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地貌的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地貌的知识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地理地貌的知识点 整体性学习在于创建信息的网络,一个学问与另一个学问相互关联,那些相互关联的学问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学问的完全理解,从而轻松地驾驭学问。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中学地理地貌的学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中学地理地貌的学问1 湖泊地貌 由湖水作用(包括湖浪侵蚀、搬运和积累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湖浪是风力在湖泊表面引起水质点振动的现象。湖浪可以改造河流携带的、湖岸边坡被剥蚀下来的物质,在岸边形成湖泊滨岸地貌。 湖浪冲击边岸,形成的激浪流拍击湖岸,形成了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湖蚀地貌,如湖蚀崖、湖蚀穴、湖蚀阶地等。 湖积地貌有:湖积阶地、湖积平原、湖积沙坝等。 入湖
2、河流所携带的物质,在湖口地区可形成湖滨三角洲。 由于风、气压、山崩、滑坡、地震等可以引起湖水位围绕肯定位置发生有节奏垂直升降改变的定振波,从而形成水下倒塌、滑坡、浊流谷地、浊流扇等。 当湖泊不断填充淤塞,湖水变浅,渐渐向沼泽方向演化形成沼泽。 中学地理地貌的学问2 人为地貌 人的作用在地球表面塑造的地貌体的总称。又称人工地貌。 人类对地球表面地貌的作用是全面的,既有建设性也有破坏性; 既有干脆变更地貌过程和地貌类型,也有通过人类各种社会的、生产的、科学的实践活动间接对地貌的变更。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地球表面地貌的作用也日益增加,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反馈和影响也更频繁,这已引起世界
3、各国的关注。 例如由于工业革命,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等增加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的变温煦海面的上升,危及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人为地貌可以分为4个方面 : 人类活动干脆对地表的改造所形成的地貌。它可以有建设性的,如挖渠引水、平坡修田;也可以有破坏性的,如边坡堆放矿渣引起人为倒塌与滑坡。 人类通过农业生产利用与改造土地,促进农业区域各种(优劣)地貌系统的形成,如乱开垦土地引起严峻的水土流失,而园林田网化则可减轻沙漠化。 人类通过发展城市,建立新的城市地貌系统。 人类通过大量的工程、技术活动变更了地貌的过程和类型。如大坝的建设变更了河流的侵蚀、搬运、积累过程,过度的地下水的开采则引起地面下沉等。 中学
4、地理地貌的学问3 重力地貌 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为块体形式,故又将这种移动称为块体运动。 按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动、蠕动3类。 形成的重力地貌类型有: 倒塌,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倒塌地貌。 滑坡。蠕动土屑。 土溜,又分为冻融土溜、热带土溜。有时也将山地沟谷中的泥石流列入重力地貌。 事实上,它是重力地貌与流水地貌之间的过渡性地貌类型。 地表风化松动的岩块和碎屑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块体运动过程而产生的各种地貌现象的总称。 其过程分两类,一是突发性过程,时常造成灾难;一是非灾变性缓慢过程。 产生的地貌
5、现象是:上部山坡物质不断被迁移,使山坡渐渐后退;山麓就近接受缺乏分选的碎屑积累,减缓坡度;整体山坡形态随二者而不断改变。 重力地貌类型分为侵蚀类型和积累类型,前者以悬崖为主; 后者主要有倒石堆、石流坡(岩屑坡)、滑坡台阶、滑坡鼓丘、泥石流扇、泥流阶地和石冰川等。缘由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指各种风化作用生成松散的风化层和岩石风化裂隙,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与产状,地形形态,水活动浸润作用降低岩土强度与休止角,侵蚀、潜蚀与溶蚀作用产生临空面而增加岩土剪力、振动等。 它们随各地自然条件改变而不同,故重力地貌有肯定的区域性。 人为因素指各种经济活动破坏斜坡自然稳定态。 重力地貌普遍存在,甚至存
