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化学知识点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化学知识点小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三化学知识点小结 高考化学考生的复习是对以往化学学问点的全面复习,为了便利复习,同学们最好将学问点都总结归纳起来。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高三化学学问点小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学问点1 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学问的考查角度 (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改变与反应类型。如成语“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改变)、“百炼成钢”(主要是化学改变),古诗词“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改变)等。 (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组成。如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如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等。 (3)传统文化中的试验操作。如本草衍义中
2、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聚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煮沸、浸取、过滤等。 (4)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性质与用途。如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关“强水”(硝酸)性质的描述;古代铜器、铜钱成分为铜合金,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等。 二、解答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学问问题的方法 (1)读题:读懂题中文言文所描述的物质的性质、重要的操作等。 (2)析题:由于文中物质的名称一般
3、与现在化学教材不同,需通过性质联系所学化学学问分析所描述的化学过程。 (3)答题:该类题目多为选择题,依据题目要求正确解答。 高三化学学问点2 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反应规律 (1)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 (2)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依次相一样。 (3)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肯定条件下可与还原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4)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肯定条件下可与氧化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上升。 (5)稀硫酸
4、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氧化剂,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 (6)不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是氧化性极强的强氧化剂,几乎能与全部的金属或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主要是得到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一般来说浓硝酸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常被还原为NO。 (7)变价金属元素,一般处于价时的氧化性,随着化合价降低,其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加。 氧化剂与还原剂在肯定条件下反应时,一般是生成相对弱的还原剂和相对弱的氧化剂,即在相宜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高三化学学问点3 一、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又称
5、缺氢指数,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标记,用希腊字母表示。规定烷烃的不饱和度是0(全部的原子均已饱和)。不饱和度是计算有机物的分子式和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式的相当有用的工具。 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1.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时 (1),对于一般的只含C、H、O的有机物,可利用公式 =(碳原子数2+2氢原子数)/2,式子的意义为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或醇的氢原子数与该有机物中氢原子数之差的一半,即将该1mol有机物完全加氢还原成烷烃或醇所要消耗的H2的物质的量; (2)对于含有N、P等三价原子的有机物(不包括硝基化合物或磷酰基化合物),可将其补成(NH)或(PH),然后便可应用公式; (3)对于有卤原子取代
6、的有机物,可先将卤原子化为氢原子再应用公式; (4)对于碳的同素异形体(如C60),可将氢原子数视为0,然后应用公式。 2.已知有机物的结构时 (1)=双键数+叁键数2+环数,即一个双键和一个环都缺一个氢,一个三键缺两个氢。苯环可看作一个双键加上一个环,其不饱和度为4;求出不饱和度后,利用公式的变形氢原子数=碳原子数2+2不饱和度2可算出氢原子数; (2)结构中含有N、P等三价原子(不包括硝基或磷酰基),计算出不饱和度后,应在得到的氢原子数后再加上N、P原子的数目;结构中含卤原子,得到的氢原子数应减去卤原子的数目。 二、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推导 推导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步骤为: 1.确定有机
7、物的碳原子数并求出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依据所得到的不饱和度作出大致推断。 2.分析已知的条件,确定有机物的基本类型。一般来说,一个不饱和度能对应一个碳碳双键、一个羰基(醛基)或一个环;而当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大于4时,首先考虑苯环;然后再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如“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消耗的NaOH的量等”,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3.确定碳链的结构和取代基的位置。尤其要留意分子中的对称因素,如题目中给出的“有几种一卤代物”“有几种不同环境的C、N原子”等,从而确定异构体的结构。 4.对得到的异构体进行检验,确认其分子式与原有机物相同且满意题目中的条件。 三、基本有机反应
8、类型 1.取代反应 定义:有机化合物物受到某类试剂的进攻,使分子中一个基(或原子)被这个试剂所取代的反应。 说明:一个取代反应的必定满意A(+B)=C+D的形式,即反应物不肯定有多种,但生成物至少有两种;中学阶段所学的卤化、硝化、磺化、酯化、各种水解、氨基酸成肽键、醇的分子内脱水等反应都是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定义:有机化合物中的重键被打开,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的反应。 说明:加成反应中有机物不饱和度一般会削减(双键异构化成环的反应除外),常见的加成反应有:加氢、加卤素(留意二烯烃的1,2加成与1,4加成)、加HX、加水等。 3.消去反应 定义:使反应物分子失去两个基团或原子,从
9、而提高其不饱和度的反应。 说明:消去反应的生成物必定多于两种,其中的一种往往是小分子(H2O、HX)等。中学阶段里所学的两种消退反应(醇、卤代烃)都属于-消退反应,发生反应的有机物必定存在-H原子,即官能团邻位C上的H原子。留意不对称化合物发生消去反应时往往会有多种反应的取向,生成的化合物是混合物。 4.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机反应中,得氢或失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失氢或得氧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 说明:与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一般只针对参加反应的有机物,而不探讨所用的无机试剂,因而在有机反应类型中二者是分开的。常见的氧化反应有:加氧气催化氧化(催化剂为Cu、Ag等)、
10、烯烃、苯的同系物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烯烃的臭氧化和环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等。中学阶段所学的还原反应有醛、酮的催化加氢反应、硝基还原成氨基的反应。 5.聚合反应 定义:将一种或几种具有简洁小分子的物质,合并成具有大分子量的物质的反应。 说明:中学阶段所学的聚合反应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前者指不饱和化合物通过相互加成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后者指多官能团单体之间发生多次缩合,同时放出低分子副产物的反应,二者的区分在于是否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高三化学学问点小结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