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方案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图设计方案介绍.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总 说 明 SZ-02一、概述1.1 设计依据1)怀化市经开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根据设计方现场踏勘资料;3)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规范、标准、规程和规定等。1.2 设计范围及内容1)设计范围:本次经开区舞阳大道道路工程设计南起鸭嘴岩大桥,北止花背路,设计总里程0.42Km。因鸭嘴岩大桥的修建,满足100年一遇的洪水位,原舞阳大道的施工范围预留300米进行对接。本次起点和原舞阳大道设计起点重合,为了与原舞阳大道设计和鸭嘴岩大桥纵坡及平面对接,所有工程数量表只考虑300米的工程量。2)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括道路、给排水、强、弱电入地、燃气、路灯、交通工程、绿化等。1.3 工程概况1.3.1 路
2、线走向及控制点道路为南北走向,南起鸭嘴岩大桥,北止花背路,道路平面采用规划线形,路幅红线宽度60m。1.3.2 道路主要技术标准经开区舞阳大道道路工程定位为城市主干路,路幅宽度60m,设计车速60km/h。二、工程地质2.1 地形地貌根据线路工程地质调查,线路所经区域的地形地貌为舞水河级阶地地貌。地面高程一般在245.00-255.00m,地形平坦、开阔,相对高差小,现状为农田。2.1 地层岩性根据线路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沿线路分布的地层主要为有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层。其描述如下:第四系(Q)粉质粘土:由冲洪积和残坡积作用形成,主要分布于丘坡上,褐黄色、棕红色,稍湿,硬至可塑状,厚度在0.5-
3、3.0m。但随地形变化,其厚度变化较大。在冲沟部位,其厚度在2-3m,湿至饱和,可至硬塑状。而在丘坡部位,其厚度在0.5-1.0m。含淤泥质粉质粘土主要分布于道路沿线的水塘中和水田表层,由地表水长期浸泡而形成。呈黑褐色、灰褐色,饱和,软塑状,表层呈流塑状。厚度在0.5-1.5m。砂土:主要分布于舞水河级阶地部位。呈褐色至褐黄色,湿至饱和,稍密,含少量卵石。层厚1-2m。砂卵石:主要分布于舞水河级阶地部位,呈褐色,饱和,中密。层厚在3-6m,具二元结构。2.3 区域地质构造拟建线路位于雪峰山与武陵山之间,大地构造属新华夏系一级构造隆起带中的次级坳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区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
4、,其中以雪峰运动和燕山运动最为强烈。依据构造线方向、结构面性质和组合关系,分为以压性为主的北东向构造、以压扭性为主的北北东向构造、以张扭性为主的北东东向构造和以北东向为主的二次纵张断裂等。对线路影响较大的为北东东向构造,其中新晃怀化大断裂从线路一带通过。该断裂走向北70-75,断裂线稍作缓波状弯曲。控制了新晃、芷江一带小型断陷盆地分布。破碎带宽数十至三百余米,糜棱岩化带宽数米至十余米,岩层常挤压直立或扭裂呈透镜状,片理化现象普遍,并见有水平擦痕和大量次生小型旋扭构造。该断裂由一系列断层组成,线路北面的F1断裂为其中的一条。根据调查,该断层走向100-110,倾向南西,倾角约54。破碎带宽度在2
5、-3m,具压扭性。根据调查,沿线白垩系上统第一岩组岩层产状为290-31020-35。但受风化作用和区域构造作用的影响,岩石风化带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了以下三组:190-23070-75、310-33080-85、90-12065-75,裂面较平直,节理裂隙密度一般在4-5条/m2,延伸长度一般在30-50cm。由于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泥质细砂岩,故节理裂隙多被泥质物全充填半充填。而在下第三系下岩组地层中,以泥岩为主,抗风化能力差,在地表基岩出露较小,其节理裂隙不甚明显。该工程所地在区域新构造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持续的间歇性上升作用燕山运动之后,白垩系末至第四系初,区内处于间歇性上
6、升运动,形成了四级夷平面。第四系以来,地壳运动仍为大面积的间歇性上升。2.4 气象、水文地质条件线路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潮湿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6.5,7月平均气温27.9 ,1月平均气温4.5,最高气温为39.9(1981、8、24),最低气温为-8.5(1978、1、12);历年平均降雨量1326.3-1468.4mm,最大降雨量为1720.7mm(1992年),最小降雨量1000.5mm(2001年);12月至翌年1月降雨量最小,从2月份起降雨量渐增, 48月份为雨季,降水量最大,占年平均降水量的70%以上,月最大降水量为426.45mm(1983、5),日最
7、大降水量为185.8mm(1971、5、18),小时最大降雨量为53mm(1971、5、18、19-20), 历年平均雨日162-169天;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450h,多年平均蒸发量1379.02mm,历年平均相对湿度80-83%;年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夏季多西南风;有霜期年平均80-90天。线路附近主要地表水系为舞水。舞水流域位于湘西、黔东地区,地处北纬26512740,东经1073011010之间。舞水发源于贵州省瓮安县境内,自西南向东流经瓮安、黄平、施秉、镇远、玉屏,于新晃进入湖南,再经芷江、怀化等地,于黔城汇入沅水,流域面积10334km2,干流全长444km,干流平均坡降0.966。
8、芷江以下河道平均坡降0.6。根据芷江水文站观测,芷江县城河段多年平均流量为153.7m3/s,多年平均来水量为48.5亿m3。舞水流域4-9月份为汛期,洪水一般发生在4-9月份,以5-7月份出现机会最多。在芷江侗族自治县境内,舞水河上修建有多座水电站,上游建有蟒塘电站和和平电站,以下河段建有网塘电站和长泥坪电站。由于各电站蓄水发电,库水位较稳定,水位变化不大。线路附近河段为和平电站库首河段。和平电站正常蓄水位为242.5m,最高洪水位为245.5m。根据设计方案,道路高于电站最高洪水位,洪水对道路无影响。按地下水赋存介质划分,勘察区内的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堆积层孔隙水
