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上海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 .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三思想政治基本知识( 一) 生活与哲学 1生活处处有哲理所谓哲理,简单地说,就是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原理。具有“哲理眼光”表示无论对人、对事都善于进行理性思考。哲理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生活与哲理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是不能倒置的。“哲理”与“哲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蕴涵着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原理。但是,“哲理”只是从局部、从某个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而“哲学”是系统化的“哲理”,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更全面、更深刻因而也是更高层次的认识,是“哲理”的升华。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所谓世界观, 就是人们对
2、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同时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所谓方法论, 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3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知识。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哲学却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哲学同具体科学知识又有密切的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反过来, 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是时代
3、精神的精华任何哲学,归根结底都源于社会生活。而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是具有历史阶段性的。不同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哲学本身的定义(最根本的方法、原则、看法)决定了他是精华。5.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 又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 有其自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 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它的创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谓科学性, 在于它正
4、确地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 给人们提供了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所谓实践性, 在于它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服务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引领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永远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7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
5、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一是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是用于认识自己,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意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 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 方法论, 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我们的政治觉悟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第一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
6、宙是物质世界。宇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并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终了,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整个自然界,从宇宙天体到基本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物,从非生命到生命, 从病毒、 细菌到千姿百态的高等动物和植物,都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着的。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结底是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包括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7、。这三者都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着的。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科学概括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概念表述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一物质概念, 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最根本的特性。虽然,世界上千差万别的种种具体事物,各有其特有的性质和特点,但是,从哲学上说,它们都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的
8、东西。客观实在性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具有的共同特性,而且是它们最根本的特性。 (2)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物质世界的种种事物,虽然都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但是, 这决不是意味着人们不能认识它。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并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第二节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的意识是自然界经过长期的发展,由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是, 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人脑的生成和语言的产生, 同时也提供了意识的内容。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离开
9、了社会就没有意识可言。可见,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类之所以有意识,因为人类有着人脑这个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的神经生理系统,就不可能有意识的产生。如果人的大脑受到损伤,或者某种疾病使大脑组织受到破坏, 人的意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可见,人的大脑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 -
10、-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3)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同客观事物相接触,才能把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反映到人脑而产生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凡是人的意识里的东西,归根到底都是来自于客观世界,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反映。区别只是在于它是真实的、正确的反映,还是错误的、歪曲的反映,或者是虚幻的反映罢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具有具体和抽象之别。人脑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具体、生动的外部形象,还能在实
11、践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以抽象的形式反映事物内在的本质。人们头脑中的各种抽象的概念,从其来源来说都是来自客观世界,是人脑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而获得的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就其起源来说, 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精神性的;而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 4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生动丰富的外表现象,而且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人们能够以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为指导
12、,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采取正确的行动,做好工作, 对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而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 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才能使客观世界发生符合人的目的和需要的改变,从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第三节认识世界的两条路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即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
13、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物质世界,是一条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即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的出发点是精神世界,是一条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即从意识、精神出发的认识路线。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以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为依据, 它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全面地、 彻底地贯彻和应用于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因而它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6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人类世代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都证明了唯物
14、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我们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在对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中,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片面地加以夸大和绝对化,把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夸大为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把物质派生出来的意识夸大为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实体,这是唯心主义的深刻的认识根源。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必须正确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首先,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同时,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充分肯定意识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15、- - -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在自然、社会和思维的领域中,都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7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我们懂得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就应该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按实际情况办事,反对主观主义。主观主义是从单纯的主观愿望出发,从抽象的原则出发。在实际工作中, 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即一切从书本的条文出发;二是经验主义,即一切从自己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这种主观主义的态度,是唯心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
16、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有求实的精神,无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 8实际生活中怎样从实际出发要尊重客观事实。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首要前提。要重视调查研究。只有对客观事物的现状和历史作比较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才能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要出以公心。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把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与人民利益。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想问题、办事情,都要讲究实际,注重实效,努力使自己的愿望和行动符合实际情况。 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一切从
