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专题一第三课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专题一第三课教学设计 .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 学 设 计课标要求 :1 、列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 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这一阶段的演进脉络与特点 , 初步培养学生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由于这一学习内容涉及的历史阶段较长,应当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历史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在具备微观政治史的知识之后进行宏观的长时段的历史分析。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搜集整理课外资料(除
2、历史记载外,还应重视小说、戏曲、诗词中的有关资料),通过鲜活生动的文化信息,总结对于历史规律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进行思考和总结。教材分析: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之后,君主专制政体逐渐强化。这一政治现象对中国社会也有显著的影响。教材总结了中国古代王朝专制政体逐步强化,政治权力逐步集中的历史。除了对皇
3、权至上的揭示外,对于相关政治制度的形式也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学生这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 应当确定对中国政治形式的本质的认识,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对于这种政治形式的现代遗存,也可以进行有意义的思索。本课的重难点: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难点:历朝官制十分复杂纷乱,要全面详尽地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应当
4、要求学生了解与本课学习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征。教学设想:第一步:导入新课(巩固复习前课内容,以旧陈新)(通过设问方式复习巩固第二课的内容)1、秦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2、秦朝为了拓展疆域 , 采取了哪些措施 ? 3、面对宽阔的疆土 , 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采取了什么措施 ? 4、秦朝设置的中央官制是什么?三公的名称和职能分别是什么?第二步: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第一个栏目法令出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 1、秦朝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 , 在地方上推行了郡县制,在中央推行了三公九卿制度,除此外,秦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还采取了什么措施?(皇帝制度)2、这一制度有
5、何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3、这一制度有何弊端?(君主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4、这一制度有何影响?探究问题: 1、阅读第 12 页“学习思考”,据材料回答,皇帝制度有何特点?后来的历朝皇帝制度是不是也具有这一特点?为什么? 2、阅读第 13 页“资料卡片”,据材料回答,皇帝制度有何影响?第三步: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第二个栏目君权和相权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二个栏目, 设问,这一栏目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其次,根据以下问题进行讲授:1、秦朝为了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采取了什么制度?那么请问在中央,又会产生什么矛盾?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
6、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为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历代王朝又采取了什么办法?(注:本节课将把第四课的第一栏目中的第一、二段内容即宰相的罢除整合进来进行讲解)第四步: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第三个栏目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首先,让自主阅读第三个栏目,设问,这一栏目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其次,根据以下问题进行讲授: 1、秦朝采取的什么样的监察制度? 2、西汉时采取的监察制度是什么,唐呢?宋朝呢?元朝呢?
7、 3、怎样来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第五步: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第四个栏目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首先,让自主阅读第四个栏目,设问,这一栏目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其次,根据以下问题进行讲授: 1、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西汉时采取的什么选官制度?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根据书中的“知识链接”,回答在这一选官制度下选拔官吏的标准是什么? 3、魏晋南北朝采取什么选官制度?其具体内容是什么?4、隋朝采取什么选官制度?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5、学生阅读 P15 “学习思考”,探究问题:科举制度为什么会受到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推崇?第六步: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第五个栏目行省的设置根据以下
8、问题进行讲授:1、自秦朝以来,郡县制经历的哪些演变?2、元朝在地方上的管理制度仍是推行郡县制吗?3、行省制创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4、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元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有哪些主要的省级行政单位?十个行省,中书省直辖的“腹里” ,宣政院辖区。)5、学生自主阅读 P16“知识链接”,了解“腹里”和宣政院6、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的职权受到怎样的限制?)7、行省制度的建立有何意义?第七步:小结本课内容。第八步:学生自我测评: 1、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下帝王有怎样的权力?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9、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阅读 P16“材料阅读与思考”,据材料回答“分宰相之权”是什么意思?教学进程复习导入新课(巩固复习前一节内容,以旧入新)(通过设问方式复习巩固第二课的内容)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专题一的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一课的一些知识, 请问, 秦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 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 3 世纪末)师:秦朝为了拓展疆域 , 采取了哪些措施 ? 生:(战争、设机构、修长城、 “直道”和“五尺道”等)师:面对宽阔的疆土 , 秦朝为了加