9、勘察区内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赋存在冲洪积砂土和砂卵石层中。勘察区属丘陵地貌和河流阶地地貌,受地形条件的影响,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在不同的部位其含水性差异大。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主要分布于丘坡上,受地形和岩性的影响,土层厚度小,含水性、透水性差。而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石层主要分布于河床中和阶地上,其含、透水性好,地下水量中等至丰富。基岩裂隙水勘察区内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泥质砂岩和下第三系下岩组泥岩。其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但多为粘土全充填至半充填,含水性一般较差,水量较贫乏。微风化至未风化部份岩石完整,含水性差,水量贫乏。勘察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下渗补给和河水补给。勘察区为河流阶地地貌和丘陵地貌。在河流级
10、阶地部位,地形平缓,地表水迳流速度慢,有利于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地表河水与地下水联系紧密。在干旱季节,地下水补给河流,在洪水季节,河水位上涨,河水补给地下水。特别是在线路终点部位,其东面为和平电站库区,蓄水后水位高,接近于附近地面,为该路段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故在该路段地下水较丰富。在丘陵部位,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迳流受地形控制,一般从高处向低处迳流,在坡脚以渗流或泉的形式排出地表。道路沿线大部份地段地下水水量、水位随大气降水变化而变化,季节性变化强烈。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勘察区内地下水多为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水温一般为1618。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
11、型和HCO3Ca型为主,矿化度为0.010.42g/L,pH值5.87.0。属弱酸至弱碱性、极软、低矿化淡水。勘察区的地下水对地下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和地下钢铁构件有弱腐蚀性。勘察区的主要含水层为处于河流阶地部位的冲洪积砂土、砂卵石层,为强含、透水层。地下水与地表水体有一定的水力联系,水位受大气降雨影响。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钢结构有弱腐蚀性。综合评定,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2.6 地震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地质调查,勘察区内未见活动性断裂构造发育和新构造运动迹象,也未有历史地震记录。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
12、6-2001),勘察区中硬场地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对应于地震烈度小于度。2.7不良工程地质路段道路沿线丘坡平缓,河流阶地平坦、开阔,冲沟为地形平缓的宽谷,地表水系较发育,在丘坡和丘陵冲沟部位多分布农田,以水田为主,水塘也较多。受地表积水的影响,粉质粘土层长期受地表水浸泡而软化而形成软土。其主要成份为粉质粘土,并含少量淤泥质,表层呈褐色,下部呈棕黄色、紫红色,厚度在0.5-1.0m,一般小于1.0m。建议清除,并进行换填滤水性较好的填料。三、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3.1 设计规范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城市建设部分建设部2000;2)城市道路工程
13、设计规范CJJ 37-2016;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4)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5)路面标线涂料JT/T 280-2004;6)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05MR5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6;9)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13)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
14、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GB 50014-2006;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18)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2002;1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2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21)其它相关国家、地方规范标准和政策法规;3.2 工程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设计车速60km/h路幅规划红线宽度: 60m设计荷载:桥涵荷载标准为城A
15、级;路面结构计算标准轴载为BZZ-100标准车;设计年限:沥青路面使用年限:15年;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年限:20年道路主要平纵线形指标: 根据规范,道路主要平纵线形指标如下: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规范值设计值1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3006002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1506003平曲线最小长度m110458.024圆曲线最小长度m355最大纵坡%52.4056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600极限值m4007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70012000极限值m4508纵坡坡段最小长度m1101709竖曲线最小长度m9096.5410停车视距m4070四、路线、路基、路面4.1平面设计1)平面线