17、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 政策的前提, 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我们青年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健康成长,也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学习贯彻十七大有关精神 1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共产党宣言 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
18、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刨造力、感召力。 2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第一节物质运动及其规律性 1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物质和
19、运动是不可分离的。(1) 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一切领域中的一切形态的物质,无一例外地都处在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永恒的、不停息的运动中。 (2) 宇宙中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其主体都是物质,或者说,都有其相应的物质承担者。脱离了任何物质主体的“运动”只能是一种虚构。设想没有物质的运
20、动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离性表明,万事万物都是处于这样或那样的运动之中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是没有的。所以说,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并不是事物绝对地不运动、不变化的状态, 而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处于相对稳定和暂时平衡的状态,因而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一般来说,以下两种情形称之为静止:一是事物运动的平衡状态,即某种事物相对予;一定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二是事物运动的稳定状态,即事物保持着自身的性质,尚未变成他物。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
21、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的动中;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中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把相对意义的静止绝对化,认为事物是绝对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如果否认相对静止,片面夸大事物的运动的绝对性,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运动形式是多样性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千姿百态的,因而其运动形式也是无限多样性。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宇宙中各种运动形式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大体可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等基本形式。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运动形式的认识将更加丰富。 4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
22、所固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所以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 不管人们认识它还是不认识它,承认它还是不承认它,喜欢他还是不喜欢它,尊重它还是不尊重它, 它都照样存在着,并且不可抗拒地发生作用。规律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2)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规律是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可以称之为规律。规律不是表面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 (3)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的必然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的联系是必然要发生的确定的联系, 有的联系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只有确
23、定不移的、必定如此的联系,才能称之为规律。 (4)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联系就必然重复出现。规律性的联系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再重复,表明了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隐藏在同类现象中的“共性的东西”,因而能在一定范围内普遍起作用。 5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物质世界的运动具有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遵循规律,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实践中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科学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规律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任何一门科学都以研究某种规律或规律群为己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24、实际上是科学群。每一个科学群中,不仅有基础科学,而且包含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其中大大小小的各分支科学,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共同构成了科学体系。科学体系本质上是规律体系的理论反映。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6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是深藏其内的, 而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但本质和现象又是紧密联系
25、的。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事物的现象及其与本质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要把握本质必须学会分析和鉴别。一般说来,现象表现为“多” ,而本质表现是“一” ,即同一个本质由多种现象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它。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以歪曲、 颠倒的方式从反面表现本质。虽然真象和假象都表现本质,但由于假象具有欺骗性,所以要注意识别。认识客观事物, 既不能抛开现象直接认识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第二节寻求真知的基础和过程 7 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6、(1)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 ( 人) 、实践的对象 ( 外在世界 ) 、实践的手段 ( 工具等 ) 和实践的结果, 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过程和实践的深度、广度也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2) 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人通过实践活动,能够给客观世界打上人类意志的“印记”,即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不断地把原有的东西改造成新的东西,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东西。(3)实践是社会、 历史的活动。 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实践的对象、 范围、规模和方式都要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实践、 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生产实践是处
27、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调整与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 阶级关系是最本质的社会关系,因此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在剥削阶级基本消灭的社会,则主要表现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推进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科学实验是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带有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8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 眼、耳、鼻、舌、身) 同外界接触,才能接受事物发出的信息,外界事物才能反映到人脑中来。一个人如果闭目塞听, 不通过实践与外界事物打交道,不参加变革事物的实践,外
28、界事物及其本质就不可能反映到人脑中来,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所谓灵感并非是人脑所固有的,他们同样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如果以为单靠灵感就能有重大的科学发现,否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等于说每个人获得知识的具体途径只能是实践。实际上,一个人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读书、 听讲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实践证明, 一个人的大部分知识是间接经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亲身实践去获得全部知识。但这不等于说直接经验就不重要。因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对而言的。在我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前人或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一切
29、真知最终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直接经验。 10青年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青年学生拥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尽可能多地获得直接经验,尤为重要。首先,青年学生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真正深刻理解书本知识;其次,青年学生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对所学的书本知识进行验证;再次,青年学生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
30、知识。 11寻求真知有一个过程真知必然要经历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多次反复,逐渐深入的复杂过程。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以生动、丰富、具体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它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环节。但是,它只是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还没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去把握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概念、 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从表面上看,它似乎离开了
31、具体事物,好像是不可靠的,其实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从而也更可靠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提供的感性材料,就不可能形成理性认识。另一方面, 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否则,就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13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条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人的认识便实现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1) 要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要掌握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
32、性材料。只有掌握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才能对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概括。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必须合乎实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观察的客观性。(2) 要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在已经具备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前提下,能否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成为能否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关键。所谓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也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从而透过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14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获得的理性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对于一个复杂事物来说,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认识
