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北京的民间故事.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486011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关于北京的民间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关于北京的民间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关于北京的民间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北京的民间故事.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关于北京的民间故事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一些民间故事,北京也有许多民间故事,以下是学习啦我为你整理的关于老北京的传闻,欢迎大家阅读。 老北京的传闻篇一 清代,离玉渊潭西边不远,有一座大坟头,人们都叫它公主坟。原委是哪一位公主的坟呢? 相传,乾隆派人拆明陵给自己修陵寝,刘墉奏本,参皇上一个挖坟掘墓之罪,乾隆无法抵赖,只得准奏,自己定了个发配江南。说是发配,事实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换上便衣小帽步行罢了。刘墉、和坤一路跟着。 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间,对什么都感到簇新。一路上指指划划、问这问那,不知不觉日头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饿。他们走进一个小村庄,来到一户门前,和坤前去扣门,开

2、门的是个老头儿。老人看他们模样不象是恶人,就把他们让进屋里,叫女儿为三位客人打算饭。老头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穿的虽然破旧,但干净利索,显得非常可爱。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几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和一大海碗白薯。三个人饿急了,吃的还真香。 其次天,他们一出门,望见小姑娘比昨天晚上显得更清秀了。乾隆很喜爱这个小姑娘,就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要乐意,就让您的女儿给我做干闺女吧!老人一听很兴奋,就让女儿过来拜见了干老子。乾隆掏出一锭银子对老人说:拿去给孩子做几件衣裳吧,又从怀中掏出一块手帕,递给姑娘,孩儿如遇急难,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这时刘墉哼了一声,接着说:打听皇家大院! 乾隆忙改口:对!对!皇家

3、大院。 几年后,赶上连年闹灾荒。父女俩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到京城来找姑娘的干老子。父女俩千辛万苦来到京城,找遍北京城里的黄家大院,就是没找到干老子的家。父女俩直埋怨自己当时太马虎,没问清干老子姓啥名谁,住在哪条街。爷俩在京城无亲无故,无钱无粮无处住。没法子,只得白天沿街要饭,晚上缩在墙根或破庙里过夜。老人年岁大了,熬不过这苦日子,得了重病,姑娘愁得只是哭,没方法。 这天清早,姑娘急的实在无奈,来到护城河边,想寻短见。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迟疑了,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只好一个人在河边痛哭。说来也巧,这时刘墉正好出来遛弯儿,听见这哭声悲切,便寻声而来。姑娘见有人来,赶忙止住哭声。抬头一瞅,不觉

4、怔住了:这人不就是随干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先生吗?这可有救了。赶忙上前双膝一跪。这一跪倒把刘墉弄糊涂了。他细致一看,认出来了,噢,是皇上的干闺女!于是,他问明缘由,就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到了府上,爷俩才知道,干老子原来就是乾隆皇上,接他们的先生是丞相刘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官。爷俩先惊,后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亲呢? 其次天一早儿,刘墉带着父女俩进宫去见乾隆。再说乾隆回宫后,早把干闺女的事忘了,如今一提才想起来,可他怕别人知道这件事笑话皇上和乡下佬攀亲,想赖亲。可父女俩手中有自己的黄手帕,又有刘墉作证,怎么赖得掉?没辙,只好把二人宣进宫来,找了个住处。没成想企岗宫里虽然不愁吃、不愁穿

5、,可繁文褥节多得要命,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待卫太监都是势利眼,老人家可受不了。原来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连惊带吓,没多少日子就死了。咽气之前,叮嘱女儿把他的尸骨葬在家乡。 打这儿以后,就剩下姑娘一个人孤孤怜伶地呆在宫里,每日思念爹爹,想着老人的临终叮嘱,经常泪流满面。姑娘有话无处说,不仅把眼泪往肚子里咽,还成天心惊胆战地过日子。皇妃、公主见她长得美丽,很嫉妒她,经常冷言冷语地挖苦她;王爷、太子、王孙们见她长得端在秀丽,与福晋小姐大不一样,都对她不怀好意,总想欺侮她;太监、丫环 们也因她出身贫贱,又给不起赏钱,看不起她,时时常地也指桑骂槐地数落她一通。俗话说:宁喝舒心的粥,不吃皱眉的饭。姑娘成天

