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极地区导学案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两极地区导学案 2.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的国家第十二节、两极地区【考纲要求】1. 南极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区域特征。2. 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区域特征。3. 熟悉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资源2、两极地区方向判断【教学难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资源【自主学习】1. 完成教材64 页 左读图查阅1、2. 2. 完成教材64 页 右读图查阅1、2、3,读图说明1、2. 3. 完成教材65 页 左下读图查阅。4. 完成教材65 页右下读图查阅,读图说明1、2. 【教学过程】一、北极地区1、位置 : 指_北极圈 _以北广大区域。2、范围 : _ 北冰洋
2、_及其周边陆地、岛屿组成。其陆地部分分属加、美、俄、丹、冰、 挪、瑞、 芬等八个国家和北美、亚、欧等三大洲。【思考一】为什么说北极上空是亚、欧北美三洲之间的空中捷径?由于地球是球体,两点之间的最近距离是一条沿地球表面的大圆劣弧线亚欧、北美位于北半球,沿地球表面的大圆劣弧线偏向北极点3、气候 :_冰原 _气候为主。 冬季从 11 月起直至下一年的4 月,为_极昼 _时期,最冷月为一月,夏季为 7、 8_两个月,为极昼时期,最暖的_8_月平均气温只有8C. 4、 科学考察的宝地: 石油、天然气、铁、金属矿等资源丰富 , 我国建有黄河科考站。5、主要居民是因纽特人。 6、自然带苔原带,生物资源北极熊
3、、驯鹿。北冰洋的主要特征:世界上面积最小、平均深度最浅; 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洋。大陆架面积辽阔约占北冰洋的36%;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格陵兰岛为世界第一大岛。二、南极地区1、位置 :(1) 纬度位置:几乎都在北极圈以内是世界上位置最南、纬度最高的大洲。(2) 经度位置:跨 360 经度;所占经度最广,兼跨东西两半球。南极半岛(60W ) ,与南美洲隔海相望。(3) 相对位置:南极洲几乎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所包围;与南美洲、大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洋洲和非洲相望。四周被辽阔的三大洋所包围与其他大洲远隔重洋,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4) 战略位置:从地球位置来看,南极洲是联系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空间交通捷径,战略地位重要。2、范围 : 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3、地形 : 以高原为主 ,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有“冰雪高原”之称。【思考二】南极洲降水少,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南极洲气候酷寒,降水形式主要是雪,还因为冷,蒸发极为微弱,所降的雪几乎都积累起来,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巨厚的冰层【思考三】教材65 页左上读图说明1、2。4、
5、气候 : 冰原气候为主,酷寒、干燥、烈风为主要特征。【思考四】教材65 页左上读图分析。5. 自然带:冰原带. 6、资源和科研宝地(1) 自然资源 : 淡水资源: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 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 ; 矿产资源: 煤、 铁储量最丰富。 生物资源: 磷虾、 鲸、。【思考五】教材65 页左下读图说明。【思考六】教材65 页左下读图分析。【合作探究一】 我国黄河站、中山站、长城站和昆仑站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个最长?描述四个科考站两两间的相对位置,并计算两两之间的实际距离。根据四地的地理坐标描点绘制经纬网图【合作探究二】目前南极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怎样
6、产生的?带来什么危害?1:冰盖变薄,消失;原因:气候变暖;危害:海平面上升,各地出现气候异常现象。2:臭氧层空洞;原因: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等制冷剂,破坏了臭氧层。危害:臭氧层被破坏后,来自太阳和宇宙空间的大量射线可以直达地面,杀伤地球上生物的皮肤。人类患皮肤癌的概率上升。【强化训练】读 1989 年中、美、苏、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队考察路线图,回答14 题。1. 当图中点时间为1989年 12 月 12日 12时, 北京时间为().12 日 14 时 .13 日 2 时 .12 日 2 时 .13 日 14 时2. 在上题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 日、13 日的范围相等.
7、12 日的范围是13 日的一半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2 日的范围是13 日的 3 倍 .13 日的范围是12 日的一半3. 当考察队到达东方站这天,考察队员回忆的下列有关情况,正确的是(). 太阳从西南天空下落,又从东南天空徐徐升起. 中国的五星红旗迎风向北偏西飘扬. 天气异常寒冷,气温低达-70 . 夜晚睡觉时,考察队员的房子时常被烈风掀倒4. 有关南极洲的叙述,
8、错误的是().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 . 特有的鸟类是企鹅. 每年的月到月是暖季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80 25S,77 06E)于 20XX 年 1月 27 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 地区胜利建成。读下图,完成56 题。5. 在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A.纬度高,气温低 B.全天候,观测广C.极夜期长,空气稀薄 D.极昼期长,海拔较高6. 据图和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昆仑站在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B. 此时昆仑站可见美丽的极光C.三个科考站的地球自转速度相同 D. 中山站至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1 200 千米北冰洋是北半球各大洲海上交通捷径
9、。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6 月 5 日的范围 ),回答 710 题。7. 下列国家,位于西北航道沿岸的一组是( ) A.美国、加拿大、俄罗斯 B.加拿大、俄罗斯、冰岛C.挪威、加拿大、瑞典 D.俄罗斯、芬兰、加拿大8. 黄河站在北京的( ) A东北方B西北方向 C 东南方 D西南方向9. 黄河站极昼持续的大约时间和当地的盛行风分别是( ) A.1 个月东南风B.3 个月东北风C.5 个月西南风 D.6个月西北风10.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 月 5日 8 时B.6 月 4 日 8 时 C.6月 5 H 16 时 D.6月 4日 16 时11. 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0、(1) 在南极洲图上填出中国科考站:A长城 B中山 . (2) 没有极昼极夜的科学考察站是A (3) 大陆漂移说除了找到岩石性质相似的证据外,还在南极找到什么证据? 南极有煤,说明南极洲曾经有大量森林存在 。(4) 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 , 在其体内发现了DDT说明了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南极环境遭到污染。12.20XX 年我国派出28 名科考人员参加了北极黄河站科考活
11、动,进行现代冰川与气候环境变化监测研究。读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判断此时的季节,并简述理由。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或海洋等温线向南(低纬)凸)(2)A是一个发达国家,但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世界最低的, 简要分析其原因。 ( 提示: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进行分析) 。A国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生长边界,地热资源丰富, 其大量的开发利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 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3)B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西侧海岸幽深、曲折,属于峡湾 地貌, 它是由于 冰川作用形成的。(4)C 是我国建立的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 (78o55 N, 11o56
12、 E),当黄河站开始出现极昼的时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11 05 N。这一天在黄河站观察到的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北京时间为19 点 12 分 ( 精确到分 ) 。(5)20XX年 2 月 26 日, “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C岛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库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D ) A. 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冷 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C.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D.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寒冷13. 读极地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A是白令 海峡。北美洲的土著居民印度安人和因纽特人,是 1 万年前踏着该海峡上的冰桥从西伯利亚过来的黄种人。(2)C岛上
13、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淡水资源 ,C、D两地纬度相同但自然景观不同,原因是:C地受寒流影响,D处受暖流影响。(3)D半岛西侧幽深的峡湾是由冰川侵蚀 (或冰川刨蚀) 作用形成的。其东侧海域盐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纬度高,蒸发弱,海域封闭,四周河流淡水汇入。 。(4)当 B地昼长为24 小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C地日出时间是0 点北极熊正在冬眠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北印度洋上自东向西的商船顺风顺水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