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环境卫生学重点总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环境卫生学重点总结 .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点内容 ;P25-35 P70-95 P113-123 P128-136 P168-178 P193-208 P221-267 P270-282 P286-295 P297-298 P308-318 P408-415 名词解释1. 环境卫生学 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2. 原生环境: 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小气候,
2、秀丽的风光等。也有不利因素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3. 次生环境: 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4. 一次污染物: 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5.二次污染物: 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典型的二次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等6.生态环境 : 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9.生态系统 :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所联结的稳态系统。10.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
3、而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称食物链。12.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从环境中摄入浓度极低的重金属元素或难降解的化合物,在体内逐渐累积起来,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13、生物转化:进入机体的环境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并形成其衍生物的过程。14、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定性(定量)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15、易感人群: 尽管多数人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仅有生理负荷增加或出现生理性的变化,但仍有少数人产生机体功能严重失调,中毒,甚至死亡, 通常把这类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16、
4、高危人群 :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多为高暴露人群或/和易感的人群是制定环境卫生标准,首先应考虑的人群17、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的定义及特征: 是指能持久存在环境中,并可借助大气,水,生物体等环境介质进行远距离迁移, 通过食物链富集, 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具有以下4 个重要特征:持久性、蓄积性、迁移性、高毒性。18、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 :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体或后代引起有害健康效用的一类外源性物质。代表性物质:二恶英19. 富营养化 (eutrophication):当湖泊、水库水接纳过多含磷、氮的污水时
5、,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体富营养化。20. 生物放大作用 :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种作用称为生物放大作用。21、毒物兴奋效应 (hormesis ): 毒物在低于抑制浓度时对机体的刺激作用,而高剂量时有抑制作用22、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CO2 等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德作用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主要有CO2、CH4、N2O、氯氟烃( CFCs) 。2
6、3 环境污染 :污染物进入环境,如果其数量、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人体健康。24. 碘缺乏病 :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25. 腐殖质: 即进入土壤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死亡残体经分解转化形成的物质26、土壤中的背景值 :亦称本底值,是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27.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指由于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不均衡,使某些地区个别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超出机体的适应范围,导致当地的动植物和人群发生特有疾病。28、光化学烟雾 :是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
7、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其成分是臭氧, 醛类以及各种过氧化酰基硝酸酯29. 化妆品: 以涂抹、喷洒或其它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口腔粘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30、土壤对某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是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土壤对该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量。31. 生物有效剂量:指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或分子等靶部位或替代性靶部位的污染物量。32. 环境健康影响评价 (EHIA) :是预测和评价由