16、形指标平面线形主要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规范值设计值1计算行车速度Km/h40-6060(1)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150/(2)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3)圆曲线最小长度m35/2)平面设计本次设计的道路平面桩号K0+000K0+420,道路南起鸭嘴岩大桥,北止花背路,道路平面采用规划线形,K0+000横断面宽度为36m,K0+420横断面宽度为60m,按规范设计了暂变段。道路线形按怀化市经开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与规划线形基本一致。4.2纵断面设计1)纵断面线形指标纵断面线形主要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规范值取用值1计算行车速度Km/h40-6060(1)最大纵坡%6.02.488(2)
17、最小坡长m110170(3)最小纵坡%0.30.488(4)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600/极限值m400(5)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70012000极限值m450(6)竖曲线最小长度m901102)纵断面设计高程系统:采用黄海高程系统。本次纵断面设计根据怀化市经开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控制标高,进行拉坡设计。道路纵坡:最大为2.488%,最小为0.488%;最大坡长为192.864m,最小坡长为170m。4.3标准横断面设计根据“怀化市经开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及与已实施的舞阳大道,确定标准横断面组成如下:2.5(路侧绿化)+4.0(人行道)+5.0(辅道)+3.5(绿化带)+12.0(
18、车行道)+6.0(中央绿化带)+12.0(车行道)+3.5(绿化带)+5.0(辅道)+4.0(人行道)+2.5(路侧绿化)=60.0。具体实施断面布置见下图: K0+420K0+0004.4 路基设计1)路基路拱横坡行车道采用1.5% 外横坡,人行道采用1.5%的向内横坡。路基高度路基高度主要以路堤填筑要求的最小高度。路基边坡A、填方路基路堤边坡采用1:1.5。B、挖方路基路堑边坡采用1:1.5。 路基填筑路基土石方计算已考虑了路面厚度的影响,计入开挖边沟、排水沟土石方;填方考虑了挖土、石填路基的紧、松方系数和运输损耗,普通土系数1.16、硬土1.09、石方0.92,运输损耗系数0.03考虑;
19、路基超填部分是施工要求,数量表中不考虑;清表挖淤回填的数量见相关表格;土石方数量计算,涵洞及纵向管道位置土石方量没有扣除;路基填前压实引起地基下沉所增加的填土量未考虑数量。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达到压实要求后再填土,分层碾压。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小于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地表有耕植土应清除予以换填。对于稳定斜坡上地基表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2)地面横坡为1:5-1:2.4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当基岩上覆盖层较薄时,先清
20、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含腐殖质较多,或带草根的土、泥炭、淤泥及含水量偏高的土或全风化页岩不能用于路堤填筑。路堤借方料,采用选定的料场且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做路基填料,高路堤采用内摩擦角大,水稳定性好的填料进行填筑,且须严格控制压实度,确保路堤安全。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填方路基两侧各超宽填筑30cm,路基施工完成后再对边坡进行整修,恢复正常路基宽度。路基填料均应进行土工试验,CBR值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路基填料要求。路基填料应分层填筑碾压,其分层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路基填料的粒径要求:中硬石料最大粒径应小于层厚的2/3;土类最大粒径应小
21、于10cm。为减少路基在构造物台背处的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行车舒适性,对涵洞等构造物两侧的路基填筑进行处理,推荐采用砂类土,优先采用中粗砂,为减少路基在构造物台背处的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行车舒适性,对涵洞等构造物两侧的路基填筑进行处理,推荐采用砂类土,优先采用中粗砂,压实标准详见下表:项目分类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填方路基00.8969594920.81.5949392911.593929190零填及挖方路基00.3969594920.30.89493- 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或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等措施;路基防
22、护路基边坡防护以保证边坡稳定为前提,同时注重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设计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植物防护,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筑路材料来源,选用了经济、合理、美观、实用的工程措施,尽量减少圬工体积。2)路堤边坡结合本地区路基填料及气候特点,满足路容美观的要求,并考虑造价的影响,路基边坡尽量采用植物防护,边坡填土高度H3m 时,采用植草防护;边坡填土高度3mH6m 时,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若道路两侧地块同步开发,则无须进行防护。3)路堑边坡沿线挖方段尽量采用缓坡方式,尽量不设支挡构造物,近期设置的边坡防护将以生态环保型的草防护为主,采用植草防
23、护或三维网植草防护,以创造柔和自然绿化景观。若道路两侧地块同步开发,则无须进行防护。4)特殊路基处理:根据地勘报告,设计软基处理方法如下: 软土类型处理方案一般性软土清除软土,根据实际情况换填路基土。淤泥质土清除淤泥,根据实际情况换填片石。软基处理所选用的土工格栅性能指标:双向抗拉强度60KN/m,伸长率13%。5)路基边坡排水设置截水沟、边沟等,防止路面雨水漫流冲刷路基边坡。设置纵、横向盲沟,保证深切路段路基排水通畅。6)浸水浆砌片石护坡 为防止水塘路段的路基遭受水的浸蚀,影响路基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安全性,采用7.5号浆砌片石护坡型式。7)支挡结构物 坡脚受限制的填方路段设路肩墙或路堤墙以