6、眼泪泡着心,日久天长,就憋出病来了。没多少日子,姑娘就病得不行了,几天水米没沾牙,昏昏沉沉的。宫娥这才害了怕,回禀了皇上。乾隆无奈,只好来看她,可姑娘已经病得不行了。其次天,姑娘就死了。宫女禀报了乾隆,说姑娘临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爹的尸骨葬到家乡去。乾隆说:埋了算了!这时,正好刘墉进宫,听到这话心里很不兴奋,抢上一步,拱手道:启禀万岁,臣有一事不明。乾隆一听,就像当头挨了一棒,他就怕听到刘墉这句话,他一句一事不明,曾经参过皇上和多少大臣。这回不知又该谁倒霉了。乾隆抓紧朝着刘墉又是摇头,又是摆手,意思是说:咱们待会儿再说。刘墉装没望见,接着说:这位公主虽说不是万岁亲生,可却是您自己认的干女儿啊

7、!并且留有信物,就这么草草葬了,万岁脸上可不光彩呀!乾隆心想:越怕你你越来,好晦气呀!有刘墉这儿盯着呢,乾隆只好传旨,按公主的葬礼,把姑娘葬在了翠微路这地方。人们都管这座坟叫公主坟。年长日久,四周长满了杂草。直到解放前,这座孤坟还孤寂单地立在那里,就像姑娘生前在皇宫里一样凄凉、冷清。 老北京的传闻篇二 豫王府原在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东口。民国初年,美国人出资买下豫王府,改建成协和医院。据传闻在拆豫王府时挖出了金窖、银窖,光金银珍宝的价值比美国人的出资和建院费用加在一起还要多。 豫王府现在虽然看不见了,但北京的老辈人还常说起它。因为它建筑特殊,一是它的府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前爪曲伸,趴在地上,神态懒

8、洋洋的,称为懒狮;再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院墙比别的王府高三尺。为什么高三尺,这里头有个讲头。 老豫王多铎为奠基清业曾立下丰功伟绩,被太祖封为铁帽子王。所谓铁帽子王就是子孙后代辈辈为王,见了皇帝不参不拜,不接不送,因此也叫懒王。 老豫王多铎的第四代小豫王喜好下棋,乾隆也喜爱下棋,两个人棋艺都不错,棋找对手,将寻良才。乾隆皇帝常常到豫王府找小豫王下棋消遣。 一次,乾隆又邀豫王下棋。豫王说:这次不能白下,得论个输赢,比个凹凸。我要是输了,您抠掉我一颗门钉。 那好。乾隆皇帝说。 您要是输了,得给我加一份俸禄,行吗?豫王提出条件。 好!乾隆在兴头上答应得也挺痛快。 条件讲好了,二人就摆开棋式,走马拨炮,攻防

9、进退,拼力厮杀。乾隆胸有大略,着棋自如,攻防有序,长驱直入。豫王着法高超,后发制人,稳扎稳打。二人聚精会神,各费心机,你攻我防,你杀我拼,几步棋下去,乾隆就将死了豫王。 这盘棋我输了,您抠我一颗门钉吧。豫王说。 其次局开局拼杀更烈。豫王变更战术,由守变攻,中局以立马车战胜乾隆。 您输了给我加一份俸禄。豫王提示乾隆。 好。接着杀!乾隆答应了。 乾隆和豫王接着交战,二人相持不下,越战越激烈,只因棋逢对手,各有输赢,对奕十盘,杀了个五比五平。 我输给您五盘,您抠我五颗门钉。我赢您五盘,您给我加五份俸禄。豫王要求兑现诺言。乾隆没辙,只好牵强答应。 乾隆回宫后,越想越不是味儿。心想:我赢他五盘,只抠他五

10、颗门钉;输给他五盘,给他加五份俸禄。这不是欺压人吗?于是乾隆下旨:豫王有欺君之罪。但因豫王是铁帽子王,不能加罪。乾隆皇帝为了出这口气,说:不能加罪,我也得臊臊他。他下旨让工部把豫王府的院墙加高,比别的王府高出三尺,和大狱的院墙一般,意思就是囚禁豫王终身。 老北京的传闻篇三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是颇为讲究的,可以说在中外历史上罕见。颐和园专有一座供西太后享用的寿膳房,地处仁寿北殿的后身,大戏楼东侧,共有八个大院,一百多间房子。特地为她烹调饮食的首领太监、厨役、菜役等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比乾隆时期的御膳房多二十余人。膳房下设五局: 一、荤菜局。 专做烹、炒、炸、熘、蒸、炖各种山珍海味、鸡、鸭、鱼、