8、发展政策和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对大气、地面水、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质量变化而带来的人群健康影响及其安全性。33、环境影响评价( EIA):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34、逆温: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35、游离性余氯 :含氯或含有有效氯的化合物进行饮水消毒时,与水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剩余的有效游离氯量。标准:与水接触30min,不低于 0.3mg/l,集中式给水管网末梢水不得低于0.05mg/l。36、总大肠菌群: 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 内产酸产气的革
9、兰阴性无芽孢杆菌。标准:每100ml 水样中不得检出。知识点1、能全面反映当今“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2、介水传染病得流行特点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表现为: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 可呈爆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 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 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
10、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3、无阈值化合物 -遗传毒性致癌物,大于零剂量暴露均可发生有害效应(直线型 ) 。4、阈值化合物 - 单阈值化合物( S 型) ;双阈值化合物 (必需微量元素、hormesis效应化合物) ( U 型) 5、持续性蓄积危害POPs :即脂溶性强、不易降解的有机化合物。 (12 种)DDT、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酚、六氯苯、呋喃、氯联苯、二噁英 。6、紫外线的主要生物学作用:色素沉着作用、红斑作用、抗佝偻病作用、杀菌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7、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硫酸雾8、环境污染物在体内储存的主要组织
11、为:脂肪、肝脏、肾脏、骨组织等9、 “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三氮”单项指标增高的意义氨氮新近人畜粪便污染; 亚硝酸盐氮水体正在自净;硝酸盐氮陈旧性污染已自净完毕,也可能为地质因素所致10、地表水的指示菌: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11、人体暴露途径主要有哪些:呼吸道(主)、消化道( 2) 、皮肤( 3) 、胎盘(母婴的垂直传播) 。12. 主要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地方性、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和大骨节病13、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 、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14、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区类型1. 饮水型病区 2. 燃煤污染型病区3. 饮砖茶型病区15 生
12、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色度不超过 15 度,并不得呈现其它异色浑浊度不超过 1度,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 度;不得有异臭、异味和肉眼可见物;PH6.5 8.5总 硬 度 ( 以CaCO3 计 )450 (mg/L)细 菌 总 数100 (CFU/mL) 等 ,其中 铬属于毒理学检查16、公共场所基本卫生要求:良好的微小气候、良好的室内环境、各种用品、设施卫生、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建立健全卫生制度17、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天然雌激素、人工合成雌激素、植物来源的雌激素(异黄酮类人参皂甙)18、克山病: 是一种以心肌变形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地方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病因是由于硒水平过低、生物感
13、染因素、膳食中营养素失衡三方面导致。19、 氟中毒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长期摄入过量氟石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人体摄入总氟量超过4mg/d时即可引起慢性氟中毒。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慢性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与过量的氟破坏了钙磷的正常代谢,抑制某些酶的活性,损害细胞原生质以及抑制胶原蛋白合成等有关。20、地方性砷定义及中毒的特异表现:是由于长期自饮水、室内煤烟、食物等环境介质中摄入过量的砷而引发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性坤中毒早期多表现为末梢神经炎症状,四肢呈对称性,向心性感觉障碍,出现痛温觉减退,麻木,蚁走感等异常,四肢肌肉疼痛,收缩无力,甚至出现抬举,行走困难,患者毛发干枯,易脆断,脱落。皮
14、肤损害是其特异体征,早期可出现弥漫性褐色,灰黑色斑点条纹,与此同时部分皮肤出现点状,片状,条纹状色素脱失,呈现白色斑点或片状融合(黑脚病 )。特征:色素沉着、脱色斑点、皮肤过度角质化、角化皮肤溃疡21、大骨节病: 是一种与环境低硒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本病以四肢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营养不良性变性,坏死,继之增生,修复为主要病理改变,以骨关节增粗,畸形,强直,肌肉萎缩,运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22、碘缺乏病: 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亡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5、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23、痛痛病: 慢性镉中毒,人体摄入过量的镉后,蓄积在肾脏,对肾脏造成损害,抑制维生素D 的活性,过量的缺乏维生素D 会妨碍钙磷在人体骨质中的正常沉着和储存,最后导致骨软化,使人骨质疏松,骨骼萎缩,关节疼痛,严重时轻微的活动或咳嗽都能造成骨折,最终在极度疼痛中死去,因病人不断呼喊“痛啊,痛啊”而得名。24、军团菌病(季节、传播载体等) :军团菌病又称退伍军人病,是近30 年来新发现的传染病之一,主要有嗜军团菌引起,以肺部感染伴全身多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 也可表现为无肺炎的急性自限性流感样疾病,具有分布广、 易造成流行和不易诊断的特
