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驾驭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推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
2、37 1.20.3242313 2、视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尽 除不尽 65=1.2153=15 1.20.3=4242=12 237=3.2 313=10.1 3、引导学生回忆:探讨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其次个数整除. 4、找寻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15能被3整除 5、分类除尽 除不尽 不能整除 整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
3、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其次个数整除必需满意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整数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探讨:假如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需满意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接着探讨:在什么状况下才能说a能
4、被b整除?(板书:b0) 学生明确: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3、反馈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其次个数整除? 29和336和121.2和0.4 (2)推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b.19能被3整除.() c.3.2能被0.4整除.() d.0能被5整除.() e.29能整除29.() 4、”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分. 探讨:综合以上所学学问探讨,”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分? (举例说明) (二)约数、倍数的意义 1、类推约数、倍数的意义. (1)
5、老师讲解: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学生口述: 24能被2整除,我们就说,24是2的倍数,2是24的约数. 10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0是5的倍数,5是10的约数. a能被b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3)探讨:假如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整数,在什么状况下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在数a能被数b整除的条件下) (4)小结:假如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2、进一步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整除是约数、倍数的前提.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必需以整除为前提,不能整除的两个数就没有的
6、数和倍数的关系. (2)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反馈练习: A、下面各组数中,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6和2140和2045和15 33和64和2472和8 B、推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8是2的倍数,2是8的约数.() b、6是倍数,3是约数.() c、30是5的倍数.() d、4是历的约数.() e、5是约数.() 3、老师说明:以后在探讨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不包括零. 4、教学例2:12的约数有哪几个?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讨分析. (2)汇报、板书: 12的约数有:1、2、3、4、6、12 (3
7、)练习:15的约数有哪几个?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的约数是它本身. 5、教学例3:2的倍数有哪些?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讨、分析. (2)汇报、板书: 2的倍数有:2、4、6、8、10. (3)练习:2的倍数有哪些?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进一步探讨整除的基础上又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
8、、5,.的约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60的约数,哪些是6的倍数? 3412162460 老师说明:一个数可以是另一个数的约数,也可以是某个数的倍数.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1.8能被0.2除尽.()1.8能被0.2整除.() 1.8是0.2的倍数.()1.8是0.2的9倍.() (2)若ab=10,那么: a肯定是b的倍数.()a能被b整除.() b可能是a的约数.()a能被b除尽.() 五、布置作业 1、先写出下面每个数的约数,再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倍数(根据从小到大的依次各写5个) 101336 2、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六、板书设计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探究活动 2022
9、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化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49页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和驾驭整除的意义。 2、理解、驾驭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知道约数、倍数的相互依 存关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化。 3、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沟通,尝试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 数学沟通实力和合作实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自学、探讨等方式的学习,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实力。 教学打算: 1、两张卡片、2、多媒体演示课件 评析为了体现当今新的教化观,即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儿童驾驭肯定的数学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有目的去培育学生的数学实力。所以制定的目标体系全面、恰当。 教学过程: 一、
10、复习整理、进一步理解和驾驭整除的意义 1、整除的含义 让学生在小卡片上写一道除法算式 黑板上展示学生的除法算式 评析学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找寻的,而不是老师或书本给定的材料,它们来源于学生自己,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一起先就处于主动状态,使学生对学习充溢着爱好,学生乐于接着学习下去,而无须老师强迫学生学习。 老师提出问题:A、哪一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 B、在什么状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沟通,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学生沟通完毕,每小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探讨成果 评析让学生合作、沟通,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即给了学生一个人人参加、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理解
11、和驾驭了学问;又使学生在同等、自由、真诚悦纳的情意关系中学会了与人共处。 2、抽象概括整除的概念 师:假如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用字母b表示除数,在什么状况下,a能被b整除? 生:略 师:让学生完整地概括整除的意义 评析由于学生对整除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所以通过学生探讨,师生对话,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概念,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可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实力。 3、巩固练习 下面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其次个数整除 17和549和73.6和1.210和10 下面四个数中谁能被谁整除 2、3、6、12 评析概念初步后,为了有效巩固,恰到好处增加了练习,练习题设计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发展,增加了
12、开放题,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而且又加深了学生对整除的理解 二、新知教学,了解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1、提出问题,看书自学 在什么状况下,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约数和倍数中的数一般指什么数?不包括什么数? 你能仿照书中的(例1)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另一个数是这个数的约数 2、学生自学,并回答问题及举例、说明理由。 评析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这样的学习,即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又培育了学生独立思索及自学实力。 3、明确约数和倍数的关系 依据实例提出问题:45能被15整除,能不能单独说45是倍数、15是约数,为什么? 生:略 师生共同小结
13、: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地说一个数是倍数或约数。 评析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约数时,必需是以整除为前提,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精确地把握了教学关键。 4、巩固练习 下面每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36和97和1445和451和100 下列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又是谁的约数? 1、2、6、12 嬉戏 规则:老师出示一个数,看你手中的卡片是否符合老师提出的条件,符合的请举起你的卡片。 a、我是12,12能整除谁? 你们是我的什么数?我又是你们的什么数? b、我是19,谁是我的约数? c、我是2,谁是我的