24、约束坡脚;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较大水塘地段的占用,为弱化水的影响,根据实际情设置浸水挡土墙。部分半填半挖或陡坡路堤,老路段小填方地段,为方便施工设置护肩、护脚。为减少房屋拆迁,部分挖方地段设置扶壁式钢筋砼挡墙。8)挖淤泥、清表土根据地勘报告对本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水塘及水田进行挖淤泥排水处理,挖淤深度及排水数量根据地勘报告提供的数据进行计量。全线填方段及特殊路基段均进行清表处理,填方清表50cm,挖方清表30cm。4.5 路面设计设计标准本项目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荷载100kN(BZZ100)作为标准轴载。路面设计本次设计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 年。快车道路面结构层设计总厚度为91
25、cm(不包括沥青透层+封层厚度);其各层结构分别为: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封层+20cm厚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填隙碎石垫层。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6.3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7.6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9.2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2.4 (0.01mm) 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
26、沉值 LS= 56.8 (0.01mm) 第 6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89.6 (0.01mm) 第 7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72.1 (0.01mm)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2.9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辅道路面结构层设计总厚度为66cm(不包括沥青透层+封层厚度);其各层结构分别为: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封层+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填隙碎石垫层。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7 (0.0
27、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8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6.8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59.8 (0.01mm) 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72.1 (0.01mm)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2.9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人行道:5cm厚麻石面板+M10水泥砂浆3cm+15cmC20素砼基层;4.6 公交站点设计具体位置应参考公交部门的意见。4.7 无障碍设计本道路工程无障碍设施,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
28、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路段上连续铺设,无障碍盲道铺设位置一般距绿化带或行道树树穴0.250.5m,行进盲道宽度0.6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开。同时,路段人行道上不得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如有高差或横坎,以斜坡过度,斜坡坡度满足1:20的要求。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12。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分隔带处压低高度,满足轮椅车通行。在交叉口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
29、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同时还设置音响设施,以使视残者确认可以通过交叉口。人行道对应公交车站处设置提示盲道与轮椅坡道,方便视残者与肢残者候车、上下车。人行道上提示盲道与行进盲道连接,提示盲道设置在行进盲道转折处,并在候车站牌侧设提示盲道。轮椅坡道坡度1:20。4.8 施工注意事项4.8.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每一定距离按规范设置临时水准点一个,并复测平面和高程控制桩(按平面设计桩号布置),据此测出相应道路中心、路面宽度及纵横高程等样桩,控制桩测量精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规范。有碍施工的建筑物、管、渠等均应在施工前拆迁完毕。施工前应开挖临时边沟与附近出水口接通,做好临时排水
30、措施,以利施工期间的积水排泄。 4.8.2路基施工1)、路基施工应做好施工期临时排水总体规划、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综合考虑,并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加强各工序间的合理配合,如路基施工至路床标高并经检验合格后,应尽快铺筑路面各结构层,避免各填层或结构层未经隔水处理,长期暴露汇集雨水下渗软化损坏路基;如清除原地面的植被、耕植土工作应与边坡生态防护和绿化工程旋工相互配合协调,及时移运培植土和移栽树木。2)、应注意各项工程在彼此交界部位的衔接,既要注意在结合部位不要出现填筑路堤的压实薄弱段,又不允许路基各部几何尺寸错位,同时,还应注意路基与桥涵构造物间的顺适衔接,给路容增辉。
31、3)、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占地范围的植被、挖除树根、表层0.31.0米厚的含有机质耕植黑土等,经碾压密实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4)、零填地段及土质路堑地段的路床(080厘米)不符合路基规定CBR值时要求时应进行换填,处理后的压实度必须达到95,其数量计入路基土石方工程内。5)、路基边沟以下的纵向渗沟施工时应根据边坡和边沟开挖后有无渗水的实际情况可酌情调整渗沟段落,并根据地下水出露情况可酌情加深渗沟。6)、必须高度重视斜坡路堤的施工A)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为确保斜坡路堤的稳定,路基设计时根据斜坡地段横坡陡缓、水文情况,分别采取以下处理措施:在清除地表植物根茎的条件下,逐级开挖宽度术2米,向内倾斜2
