伏期不易被察觉,一旦被确诊则担心之 前与自己有过接触的亲人朋友有被传染的风险,而 感到十分内疚,有极大的自责感,感觉自己是“罪 魁祸首” ,连累了家人和朋友。有些人可能存在对疾 病的耻辱感和自罪感,认为患病是非常可耻、丢人 第二章 疫情之下常见的情绪反应 17 的事情,别人会指
30、责、笑话自己,使得他们不敢也 不愿意主动、公开就医。有些人可能将感染新型冠 状病毒归因于自己的某些错误,是遭了报应,甚至 是犯了罪。 9. 挫败、无助 挫败、无助是受到挫折或失败以后的一种失落及 缺乏支持感。特别是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由于疫情 发展迅猛,各类疑似症状患者太多,医院病床不能 满足需求,许多患者无法得到立即的救助,只能安 排居家隔离观察。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天都承担着高 负荷的工作,还要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当在遇到 症状比较严重而无法住院的患者时,或者患者因医 院检查、确诊不及时产生不满而发泄时,医护人员 容易产生职业挫败和无助的情绪。此外,由于有的 病毒感染患者身体基础条件差或年老多病
31、,目前针 对病毒感染又缺乏特效药,当治疗无效,患者病情 迅速发展甚至死亡时,或由于隔离操作不当而感染 病毒,甚至传染给身边的同事或家人时,还会产生 严重的自责、无助心理。 18 上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10. 冲动、激惹 冲动、激惹是一种感情特别强烈、理性控制很薄 弱的心理现象。由于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各类 疑似患者激增,由于病痛的折磨及内心的恐慌,少 数人可能产生激惹、冲动等不理智的行为。此外, 目前疫情正处在暴发期,情况变化无常。许多人压 抑的情绪不能释放,就可能在某些情况下突然爆发, 宣泄情绪,导致一些冲动的、不理智的情绪及行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一种传染性疾
32、病来势汹 汹,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情境。 人们对于突如其来的应激会产生焦虑、恐惧、愤怒、 无助等情绪反应,甚至有的人会出现心慌、头晕、 胸闷、出汗、颤抖等生理反应,这些都是人们面对 重大危机事件时的正常心理反应,不必感到惊慌。 正确地监测和识别并排解这些负性情绪是关键。如 果监测到自己的情绪状况持续恶化,如伴有严重的 失眠、焦虑、抑郁等,并且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 改善和缓解,可以尽快向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 治疗师寻求帮助。 (王 忠 孙艳坤 钱 英 陆 林) 第三章 疫情相关的心因性精神障碍 个体在遇到一般应 激性事件时会产生情绪 反应,这是一种正常的 自我防御,不会对个体
33、造成伤害或严重影响个 体的社会功能,一旦应 激性事件消失,个体的 情绪反应可自行缓解。 但如若这种应激性事件超出个体忍受能力或危及生 命时,如重大生活事件或严重灾难(重大交通事故、 亲人突然离世、地震、传染病暴发等) ,个体易出现 精神异常的表现。除应激事件的严重程度外,是否 出现精神异常还与个体的承受和应对能力等因素有 关,即个体认为自己无法或很难应付应激事件,此 20 上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时躯体会悄无声息地自动启动应激反应,甚至出现 心因性精神障碍。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的局势严峻的特殊 时期,对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前线医护人员及 其家属来说,他们正在被突
34、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 的阴霾笼罩,面临着极大的心理挑战,从而导致他 们出现心因性精神障碍(如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 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的可能明显增高。本章将围 绕疫情下可能出现的急性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以及 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详细的介绍, 以促进对其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尽早地在专业 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干预。 1. 急性应激障碍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凶猛,猝不及防。 “被确诊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进行隔离治疗” ,对患者和家属 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应激性事件; “前线工作人员被病 毒感染” ,对并肩作战的战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应激 性事件; “前线工作人员遭受患者及家属的肢体和言 语暴力
35、” ,对亲历者和目击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应 激性事件诸如此类事件的遭遇者都有可能因此 第三章 疫情相关的心因性精神障碍 21 患上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是指个体遭受突然发生且异乎寻常 的严重生活事件(如传染病暴发)时所出现的一过 性精神障碍,常在遭遇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起 病,历时短暂,病程可持续几天到 1 个月,经及时 治疗,预后良好,精神症状可完全消失。其主要临 床表现概括如下。 (1)认知改变 经历过重大应激性事件,个体可出现意识范围局 限、注意狭窄,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觉察能力降低, 或外界环境变化与个体的真实感受不符,处于“恍 惚”状态;也可出现解离性的遗忘,即部分遗忘或 选择
