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译文解释.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451247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五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译文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年五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译文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五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译文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五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译文解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五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译文解释 中学语文古诗词怎么背?整分联背诵法: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肯定的联系。一般而言,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中学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语文必背古诗词(一)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季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变更颜色,

2、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定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注释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情愿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季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方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闻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

3、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意恳切深厚。 探看(kn):探望。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哀痛、苦痛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受和抒情主子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气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会面,分别的苦痛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别。两个“难”字,第一个指会面困难,其次个是苦痛尴尬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动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

4、亦难”难以割舍、苦痛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运用“难”字,其次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稍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宛转而显得格外的深厚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子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季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妙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消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

5、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给予感情以可以感受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犹如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方自己为不能相聚而苦痛,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

6、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会面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苦痛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苦痛,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悲观的哀痛与苦痛,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调。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方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困难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

7、”,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方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状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方苦痛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方,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

8、苦痛,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苦痛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困难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困难感情详细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苦痛的熬煎,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花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早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苦痛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苦痛而憔悴,早晨又为憔悴而苦痛

9、。夜间的苦痛,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苦痛,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旧表现着苦痛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苦痛。他揣想对方也许也将夜不成寐,经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详细,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

10、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探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方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闻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子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变更“相见时难”的苦痛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照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子公的苦痛与追求还将接着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苦痛、悲观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详细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困难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亲密连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困难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

11、抒情,联绵往复,微小精深,胜利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觉相像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洁地仿照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建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实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事实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建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究,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中学语文必背古诗词(二)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

12、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光明。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

13、有时也用以写挚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挚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好像更准确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充满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

14、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将来快乐的向往。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

15、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将来,盼望在重聚的快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将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将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加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事实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来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比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这着重

16、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比照。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备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擅长借鉴前人的艺术阅历,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究,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

17、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比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开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殊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备结合。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

18、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自不待言的。 (霍松林) 。 中学语文必背古诗词(三)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旧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如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注释 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

19、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受。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斗争。寥(lio)落:荒芜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战胜,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方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此诗前二句,

20、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相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坚决果断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扬的爱国热忱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杀身成仁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中“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公元1275,宋恭帝赵?的年号),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公元1278,南宋卫王赵昺的年号)被俘,恰好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说个人出处,一说国家危亡,两件大事。唐宋时期,作为学问分子要想保家卫国,必需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

21、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状况正合史实。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绽开和深化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反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裂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生

22、动。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接着追述今昔不同的境况和心情,从前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日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验。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担心。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

23、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笔势一转,突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志向,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潇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概、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昂扬,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多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中学语文必背古诗词(四)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4、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充满着迷漫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接近酒家。 金陵歌女好像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旧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注释 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泊:停岸。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此诗是诗人夜泊

25、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软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漫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其次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假如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

26、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建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剧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观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观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特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

27、“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致,于此可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泊秦淮,诗人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表面上,诗人好像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

28、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可思议。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 此诗构思奇巧,情景交融,用典恰当,寓意含蓄,语言凝炼,诗评家沈德潜盛赞此诗为“绝唱”,的确是名副其实。 中学语文必背古诗词(五) 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觉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如不是东风给周瑜以便利,结局唯恐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

29、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加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立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争论之风。“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

30、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消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觉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分辨一番,发觉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

31、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便利,结果唯恐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后两句是争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斗争失败的缘由,只选择当时的成功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成功的关键,最终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成功,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便利,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成功,孙、

32、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干脆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的描绘了两个东吴闻名美女的将要承受的命运。假如曹操成了成功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定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临漳西)。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行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

33、受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状况之下,曹操成功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相互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诗的创作必需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干脆现实。用形象思维视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胜利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成功,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心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晰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

34、的建议。假如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成功,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唯恐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特别隐隐,不简单看出。 五篇中学语文必背古诗词译文说明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