32、4的台阶;对于覆盖土层厚度小于2.5米时,须清除表层覆土,在砾石土内开挖反向台阶。施工时必须按图从坡脚分条分幅填筑压实施工,当开挖发现地质情况变化时,尚应按以上情况作可行调整,以达到填筑土和原状土紧密牢固结合,绝不允许将填料堆码到同一平面高度后才进行压实,给斜坡路堤的稳定带来隐患。B)当斜坡路堤内侧凹坳地段汇水面积较大时,还应在斜坡山坡内侧适当位置增设浆砌截水沟,将山坡水顺适引至桥涵进水口排至路基以外。7)、路堤填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不得作为填料。B)泥炭、淤泥、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不得直接用于路基填筑。C)液限5 0、塑性指数
33、2 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必要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D)种植土可用于植物防护的路堤边坡表层。E)填料强度和粒径,应符合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要求。8)、应加强施工期间地质工作,及时掌握路堤工程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监测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对原设计校核、修改和补充。根据实际的地质状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地表耕作土、草皮、垃圾和杂填土等。 4.8.3路基排水 1)、施工期间应有效排除由于降水和附近地带流入路基的地面水及施工用水。 2)、路基施工排水必须合理安排临时排水路线,充分利用
34、沿线已有的排水设施。3)、路基施工中,若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应根据情况采取适当降水等措施予以疏导处理。 4.8.4路面施工 1)、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有关条文及甲方单位提供的施工细则进行施工。2)、沥青应分品种、标号密封保存;集料的堆料场及运输车道要硬化,防止灰尘和泥土污染集料;料场之间要有隔离措施,防止不同规格的集料混堆而影响集料的级配;集料(特别是细集料)要搭棚或覆盖,防止雨淋;矿粉填料不得受潮。石料生产场地也应进行硬化,做好排水措施,各种规格石料之间进行有效地间隔,防止石料混杂和污染
35、。面层碎石加工设备应采用反击式破碎设备,筛分设备满足碎石生产的规格要求,同时应有除尘设备,保证石料质量。3)、沥青混合料必须采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充分利用同类道路或同类材料的施工实践经验,根据现场自然环境、材料供应、施工进度等情况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并选定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4)、经试验设计的生产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如遇进场材料发生变化,必须对材料来源、材料质量、数量级供应情况进行检查,试验原配合比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必要时进行配合比设计。5)、水泥稳定结构层宜在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得施工。雨季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勿使水泥稳定材料被雨淋。降
36、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摊铺的水泥稳定材料应尽快碾压密实。雨后重新开始施工时,应彻底排除下承层表面积水。6)、应在水泥稳定土材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并达到重型击实法确定的压实度要求。7)、底基层、基层应采用流水作业连续摊铺施工,如不能流水作业时,应在底基层表面撒布水泥浆,确保层间的粘结良好,水泥用量宜为1.21.5kg/m2。8)、底基层应采取措施减少收缩裂缝,加强集料的级配设计,最大颗粒粒径不应超过37.5mm,大于等于4.75mm成分的质量百分率不得小于50%,集料中0.6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是,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是,小于0.075mm的颗粒含
37、量不应超过7%。确保底基层(调平层)强度的代表值不小于2.5MPa。9)、基层同样应采取措施减少收缩裂缝,加强集料的级配设计,最大颗粒粒径不应超过31.5mm,大于等于4.75mm成分的质量百分率不得小于60%,集料中0.6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是,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3.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是,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确保基层强度的代表值不小于3.5MPa。10)、基底层、基层的混合料必须采用厂拌法进行集中拌合。底基层应采用平地机摊铺、整平,有条件时尽量用摊铺机摊铺。基层必须采用摊铺机摊铺。11)、透层、封层热沥青必须使用能精确控制沥青洒布量并确保洒布均
38、匀的撒布车喷洒施工。透层油宜为高渗透乳化沥青或煤油稀释沥青, 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12)、沥青混合料价格及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等条件确定,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相关规定的要求。沥青拌合场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必须按规范规定的项目和频率检查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必须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的内容、频率、允许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各结构层在大规模施工前必须铺筑一段试验路,通过试验路确定混合料的松铺厚度、碾压遍数以及碾压工艺等,用于指导全线施工。13)
