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文系中国文化要略期末复习题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24827227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文系中国文化要略期末复习题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中文系中国文化要略期末复习题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文系中国文化要略期末复习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文系中国文化要略期末复习题 .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词解释:1、郡望:(1) 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2) 古代的人们注重出身、看重门第,是封建社会普遍的社会心理。如唐代的韩姓以昌黎和南阳两地为郡望,韩愈自称为“韩昌黎”,李白为韩愈之父作碑称其为“南阳人”。2、封禅:中国古代祭祀天地的仪式很多,但以封禅最为隆重,是封建社会首屈一指的大礼。封禅,就是由帝王来祭祀天地,“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就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较为著名的是在梁父山上,故史书上多说“封泰山而禅梁父”。封禅的基本目的是:帝王取得天下以后,以天子身份祭告天地,以表示自己的统治符合天意,合乎正统。3、禅宗:禅宗的本意是思维修养,

2、静虑定心,本为印度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宗派,产生了一整理论体系和修行体系,成为佛教中国化最典型的产物。其特点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因而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即可。谱系以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为初祖,并以历代传承的袈裟和法钵为信物。4、清代朴学 :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变迁又归向经学,像汉儒一样注重训诂和考据,这种训诂和考据之学被称为“质朴之学”,简称“朴学”;也称“考据学”。清代朴学研究成就超过古人,尤以进发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开成所谓的“乾嘉学派”。5、善本及善本三义 :(1) 在版本辨别的基础上,就产生了善

3、本的概念。所谓“善本”就是好的版本(2) 清末的张之洞提出了“善本三义”:一要“足本”, 即内容没有缺漏或删节; 二要“精本”,即经过仔细的校对和注释;三要一“旧本”,即时间比较老的本子。符合其中一条即为善本。6、二十四节气:西汉初年的淮南子中出现了全部的二十四节气。其具体是指: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因其位置不同,其所反映的气温、物候、雨量变化也不同。古人以此变化来确定他们的名称。如立春、小满等。7、颜肥柳瘦:这是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人不同书法风格的形象说明。颜体把篆隶笔法用于楷行草书,又把楷书的横划写的细瘦,把点、竖、撇、捺写得肥壮,世称“颜体”; 柳体有意

4、避开颜体竖划的肥壮,把横竖划都写得均匀硬瘦,如同刀切一般,独创“柳体”。世称二者为“颜肥柳瘦”颜柳两人书风不同,个性突出,都代表着楷书书法艺术的极高境界。8、京剧:清代形成“京剧”。即以徽汉二调为主,吸收昆腔、秦腔唱法,又接受北方方言的影响,创造了新的唱腔,以京韵念白,形成今天的京剧。京剧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表演艺术最成熟的一个剧种,代表了中国戏曲发展的水平。京剧在表演风格上分为京、海两大流派。9、避讳:避讳,就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讳有“国讳”和“家讳”两种。历代避讳方法有三种

5、: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简答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1、简述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1) 一是它的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2) 二是它的连继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 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继发展的。(3) 三是它的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兼收并蓄。如对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4) 四是它的多样性。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 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2、举例说明中

6、国姓氏的主要来源。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 ,详细分为 32 种。主要来讲有以下几种:(1)最早产生的姓,即真正意义上的姓,后人以姓为氏。如姜姓、姬姓、嬴姓、姚姓、姒姓等(2)以国邑为氏。如鲁、卫、晋等属姬姓国;齐、宋、陈等属异姓国。其中还有诸候分封给卿大夫的“采邑”,如韩、赵、魏。(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史、理、宗、帅。(4)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宗法制的明显特点。如:周景公王子朝儿子其子以朝为氏(晁);宋桓公公子夷(字子鱼)公孙友以鱼为氏。此类姓有:牛、关、柯、丰、仇、廖等(5)以排行次第为氏。也是宗法制的体现。如孟、仲、叔、季、伍、陆、万等(6)以爵号、谥号为氏。爵号以王、侯二氏

7、最为突出。如:文、武、穆、宣、闵、简等(7)以居住地为氏。如:傅、池、柳、西门、东郭、南宫、东方等(8)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陶、甄、卜、巫、百工等(9)以事为氏。如:李氏(皋陶,本姓嬴任理官)、如林氏、车氏等(10)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如:周、于、赵等(11)同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成为汉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宇文、鲜于、长孙、慕容等3、举例说明中国人的名与字的关系。答:名与字的关系有大约有如下几种:(1)名与字意义相同。如楚国大诗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2)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鲁国孔丘字仲尼,丘即山,孔子生于尼山,又属老二,故字仲尼。(3)名与字意义相反。如北宋词人晏殊字

