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集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集锦 我一直认为,历史学,是能使人谦卑,令人理智,让人类抛却夜郎自大,仔细的谛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的学问。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一) 苏代战国时期纵横家 战国时纵横家。东周洛阳人。苏秦族弟。初事燕王哙,又事齐愍王。还燕,遇子之之乱,复至齐、至宋,燕昭王召为上卿。或云秦兄弟五人,兄代、厉、辟、鹄,并游说。秦最少,故字季子。案秦弟代,代弟厉,战国策、史记苏秦传皆同,唯谯周古史考、鱼豢典略为异。索隐云:“盖按苏氏谱云然也。”有文一篇智囊全集-苏代。 周公黑肩周桓王亲信重臣 周公黑肩,他是周定公的
2、曾孙,(?前694年),在位时为周桓王的卿士。鲁隐公六年(周桓王三年,公元前717年)他劝周桓王礼遇郑庄公。周桓王不听,于鲁桓公五年(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年)亲率大军征伐郑国,虢公林父率领右军,统属蔡国、卫国军队;周公黑肩率领左军,统属陈国军队。结果,周军大败,周桓王也被射伤。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二) 孟母孟子的母亲 仉氏,生卒年不行考,孟子的母亲。 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三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憧憬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传颂着她的故事,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达
3、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后人把她与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徐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而且位居贤良三母之首。 赵武灵王-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 赵武灵王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不叫嬴雍),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政治家、改革家,生于赵国首都邯郸。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国力不强,受中原大国欺侮。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也时常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02年)颁布吩咐,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国因而得以强盛。赵雍率将士攻击匈奴,占据今内蒙古南
4、部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赵长城以抵挡胡人,公元前296年吞并中山国。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国都被齐国、中山国攻破,赵武灵王扶植燕昭王回国即位。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三) 申不害以“术”著称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申不害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以“术”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有,史
5、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今新郑)。 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以“术”为主的法制,经过15年改革,加强了君主集权,使韩国“国治兵强”,政治局面比较稳定,国力也有所增加。但实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另一个后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术”取决于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较正确,有实力,国家就会比较兴盛;相反,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老百姓就会遭殃。正因为申不害与韩昭侯用“术”有余,定法不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韩国的问题。韩昭侯一死,韩国很快又衰落了。但申不害重“术”的法制思想却为历代封建帝王加强君主集
6、权供应了理论和阅历,也为一些人搞阴谋阴谋开了先河。 秦惠王嬴驷秦国君主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前311年),又称秦惠王或秦惠文君,名嬴驷,孝公之子。前338年,秦孝公死,惠文王即位,惠文王为太子时犯法,商鞅掌刑法,曾黥(在面上刺字)其师以辱之。故孝公一死,惠文王即位,就将商鞅车裂,然而他并未废除商鞅之法。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推行法制,并不断向外拓展领土。 秦国在秦惠王朝是一个大发展时期,不仅打通了中原通道,而且夺取了魏国的河西郡和上郡,攻灭了巴蜀,占据了汉中,使秦国的领土面积隧然扩大了数倍。更重要的是,巴蜀、汉中与秦国的本土关中一样,是当时第一等的良田。 秦惠王虽然车裂了商鞅,但商
7、鞅的法令却没被废止。因此,秦国的崛起并未因秦孝公和商鞅之死而中断。秦惠王不因人废法,实为过人之举。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四) 管仲春秋时期“华夏第一相”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闻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爱护者”、“华夏第一相“。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失败,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宰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
8、又说“管夷吾举于士”。大唐李靖有云“若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此非查天时地利,安能迩忽?”(出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爱护神。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诞生于越国诸暨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后裔生活在浣纱溪畔。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溪。在当年西施浣纱之处诸暨,系一大方石,古朴苍褐,上镌“浣纱”二字。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笔。南北
9、朝刘宋孔灵符会稽记云:诸暨苎萝山,有西施浣纱西浣纱石。舆地志、十道志、嘉泰会稽志亦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纱石”。历代文人学士喜作歌骊之行,唐诗人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春秋末期诞生于浙江诸暨。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1”,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闻。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范蠡南阳商圣、文财神范蠡(l),字少伯,汉
10、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南阳市)人。春秋末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他出身虽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闻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很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
11、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依据季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中国道德经商商人之鼻祖。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勾践卧薪尝胆的一代君王 勾践即位后称王,吴王阖闾乘机攻越。越国派犯了死罪的人排成三列走到吴军阵前,高声呼喊后拔剑集体自杀,越军趁吴国军队观看的时候猛攻,于槜李大败吴军,阖闾被射伤了指头,不久后因
12、伤重而死。阖闾临终遗嘱其子夫差:“必毋亡越!”夫差即位为吴王之后,励精图治打算攻越报仇。勾践不听范蠡劝阻,仓促下抢先出兵攻吴,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大败。吴军占据越都会稽,将勾践围困在会稽山。范蠡建议勾践用卑辞厚礼向吴求降,如若不允,就由勾践亲自去吴国做人质。勾践接受了这一建议,一面打算死战,一面派文种向吴王求和,用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并献上美女西施。夫差在伯嚭劝告下与越国议和,率军回国。勾践向越国臣民下诏罪己,然后去吴国给夫差作奴仆,亲尝粪便,最终骗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 勾践回国后发誓报仇灭吴,卧薪尝胆,养精蓄锐,重用范蠡、文种等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史记货殖列传
13、说:“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又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一年,越国向吴国进贡蒸熟的种子,使其次年吴国大饥,减弱了吴国的国力。 前482年,勾践趁夫差北上黄池争霸,趁虚而入,攻入吴都姑苏,杀吴太子。夫差返国后被迫向勾践求和。不久,勾践再次攻吴。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越军围困吴都三年后最终破城。夫差困于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勾践随后北上迁都琅琊,与齐国、晋国等诸侯会盟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泗上十二诸侯,皆率九夷以朝”。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五)
14、 秦孝公求贤纳才一代明主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24年,谥号为孝。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嘉奖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心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想传位于商鞅,商鞅推辞不接受。秦孝公去世后,葬于弟圉,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
15、裂后示众。 秦孝公求贤纳才一代明主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24年,谥号为孝。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嘉奖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心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想传位于商鞅,商鞅推辞不接受。秦孝公去世后,葬于弟圉,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
16、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黄歇战国秦孝公求贤纳才一代明主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24年,谥号为孝。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嘉奖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心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想传位于商鞅,商鞅推辞不接受。秦孝公去世后,葬于弟圉,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
17、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时期楚国闻名的政治家 黄歇(前314-前238年),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是闻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以身徇君,遂脱强秦,使驰说之士南乡走楚,黄歇之义。”这是司马迁对春申君的综合评价。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在前去奔丧,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又据越绝书表明春申君是在楚幽王之时为幽王所杀。 司马迁:“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後制于李园,旄矣。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集锦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