16、点,病死率为7%-24%。军团菌病的传播流行与使用中央空调、淋浴设施等有密切关系。军团菌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是一种人类单细胞和巨嗜细胞内寄生菌,其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可以从河水、溪水、污染的热水、天然温泉中分离到。也是人工管道水中常见的微生物,尤其常存在于中央空调系统、 淋浴设施、自来水以及其他人工水体中。 军团菌感染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将空气中含有军团菌的气溶胶吸入肺内,致使军团菌有机会侵入肺泡组织和巨嗜细胞,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军团菌病。 气溶胶是军团菌传播、 感染的中间载体, 同时另一传播载体是原虫, 且军团菌一般不具有传染性,其爆发流行以夏秋季节多见,这与其他多种原因引起的肺炎有着较
17、明显的季节性区别。25、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对军团菌的规定: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冷却水,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军团菌。1加强对中央空调系统较集中的等大型建筑物空调冷却塔系统的卫生管理定期 清晰冷却塔系统, 减少淤泥及沉淀物的形成,保证空调系统注入洁净,避免使用长期贮存水,对家居使用的空调机,热水管道,淋浴器,加热器等有可能存留水体的地方,也应注意进行定期清洗。2,对大型建筑物的循环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进行定期消毒使用军团局敏感的消毒抑菌剂,有效抑制军团菌的生长繁殖。26、慢性甲基汞中毒(水俣病) :是人群长期暴露于被汞污染的环境,主要是水体汞污染和由此导致的鱼贝类等食物甲基汞污染, 造成摄入者体内蓄积并超过
18、一定阙值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中毒表现的环境污染性疾病,日本水俣病就是典型的慢性甲基汞中毒。27、不良建筑物综合症( SBS )概念及特点 :不良建筑物综合症是现代住宅室内多种环境因素(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联合作用对健康产生影响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特点:发病快,患病人数多,28、建筑物相关疾病( BRI )概念及特点: 是由于人体暴露于建筑物内有害因素(如:细菌,真菌尘螨,氡,一氧化碳, 甲醛等)引起的疾病, 这类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 哮喘,过敏性皮炎, 军团菌病,心血管病,肺癌等。特点:患者症状在临床上可以明确诊断,病因可以鉴别确认,可以直接找到致病的空气污染物乃至污染源, 患者
19、即使离开发病现场, 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 必须进行治疗才能恢复健康。29、卫生机构的卫生管理工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发放“健康合格证”和定期体检2、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3、发放“卫生许可证” 4、向公众进行健康教育5、危害健康事故处理要谨慎。30、公共场所卫生学特点及分类:特点1、人群密集,流动性大2、设备及物品易被污染3、涉及面广 4、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分类按其用途可分为生活设施类、文化体育设施类、公共类及交通设施类等 4 类。31、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自身的卫生学管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配备卫生管理人员和建立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和掌握卫生知识和技能、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开
20、展对客户的卫生宣传教育。32、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机构依照国家有关卫生法规的规定对公共场所进行的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1、开展经常性的卫生监督2、研究和提出本地区公共场所的卫生问题 3、进行技术指导 4、组织卫生宣传教育及培训5 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6 检查和处理出现的卫生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33、土壤中各种元素的背景值是: 1、评价化学污染物对土壤污染程度的参照值 2、是制订土壤中有害化学物质卫生标准的重要依据 3、是评价土壤化学环境对居民健康影响的重要依据 4、是土
21、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科学依据34 住宅基本卫生要求: 小气候适宜、采光照明良好、空气清洁卫生、隔音性良好、卫生设施齐全、环境安静整洁。35 持续氯化消毒法,适合使用的对象为:水塘、水井、和水缸36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损害有:急性作用、慢性作用(最主要) 和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37、含氟消毒剂及含氯消毒剂的混用会导致什么:会引起 氯气中毒 ,将严重损害人体健康。38、土壤的卫生学意义(多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度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重要环节;是结合各环境介质的枢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及其食物链的首端;是许多有