39、、高填方路堤的路面施工应尽量安排在其他路段之后。14)、面层施工:经检验合格的面层材料必须采用沥青拌合站拌合机械拌合,拌合时间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输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弯掉头使透层或下面层造成损伤。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摊铺,混合料摊铺最低厚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表5.6.6要求。施工接缝必须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15)、未尽
40、事宜按照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规范执行。4.8.5、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要求1、沥青沥青面层要求采用重交AH-70石油沥青,针入度(25OC,5S,100g):60-80(0.1mm),软化点不小于:46 OC,15 OC延度不小于:40cm,蜡含量不大于(蒸馏法):2.2%,闪点不小于:260 OC,溶解度不小于:99.5%。沥青面层各层所用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具体质量要求如下:层位指标要求压碎值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0.075颗粒含量软石含量沥青粘附性1个破碎面颗粒含量2个及以上
41、破碎面颗粒含量上面层26%2.62%12%15%1%3%5%100%90%下面层28%2.53%12%18%1%5%4%90%80%沥青面层各层所用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体质量要求:表观相对密度2.5,坚固性(0.3mm部分)12%,含泥量(0.075颗粒含量)3%,砂当量60%,棱角性(流动时间)砂当量30s。沥青面层各层所用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后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泥土等杂质需除净,具体质量要求:表观密度2.5(t/m3),含水量1%,外观无团粒结块,粒度范围(0.6mm的占100%、0.15mm的占90-100%、0.075mm的占75
42、-100%),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2、矿料(1) 粗集料该段道路沥青砼粗集料须采用碎石集料。粗集料应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并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建议本工程面层粗集料采用石灰岩碎石,材料供应困难时也可考虑采用花岗岩,但必须添加抗剥落剂,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能。(2) 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本工程最好采用石灰岩加工的机制砂,采购困难时,也可采用优
43、质天然砂与石屑,但应控制石屑的用量。 (3) 填料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当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本工程中建议采用石灰岩矿粉,可从水泥厂采购。3、粘层沥青粘层的作用在于使上下沥青层或沥青层与构造物完全粘结成一整体。规范规定在下列情况及位置应浇洒粘层油:各层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之间、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的侧面。粘层沥青采用快裂洒布型乳化沥青。4、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沥青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
44、范(JTG D50-2006)对沥青路面沥青砼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技术要求、水稳定性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要求:下面层1000(次/mm),上面层1500(次/mm)。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要求: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下面层80%,上面层75%。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要求:上面层、下面层2000。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要求:上面层80ml/min,下面层120ml/min。沥青混合料拌合生产周期要求45s,沥青拌合加热温度:155-165 OC,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加热温度高10-30 OC,沥青混合料
45、出料温度:145-165 OC,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降低不超过10 OC,混合料运输到摊铺现场温度:145 OC,混合料摊铺温度:135 OC,混合料开始碾压温度:130 OC,碾压终了表面温度80 OC,开放交通路表温度50 OC。若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过高,会破坏沥青性能,则应废弃,混合料废弃温度:195 OC。沥青面层要求采用摊铺机施工,摊铺前,应先将熨平板加热至110 OC以上;摊铺机摊铺速度上面层控制在1-3m/min,下面层控制在2-6 m/min;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碾压长度控制在60-80m,碾压遍数及顺序由施工单位根据压路机型号、质量、振幅等参数及试验段效果,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确定,碾压速度初压控制在2-3km/h,复压控制在3-5km/h,终压控制在3-6km/h;压实度是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为确保压实效果,压路机数量不宜少于5台,并保证足够的碾压遍数。基层表面洒布透层,透层要求采用乳化沥青PC-2,用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