10、强对地方的管理, 采取了什么措施 ? 生:(推行郡县制)师:秦朝设置的中央官制是什么?三公的名称和职能分别是什么?生:师:秦朝的议政方式是什么?生:师:西汉的政治体制与秦朝有何关系?生:(“汉承秦制”)师:前面我们主要学习了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汉以来的政治制度, 即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我们先来看一下课标的要求 : 课标要求:(剖析课标、让学生明白本课学习的主要任务): 1 、列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第一个栏目法令出一)师:现在先请同学们阅读第一个栏目,回答,这一栏目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生: (
11、引导学生剖析:法令出一的“一”是谁?)师: (在引导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出)这实际上是在向我们介绍君主专制制度。(板书:君主专制制度)师: (引导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前一课的内容)秦朝为了加强管理和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统治, 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郡县制) ,在中央推行了什么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我们可以把这两项制度,称之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师: (归纳、
12、板书)含义: 君主专制核心:皇帝制度特点: 中央集权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度地方:郡县制师: (分析图表), 除此外,秦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还采取了什么措施?生:(皇帝制度)师: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自认为功德超过三皇五帝,自立名号为“皇帝” ,随即确立了“皇帝”制度。请问,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生:(皇权至高无上;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的意志。)师:请同学们观看P12 页图片“秦始皇廿六年诏版” ,从中能看出什么信息?生:(诏书的内容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共四十字。诏书反映了秦始皇立号为皇帝,法令出一的天
13、一独尊地位。)师:中国的皇帝制度维持两千一百多年,直到1911 年辛亥革命后才废除,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历代的官职有变化,但维护皇帝、服务于皇帝的基本原则却一直未变。请问,皇帝制度有何弊端?生: (君主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师:这一制度有何影响?生:(见 P12第二段)学生自主探究问题:1、阅读第 12 页“学习思考”,据材料回答,皇帝制度有何特点?后来的历朝皇帝制度是不是也具有这一特点?为什么?(答案提示:皇帝专权的制度虽然是秦始皇所创立,而专制主义体制实际上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商鞅变法使这一体制在秦国得以确立。实际上在其他若干强国,也开始实行这一制度。后来的
14、历朝制度,大体都是皇帝专制的制度,皇权因各种原因不能专制,只是非常特殊的情形。) 2、阅读第 13 页“资料卡片”,据材料回答,皇帝制度有何影响?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第二个栏目君权和相权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师: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二个栏目君权和相权,设问,这一栏目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生:君权和相权师:在专制中央集权制下, 容易产生两对矛盾, 一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二是君权与相
15、权的矛盾,在前面我们已了解了在秦朝时,为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秦朝采取了什么办法?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现在我们来了解:秦朝为了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采取了什么制度?那么请问在中央,又会产生什么矛盾?生:(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是中国封建时代政治生活中的一对重要矛盾。相既是皇帝的帮手,又是君权的分割者。)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回答,为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历代王朝又采取了哪些办法?生:师: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这些办法归为两种:一种是分割宰相权力;另一种就是扩大宰相的人数。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回答,教材中列举了哪几个朝代解决君权和相权矛盾的办法?生:(汉、唐、宋、元)附:板书设计主要的两种办法:一是
16、分割宰相权力;一是扩大宰相的人数。西汉(汉武帝):一是频繁更换丞相;二是实行内外朝制度。历代解决君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与相权的办法宋:设三司分割相权元:沿用宋制明:废丞相师:秦朝的宰相叫什么?生:(三公,是指哪三公?)师:西汉初年,因为丞相的权力大,这直接威胁了谁的统治?(皇帝)为此到汉武帝时,他采取了什么办法来削弱相权?生:(一是频繁更换丞相;二是实行内外朝制度。)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11 页 - - - - - - -
17、-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师:外朝由哪人员构成?生:丞相和御史大夫。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的正文内容和正文旁的“知识链接”后,回答:内朝又叫什么?(中朝) ,主要由哪些人员构成?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P13教材倒数第二段, 唐朝(实为隋唐时期)又是采取什么办法来削弱相权的?生:(扩大宰相人数或实行三省六部制)师:三省哪三省?六部指哪六部?生:师:上面我们了解了汉朝和唐朝为加强君权削弱相权的办法,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宋朝为削弱相权,又是采取的什么办法?生:(增加宰相人数的办法设三司分割相权)师:三司是哪三司?各自的职责是什么?生:师:请问,元朝又是采取什么办法?生:(注:为了这一知识点的完整性,
18、本节课将把第四课的第一栏目中的第一、二段内容即宰相的罢除整合进来进行讲解)师:请同学生自主阅读第四课的第一、二段内容,回答,元朝时为削弱相权,采取了什么办法?生:(废除了丞相)师:请同学们阅读P17的“资料卡片”后,回答,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并且严令后世不得重新设立?生:师: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央君权与相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生:(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并被废除。)师:历代对相权的调整,有什么积极作用?生:(见 P14第二段)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第三个栏目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师: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三个栏目,设问:这一栏目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生:(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这一制度在封建