8、同叔,殊与同意义相反。(4)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国公子壬夫,字子辛,壬为水,辛为金,名壬字辛,取水生于金之意。(5)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如汉商祖刘邦字季,排行第四。4、简述中国的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 道教某些活动包含了一些科学精神,因而对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某种贡献。如炼丹,实开中国冶炼工业与化学工业的先河。(2) 道教的养生之道和导引之术,是今天的气功、武术、太极拳等体育活动的直接来源,其养生理论仍是当今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3) 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道教的成仙思想和仙界刺激了作家和艺术家们的想像力,丰富了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产义色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9、-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4) 民间习俗方面,不少传统节日都渗入道教内容,许多道教神仙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在民间有普遍信仰,给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以深刻的影响。5、分别列举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及其所供奉的四大菩萨,四大禅林及三大石窟艺术。(1) 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分别供奉的四大菩萨为:文殊、普贤、地藏、观音。(2) 佛教四大禅林: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寺;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南京市栖霞寺(3) 三大石窟艺术山西云岗、甘肃敦煌、洛阳龙门6、简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1) 从中国科学

10、技术本身来说, 它具有强烈的实用性特点, 一切科学、一切研究、都以“国家”的实用为最终目的。比如说中国的天文学、农学、乃至四大发明都与国家的实用目的有关。(2) 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从研究方法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4)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 使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没有朝着现代化的道路发展。7、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1)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并且由此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2)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 再以单体建筑组

11、成庭院, 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3)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4)在艺术造型上,中国建筑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通常所说的“大屋顶”。8、简述中国园林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有三点:第一,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融合。第二,注重体现人的意趣和精神追求。第三,是在造园手法上含蓄、曲折、变化,反对儒直、单调、一览无余。9、简述中国楹联的概念和楹联的特点并指出其具体的对仗的方法。(1) “楹联”又叫“对联”,春节贴于门上叫“春联”,是我国的一种独特艺术。它主要将文学和书法结合在一起,有时也将雕刻融合进来。(2) 对联从古典诗歌发展而来,它的艺术特点也就跟古典诗歌

12、一样,要讲求工整、对仗、平仄。它所显示的是一种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和阴阳顿挫的韵律美,写景状物还要有意境美,抒情吟志还要有哲理美。(3) 一般来说,对联首先要上下联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特点,至于字数多少可以不限。其次是词性要相同。第三是结构要相应,即上下联的句法结构要互相照应。第四是平仄要相对,即上联用仄声字,下联就应当用平声字。 (4) 在具体的对仗方面, 可以有很多方法, 主要有“拆字对”、 “嵌字对”、 “迭字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回文对”、“谐音对”、“异字同音对”、“同字异读对”。论述题

13、:1、论述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 佛教与中国哲学史佛教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否认客观现实世界的存在,而设想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西方极乐世界”,这对汉代以后的哲学影响很大,成了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以后的唯心主义者几乎都从佛教哲学里吸取营养,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唯物主义也在与佛教的碰撞中得到发展。 (2) 佛教与中国文学A:以题材而论,历代描写佛教的诗文不计其数。B:以艺术风格而论,由于佛教追求自我解脱,主张离尘出世,至禅宗而宣扬心中求佛,使文学界形成一种清谈悠远的艺术派别。C:以诗歌理论而言, 唐宋以后,主张“以禅论诗”, 讲究诗歌创作要“物像超然”、 “意境空蒙”。D:以创作

14、队伍而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和尚诗人,史书上称作“诗僧”。(3) 佛教与中国艺术A:突出表现在绘画与雕塑上。B:中国的石窟艺术是印度佛教艺术的继承和发展。C:丝绸之路,反映了佛教的巨大影响,现存壁画中有大量佛教的内容。 (4) 佛教与中国语言佛教的流传使佛语、佛偈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并失去了佛教含义而具有社会含义,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习惯用语。如“五体投地”、 “心心相印”、 “想入非非”、 “恍然大悟” 。2、论述中国画论的几个问题。大抵说来,先秦两汉时的画论比较简略,魏晋南北朝时形成理论,隋唐五代构成系统,宋代进一步精深,元以后是继承和发展。(1)形与神的问题中国画注重气韵和

15、神似,注重表现对象物的神态,抒发艺术家所获得的意趣,至于对象物的形态则在其次。即在艺术上常讲的“形神兼备”。 “神似”即指艺术创作的主导精神和艺术欣赏的主导趣味。(2)诗情与画意情指情趣,意指意境,都是艺术家们所要表现的人生韵致,是他们与自然相通而又相融的那种精神感受。作为文学的“诗”和作为艺术的“画”,都是艺术家们表现这一感受的信托。所以中国的诗画可以结合。(3)心师造化和迁想妙得“心师造化”就是以造化为师。造化本指自然界,后来泛指一切客观事物。“迁想妙得”是顾恺之首先提出来的,这是关于画家如何体验生活以获得艺术构思的理论。“迁想妙得”是顾恺之首先提出来的,这是关于画家如何体验生活以获得艺术

16、构思的理论。画家在作画之前,首先要观察、研究描绘的对象,深入揣摩、体会描绘对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这叫“迁想” ;在迁想的基础上画家逐渐了解和掌握了对象的精神气质,经过分析、提炼,获得了艺术构思,这就是“妙得”。(4)六法与四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六法”是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绘画创作与批评的六条标准。即:第一“气韵生动”,第二“骨法用笔”,第三“应物象形”,第四“随类赋彩”,第五“经营位置”,第六“传移模写”。“四格”为:逸格、神格、妙格、能格。(5)南宗与北宗这是在佛教南北禅宗理论影响下形成