6、在于海底。因其具有肯定的环境效应,包括突发性灾难地貌过程和地表沙石化,故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重力地貌的发生存在变形时间效应,故具有可预料性。 中国胜利地预报了1985年6月12日湖北秭归新滩大滑坡。 中学地理地貌的学问4 黄土地貌 发育在黄土地层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积累物,占陆地面积的1/10 。 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 沟谷纵横、地面破裂。中国黄土高原沟谷密度达30005000米/平方千米,最大10000米/平方千米。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 。 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达60%以上。地面坡度15的约占黄土面积的60%70%,10的不超过10%。 侵蚀
7、方式独特、过程快速 。 侵蚀营力有水、风、重力和人为作用。作用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其中潜蚀作用可造成陷穴、盲沟、自然桥、土柱、碟形凹地等“假喀斯特”地貌。 黄土抗蚀力极低,侵蚀速率为15厘米/年 ,个别沟头可达3040米/年,甚至一次暴雨冲刷成一条数百米长的侵蚀沟。 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面。各流域的最高分水岭为第一级;降低6080米为其次级;再降低4060米为第三级。 一般第一级地形面的黄土地层层序较完整;其次级地形面离石黄土上部地层较薄,以致消逝;第三级地形面多只有马兰黄土积累。 其次、三级地形面分别构成谷地,第三级地形面以下为现代河谷。沟道流域黄土地貌
8、层状结构是黄土地貌发育历史过程的记录。 黄土地貌类型主要有: 黄土沟间地。包括黄土塬、梁、峁、墹地、坪地、洑地等。顶面平坦宽敞的黄土高地称塬。 长条状的黄土丘陵为梁。沟谷分割的穹状黄土丘为峁。老沟谷(距今约10万年形成)中由黄土积累成的平坦谷地称黄土墹。为沟谷分割后的平地称黄土坪。沿沟呈条状分布的破墹地称?地(有的称壕?地)。 黄土沟谷。有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冲沟、坳沟(干沟)、河沟等。 黄土潜蚀地貌。地表水下渗对黄土进行潜蚀,使土粒流失(包括机械与化学作用),引起地面倒塌,形成黄土碟、黄土陷穴(有漏斗状、竖井状、串珠状)、黄土桥、黄土柱等。 黄土地貌是黄土积累过程中遭遇剧烈侵蚀的产物。有
9、纯自然过程的侵蚀(即古代侵蚀)和人为因素参加的侵蚀(称现代侵蚀)。 如何削减侵蚀,充分利用黄土土地资源,改造黄土地貌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目前的主要方法是:限制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地利用与改造;始终留意保持黄土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中学地理地貌的学问5 雅丹地貌 中国内陆荒漠里,有一种奇妙的地理景观,它是一列列断断续续延长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 上世纪初中外学者进行罗布泊联合考察时,在罗布泊西北部的古楼兰旁边,发觉这种奇妙的地貌,并依据维族人对此的称呼来命名,再译回中文就成了“雅丹”。 雅丹在世界上很多的干旱区都可以找到,在中国也并不仅限于新疆。 从青海的鱼卡向西
10、通往南疆的马路沿途特别荒芜,在南八仙到一里平马路道班之间都可以看到“雅丹”,是西北内陆的最大一片“雅丹”分布区; 但新疆的雅丹地形分布最多,除了罗布泊和古楼兰一带的雅丹外,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奇台的“风城”等也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雅丹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 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 干旱区的湖泊,在形成历史中往往包括反反复复的水进水退,因而发育了上下叠加的泥岩层和沙土层。 风和流水可以带走疏松的沙土层,对坚硬的泥岩层和石膏胶结层却作用有限。 不过,致密的泥岩层也并非坚不行摧,荒漠区改变猛烈的温差产生的胀缩效应将导致
11、泥岩层最终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风和流水带走,演化为凹槽状; 依旧有泥岩层覆盖的部分相对稳固,形成或大或小的长条形土墩,雅丹地貌的形态渐渐凸现出来。 形成雅丹的外力因素,一般认为是强大的盛行风在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是单一的主导因素。 比如在阿奇克谷地东段的三陇沙雅丹,其走向是南偏东,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样,这就说明在这一片雅丹中,洪水起了主导作用; 另外有的雅丹,是风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龙城雅丹。 中学地理地貌的学问点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