14、倍数? d、我是1,谁是我的倍数?(小结:1是全部自然数的约数) e、让全体同学举起卡片,让具有数字6的同学指出自己的约数 评析练习题设计时,考虑到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发展,即有层次,又有坡度,形式又有多样。即重视基本学问的训练,同时还将学问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学生爱好盎然,思维灵敏。通过练习,即巩固了学问,又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得到了发展 五、回顾反思,谈各人的收获。 师:今日我们探讨了什么?又是怎样探讨的?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并谈自己的收获,这个过程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很多道理,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学问的理解和驾驭;诱发了学生的创建性思维。学生的收获不仅只有学问,还包
15、括实力、方法、情感等,学生体验到学习之乐,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念。 反思:素养教化的重要着眼点是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素养教化就必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变更学生在原有的教化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老师学问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学问、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为了提倡这种学习方式,使素养教化落到实处,笔者在设计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这一课时,采纳了以问题为中心,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合作沟通、探讨、自学等形式主动地去获得学问、应用学问、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的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 综观整
16、堂课,老师教得特别少,而学生讲得特别多,学生之间合作沟通多,学生自主学习多,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加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不仅主动参加每一个教学环节,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欢乐,品尝了胜利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意了学生求知、参加、胜利、沟通和自尊的须要。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终一节的内容:好玩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学问,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视察、比较,驾驭不规则
17、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学问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仔细、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索。对于探究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深厚的爱好,喜爱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新奇等。对于本单元的学问,大部分学生驾驭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验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试验过程,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敏捷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驾驭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18、教学难点: 敏捷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打算: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觉了一个魔方,我特殊喜爱。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干脆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视察老师手
19、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态的物体呢?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精确地说出详细形态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板书:不)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还是1000cm3)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我用正方体魔方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试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6、魔方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物体。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干脆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 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好玩的测量,共同来探讨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0、二、新授 (一)测量芒果的体积 1、你想怎样测这个芒果的体积呢?(学生汇报) 2、桌面上,老师为每个小组打算了两种测量工具:量杯和一个长方体容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芒果的体积?为什么?(选择量杯,因为它有刻度) 3、这样做的确能比较快的求出芒果的体积,你来看(ppt演示) 量杯中装有一部分水,正好是300mL,这300mL指的是什么?(水的体积) 细致视察,将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那么,现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水和芒果的体积) 现在,你知道芒果的体积是多少吗? 100是芒果的体积,它也是什么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4、在刚才
21、的试验中,我们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呢?(将芒果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芒果转化成了规则的圆柱体) 5、像刚才这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排水法”。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视察第一个试验:用量杯和水试一试、测一测芒果的体积。学生通过探讨、沟通视察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明白应用转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也就是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二)测量石头的体积 1、现在老师也想进行一次测量,我想测的是这块石头的体积。 我应当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呢?为什么?(选择长方体容器,因为石头太大了) 2
22、、用这个长方体容器怎样求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呢?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说一说。(探讨后,学生汇报) 3、在测量的时候应当留意什么?(强调:要从里面测量) 出示数据:长25cm,宽18cm,水面高度8cm。渐渐将石头放入水中,视察水面发生了什么改变?为什么? 这样放行不行(竖着)?为什么?(石头没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头已经完全浸入水中,此时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依据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计算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学生动笔计算) 5、刚才,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测得了这块石头的体积。 在这次试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将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石头转
23、化成了规则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第一个试验的基础,老师调换试验用品进行其次个试验,把量杯换为长方体容器来进一步探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有了第一个试验的基础,会很简单的探究出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可计算的长方体的体积,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适时强调,测量时要把石头完全浸入水中,才能应用转化的思想求体积。】 6、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测量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运用)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思索其他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7、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用过刚才同学们说到
24、的方法帮助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出示“数学万花筒”,学生读。 (三)测量苹果醋瓶的体积 1、现在你们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机会就在眼前,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苹果醋。在大家动手之前,请你先猜猜看“这个瓶子的体积是多少?(净含量:260mL) 2、现在就动手来验证一下吧。将记录填写在试验报告单中。 【设计意图: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3、在刚才的试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谁能来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这几次的试验,我们发觉
