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一.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423264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一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全部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一,欢迎查阅。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一1 苏东坡要到杭州来做刺史了。这个消息一传出,刺史衙门前面每一天都挤满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苏东坡上任的红纸告示,听一听苏东坡升堂的三声号炮但是,大家伸着颈项盼了好多天,还没有盼到。 这天,突然有两个人,又打又闹地扭到衙门来,把那堂鼓擂得震天响,呼喊着要告状。衙役出来叫卖道:“新老爷还没上任哩,要

2、打官司过两天再来吧!”那两个人正在火头上,也不管衙役拦阻,硬要闯进衙门里去。这辰光,衙门照壁那边转出一头小毛驴来。毛驴上骑着一个大汉,头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铜色的面孔上长着一脸胳腮胡子。他嘴里说:“让条路,让条路!我来迟啦,我来迟啦!“小毛驴穿过人群,一憧憬衙门里走。衙役赶上去,想揪住毛驴尾巴,但已经来不及,那人就一向闯进大堂上去了。 大汉把毛驴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上来。管衙门的二爷见他这副模样,还当是个疯子,就跑过去喊道:“喂!这是虎坐呀,随意坐上去要杀头的哩!” 大汉只顾哈哈笑:“哦,有这样厉害呀!” 管衙门的二爷说:“当然厉害!虎座要带金印子的人才能坐哩。” “这东

3、西我也有一个。”大汉从袋里摸出一颗亮闪闪的金印子,往案桌上一搁。管衙门的二爷见了,吓得舌头吐出三寸长,半天缩不进去。原先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苏东坡啊! 苏东坡没来及贴告示,也没来得及放号炮,一进衙门便坐堂,叫衙役放那两个要告状的人进来。他一拍惊堂木,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谁是原告?” 两个人跪在堂下磕头。一个说:“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个说:“我叫洪阿毛。” 苏东坡问:“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状?” 李小乙回答说:“我帮工打杂积下十两银子,早两个月借给洪阿毛做本钱。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邻居,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用,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急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我

4、银子,还打我哩!” 苏东坡转过来问洪阿毛:“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阿毛连忙磕头分辩:“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想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家身上都穿夹袍,谁来买我的扇子呀!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他就骂我、揪我,我一时在火上打了他一拳,这可不是故意打的呢!” 苏东坡在堂上皱皱眉头,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洪阿毛就应立即还他十两银子。” 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但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 苏东坡在堂上捋捋胡须,说:“洪阿毛做生意蚀了本,也实在很犯难。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

5、想方法。” 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简单呀!” 苏东坡笑了笑,说:“你们不用焦急,现有洪阿毛立即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是两清了。” 洪阿毛兴奋极了,连忙爬起身,一溜烟奔回家去,拿来二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将折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挑那霉印子大块的,画成假山盆景;拣那霉印小点的,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一歇歇辰光,二十把折扇全画好了。他拿十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在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立即就能卖掉。”他又拿十把折扇给洪阿毛,对他说:“你也拿它

6、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 两个人接过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谁知刚刚跑到衙门口,只喊了两声,二十把折扇就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每人捧着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欢欣鼓舞的各自回家去了。 人们都把苏东坡“画扇判案”的簇新事到处传颂,你传我传,一向到这天还有人在讲呢。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一2 黄帝的时候,有个名叫宁封的人,家住在一条河沿岸的一个部落里。他母亲是个捏陶泥坯的,宁封三岁时就跟着母亲来到窑场。他最爱学着妈妈的样儿捏各种各样的盆盆罐罐。母亲看他聪慧好学,就教会了他捏制各种陶坯的手艺。年复一年,斗转星移。宁封长大成人了,部落里就派他特地从事烧陶。 宁封受母亲的感染,对工作很负

7、责,他用心专意地捏呀烧呀,可是烧出的陶器总觉得不满足,不是粗糙笨拙,就是形体不正。宁封子说他对不起部落的人们,每天除了上窑场工作,就躲进自己的泥屋里,不跟外人接触,连妻子和他说话,他也不理。 他就这么闷闷不乐地呆在屋里,每天都是妻子把部落安排的饭食,用陶钵给他端回来吃。宁封吃着,想着,食不甘味。妻子看他一心扑在制陶上,累得人都又瘦又黑,吃过饭就叫他躺在草席上歇一会。说来也怪,往日里宁封根本睡不着,今日身子一倒,就呼噜呼噜地进入了梦乡。 他梦见自己脚踩着五色的彩云,去了一万个国家,各处的人们送给他许多许多的陶器,那些陶器可好看了,样式新颖,有尖底的,有圆的,有方的,还有带盖的,并且画了彩色的花纹