22、害废弃物的处理和容纳场所。39、土壤污染的基本特点:隐蔽性、累积性与地域性、不可逆转性、治理周期长40 铊 慢性危害的主要表现?毛发脱落斑秃、全秃?周围神经损害双下肢麻木疼痛过敏继而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视网膜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影响生殖功能41、土壤铬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六价铬的作用。六价铬毒性最强,比三价铬毒性大100 倍,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42、不同直径的颗粒物对人体的影响(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小于 l0 m )总悬浮颗粒物(TSP) :是指粒径 l00 m 的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的, 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可吸入颗粒物(PM10)
23、: 指空气动力学直径l0 m 的颗粒物,因其能进人人体呼吸道而命名之,又因其能够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也称为飘尘细颗粒物 (PM2.5) :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 m的细颗粒。它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更长,易于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其中某些较细的组分还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PM2.5 更易于吸附各种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元素。对健康的危害极大。超细颗粒物 (PM0.1) : 指空气动力学直径0.1 m的大气颗粒物。PM0.1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多为大气中形成的二次污染物。43、COD 、BOD 、DO的意义溶解氧 (DO) 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化学耗氧量 (COD)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如高锰
24、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它是测定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代表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生化需氧量 (BOD) :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以20培养 5日后, 1L 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中减少的溶解氧量为5 日生化需氧量 (BOD205) 。清洁水生化需氧量一般小于1mgL。44. 何为生物标志物及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答: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
25、、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生物标志物分为暴露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45. 健康效应谱:指人群暴露于环境污染物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在性质、程度和范围上所表现出的征象。人群健康效应从弱到强分五级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 生理代偿性 ) 。引起某些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机体处于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视为准病态( 亚临床状态 ) 。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出现的比例是不同,最严重的
26、效应所占比例最少,最弱的效应所在比例最大,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为健康效应谱46、煤烟型烟雾事件与光化学型烟雾事件的特点比较特点煤烟型烟雾事件光化学型烟雾事件污染物煤炭的燃烧产物、生产废气汽车尾气气象条件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很低、湿度大、有雾、有逆温产生气温高、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逆温产生地点特征河谷盆地易发生多发生在南北纬600 以下的地区;大城市多发症状特征呼吸道刺激症状眼睛及呼吸道刺激症状47、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 温室效应( 二) 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的作用是吸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有害的短波紫外线 和宇宙射线。 形成空洞后, 人群由于接触过量的短波紫外线而患皮肤癌和白
27、内障等疾病的机会增加。( 三) 酸雨48、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1)降水:是指雨、雪、冰雹,水质较好、矿物质含量较低,但水量无保证。卫生学特性:1)大气质量影响降水质量:如酸雨等。2)来源:如海水含碘量高等。( 2)地表水:是降水在地表径流和汇集后形成的水体,包括江河水、湖泊水、水库水等。卫生学特征:由于地表水与当地地质长期接触,地表土壤中的物质会溶解在地表水中。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是影响地表水水质的最主要因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0 页( 3)地下水:是由于降水和地表水经土壤地层渗透到地面以
28、下而形成。卫生学特征:地下水水质直接受地表水水质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因为:由于地下水源于地表水;地表水在流经地表土壤层时,一方面会过滤和吸附地表水中的某些成分,使污染物含量降低,另一方面也会溶解土壤层中的矿物质,而使地下水矿化度增高。49、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1) 工业废水 (2) 生活污水 (3) 农业污水( 4)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等随工业发展日益增多,这些废物中常含有大量易溶于水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及致病微生物等,受雨水淋洗后进人地面径流而造成水体污染。海上石油开采、大型运油船只泄漏事故及航海船只产生的废弃物等则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50、住宅的卫生学意义。住宅是人们