25、:不管是“排水法”还是“溢出法”,事实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什么呢?(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转化”思想的实质。】 三、质疑 看书 页,对于今日我们学习的学问,你还有什么不清晰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一)填空 1、一个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个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这个零件的体积是( )。 2、一个长方体容器装满水,底面长8dm,宽5dm,高3dm,放入一个不规则物体后,溢出30升的水,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 )。 3、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3分米,假如把一块小长方体放入水中,小长方
26、体的长是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体积是( )。 【练习目的:强化“转化”思想的实质。】 (二)解决问题 第一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4dm,宽2dm,放入一个石块后水面上升了0.5dm,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的容器,棱长20厘米,现装有深度为5厘米的水。在放入一个物体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放入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练习目的:通过对比练习,由直观到抽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益。】 其次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将一块铁块放入容器中,装满水,再将铁块取出,这时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厘米,这块铁
27、块的体积有多大? 2、一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当放入一个长方体后,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已知长方体长8分米,宽2分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练习目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化,采纳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加到教学全过程,增加学生的主子翁意识。】 五、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 2、生活中有很多不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成规则的物体来计算出体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须要我们用一种变通的方法去思索。 3、拓展练习:那么,你能想方法测出一粒黄豆的体积吗?(学生汇报) 一粒黄豆特别小,把它放入水中,我们很难看出水面的上升状况,也就很难算出它的体积。我们可以先测量出肯定
28、数量的黄豆的体积,再除以黄豆的数量,就能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了。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 学问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学问基础上,探究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学问的理解和深化。 2. 实力目标:经验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学问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阅历和详细方法,培育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实力。 3.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学问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29、2、听故事,曹冲称象(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体积转换成水的体积)。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 3、视察(石块土豆)的形态,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 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日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板书) 二、试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 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依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协作: 方案一 ,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留意点:水的
30、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上升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满水,然后把石块渐渐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 2. 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适量的水:上升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3. 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说说看, 我们班是不是会出现曹冲其次呢? 预设一:小物体-干脆有量杯测出体积。 预设二:把石块先放入容器,往容
31、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过石块,测量水的高度,把石块捞出,再次测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积乘两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预设三:当装的水过高时,我们可以把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加水溢出的水的体积也能求出石块的体积。 预设四:有称重的方法求石块的体积,把我们量出的石块称一称,看重多少,再依据这对数据求出随意大小石块的体积。 预设五: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块放入长方体空器,往容器内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满为止,取出石块,再塞入橡皮泥(压平,测量橡皮泥的高度,把底面积乘容器高度与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巩固提高 今日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有些方案老师也没能想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来看看小黑板
32、的题目怎么做。 1. 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上升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完成。) 2. 测量一颗跳珠的体积。 数25粒跳珠,放入一个盛有肯定量水的量杯中,依据水面上升的状况测量出水的体积,再算出一颗跳珠的体积。(学生试验并计算出体积)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学会了求石块的体积,我学会了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学会了把一个物体转换成另一个物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活动情境,经验测量石块体积的试验过程,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
33、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一、创设状况,引入新知 1.出示石块 问: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什么是石块的体积? 极书课题。 2.以小组为单位,先探讨、制定测量方案。 问:能干脆用公式吗?不能怎么办? 3.小组派代表介绍测量方案。 学生视察石块 想一想,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学生分组探讨,制定测量方案 学生的测量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取一个正方体容器,里面放肯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块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这时计算一下水面上升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就是石块的体积了,也
34、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块前的水的体积与放入石块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是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干脆读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方案三:可以用细沙代替水,方法类似于方法一、方法二。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爱好。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定测量方案。 引导学生探究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试验 让学生按各自小组制定的方案小组合作进行测算。 小组代表领取所需测量工具,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并且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试验,使学生明白把不规则的石块体积转化成了测量计算水的体积的方法不只一种。 三、试一试 1.在一个正方体容器里
35、,测量一个苹果的体积。 2.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算 3.小结。 师:通过试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运用在操索活动中得到的测量方法去测量其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数学万花筒 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学生听老师讲解并描述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7页 共27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