36、性遗忘重大应激性事件的某个重要部分。此外,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之际,少数患者还会对疾病产 生病耻感,因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感到尴尬、 难堪,他人可能会由此向自己投来异样的眼光。 (2)情绪表现 个体遭受重大应激性事件后,可出现焦虑、抑 郁、愤怒、绝望等情绪反应。焦虑是对威胁性体验 的反应,而抑郁是对丧失的反应。举例来说,当一 名患者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进行隔离治疗 时,面临着可能危及生命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威胁, 22 上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离开亲人朋友的支持,打破 原有的生活规律而独自面对空洞的隔离病房,往往 会产生抑郁情绪。此外,每个人遇到应
37、激性事件后 的情绪反应差异很大,有些患者也可能会出现愤怒、 绝望等情绪表现。 (3)行为变化 经历重大应激性事件后,个体易出现社会交往活 动减少、回避与重大应激性事件有关的场景和事物等 行为,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隔离治疗期间拒 绝与亲朋好友通话等行为。此外,有些个体可能会出 现睡眠紊乱,如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噩梦。少数个 体还可能出现激越性活动过多,如逃跑、神游等。 (4)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与自主神经过度唤起有关的 躯体症状,如心悸、出汗、手抖、坐立不安等。 如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伴有急性应激障 碍,将显著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若前线工作人员 出现急性应激障碍,将显著降低他
38、们的工作效率并 增加工作失误的概率。因此,尽早发现急性应激障 碍,并根据第五章介绍的心理调适技术进行及时调 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必要时应积极寻求精神 卫生工作者的帮助。 第三章 疫情相关的心因性精神障碍 23 2. 适应性障碍 受疫情蔓延严峻形势的影响,很多人的生活节奏 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家足不出户,变成了 “宅男” “宅女” 。有些孩子史无前例地与父母长时间 相处,有些学生需要远离老师和同学独自在家学习, 有些工作人员第一次在家进行远程办公。随着假期 的结束,以上类似的变化接踵而至,这要求我们跳 出生活的舒适圈,去适应疫情下的环境改变。如个体 在这种环境变化中适应不良,则易发生适
39、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是指个体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 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 与急性应激障碍相比,适应性障碍的起病较缓,一 般在应激性事件发生后 1 3 个月内发病,病程较 长,但应激源的强度较 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焦虑、抑郁、担忧、注 意力难以集中和情绪不 稳等,部分患者可出现 心动过速、出汗、手抖 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的 24 上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表现,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烟、酒依赖,甚至是自伤 或自杀意图。 因此,在居家隔离的生活中,首先,建议规律作 息,避免昼夜颠倒;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适度 锻炼,缓解紧张情绪。其次,要与家人进行有效沟
40、 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口角。再次,劳逸结合,学 习和娱乐均衡,避免疫情过后又需要去适应原来的 环境。如若某易感个体在居家隔离的过程中出现适 应性不良,可先通过第五章介绍的心理调适技术进 行自我调整,必要时应积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3. 创伤后应激障碍 随着疫情进展,奋斗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正 饱受病毒折磨的患者目前都处在高度应激状态。有 些人则在这场防疫战中被病毒折磨或失去了至亲, 有些前线工作人员亲眼目睹战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 倒下,这都将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少数 亲历者因自身承受和应付能力不足,在此过程中可 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遭遇严重应激事件后 出现
41、的延迟性反应,常在遭遇应激性事件后不久开 第三章 疫情相关的心因性精神障碍 25 始或在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不超过 6 个月)后出现, 病程持续时间要显著长于急性应激障碍,有些患者 可持续多年,预后较急性应激障碍差。创伤后应激 障碍的核心临床表现有三组,即创伤性再体验、警 觉性增高和回避。 (1)创伤性再体验 主要表现为个体经历重大应激性事件后,不自 主、反复地回忆与应激性事件有关的情境或者内容, 有些患者甚至有再次身临应激性事件发生现场的感 觉和体验。有些患者则反复在梦境中梦到与重大应 激性事件相关的场景,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恐惧和害 怕的情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之际,确诊患者 因新型冠状病毒有
42、危及生命的可能,内心十分恐惧, 再加上肺炎伴有的呼吸困难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焦 虑、恐惧,甚至游移在崩溃边缘,伴有濒死感。这 种感受使他们在治疗过程中饱受煎熬,待疾病治愈 后,部分患者可能还会间断地体验到类似的恐惧感, 或经常在梦境中体验到自己在隔离室中治疗的场景。 (2)警觉性增高 个体经历重大应激性事件后出现持续的焦虑、情 绪不稳和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警觉性增高的表现,部 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浅、 26 上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夜间噩梦增多等。 (3)回避 主要表现为个体经历重大应激性事件后回避与事 件相关的刺激和线索。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情感 麻木”