29、生活、居住、学习、 工作的重要环境;住宅的卫生条件与人类健康:良好的住宅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不良住宅环境不利于人体健康,住宅卫生状况可影响几代人和众多家庭成员的健康,住宅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健康住宅 :在符合住宅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人类居住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的高品质住宅。52、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2 )水的 pH值 3 )水温 4 )水的浑浊度 5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53、大肠菌群 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 在 24小时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细菌总数反映地表水受微生物污染的总体情
30、况;总大肠菌群反映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1.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答:定义: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研究内容: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2、环境因素联合作用有哪些?1. 相加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
31、时的毒效应为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2+3=5 2. 协同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超过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2+3=10 3. 加强作用:一种化学物对某一器官或系统无毒作用,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作用时使其毒作用增强 0+2=10 4. 拮抗作用: 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小于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其机制可以是功能拮抗、化学拮抗、配置拮抗或受体拮抗 2+3=4 3. 几种不同消毒方法的优缺点(1)氯化消毒法1 普通氯化消毒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0 页此法产生的主要是游
32、离性余氯,所需接触时间短,效果可靠缺点:要求源水污染较轻,且基本无酚类物质(氯能与酚形成有嗅味的氯酚) ;游离性余氯较不稳定,不易在较长管网中保持至管网末梢。2 折点氯消毒法优点是:消毒效果可靠;能明显降低锰、铁、酚和有机物含量;并具有降低臭味和色度的作用。缺点是:耗氯多,因而有可能产生较多的氯化副产物三卤甲烷; 需事先求出折点加氯量,比较麻烦,有时水样折点不明显;会使水的PH值过低,故必要时尚需加碱调整。3 氯胺消毒法优点是:三卤甲烷类物质的形成明显较普通氯化法低;如先加氨后加氯, 则可防止氯酚臭,化合性余氯较稳定, 在管网中可维持较长时间, 使管网末梢余氯得到保证。 缺点是:氯胺的消毒作用
33、不如次氯酸强,要求保证足够长的接触时间(2 小时) 和较高的余氯量 (12mg/l) ,因此接触时间长, 费用较贵;需加氨而操作复杂;对病毒的杀灭效果较差。4 过量氯消毒法当水源受有机物和细菌污染较严重时,或在野外工作、行军等条件下,需在短时间内达到消毒效果时,可加过量氯于水中,使余氯达 l 5mg/l 。消毒后的水需用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 , 硫代硫酸钠 )或活性炭脱氯。(1) 二氧化氯 (ClO2) 消毒:优点:可减少水中三卤甲烷( THMs )等氯化副产物的形成;消毒后水中余氯稳定持久,防止再污染的能力强等。被认为是目前氯制剂的理想替代品。缺点:具有爆炸性,故必须在现场制备,不易储存和运
34、输;成本高;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和变性血红蛋白血症。(3) 臭氧消毒:极强的氧化剂,在水中极不稳定,需在临用时制备。优点:强氧化剂,消毒效果较ClO2和Cl2好;不产生三卤甲烷。缺点:成本高,电耗大,设备操作运行复杂;水中易分解,不能保持杀菌消毒的持久性;消毒后对管道有腐蚀作用,故出厂水无剩余O3,需要第二消毒剂。(4) 紫外线消毒:波长 200295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优点:杀菌效率高、不影响水的嗅味。缺点:消毒后无持续杀菌作用,价格贵。3. 试述水俣病的成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答:概念及成因:日本水俣湾居民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主要是由当地化工厂排放大量的
35、含甲基汞废水进入水域所致。临床表现:发音困难,肢端麻木、视野缩小,运动失调,狂躁不安等;先天性水俣病发病机制:无机汞变成甲基汞或甲基汞排入水体;甲基汞经水生食物链进入人体,变成氯化甲基汞;吸收入血液的甲基汞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巯基结合入脑;由于甲基汞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脑组织,从而对胎儿脑组织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成广泛的损害,出生后成为先天性水俣病。5. 试述水源选择的原则?答:1、水量充足应能满足城镇或居民点的总水量2、水质良好,水源水质应符合有关要求选用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36、准选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应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3、便于防护,防止水源水质遭受污染而恶化。取水点设在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上游4、技术经济合理选择投资费用最小的方案6、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特点答:分室内来源和室外来源。室外来源 主要存在于室外或其他室内环境中,但是可以通过门窗缝隙或其他管道的缝隙等途径进入室内,具体来源如下:室外空气,建筑物自身,人为带入室内,相邻住宅污染,生活用水污染。室内来源 包括:室内燃烧或加热,室内活动,室内建筑装饰材料,室内生物性污染,家用电器。主要特点 :室外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室内外共存同类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吸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对室内空