8、和各种各样的图案,简直使人纷繁芜杂,只当到了天宫。 宁封兴奋地笑了,笑出了声,也笑醒了。他赶忙把自己的梦告知了妻子。妻子也兴奋地说:“好呀,你还不如到外面转转,多看一看别的部落的陶器,或许就能制好了。” 字封正有此意,听了妻子的话,就抓紧整理行囊。部落首领知道了宁封的准备,送给他一匹马,宁封骑着马就动身了。宁封一去两年。妻子盼呀盼的,终于把他盼回来了。 他拉回来一车陶器,成天钻在这些陶器堆里,看呀比较呀,描呀画呀,又取来砂泥盘一盘、捏一捏,没头没尾的。 这一天,天还没亮,他就叫醒妻子,两个人摸黑来到窑场和砂泥。泥一和好,宁封就坐在草席上盘陶坯。他一会盘一会捏,妻子端来饭也没吃。太陽都直射头顶了

9、,他还在干着。妻子嗔怪地给他戴了一顶竹篱,又端详着他捏的一大堆陶坯,兴奋地说:“好呀!真好呀!” 宁封逗趣地说:“比我梦见的还好看哩!” 一个一个的坯子制成了,放在草棚下陰干。快干了,妻子就蹬动转轮,宁封拿着陶坯在转轮上磨。磨光后,宁封又和妻子用赭石在坯子上画图案。他们不再重复画过去简洁的图形和直线条。 宁封的妻子特殊心灵手巧,天上飞过一只小鸟,唧喳地一叫唤,她就几笔画出一个飞动的小鸟;地头跑过一只梅花鹿,也没跑出她的手,她让它静站在陶盆的壁上。她想起了男人们捕鱼的鱼网和捕回的鲤鱼,也画在陶盆上。 快到收获季节了,想象收获后全部落的人们在广场的庆祝场面,她就在陶钵上画了一圈手拉手舞蹈的人,有男

10、有女,活泼热情,连宁封都赞扬她画得好。 后来,他们又画出一套变形的图案,似乎不太像,却很传神,也有生活情趣。 他们还在陶罐上用指甲捏出棱形排列的指甲纹,拿绳子印出一排排的斜纹,有时也给陶罐做了几圈的堆纹、蛇纹。最有意思的是罐盖的把手,他们把盖把捏成各种动物的形象,鸟头上刺着锥纹,小兽顽皮地站立着,还有张大嘴呼叫的人头。 一日日的辛苦,几年的心血,宁封最终制出了特别美观的陶器。这些既好看又好用的陶器,不光本部落的人宠爱,交换到外部落,也很受欢迎。 部落首领把宁封制的陶罐献给了黄帝。黄帝看到这样浑圆而又精致的陶罐,细致地观赏着上面的彩色图案,连声说:“好,好!天下竟有这样的人才!” 黄帝马上派人把

11、宁封请到了宫中,具体地询问了陶罐的制作状况,就委派宁封为陶正,特地管理全国的制陶工作。 从今,陶器就始终为人间作着贡献。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一3 清朝宣统年间,有一人名叫李得贵,这人是个挑刺鬼。 这天,镇东头有家饭店新开张,主打“五花肉捞面”。为招徕食客,店老板挂出了宣扬的招牌:面量足,五花肉肯定够五层。 就在众食客大快朵颐时,李得贵也进了店里。看到李得贵来吃饭,不少好心食客劝店主当心应付,李得贵爱挑刺,将不少人告到过官府。 店主笑了笑,点点头,亲自去款待李得贵。 见了店主,李得贵问:“听闻贵店肉都够五层。假如不够五层,当如何呢?” 店主一字一句说:“不够五层,不仅免您饭钱,再付您十两银子!”

12、 “那好,就来碗五花肉捞面吧!” 少顷,小二将面食端了上来。李得贵拿起筷子细致扒拉肉块,不由笑出了声,碗里的肉竟然都只有四层:两层肥,两层瘦。 李得贵把店主唤来,用筷子翻点肉块,说:“劳驾拿十两银子吧!” 店主摇摇头:“我店里的肉,每个食客的都够五层,怎么唯独你的少了一层?” 店主这么一说,其他食客瞅瞅自己碗中的肉块,果真都是五层,再跑过来看看李得贵碗中的肉块,的确只有四层。 店主说:“反正我这肉就是这样,大不了你也上官府告我!” 李得贵早做好了这个打算,他冷笑道:“那咱就衙门见吧!”当下,李得贵便端着那碗捞面,拉着店主上了县衙。一些发闲的食客,自然也跟了去。 到了县衙,县官听李得贵讲了事情的

