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历史上的有名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历史上的有名故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历史上的有名故事 故事都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普及历史学问的主要方式,历史则是故事取材的重要来源。那你知道历史上的出名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我给大家共享的历史上的出名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上的出名故事:文成公主进吐蕃 唐太宗灭了东突厥后,又派李靖击败了西南的吐谷浑(我国古代民族之一,在今青海省,谷音yù),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西域各国纷纷和唐朝交往,远在西南的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蕃音b),也派使者来了。 当时的吐蕃赞普(吐蕃王的称号)名叫松赞干布,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而且爱好民歌,擅长
2、写诗,受到吐蕃人的爱戴。他的父亲死去后,吐蕃贵族发动叛乱,松赞干布靠他的英勇才智,很快把叛乱平定了。 年青的松赞干布并不满意吐蕃的贵族生活,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他派出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来要求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唐太宗也听到吐蕃的名声,情愿跟他们结交,还派使者到吐蕃去回访。 过了两年,松赞干布又派使者到长安向唐朝求亲,唐太宗没有答应。吐蕃使者怕松赞责怪他不会办事,回到吐蕃后,向松赞撒谎说:唐天子快要答应把公主下嫁给我们啦,因为吐谷浑王也去求亲,才把我们求亲的事给担搁了。 吐蕃和吐谷浑两国原来就在闹摩擦,松赞干布听了使者的回报,更加怨恨吐谷浑。他立刻出动二十万人马进攻吐谷浑。吐谷浑王看吐蕃军
3、攻势很猛,抵抗不住,就退到环海一带。 松赞干布战胜了吐谷浑,乘胜打到唐朝境内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又打了个大胜仗。松赞干布傲慢起来,派人威逼唐朝说:假如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带兵打到长安。 唐太宗生气了,派大将侯君集带兵反击吐蕃。吐蕃将士对松赞干布挑起跟唐朝的斗争,原来不情愿,看到唐朝派大军前来,都要求退兵。松赞干布眼看蛮干下去,要遭到失败,就向唐朝求和。 唐太宗原来情愿同吐蕃友好,也就同意讲和了。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又派了个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带了一百人的出访队伍,备了五千两黄金和很多珍宝的厚礼,到长安去求亲。 唐太宗接见了禄东赞。禄东赞传达了他们的年青国王想跟唐朝友好的心愿,说得娓娓好听。唐
4、太宗心里挺满足,就在皇族的女儿中,选择一个漂亮温顺的,封为文成公主,把她许嫁给松赞干布。 据说,使者禄东赞是个绝顶聪慧的人。后来,在青藏高原的人民中,流传着一个五难求婚使的动人故事: 禄东赞在长安求亲的时候,各国来求亲的使者许多。唐太宗下了一道吩咐,要前来求亲的使者先解答五个难题。哪一国使者能够解答,就答允跟那国和亲。 第一道题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禄东赞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蚂蚁带着丝线,爬过明珠的九曲孔道,丝线也就带过来了。 其次道题目是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分辨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生的。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断绝了马驹儿
5、的饲料和水。其次天,再把它们放在一起。饿慌了的马驹儿分别奔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也就认出来了。 禄东赞通过了一道道考试,最终一道是要从二千五百名美貌年青的女子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禄东赞凭他敏锐的视力,一下子就把那仪态大方的公主认出来了。 这些传闻不大可能是事实,但是却反映了吐蕃人民对唐蕃友好的愿望和完成这个使命的使者的赞美。 公元64!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唐朝廷为公主备了一份非常丰富的嫁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当然是少不了 的,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的