37、气的污染、空调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7、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答: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包括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放射性四类。化学性污染物 -(1)CO2 的危害( 2)燃烧产物的危害:生活燃料包括固体燃料(煤、焦油)和气体燃料(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各种燃料以及烟草等在燃烧后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污染物3)烹调油烟的危害:烹调油烟是肺磷癌和肺腺癌的危险因素。 (4) 甲醛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存在多种装饰物品中,也可来自建筑材料,化妆品消毒剂、防腐剂、印刷油墨等。危害:甲醛有刺激性,少量的甲醛可引起眼红,眼痒流泪等, 也可引起变态反应, 大量的甲醛能出现神经衰弱症状,还可引起肝
38、细胞损伤,肝功能异常,亦可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损伤。物理性污染物 -(1)噪声,来源有生产噪声、生活(社会)噪声、交通噪声,危害有影响休息睡眠、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对听觉系统产生影响亦可对中枢神经和心血管产生损害。 (2)非电离辐射,来源于室外(调频和电视广播)和室内(各种家用电器)。危害:长期接触易产生头晕、疲乏、记忆力衰退、食欲减退、甚至可导致畸胎及某些脏器癌变。 生物性污染物 种类甚多,如节肢动物尘螨,来源普遍存在于人类居住和工作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室内潮湿、 通风不良的情况下。 危害: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体, 因反复接触而致敏,可引起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也可引起皮肤过敏等。放射性
39、污染物 来源:居室内的氡具有普遍性,来自于地基土壤,危害:氡进入呼吸道后,部分可粘附在呼吸道上被吸收,是除吸烟外最易引发肺癌的物质。7. 简述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危害。 (简洁版)答:化学性污染物:二氧化碳的危害;烹调油烟的危害;甲醛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危害。物理性污染物:噪声的危害;非电离辐射的危害。生物性污染物:军团菌的危害;尘螨的危害。放射性污染物:居室内氡的危害8、化妆品对皮肤的不良影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0 页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最常见)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3、化妆品光感性皮炎4、化妆品痤
40、疮 5、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9. 目前减少氯化副产物的措施有哪些?答:生物活性炭法除去或降低有机前体物含量;混凝沉淀和活性炭过滤等净化措施;改变传统氯化消毒工艺,采用中途加氯法;采用其他消毒方法。10 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基本卫生要求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标准制定的原则基本上与地表水水质标准相同,要求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水的感官性良好,符合以下4 点:1、感官性状良好。2、流行病学上安全。3、化学组成上对人无害。4、水量充足,取用方便11、人类接触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可将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自然界存在的各种事物,他们
41、是天然形成的,如阳光、大气、陆地、海洋、河流、各种动植物等,人为环境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改变了其原有面貌、 结构特征的物质环境, 如城市、村镇、园林、农田、矿山、机场、车站、铁路、公路等。社会环境是人类通过长期意识时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由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构成。12、紫外线辐射如何分段,其各自有何生理学作用?答:紫外线可分为 UV-A(400-320nm) 、UV-B(320-290nm)和 UV-C(290-200nm),太阳辐射产生的UV-A 可穿过大气层到达地表,而全部的UV-C 以及 90%以上的 UV-B 可被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所吸收。与 UV-B 相比, UV-A 穿透皮肤的能力较强,但生物活动较弱。紫外线具有色素沉着、红斑、抗佝偻病、杀菌和免疫增强作用, 过强的紫外线可导致日光性皮炎和光电性眼炎,甚至皮肤癌等, 紫外线还与大气中的某些二次污染物形成有关,例如光化学烟雾和硫酸雾等。13、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一、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一)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二)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三、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四、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