13、经过,又查看了碗中肉块的层数,问店主:“他所叙可属实?”店主点了点头。 “既然属实,那你为何不兑诺赔付十两银子呢?” 店主不慌,微微一笑,镇静地对县官说:“请老爷再细数下那碗中肉块层数,其实的确是五层,两肥两瘦,另外还有层皮,皮莫非不算一层?假如皮不算一层,那人就都成没有脸皮的无脸之人了!” 听店主这么一说,跟着来的食客不由茅塞顿开,明白了店主是有意为之,是在戏弄李得贵,忽然发出了一阵笑声。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李得贵只得灰溜溜地出了衙门。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一4 古时候,人们为老人祝寿,是有男女之分的,男的挂男寿星图,女的则挂女寿星图。女寿星图上通常画的就是麻姑,因此称为麻姑献寿。画上的麻姑美

14、若天仙,腾云驾雾;或是飘麻姑然行走于云端;或是双手托盘奉献寿礼:一壶美酒,数枚仙桃。酒是麻姑自己酿出来的长寿酒,桃则是王母娘娘所赠送的蟠桃;有时候是她肩挑一根瘦长的竹枝,枝上挂一壶美酒,旁边一个童子背着一个巨大的仙桃相随。但是,不管哪样的麻姑图,桃和酒总是必不行少的东西,因为在人们的心中,桃和酒都是长寿的象征,麻姑献寿图就是通过献桃与献酒来表现出献寿的。 麻姑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后赵的一位少数民族姑娘。长得俊美漂亮,穿着光芒耀眼的衣裳,头顶结一个大大的发髻,脑后的长发乌溜溜的垂到了腰间。麻姑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心地和善,经常帮助穷苦的人。但是,麻姑的父亲却是性情暴虐、凶神恶煞、高傲专横、心存歹毒,常

15、常欺压老百姓的人。 虽然她父亲名声不好,但是作为女儿的麻姑仍旧很孝顺他。有一次,麻姑到山里去采果子,好不简单才摘得一个桃子。那时候,桃子可是水果中的上品,是特别难得的东西。麻姑自己舍不得吃,就把桃子揣在怀里,回家拿给父亲吃。 麻姑拿着桃子往家里赶,突然看到路边上围着一群人,于是她就新奇地走过去看个原委。原来是一位身穿黄色衣衫老婆婆病倒在路旁,已经奄奄一息了。围观的人说:“这老婆婆确定是饿坏了,要是能给她一点东西吃,或许还能活过来。可是这兵荒马乱的,到哪里去找吃的呢?”因而大家只是站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话,并没有人走回家去给这老婆婆拿什么吃的东西来。眼看老婆婆很快就不行了。麻姑实在看不过去了

16、,连忙从怀里拿出那个桃子来,蹲下身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喂着她。 麻姑这是一个又大又甜、汁水许多的桃子,老婆婆吃了之后,很快就醒悟过来了。旁观的人忍不住地啧啧赞扬麻姑心眼好,并说她定会得到好报的。 老婆婆实在是太饿了,吃了桃子后,虽然醒过来了,但是还是没有力气,于是开口对麻姑说:“好孩子,太感谢你了,请问你还能不能给我煮点粥汤喝呀?” 那时正值灾荒,人们都只有不多的粮食,还有许多的人都因没有吃的而饿死了,所以粮食显得极为宝贵。但是,麻姑的确不忍老婆婆饿死,就爽快地答应道:“我这就给你去煮点东西来,您在这里等我一会儿。”说完麻姑就飞速地跑回家给老婆婆做粥去了。 不巧,麻姑的事被父亲麻秋知道了,当他听

17、说麻姑把桃子给老太婆吃了,而且还在给老太婆做粥,特别生气,就把麻姑关了起来,不准她出去。 麻姑可是麻姑怎么也放心不下路边的老婆婆,等到半夜里,她的父亲睡着了,麻姑静静地端着粥出了门。可是等她来到白天老婆婆躺着的地方时,却不见老婆婆的一点影子。月光下,在老婆婆坐过的地方,有一个桃核留在那里。再也找不到老婆婆,麻姑只好捡起地上的桃核回了家。到家躺在床上,麻姑一合眼,就望见白天的那个老婆婆,仍旧穿着黄色的衣衫,笑呵呵地朝她走了过来:“好孩子,委屈你了。你不用难受,我还好好的。以后我们也还有机会见面的。”说着,就飘然逝去了。 早上,麻姑起床之后,就把晚上捡来的那颗桃核种在自家的院落子里。一个月之后,就