19、时代是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重要制度保障之一。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师: (根据以下问题进行讲授:让学生逐步知道、掌握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秦朝采取的什么样的监察制度? 2、西汉时采取的监察制度是什么,唐呢?宋朝呢?元朝呢?3、怎样来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附:板书设计目的: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御史大夫汉:刺史制度古代监察体制唐朝:御史台
20、宋朝:提点刑狱司元朝:监察御史评价: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第四个栏目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师:让自主阅读第四个栏目,设问,这一栏目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生:(古代的选官制度)师: (根据以下问题进行讲授:让学生逐步知道、掌握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师: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历代王朝十分重视集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能。请问: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生:(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世官制是官职世袭的制度。察举制是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是指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 )师:西汉时采取的什么选官制度?其具体内容是什么?生:(西汉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
21、手段为“察举制”和“征辟制。其具体内容为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做官的制度。)师:根据P15 书中的“知识链接贤良” ,回答在这一选官制度下选拔官吏的标准是什么?生:(所谓贤良,主要是指才干出众、德高望重者。选拔官吏的标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8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准是德行和才能。)注:西汉诏举贤良始于汉文帝二年(前178 年) ,这其实也是汉代察举制正式产生的标志
22、。此后的两汉诸帝也大都诏举过贤良这一科目,尤其是汉武帝时期,贤良文学出现了一个空前的热潮。 如花似锦著名的思想家董仲舒,诙谐机智的东方朔都曾应过贤良之征。师:魏晋南北朝采取什么选官制度?生:(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中人法。)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生:(学生了解即可:先在各州、郡设置“中正”官,这些中正官多数为在职的中央官员兼任,其职权主要是依据家世、道德、才能来评议人物,确定品级后上报朝廷,经复核批准后,送给吏部作为选官根据。)师:隋朝采取什么选官制度?生:(科举制)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生: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生:附:板书设计演进阶段:(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选官制度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
23、九品中正制含义:考试选官的制度隋至清:科举制评价:5、学生阅读 P15 “学习思考”,探究问题:科举制度为什么会受到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推崇?(答案提示: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政府行政官吏:从方式上看,追求公平、公正与客观; 从选拔标准上看是择优录用。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言论反映出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上升为统治集团的一员,最后达到掌握政权的目的。)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第五个栏目行省的设置师:请同学自主阅读P16“行省的设置”这一栏目内容,回答,根据你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
24、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9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们的理解,这一栏目主要在讲什么方面的内容?生:(主要在介绍古代的地方管理制度)师: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在西周时的地方管理管理制度是什么?生:(分封制)师:秦至宋代呢?生:(郡县制)师:让同学们自主阅读,思考:秦朝以来,郡县制经历的哪些演变?生:师:秦至宋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都实行郡县制,只不过说,这些朝代所使用的名称不同而已。师:元朝在地方上的管理制度仍是推行郡县制吗?生:师:行省制创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生: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生:
25、(元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有哪些主要的省级行政单位?十个行省,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又称都省或中书省,宣政院辖区。)师: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的职权受到怎样的限制?)生:师:行省制度的建立有何意义?生:附:板书设计西周:分封制秦汉:郡、县两级制秦至宋朝:郡县制魏晋:州、郡、县三级制古代地方行政唐:道、州、县三级制管理制度宋:路、州、县三级制主要内容:元至清:行省制度与中央关系:意义:(注:元是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 P16 “知识链接”,了解“腹里”和宣政院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26、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 “腹里”指哪些地区? 2、宣政院在元朝时有哪些具体管理职责?(注: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特殊机构,它既是统辖吐番地区政务和军事的中央机构,也管理全国佛教事务。 ) 3、西藏地区何时纳入中央政府管理?师生共同回顾、小结本课内容。法令出一解决君权与相权办法专制政体与帝王权力的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监察体制和选官制度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历史演变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活动:学生自我测评:1、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下
27、帝王有怎样的权力?(答案提示: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决策权、司法权、立法权和军事指挥权等多种权力于一身)2、阅读 P16“材料阅读与思考”,据材料回答“分宰相之权”是什么意思?(答案提示:这里所谓“分宰相之权”,实际上是专制时代帝王通常的政治行为。皇帝一旦掌握最高权力,就往往牢牢地把握住最高决策权,即使对于总理国家政务的高级助手,也不愿分权。)编写人:彭守坤贵州省思南县第八中学(原思南县塘头中学)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1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