6、书籍。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从唐朝边疆到吐蕃,一路上都有人打算好马匹、牦牛、船只、食物,接送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亲自从逻些(今西藏拉萨)赶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迎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里实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礼结束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越过雪山高原,到了逻些城。公主入城的那天,逻些人民像过盛大节日一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松赞干布还在逻些根据唐朝的建筑格式,为公主特地建立了一座城郭宫殿,给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公元650年,松赞干布死
7、去。唐太宗也在前一年病死,接替他的是太子李治,这就是唐高宗。 历史上的出名故事:李靖夜袭陰山 唐太宗即位初期,中原战事虽然结束,但西边边疆上还很担心定。特殊是东突厥,当时还很强大,成为唐朝主要的威逼。太原起兵以后,唐高祖一心应付隋朝,只好靠妥协方法,维持了和东突厥的和好关系,但东突厥贵族照旧不断侵扰唐朝境界,闹得地方不得安静。 唐太宗即位不满二十天,东突厥的颉利(颉音jié)可汗率领人马十多万,始终打到离长安只有四十里的渭水边。颉利以为唐太宗刚即位,未必敢反抗,他先派出访者进长安城见唐太宗,扬言突厥兵一百万,立刻开到。 唐太宗是见过世面的人,他不理颉利的威逼,把使者扣押起来。他先
8、布置长安的唐军摆开阵势。接着,又亲自带了房玄龄等六名将领,骑马到渭水边的便桥,指名要颉利出来,隔河对话。 颉利听说使者被扣,已经有点惊讶;再看到太宗亲自上阵,后面唐军旌旗招展,军容整齐,不禁胆怯起来。他带着突厥将领在渭水对岸,下马拜见太宗。 唐太宗隔着渭水对颉利说:我们两家早已订立盟约,几年来也没有少给你们金帛,为什么要背信弃义,带兵进犯? 颉利被责怪得无话可说,表示情愿讲和。过了两天,双方在便桥上订立盟约。接着,颉利就退兵了。 打这以后,唐太宗加紧训练将士,每天召集几百名将士在殿前练习弓箭。他跟将士们说:外敌进犯,这是常有的事,并不行怕。怕只怕边疆稍为安定,人主就贪图安逸,遗忘斗争,敌人来了
9、就抵抗不了。从现在起,平常我做老师,教你们弓箭;战时我当将帅,带领你们反抗敌人。 经过唐太宗的激励,将士用心练武,不出几年,就训练出一批精锐军队。 其次年,北方下了一场大雪。东突厥的牲畜死了不少。大漠以北发生饥荒。颉利可汗加紧对其他部族的压迫,又引起各部族的抗拒。颉利派他的堂兄弟突利去镇压,反被打得大败。突利逃回去后,被颉利责打一通。两人因此翻了脸,突利倒戈了唐朝。 唐太宗抓住这个时机,派出李靖、徐世勣等四名大将率领大军十多万,由李靖统率,分路出击突厥。 李靖是唐朝初年出名的军事家,精通兵法。他在隋朝末年归附唐朝,在唐朝统一斗争中,立了不少战功。 公元630年,李靖亲自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从马邑
10、动身,趁颉利不防备,连夜进军,靠近突厥营地。颉利毫无防备,发觉唐军突然出现,大惊失色。将士们也慌了手脚,说:这次肯定是唐朝发动全国兵力来了,要不然,李靖怎敢孤军深化呢? 还没有到唐军发起攻击,突厥兵先乱了起来。李靖又派间谍混进突厥内部活动,劝服颉利一个心腹将领倒戈。颉利一看形势不妙,就偷偷逃跑了。 李靖攻下定襄,得胜回朝,唐太宗非常兴奋,说:从前汉朝李陵带兵五千,结果不幸被匈奴所俘虏;现在你以三千轻骑深化敌人后方,克服定襄,威震北方,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盛事啊! 颉利逃到陰山以北,怕唐军接着追逐,派使者到长安求和,还说要亲自朝见。唐太宗一面派唐俭到突厥,表示安抚; 另一方面又吩咐李靖带兵前去察看
11、颉利动静。 李靖领兵到白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和徐世勣会师。两个人商议怎样应付。李靖说:颉利虽然打了败仗,但是手下人马不少。假如让他逃跑,以后 我们再要追他,就很困难了。我们只要选一万精兵,带二十天粮,跟踪攻击,肯定能把颉利活捉住。徐世勣也赞成这个看法。两支军队就向陰山进发。 颉利可汗求和事实上只是缓兵之计,想等草青马肥季节来到,再逃到漠北。他看到唐俭来到,以为唐太宗中了他的计,暗暗兴奋,防备也自然松懈下来。 当天晚上,李靖和徐世勣率领唐军到了陰山,吩咐部将苏定方率领二百名轻骑,冒着夜雾静静进军。到突厥前哨发觉唐军的时候,唐军离开颉利营帐只有七里地了。 颉利得知唐军骑兵来到,赶快找唐俭,
12、唐俭已经瞅机会脱身回到唐营。颉利慌张骑上他的千里马逃走。李靖指挥唐军追杀,突厥兵没有主帅,乱成一团。唐军歼灭突厥兵一万多,还俘获大批俘虏和牲畜。 颉利东奔西逃,最终带着几个亲兵躲在荒山里,被他的部下抓住后交给唐军,后来被押送到长安。 一度很强大的东突厥灭亡了。唐太宗并没有杀死俘虏。在东突厥原地设立了都督府,让突厥贵族担当都督,由他们管理突厥各部。 这次成功,提高了唐太宗在西北各族中的威信。这一年,回纥等各族首领一起来到长安,朝见唐太宗,拥护唐太宗为他们的共同首领,尊称他是天可汗。 打那以后,西域各族人和亚洲很多国家的人,不断来到长安。在这一时期,我国高僧玄奘(音zàng)和尚也通
