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高三地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高三地理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中高三地理教案 你知道如何写地理教案?地理教案能够提升你的地理教学质量。地理老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爱地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中学高三地理教案,希望你喜爱。 #284544中学高三地理教案1 运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用约20分钟时间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驾驭课本基本学问,并能够建构基本学问体系。 2、完成本节的教材助读中的问题,并用红笔标记出自己不会的问题。 3、预习中要重视对学问的理解、分析、归纳,并留意联系实际。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资源的含义及类别。 2、知道水资源问题的基本状况及产生的缘由。 3、知道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以及耕地削减的主
2、要缘由。 4、知道我国矿产资源问题的主要特征。 教材助读: 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在肯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和的总称。 2、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复原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和两大类。 3、的快速增加和的加速增长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水资源在和上的分布不均,是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 4、和等,是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 5、土地资源问题突出表现在和两方面。、和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及等,使土地资源严峻退化,农业生产空间趋于萎缩。 预习自测: 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生
3、物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非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自然气B.稻谷C.土地D.液化气 我的怀疑: 探究案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1、结合课本P20页文字,完成课本P21页活动第1题。 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缘由是什么?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思索课本P22页活动12题。 3、我国土地资源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怎样爱护土地资源? 4、预料到2022年,,我国20种主要矿产有半数以上不能满意建设需求,特殊是一些基础性矿产和大宗支柱型矿产,如石油、铁、铜等,缺口大,供需冲突突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石油、铁、铜等矿产资源,一旦这些资源枯竭,将影响到你生活的哪些方面? 当堂检测: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缺水的缘由是() 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改变不大 B.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属于半潮湿地区 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 #284543中学高三地理教案2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最终一节,上承岩石圈和大气圈相关学问,主要内容涉及水圈,水既是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又对人类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人地关系主线。 二、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
5、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地理意义。 三、课标解读 从本条标准的内容要求来看,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水循环的环节是指实现水循环运动的途径,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较高,但水平层次不齐,地理学问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地理学问的学习仍存在重识记而轻理解的倾向。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使学生理解水循环地理意义. (2)实力目标 学生学会读图,驾驭读图方法,能绘制简洁示意图,提高读图识图实力; 学生能运用水循环示意图
6、说明相关地理现象。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六、重点难点分析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八、教学方法分析 微课教学法、分层推动设问法、 九、学法指导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 十、教具打算及学具打算 1、多媒体课件2、导学案 十一、教学过程(节选) 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师生活动 主要评价方式 参加式导入 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背景音乐)“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让学生动手写出假如我是与水有关的诗歌,“即兴三两句”,并予以展示。 老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引起学生爱好。 观看微课自主学习 回顾旧知,并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
7、铺垫。 地球因为有水而显得别出心裁,那么地球上的水按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以分为哪几种呢?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课视屏,得出结论:地球上的水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284542中学高三地理教案3 【课标要求】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材分析】 在肯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
8、出了阐述。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终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难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
9、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化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详细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收集地理信息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地理信息,如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说明,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2、关注中心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调整,了解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
10、好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看法,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加对资源、环境的爱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加关切和爱惜 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化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3课时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
11、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依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依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依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支配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二、地理条件 1.
12、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意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简单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思索: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点拨东北地区光照足够,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须要施用农药,自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
13、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供应了什么有利条件? 点拨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劣势主要表现为很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 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溶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地形
14、、土壤条件 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相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相宜发展林牧业。 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袤,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 四周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特殊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供应了重要机遇。 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
15、。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点拨: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有:接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2、x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的棉花生产基地 点拨:南疆光照足够,土地资源广袤,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浇灌,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点拨: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意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
16、量大。 4、云南省昆明旁边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 点拨: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相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二、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依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农业部门。 1.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依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依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依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
17、农业结构,合理支配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84539中学高三地理教案4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 3.培育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相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一般性和特别性。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
18、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学问,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别的行星的特别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别性的详细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1.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理由:学生易于从自然常识角度相识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而难以从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究地球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一)地心说日心说星系说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讲解并描述)从古代以托勒密为代表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16世纪哥白尼提出的太阳是宇宙
19、的中心,事实上把宇宙看成是太阳系;再到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作为宇宙的代名词;再到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我们对宇宙相识不断深化。 二)现在人类相识的宇宙 1、宇宙是形态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 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建议)老师结合课本图1.1分别介绍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天体的定义以及蟹状星云、土星、狮子座流星雨、哈雷彗星的突出特征。对彗星在运行轨道上不同位置彗尾的长短、方向的改变规律及形成缘由可作适当补充。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建议)老师画出天体系统层次表并结合按天体系统层次
20、依次分别介绍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 3、宇宙的演化过程 各种天体不是同时形成,各有其发生、发展、衰亡的历史。而整体的宇宙则经验温度从高到低,物质密度从密到稀的演化过程。 二、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参阅教材第3页表1.1) 附表1九大行星的数据分析表 行星分类成员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附表2地球各项指标在类地行星及九大行星中排位 地球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在类地行星中排 在九大行星中排 二)地球又是一个适于生物生成和繁衍的行星 1、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始终比较稳定。 从太阳系的诞生到地球上有生命的痕迹
21、,中间经验了漫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太阳没有明显的改变,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始终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2、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平安的宇宙环境中。 地球旁边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和共面性,这样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3、地球自身具备有生物生成所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平均温度15c:地球与太阳距离太近,温度就过高,则热扰动太强,原子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行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生命物质。地球与太阳距离太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结合在一起,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保存大气,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的过程,
22、演化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成分。 大量的液态水:地球内部温度上升使结晶水汽化;地表温度渐渐下降,在地面低洼处形成了原始的大洋。 #284540中学高三地理教案5 教学打算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分,初步相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缘由 二、实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学问、提取重点和找出学问间内在联系的自学实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索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得学问的实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
23、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留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缘由 教学工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_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中学阶段接着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探讨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
24、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对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学问。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究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起先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觉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觉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全部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探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常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天体的主
25、要类型:星光闪耀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纳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态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板书】1、几种常见的天体 【过渡】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的各种天体是否为孤立的呢?经过科学家的试验证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我们称之为天体系统 【探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学生回答】略 【引导】好,像同学们举
26、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相互吸引;围绕旋转) 【板书】2、天体系统 【启发探讨】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很多小的天体系统。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 【学生回答】略 【讲解】(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
27、就有2000多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讲解】银河系已如此浩大,是否就是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多媒体放映】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 人类目前所相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一级的天体系统。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相识必定还会进一步扩展。 【讲解】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多媒体投影) 【复习提问】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 【新课导入】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
28、系中的一颗一般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主要问题。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启发探讨】阅读教材P4图1.4太阳模式图思索太阳系四周有几颗行星,它们由近及远的排列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根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板书】1、九大行星 【启发探讨】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就似乎一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有很多共性,请结合有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并总结九大行
29、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板书】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1(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确定椭圆的形态。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2(
30、1)(启发引导)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九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依据所学的学问填出: 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别的地方。 【过渡】通过以上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启发探讨】结合教材内容,思索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存在生命繁衍的
31、行星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供应了三个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四周,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海洋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备注:此部分可以模拟演示或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
32、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 【板书】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启发提问】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依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特别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究。 【总结全课】 课后习题 巩固练习题】(投_,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 【课后探究】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探讨学习前人科学探究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谈谈感想。 板书 【板书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种常见的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地理教案第24页 共24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