18、长成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桃子树。其次年正月,桃树上就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麻姑用这些桃子来救济逃难的老人。惊奇的是这些老人吃了麻姑的桃子之后,不仅不觉得饿了,而且精神倍增,连以前的小毛病也没有了。麻姑也这才明白当时的那个老婆婆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的,并不是一个要饭的叫化子。 后来,麻姑的父亲麻秋因为打仗立了很大的功劳,皇帝封了他一个大官,并要他负责新建皇宫。麻秋为了早日修好皇宫,以便能到皇帝那里去邀功受赏。于是就舍命地奴役老百姓,让他们没日没夜地干活,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麻秋还规定,只有当鸡叫了时,老百姓才能有片刻的停留。麻姑特别怜悯这些老百姓,于是到晚间的时候,她就躲在鸡窝边学鸡叫。这样,只要麻姑

19、一叫,全部的鸡就会跟着叫起来,这样老百姓就有了休息的时间。可是这件事很快就被麻秋发觉了。他查出来竟是自己的女麻姑献寿儿在阻碍自己的功名,非常的愤怒,便要狠狠地痛打女儿一顿。 麻姑听到这个消息,就逃到山上去了。麻秋怒上加怒,决心烧山,要把女儿烧死。正在这紧急的时刻。王母娘娘经过此地,她早就听说过麻姑做过许多好事,现在见她受到如此的灾难,当下就把麻姑救了出来,并收她为弟子。 到了三月三日王母娘娘的诞辰,天间实行蟠桃大会,各路神仙都来祝寿。百花、牡丹、芍药、海棠四位花仙特来邀请麻姑一同参与。四位花仙子送上各自的仙花为王母娘娘祝寿。麻姑没有带花,只带了一个极老的坛子,里边装的就是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造成

20、的寿酒。这酒特殊的醇厚,一打开坛盖,马上浓香四溢。来祝寿的各路神仙都夸麻姑心灵手巧,赞王母娘娘有口福。王母娘娘也美美地赞扬了麻姑一番。这就是麻姑献寿的来历。麻姑由此被王母娘娘封为“女寿仙”。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一5 宋朝时候,契丹发来二十万辽兵犯境,边关吃紧。那工夫六郎杨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就是现在徐水县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它北临瀑河,隔河就是一道古长城。 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军只有三千人。辽兵来得很快,然间兵临城下,将城围住,并且一连几天数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可是遂城的守军和老百姓好象与平常一样没有任何担心。六郎感到惊奇,他问老百姓:“辽兵这么攻城,你们不胆怯吗?”老百姓回答:“

21、有杨将军在此镇守,辽兵是攻不破的!” 杨六郎一听老百姓对自己是这样的信任,更感到责任的重大。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壮年召集起来,发给他们刀枪剑戟,动员他们协作军队一起上阵护城。军队和老百姓个个摩拳擦掌,誓死与遂城共存亡。 这时候正是十月,天气突然变冷。六郎杨延昭见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军民汲水灌城。晚上,往城墙上浇一遍水,立刻就结成一层冰,浇了一夜水,结了一夜冰。到其次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墙白闪闪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长城,又坚又滑,不行攀登。辽兵冲到城下,前来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简单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伏在城上的宋军趁机滚木雷石万箭齐发,杀死杀伤辽兵不计其数。辽兵数日攻城

22、不下,只好下令退兵。杨六郎趁机,将城门大开,亲率大军冲杀出,只杀得辽兵丢盔掉甲狼狈而逃。这一仗,生擒辽兵上千,马匹近万,还获得了大批武器。 杨六郎因为这次战,被宋真宗加官进级,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调升莫州(今河北任邱县鄚州)刺史。契丹犯边,一路烧杀抢掠,人民深受其苦。六郎杨延昭先后率兵打退辽兵一百多次进攻,使边关一度安静,因而深受人民的爱戴。 杨六郎五十七岁那年,病故于鄚州。皇帝派专使陪伴六郎的长子杨文广(戏剧中写杨延昭的儿子叫宗保,宗保的儿子叫文广)前来护送灵枢回他的原籍太原。郑州人民顷城出动,跪围着灵车失声恸哭,要求将六郎葬在鄚州,以其在天之灵,警戒边防。杨文广和皇帝的专使感到众情难却,便让马童驰报佘太君裁定。佘君提出另做一口棺椁,把六郎的衣冠和宝刀放在里边,于鄚州北城修六郎冢,以慰当地人民。从今,鄚州建起了六郎冢,成为人民祭祀民族英雄的纪念地。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百姓逢节敬拜。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一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