11、肉等荤菜。 二、素菜局。 专用豆腐、面筋等素菜做各种炒菜、炸菜、熘菜等。 三、饭局。 专做饭、粥、馒头、花卷、烙饼、面条等各种主食。仅每顿要做的粥就有:绿豆粥、小米粥、肉粥、薏米仁粥、大麦粥、大米粥等。 四、点心局。专做早点、午后点心,还有夜宵全部的各种蒸、煮、炸、烙点心。 五、饽食局。专做酥皮饽饽、酥盒子、奶油琪子、小炸食、萨其玛等点心。 西太后膳房的太监、名厨等,不管皇太后到哪里巡幸,都要随驾侍奉。颐和园寿膳房的太监、名厨中的有不少是从故宫西膳房调来的。 关于厨师随驾服侍的事,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名厨师叫谢二,是一位首领太监的弟弟,因油炸糕做得好,被传入宫中效力。他做的烧麦皮薄如纸,

12、馅美可口,特殊受到老佛爷赏识。有一次西太后去东陵祭祀,谢二没有随驾,到了东陵西太后要吃烧麦,吃完后感到味道不对,问是什么原因,手下人说谢二没随驾,是刘大做的,结果一怒之下,打了刘大四十大板,并马上传旨命谢二火速赶到了东陵。 在西太后爱吃的菜品中,有一个菜叫酿豆芽。这道菜做起来特别费功夫,必需选择挺直肥大的豆芽,先用手将头尾掐去,只留中段,再用细铜丝将其挖空,然后再将事先用鸡肉或其它佐料调好的馅塞进去,上锅蒸熟。就这一个菜,十个人做一天也够忙累的。在她爱吃的面食里有一种小窝头。其主要原料有栗子粉、小米面、豆粉、糜子面和玉米面,再加桂花、白糖和枣泥,细心做成犹如拇指般大小的窝头。寿膳房制作的食品花

13、样繁多,能制点心四百多种,菜品四千样,各种上等高级食品如燕窝、鱼翅、熊掌等无奇不有。 西太后用膳每天有固定时间,一般早膳六点,午膳十二点,晚膳下午六点。另外还有晚点。传膳前,各局将做好的菜食一律装入菜食盒中,放在廊下几案上。盛菜的用具是淡黄色的绘有二龙戏珠的木制膳盒,膳盒底部有一个用锡制成的底座,座内装有热水,外包棉垫,能保温较长时间,一般状况下,西太后在乐寿堂用膳,乐寿堂离寿膳房一百多米,每次进膳前,乐寿堂正厅内临时用几张桌子拼成一张大餐桌。只有当首领太监发出传膳时,全部的膳食才能从寿膳房向乐寿堂运输。传膳时,膳房学徒的小太监有几百人之多。当传膳太监传旨开膳时,小太监每人把自己的膳食盒搭在右

14、肩上,管膳太监和首领太监领着这些小太监依次而入,再由内侍太监把菜食放在膳桌上。这时总管太监李莲英用银筷子试尝,他认为平安牢靠后才请皇太后用膳。西太后每天的膳食费一百两白银,比乾隆规定的六十两还高。在当时,一百两白银可买大米一万二千斤。按当时一般农夫的正常用粮每人每年三百斤计算,可够一人吃四十年的。那真是帝后一顿饭,百姓数年粮。 西太后在颐和园消夏如何吃冷食。慈禧常吃的是一种叫甜碗子的冷食。系用莲子、藕、各色瓜果,加上冰糖,经过冰镇之后食用。据说西太后很爱吃,宫女、太监如若能够被赏赐吃上一碗,那是莫大的幸事了。晚清就用上冰箱了,但那时的冰箱不是机械制冷,而是用自然冰块冰镇的。冰箱的外形呈斗状,即四方形,上面略比底大,由下往上渐大。大冰箱有高八十多厘米者,体积容量不小,冰箱的下面都做有流水孔,盖面上留有气孔,便于放出冷气,可使室内降温。皇宫冰箱多用红木制作,也有的用珐琅制作。其表面多有雕刻或镶嵌纹饰,也是极好的工艺品。 上应有的价值赐予了充分的确定。 关于北京的民间故事_老北京的传闻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