43、的现象,他们不愿意与人交往,不愿意参加 有意义的活动。举例来说,有些家属在这场疫情的 阻击战中失去至亲后,他们极力不去想与失去亲人 有关的事,避免有关的交谈,甚至产生泛化而拒绝 去医院,希望把这件事情从记忆中抹掉。 前线工作人员和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在这场疫情阻 击战中都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内心挑战,需要关注病 毒感染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 放松身心,必要时让精神心理工作者进行心理危机 干预,以期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风险。如在 疫情之后出现以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应 尽早地积极寻求专业治疗。 (阙建宇 师 乐 陆 林) 第四章 心理状况评估方法 心理评估是指在生物、心理、社
44、会医学模式的共 同指导下对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现象进行全面、系统 和深入的分析。在疫情形势严峻,人们正常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节奏都被打乱的现状下,心理评估的主 要目的是及时了解个体的心理状况,判断其是否有 现存或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对因疫情而突然改 变的生活节奏无法适应,继而引发焦虑、抑郁等情 绪) ,从而便于早期预防和干预。常用的心理评估方 法包括观察法、交谈法、心理测量法和医学检测法。 医学检测法需要在医院或实验室进行,通过生理指 标对较为主观的评估方法提供客观依据,在疫情肆 虐的这一阶段并不适用,因此在此我们不做详细介 绍。观察法、交谈法和心理测量法均为个体在家中 便能轻松进行的评估方法,
45、因而本章我们会对此进 28 上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行较为详尽的介绍。 1. 情绪评估 情绪的几种基本形式包括快乐、悲哀、愤怒、恐 惧等,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情绪 反应。但在疫情形势严峻的这一特殊时期,更多人 可能会产生异常的情绪体验或情绪状态,包括焦虑、 恐惧、抑郁以及睡眠问题等,这些都是在前面章节 详细提到并介绍过的。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综 合运用观察法、交谈法和心理测量法来评估自己是 否有异常情绪状态。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个体的行为表现以及心理 活动的外部表现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讲 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两种。自然观察法就
46、 是在自然情景中(即在个体的日常生活习惯中)进 行观察;而控制观察法,又称实验观察法,是让个 体到预先控制的情境与条件之下,对个体进行适当 的刺激,观察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与自然观察 法相比,控制观察法更具科学性和可比性,但是操 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且很难在家中实现。所以, 第四章 心理状况评估方法 29 本章介绍的观察法特指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又可分为自察和他察。如果我们是自己 一个人居家隔离,便只能通过自我观察来初步判断 自己是否已经出现或有潜在的情绪问题。如若发现 自己在家时莫名出现心率增快、呼吸加深加快、出 汗、面色苍白、口干等生理表现伴随注意力不集中、 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发
47、抖等症状时,一定要引 起高度重视,因为这是焦虑的常见表现。如果发现 自己整日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食 欲下降,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情,不愿与人交 谈,总是想流泪甚至觉得没有希望想要自杀时,一 定要及时寻求帮助,因为这些是抑郁的常见表现。 抑郁、焦虑常常伴随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早醒 等。当然,很多人因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而导致 睡眠结构紊乱,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如 果一位作息较规律的人, 突然出现睡眠问题,那 就值得警惕,需要筛查 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出现 了睡眠障碍。而且,睡 眠问题也是经常伴随焦 虑、抑郁等情绪出现的。 30 上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概述
48、 很多人是与家人同住,那么上述所说的表现亦可 通过他人观察来发现。一旦发现自己的家人出现了 异常,比如相比往常更易怒、时常乱发脾气、走来 走去无法安心做一件事、相较于平时饭量显著增加 或减少、目光呆滞、常常自己待在房间发呆、一言 不发等,请一定引起重视,可通过后文提到的心理 测评量表进行初筛,亦可直接电话咨询专业的心理 卫生人员。 (2)交谈法 交谈法是非常基本 且常用的一种心理评估 方法,一般是通过与专 业人员面对面的谈话方 式来进行。当然在这一 特殊时期与专业心理咨 询人员进行面对面谈话 很难实现,所以也可以 通过电话访谈、连线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方式进行, 与家人同住的隔离者也可以与家人多沟通、多交谈。 当感到自己与以往状态完全不同时,可以拨打心理 健康服务热线,向专业人员咨询自己的情况,并根 据是否已出现心理问题和严重程度寻求后续帮助。当 第四章 心理状况评估方法 31 然,您也可以同自己的家人或打电话给朋友倾诉,通 过聊天可能使负面情绪得到宣泄,继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