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传统的除夕习俗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传统的除夕习俗有哪些.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传统的除夕习俗有哪些 除夕是辞旧迎新年末的最终一个晚上,也被视为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除夕有什么习俗呢,中国各地除夕习俗又有哪些?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举荐除夕的习俗相关学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传统除夕习俗 1、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聚饭,依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经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2、传统座次 根据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假如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子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3、
2、饮食特色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祥瑞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富汤锅。 4、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起先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
3、午贴春联。 5、祭祖 据民俗专家、南京高校民俗艺术探讨室主任陈竟介绍,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许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实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起先享用。 6、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予了人们对华蜜生活的憧憬,也是对美妙将来的祝福。福字原委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7、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
4、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好像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各地习俗 山东:团聚饺子 鲁北一带,大年三十中午全家人必需坐在一起吃饭,这叫过团聚饭,必需吃。傍晚起先放鞭炮,家家门口点一堆火,邻居邻居在一块放烟花,特有气氛。三十晚上不许睡觉,守岁过12点,12点后放鞭炮吃饺子。此是要看谁家鞭炮响的早(于是好多人家是卡着表等时间),等待时钟一敲过12下,鞭炮立即响起来,过年的鞭炮始终持续到初一早上5点多。然后吃饺子,这是团聚饺子,必需吃,无论吃多少都要吃。不是常说初一的饺子三十的面嘛,三十
5、半夜和初一的饺子全都是三十包好的。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也有称团拜的。早上吃饺子或蒸饺,这是年后第一顿饭也是必需吃的,初一一天不许做家务。 湖南:朝财进宝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称为拜年无大小。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打算早茶,将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聚;爆米花象征鱼米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华蜜。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一、初二
6、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 海南:吃新节 海南至今仍保持着他们民族古老的生活习惯与风俗,吃新节就是其中之一。吃新就是吃新收获的劳动成果。饭,是用刚从田中收割来的新谷米煮的;酒,是用新糯米酿的;菜、鱼、肉等均是当年种养的。 开封:大年一个月 开封民间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二十三、祭灶官。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置办年货始终忙到腊月三十。于今开封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
7、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上海:开门红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年处一早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称开门炮,其原意是驱邪,,企求全家兴盛平安。 年初二早晨,各商店及手艺人都焚香敬神,称烧利节,中午非常,店主还设酒款待店员,一起祈求新年生意兴隆。年初五,相传为财神生日,大街小巷的商店开门营业,这一天中午每家都吃馄饨,以示兜财。此外在乡间田头还有木人头戏(今称木偶戏)。 东北:粘豆包 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黄米作皮包上豆馅制成,几乎家家都做,多则上
8、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年前三件事 送灶神 大扫尘 备年货 农历12月23日,旧俗叫送灶神日,这天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善恶。人们把灶君神位打扫干净,置酒、糖、果、糕,焚香祭灶。希望他上天讲好话,下界保平安。民间传闻灶君是个大老粗,怕他讲错话,故祭品有用糯米做成的糕点,意在把灶君的牙粘住,不许他乱说,灶君升天后到大年初一早晨才回来。相传灶神掌管一家之福祸,故湛江的农村至今仍很重视送灶神。 12月24日,大扫尘,家家产户搞清洁卫生。吕氏春秋有载: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过春节的打算。尘和陈是谐音,扫尘有除陈布新涵义。扫尘时,人们习惯备新扫把,打
9、扫墙壁、屋顶的灰尘和蛛蜘网,通过扫尘,把疾病、晦气、祸害一齐扫出门外,干干净净,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年。扫尘和搞清洁,连续好几天,直至二十八,故民间又有年二十八,洗邋遢之说。人们除里外打扫外,还把家具、碗碟、床铺蚊帐洗涮一新,个人也通常在这段期间,洗头理发,添置新衣。 12月25日至除夕前,城里人起先忙于办年货,农村人则浸米舂粉,打算过年的食物。湛江农村兴包粽、做米乙炸煎堆;城市则兴蒸年糕、炸角仔。粽以东海的大粽,米乙以雷州、遂溪的木叶夹最出名,主要是料馅足,可口,回味无穷。这些糕点,除自家吃外,大部分备作走亲访友,家家户户都这样打算,故东海岛有99条粽走亲戚,大家都回礼,最终回到家,还是99条粽的故事。 猜你感爱好: 1.传统文化春节的习俗 2.春节传统文化习俗来历作文 3.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介绍 4.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有哪些 5.传统文化民风民俗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