33、通常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多次循环,才能完成。而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由于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无限性、 物质结构的层次和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无限性,寻求真知将是一个 “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不断发展过程。 15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不仅对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实践的结果才能检验主观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能够为改造客观世
34、界的实践服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认识的发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第三节坚持实事求是1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有它自身的内在根据和一定的客观条件。在不具备其根据和条件的情况下, 人为地要求某个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可能的;而当某个规律的根据和条件具备的时候,要人为地废除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也是办不到的。 (1)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有尊重它,按规律办事,才能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
35、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成功;而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规律是客观的, 但不等于说, 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可以借助于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从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其变害为利。 (2)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理性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计划、 方案等指导人们的行动。而
36、且,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活动,自觉地创造条件,才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使其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人们在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保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才能坚持不懈地去夺取胜利。 (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主动能动性能否正确发挥以及发挥的程度,取决于主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客观规律的程度; 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不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
37、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将求实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 既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和听天由命的宿命论,又要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 17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尊重客观规律,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叫做“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彻底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 18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其中,实事求是集中体
38、现了它的各组成部分的科学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因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过去我们进行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19青年学生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青年学生要积极参加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要尊重客观规律,当老实人,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学会具体分析,努力做到按规律办事。学习贯彻十七大有关精神 1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
39、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实践永无止境, 创新永无止境。 全党同志要倍加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40、 - - - - - - - - - 第 8 页,共 15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第一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是一个相互联
41、系的整体。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出于普遍的联系之中。事物的联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具有普遍的性质。 (2)联系的客观性,即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真实的,不是人们强加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由于事物的无限多样性,世界上事物的联系也是无限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
42、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重视把握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总之要一切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必须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1) 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在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之中,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人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种重要联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的。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又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在每一具体事物中,原因与结
43、果有严格的区别。原因和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有时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会互为因果。正确把握因果联系对于我们科学的认识事物,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2)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全过程。部分是指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阶段。在同一事物中, 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两者不能混淆。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高于部分,部分是隶属于整体的。 两者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一方面,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当个部分以一定的结
44、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整体离不开部分,因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 同时,部分也离不开整体,因为部分是整体中间的一部分,如果离开了整体,就失去了原来的性质和功能。因此,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 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5、 9 页,共 15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的理想结果。第二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物质世界是一个永恒地变化发展着的世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我们的认识都在不断的发展中。发展是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5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1)任何事物都有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量是指
46、事物数量方面的规定性。事物的质和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度”这个概念就是体现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事物的 “度” 。 (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无限交替过程中实现的。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从量的变化开始的。量变是渐进的、 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飞跃。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引起质变,只有质变才能巩固量变的成果,才能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量变引起质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物数量的变化引起质变;另一种是事物成分在排列
47、组合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事物无限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使事物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向前发展。6.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它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出来,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因而具有就是无所无可比拟
48、的优越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 7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世界上万事万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1)要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世界上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都有其过去、 现在和未来。 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
49、历史地加以考察,我们才能真正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不但要了解事物的过去,观察它的现状,还要预测它的未来,不能割断其历史发展过程。(2) 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事物在每个阶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状况又是不同的,因而,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就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事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3) 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任何事物都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因此,在实际生活中,要注重增强正向能量的积累,防止反向能量的积累,促进食物不断向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50、-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5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前发展。同时,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要不失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4)要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善于在曲折中前进。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我们要正确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5)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