13、过西域各国到天竺去。 历史上的出名故事:魏征直言敢谏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与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告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即派人把魏征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惋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指责魏征,反而态度温和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唐太
14、宗即位以后,把魏征提拔为谏议大夫(官名),还选用了一批建成、元吉手下的人做官。原来秦王府的官员都不服气,背后嘀咕说:我们跟着皇上多少年。现在皇上封官拜爵,反而让东宫、齐王府的人先沾了光,这算什么规则? 宰相房玄龄把这番话告知了唐太宗。唐太宗笑着说:朝廷设置官员,为的是治理国家,应当选拔贤才,怎么能拿关系来作选人的标准呢。假如新来的人有才能,老的没有才能,就不能排斥新的,任用老的啊! 大家听了,才没有话说。 唐太宗不记旧恨,选用人才,而且激励大臣们把看法当面说出来。在他的激励之下,大臣们也敢于说话了。特殊是魏征,对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么看法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说。唐太宗也特殊信任他,经常把他
15、召进内宫,听取他的看法。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看法,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假如能够接受下面的看法,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慧渊博不行,还应当虚心倾听臣子的看法。隋炀帝自以为才高,傲慢自信,说的
16、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唐太宗听了,感受很深,叹了口气说:唉,过去的教训,就是我们的老师啊! 唐太宗看到他的统治巩固下来,心里兴奋。他觉得大臣们劝说他的话很有帮助,就向他们说:治国好比治病,病虽然好了,还得好好养息,不能放松。现在中原安定,四方归服,自古以来,很少有这样的日子。但是我还得非常谨慎,只怕不能保持许久。所以我要多听听你们的谏言才好。 魏征说:陛下能够在安定的环境里想到紧急的日子,太叫人兴奋了(文言是居安思危’)。 以后,魏征提的看法越来越多。他看到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就当面力争。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味道,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
17、唐太宗下不了台阶。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看法的好名声,只好牵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羞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异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庆贺呢!
18、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凉爽的水,把太宗义愤填膺浇熄了。 后来,他不但不记魏征的恨,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哩! 公元643年,那位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受,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缘由;用人作镜子,可以发觉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由于唐太宗重用人才,能接受大臣的直谏,政治比较开明,而且留意减轻百姓的劳役,实行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唐朝初期经济出现了旺盛景象,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做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猜你感爱好: 1.闻名历史人物故事大全 2.中国历史上励志故事大全 3.历史名人的励志故事 4.历史上的励志故事精选 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