17、的山水画理论。其代表人物为董其昌,他们认为南宗是文人画,北宗是非文人画。南北二宗的绘画理论,只是讲了两种不同的画风,而不是不同的画法。3、纵观中国的传统艺术,较之西方的艺术,有如下四个明显特点。请详细论述。答:中国的传统艺术门类很多, 品种齐全, 雅俗共存,动静兼俱,并以其同一的艺术精神,构成一个巨大的艺术体系。纵观中国的传统艺术,较之西方的艺术,有如下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礼乐一体”的原则。所谓“礼乐一体”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是有礼必乐,乐附于礼。第二是乐在诸多艺术中独具至尊地位。这是因为历代儒家学者都把“乐”看作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的物段。二是融合互通的精神。中国艺术的诸门类不是各自为域,互

18、不相关的,而是彼此相通,融合为一的。古代的所谓“乐”,实际不只是音乐,而音乐、舞蹈和诗歌的综合。中国的艺术讲情、讲趣、讲喜怒哀乐之情、讲远近虚实之趣,而情趣都归之于心,心只一处,所以只能合。三是注重神韵技法。即中国艺术注重表现事物的意趣和人的内在感情,要求在艺术创作中突出神似。我国古代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们都非常重视“神似”这个问题。所谓“神似”就是要求艺术创作要表现对象的典型特征,揭示他们的内在精神。注重神韵、大笔写意是中国艺术的本质特点。四是用于教化的目的。即传统艺术很重视艺术的目的性和社会功能。如从孔子开始,儒家学者就非常重视诗经的思想教育作用。这同时也存在另一方面,即统治阶级鄙视劳动人

19、民的艺术。如儒家把“乐”分作“雅乐”与“俗乐”两类。4、论述海陆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1)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汉建元帝三年,张骞奉命往西域寻找被匈奴驱逐的大月氏人,以便联合,共同抗击匈奴,不料途中被匈奴扣了十年,历经艰苦找到大月氏却被拒绝,后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后返国。尽管这一次没能与大月氏联盟,但却打通了一条由长安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汉人与西域各国都互相了解到对方的存在与文化。(2) 公元前 119 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此时匈奴已经归汉,河西走廊畅通无阻,张骞率三百余人,带着大批的丝绸和其它物品,出玉门关,抵达乌孙国。(3) 东汉永平十六年,班超再度

20、出使西域,其副使甘英还远至波斯湾。与此同时,西域的使臣和商人,也东来中土,带来了他们的物产,换回了中国的丝绸及其它货物,“丝绸之路”就这样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1) 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海上航线,是汉书? 地理志所记的从西汉帝国的南疆到达印度洋的海路。东汉时,中国人已经知道从波斯到红海的海路。魏晋南北朝北方战乱,陆路不畅,海上交通日趋活跃。唐南宋时期更为繁荣,并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使”,负责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理海外贸易。(2) 海上交流的物品主要为中国的丝绸、 陶瓷和海外诸国的玻璃及金银制品

21、, 另外大量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也依赖于这条通道。(3) 宋元以后,海上航行技术提高,航行能力增强,中外海上交往空前发展,至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发展到了高峰。5、请论述郑和下西洋及其历史贡献。(1) 中外交通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就是明代“郑和下西洋”。从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郑和及其副手王景弘受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的派遣,先后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扬帆远航。(2) 他们从苏州刘家港出发,经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和斯里兰卡,到达印度西岸,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3) 据明史记载,郑和率领的船队每次数目不等,最多时有大小船舶二百余艘。其船队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航程之远,

22、不但在15 世纪的中国航运史上,而且在当时的世界航运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郑和七次航海所率领的船队到达五十余国。(4) 郑和船队的这些远航活动, 大大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地位, 并且与所到各国建立了政治联系和贸易联系。用中国的丝绸换回外国的药品与香料等。(2 分) (5) 郑和的壮举, 大大促进了中国与南洋诸国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他作为伟大航海家的历史地位。 ) 6、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采用哪些传教方式传教,对中国文化交流产生了哪些积极的作用。(1) 利马窦是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于公元1528 年来华。(2) 他先在澳门研习中文,次年进入肇庆,获准建筑教堂,并开始传教。他与各级官员和社会名流交往,宣讲欧

23、洲文物和典章制度,介绍西方的天文、算学、理化知识,将自鸣钟、地图、天象仪器和三棱镜陈列于室内任人参观,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3) 公元 1589 年,利马窦到韶州,大力结交官绅,攻读儒家经典,改穿汉服,习用儒礼。公元 1601年,利马窦等人抵达北京,朝见明神宗,并获准在宣武门内居住传教。(4) 他在北京期间, 以尊儒为旗号, 以所著天主实义 为蓝本,不遗余力地进行传教活动。他的传教活动注意吸纳中国传统文化,融儒学与天主教义于一体,因而在明朝官绅和知识分子是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的活动为推进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贡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