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教学本单元的知识最大感受是要做好课前准备充分,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帮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对称、平移和旋转,发展学生的空间感念。在教学时,我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1、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3、注重学生的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在教学时,尽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并操作记录学习过程, 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其中再操作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我
2、并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 同时注意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得到提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最满意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探索过程及结果。因此在本节课中, 有好几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同一次的操作活动,就能同时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并且正确地阐述了原因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同时学生能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
3、的长方体,进一步的揭示了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与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这一个环节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 宽、高(正方体体积与棱长) 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求长(正)方体体积所必需具备的条件, 并根据数据抽象归纳出体积公式,这当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同时在整个的观察、 操作、探索的过程中, 更进一步地理解与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有助于知识体系的重组与构建, 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意图之一。但是,在本节课的学生汇报环节当中, 学生在汇报时语言表述有些不清楚
4、,且汇报习惯不是很好, 这跟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得到的训练机会不多有关系,也跟老师当时的心态稍嫌急躁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所改进,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不管怎样,课还是上完了,有收获,也有遗憾,珍藏收获,吸取教训,期待以后的教学会更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认识 这一课的教学, 我认为我做得比较好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比较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步,深入浅出:1、通过实物,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目的是使学生多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增强对立体
5、图形的感知。2、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的表象;3、提供多种实物给学生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探索长方体特征这个环节里, 教师首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建立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具体特征,最后让学生利用实物说一说有哪些长方体的特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 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数长方体面、 棱的环节中, 我也很让注意学生展现了数面、 数棱的方法。 不同方法的比较, 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
6、略,从而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三、改进的措施:再完美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之处, 对本节课进行回顾、 梳理, 我认为值得思考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环节比较乱,对概念的教学不够到位,但对长宽高变式练习,大家还是非常赞同的。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长宽高的理解。2、学生之间评价不到位 。在学生汇报自学提纲中的问题时,教师评价过多,没有充分发挥生生之间的评价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正方体的
7、认识教学反思一、调查学情,有的放矢。通过让学生指面、棱、顶点,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来,从而使概念的学习更深入, 同学们建立的概念表象更清晰;因此,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感知归纳概括出 “ 棱” 和“ 顶点” 的意义。学生的错误确实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在学生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时,及时收集信息,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进行点拨,学生在明白了“ 面的大小关系 ” 和“ 棱的长短关系 ” 的含义后,比较顺利地发现了“相对的面的大小相等”和“条棱分为组,每组条,这条棱的长度相等” 。二、放手探究,收效显著。学生在明白了面、棱、顶点的概念后,提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内容,然后放手让学生开展探究活
8、动, 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进度不断地探究和反思,如有同学数到了条棱, 同桌的同学就给他指出来, 然后个人共同再数一次; 还有找面的形状时,有同学只看到了个面全是长方形的情况,这时同桌的就补充,或个人一起观察到其他同学准备的长方体,发现还有一种情况是个面是长方形,个面是正方形; 在探究面的大小关系时, 同学们更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在活动,他们得到的是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建立的空间观念十分明确,而我们归纳的相对的面的大小相等,其实是对这三种情况的抽象综合过程,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更能理解的可能是他们自己的发现,他们记得最牢的也是他们自己的语言, 而这些对于学生以后学习表面
9、积的计算是很有帮助的,学生要利用 “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的描述的特点肯怕还要进行一个译码过程。所以说,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在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三、注重引导,渗透策略。四、学生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面的大小关系”和“棱的长短关系”时出现迷茫状况,需要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时不断参与和收集学生活动情况,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补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合作学习,具体采用小组交流、对组学习、大组讨论等
10、形式,其核心问题注重是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通过为创设合作学习情境而体现的合作形式。教学中,我设计一个问题是:有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份,取其中一份是 14,取其中 2 份是 24,学生回答的很快、很活跃。那么4 个正方形被分成 4 份, 取其中一份是多少,取其中 2 份是多少?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了,老师立刻说: “下面小组 4 人讨论一下”,学生快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不一会答案就出来了。 4 个正方形被分成4 份,取其中的 1 份是 14,取两份是 24,3 份是 34,4 份是 44。老师抓住这一困惑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互相探究,很快解决了问题, 针对性、实效性很强, 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11、 我们要求:要有明确的任务和问题, 而且要有一定难度, 问题应有一定挑战性, 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 保证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小组研讨要具有民主性、 超越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实施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最小公倍数这节课,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的掌握也较为自然而扎实, 学生的思维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创设情境激发
12、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单从纯数学的角度去让学生领会,显然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我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这些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灵动数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学数学的快乐。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研究数学。 在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设计了例举法找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猜想、 分解质因数比较, 一系列开放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来解决问题, 自主地进行
13、探究性活动, 使学生体念到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三、挖掘不足有待改进1、课初的情境创设虽考虑到与例题之间的联系,但过渡得不够好。2、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是一时之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预案的设计,课堂中顺学而导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中的第一课时。 这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比较建简单,是对分数在相同分母的情况下进行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下面是我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4、的教学进行反思。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运算图式。新课标所要求: 问题来自于学生,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也应当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与体验。本课以分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或折纸,边涂、边想、边算,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积累并建立起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表象。 在经历了一番操作和探索之后, 学生已能用自己朴素的言语对运算方法加以表述。 借助直观图形来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在探索、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2、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学习。
15、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 从学生熟悉的分吃西瓜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 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 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 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传统做法,所有的例题和部分练习题都出自于学生之口, 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让学生在恰当的生长点上顺利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16、方法及算理和认了分数及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习了几道题,复习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算理,又在复习分数的意义中引入猜测,通过习旧引新, 承前启后;再通过故事作为切入点, 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发现学生的错误很多, 于是进行了一些统计和分析: 1、通分、约分技能不扎实。要想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率,那只有提高通分、 约分的速度和正确率,
17、 而通分和约分又以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为基础;学生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时总是把两个分母的乘积作为公分母,而不去找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来作为公分母,等计算结果出来后约分时又一直在想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是多少,往往一道题要花上45 分钟。 2、学习习惯养成不理想。在学生计算错误的题目中,除了由于通分、约分错误造成计算错误的占百分之四十以外,我粗略统计一下,抄错、看错符号、数字的约占百分之四十左右, 通分正确以后分子加减错误的占百分之二十左右。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数学学习,所以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运算定律运用不正确。相对而言加法交换律
18、、结合律的运用错误较少,但当题目出现变形后就会出问题,如:8/9+5/7+1/93/7,一些学生就容易做错;特别是要运用减法运算规律的, 虽然学生已经经历了整数、 小数的同类型的简便运算,但还是 “ 老大难 ” ,如: 7/9+(2/93/4)=7/92/9+3/4、5/6(1/61/3)=5/61/61/3这种错误特多 , 而且无论老师怎么说部分学生始终不会很好地掌握。计算在目前的期中质量检测中一般占35 分左右(指纯粹的计算题,不包括其余类型中的计算),每次测验学生的错误都要占较大比例,从而影响整体成绩。问题的解决确实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计算教学的研究,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研组交流有效教学的学习体会时,老师们说每天上课组织学生进行口算训练,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效的做法,天天坚持让学生进行练习口算,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我也要坚持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