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生物的基础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861125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生物的基础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高一生物的基础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生物的基础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生物的基础知识点归纳.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一生物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间或会埋怨为什么自己没天赋,又或者因为别人能轻易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而不平衡。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完全没方法,我们只有做好当下,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高一生物的基础学问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一生物的基础学问点1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削减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2、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三、分裂的总结 以一个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为例 (1)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的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因此染色体复制之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为2n,但是DNA分子数由2n变为4n,染色单体数由0变为

3、4n。 (2)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能两两配对(即联会)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联会的染色体。 (3)联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 (4)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使得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这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又叫一个四分体,所以细胞中的四分体的个数就等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父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单体与母方染色体中的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这就是“

4、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5)同源染色体分别: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部分的互换后,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并计入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别是:基因分别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的主要改变。 (6)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在同源染色体分别时,同源的两条染色体各自移向细胞的哪一极是随机的,也就是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的。这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7)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在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这就是减数其次次分裂的主要改变。

5、2、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其次次分裂的比较 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其次次分裂 着丝点不分裂分裂 染色体数目2nn,减半n2nn,不减半 DNA含量4n2n,减半2nn,减半 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同源染色体分别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的含量改变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DNA含量的改变原来应当是平行的,但是由于复制后的染色体仍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没有立刻完全分开,所以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DNA的含量有时不相同。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将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改变比较如下 项目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前

6、、中期/后期 染色体数目2n2nn2nn DNA含量2n4n4n2n2nn 高一生物的基础学问点2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的糖类) (各种膜所含蛋白质、脂质的比例与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困难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并不是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而是依据细胞生命活动的须要);进行细胞间的信息沟通。 3.细胞间信息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3种方式: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相邻两个细胞的细

7、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绿色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沟通的作用) 4.细胞间的信息沟通,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5.制备纯净的细胞膜常用的材料:应选用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缘由是:因为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制备的方法:将选取的材料放入清水中,由于细胞内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将吸水涨破,再用离心的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6.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变更有关。 细胞癌变的指标之一是细胞膜成分发生

8、变更,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超过正常值 7.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功能: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爱护的作用。 8.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的成分: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等,还有许多酶。 功能: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为新陈代谢的进行供应所须要的物质和肯定的环境条件,如供应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9.分别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10.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细胞内膜面积;在线粒体的内膜、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别是有氧呼吸第三、二阶段的场所,生物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

9、又叫“动力车间”。 11.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含少量的DNA、RNA。在类囊体薄膜(基粒)上有色素和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是光反应场所;在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是暗反应场所。由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基粒,增大膜面积。 1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同点:具有双层膜结构都含少量的DNA和RNA,具有遗传的相对独立性都能产生ATP,都属于能量转换器。 13.内质网:在结构上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内质网是蛋白质空间结构形成的场所) 14.核糖体:无膜结构,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10、。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外蛋白(即分泌蛋白如消化酶、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等);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内蛋白(如呼吸氧化酶、血红蛋白等)。 15.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输。(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但功能不同:植物: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16.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如衣藻、团藻等)中。 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及四周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7.液泡:单层膜,成熟的植物有中心大液泡。功能:贮藏(养分、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 18.溶酶体:消化车间,内含很多水解酶,能分解苍老、损伤的细胞器,吞

11、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高一生物的基础学问点3 一、限制细胞长大的缘由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2、细胞的核质比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起先,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

12、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核膜、核仁消逝 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旁边。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特点: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楚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楚。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视察及计数的时机。 4.后期 特点: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安排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逝,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逝。

13、核膜、核仁重现。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干脆产生、由中心体四周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前期:膜仁消逝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改变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

14、数目的改变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安排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改变。 例:蛙的红细胞 高一生物的基础学问点4 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其次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应用指南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缘由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

15、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其次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 5.有H2O生成肯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肯定不是乳酸发酵。 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缘由: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缘由: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

16、毒害作用。 考点2依据CO 释放量和O消耗量推断细胞呼吸状况(底物为葡萄糖) 【特殊提示】 1.CO2释放量、O2汲取量、酒精量都是指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 2.以上的依据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不包括其他有机物质。考点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1.内因:遗传因素(确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开花期呼吸速率上升,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养分器官。2.外因环境因素(1)温度 温度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影

17、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藏水果、蔬菜。大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削减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2)O2的浓度 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如图) 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削减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 (3)CO2 CO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试验证明,在CO2浓度上升到1%10%时,呼吸作用明显被抑制。(如图) (4)水 在肯定范围内,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

18、量的削减而减慢。 考点4试验面面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试验原理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2.试验流程 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 提出问题:条件下进行的?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 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作出假设: 针对上述问题,依据已有的学问和生活阅历?如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发面等?作出合理的假设 【特殊提示】

19、 1.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试验和比照试验 1.对比试验:不设置比照组,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组,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试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试验叫对比试验,这样的比照方法也叫相互比照。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试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试验结果都是未知的,通过两个试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氧气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2.比照试验:设置比照组和

20、试验组,比照组的试验结果一般是已知的,比照组主要起消退或削减试验误差,鉴别试验中的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等作用。常用的比照方式有:(1)空白比照:空白比照是不给比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 (2)条件比照:指虽给试验对象施以某种试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比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试验假设所给定的试验变量意义的。 (3)自身比照:指试验与比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比照组,向一组试验对象施加一个或数个因子,然后测量其前后的改变,这种试验又叫单组试验法。 (4)相互比照:不设比照组,通过几个试验组相互比照,这种试验也就是对比试验。 高一生物的基础学问点5 1.什么是活化能? 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

21、中,反应起先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较低,为“初态”。在反应的任何一瞬间反应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态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这一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义是,在肯定温度下一摩尔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须要的自由能,单位是焦/摩尔,单位符号是J/mol。 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同点: (1)变更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 (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

22、到平衡时间,但不变更平衡点;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点: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 (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 (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 (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5)反应条件的温柔性,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整、限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 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削减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探讨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

23、素不变的状况下,单独变更探讨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改变规律有以下特点。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肯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再变更。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

24、种酶只能在肯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在肯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肯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但当温度上升到肯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在肯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激活剂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剂大致分两类:无机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抑制剂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变性。抑制剂作用机制分两种: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行逆的抑制作用。 高一生物的基础学问点归纳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