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 了解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人在地理上的重大发觉,驾驭新航路的开拓的缘由、经过和意义;理解宗教改革的缘由和作用;驾驭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夫斗争爆发的时间和领导人。一起看看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案1 一、对教材的剖析和处理-说教材: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了解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人在地理上的重大发觉,驾驭新航路的开拓的缘由、经过和意义;理解宗教改革的缘由和作用;驾驭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夫斗争爆发的时间和领导人。 2、德育目标:要求学生从思想上相识以下问题: (1)、新航路的开拓既须要技术条件,更须要决心和志气。 (2)
2、、新航路的开拓带来了主动影响,也为欧洲开拓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3)、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夫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 3、实力培育目标: (1)、在老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的开拓的动机和取得的成就,结合开拓新航路的成果和后果进行思索,加以相识,从而培育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务的实力。 (2)、在老师帮助下,使学生相识作为飞机制度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的反动性,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夫斗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封建的性质,从而培育学生看事物本质的实力。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其为重点、难点的依据: 1、重点、难点: (1)、重点:四次重要远航。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夫斗争。 (2)、难点:对新航路的
3、开拓做出恰当的评价。宗教改革和农夫斗争在打击天主教会方面的作用。 2、确定其为重点、难点依据: (1)、确定上述重点的依据:从新航路的开拓何宗教改革这一课题来看,它包括两部分内容,:新航路的开拓和宗教改革,而新航路的开拓主要是指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四次远行活动,所以确定四次重要远航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而宗教改革首先是从德意志爆发的,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间又爆发了农夫斗争,而后宗教改革扩展到北欧、西欧其他国家,对欧洲的封建势力,特殊是天主教会势力的打击颇大,所以确定德意志宗教改革为本课的其次个教学重点。 (2)、确定上述难点的依据:新航路的开拓对世界的影响巨大,既有主动的一面,也有消极
4、的一面,对其评价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而这些学问既属于难于理解的学问,又超出了学生现有的学问水平,所以确定对新航路的开拓作出恰当的评价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3本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学问结构和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1)、地位:新航路的开拓和宗教改革是欧洲中世纪历史结束时期14-16世纪,欧洲巨变的两大标记,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特殊是对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古代历史到世界近代历史的承前启后的两个重要的历史事务。 (2)、学问结构和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由于长期以来东西方贸易被阿拉伯人、意大利人所垄断,再加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对东西方贸易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5、,随着西欧商业的发展,贸易的扩大,再加上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激发了西欧人探究新航路的欲望,先是迪亚士、达伽马往东的航行,最终达伽马到达印度,后是哥伦布、麦哲伦的往西航行,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也找到了一条通往东部的航路,从而把世界更紧密的联系起来,接踵而至的是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的劫难,而新航路的开拓进入高潮的时候,德意志社会动荡,天主教会成为众矢之的,1517年马丁路德引发了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期间爆发的农夫斗争,给天主教会以沉重打击,并且形成了新的教派,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 二、教法设想-说教法 关于新航路的开拓要讲清爽航路的开拓的缘由、条件
6、、过程和意义。讲解并描述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归纳出新航路的开拓的缘由和条件,老师可补充说明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也是新航路的开拓的重要条件。对于新航路的开拓的过程教材供应的史料已相当丰富,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再指导学生通过填表格的方式,让学生驾驭四位航海家、航行时间、动身国家、到达地区或取得的成就,归纳出两个方向四条航线,并且指出向东航行的迪亚士、达伽马是受葡萄牙国王的支持,向西航行的哥伦布、麦哲伦是受西班牙国王的支持,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也为以后讲解并描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埋下伏笔。在讲解并描述新航路的开拓的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新航路的开
7、拓,利用多媒体,把四条航线设计成动画效果,以增加其直观性、趣味性。通过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比较表,使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新航路的开拓的两大后果。这种教法既体现了本课教材的显著特点-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之一-既有较强的求知欲,又有较强的表现欲。学习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夫斗争一目,实行导读-探讨-精讲-练习的方法,先指导学生依据阅读辅导题阅读教材,再小组探讨归纳出宗教改革爆发的缘由,老师精讲宗教改革的缘由与农夫斗争爆发的联系及对天主教会的打击,要求学生驾驭宗教改革和农夫斗争的时间和领导人。 三、学法指导-说学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和教材子目,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8、与整体感知和把握教材。 2、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3、把预先编写好的阅读提纲用实物投影仪投出,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教材,使之成为学生独立自学的拐杖,同时晓知以科学的阅读方法,如划线、加点、打圈、作批注、抠字眼等,以抓住重点,理清学问结构和层次以及登记难点疑点。(本课的阅读提纲如下:) (1)、西欧人从何时起在努力找寻新航路?为什么要开拓新航路?最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哪两个?当时具备了那些条件? (2)、开拓新航路过程中向东航行的两个人是谁?他们分别在何时从什么地方动身到达什么地区? (3)、开拓新航路过程中向西航行的两个人是谁?他们分
9、别在何时从什么地方动身达到什么地区? (4)、新航路开拓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对世界对西欧产生了什么影响? (5)、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缘由是什么? (6)、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夫斗争的时间与领导人分别是什么? 4、关于历史地图的运用:历史地图属于图象性的教材,它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显示历史现象发生的时空概念。本课有两幅重要的历史地图,对于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可以用投影仪打出,使学生对东西方的主要交通路途先有一个初步印象,将所学的中外历史有关学问同课文第一段联系起来,讲解并描述西欧人为什么开拓新航路,要求学生驾驭交通要道上的黑海、波斯湾和红海等概念。对于新航路的开拓地图,是本节课须要学生重点驾驭的
10、地图概念,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成动化地图,四条航线设计成四种不同的颜色带箭头的线条表示,并且设计上动化效果,利用幻灯片放映,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5、关于课文中插图的运用: 初中学生喜爱课文中的插图,有的学生还超越教学进度去翻看后面的插图,有的还在课余时间用纸蒙在插图上描绘。依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本课的插图有10幅(不包括历史地图),如,达伽马在航行中刻画了达伽马不畏风暴,不顾疲惫,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 6、对优秀学生的培育:培育优秀学生的创建性思维,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其思维点与教学重点、难点正面撞击。
11、如问:郑和下西洋较西欧人的远洋航行有着时间早,规模大,航程远的特点,但问什么在世界历郑和下西洋反而没有新航路开拓的地位重要呢?这个问题比较尖锐,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优秀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新航路开拓的意义。 7、关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运用巧设台阶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胜利的欢乐。如西欧人为什么要开拓新航路?一题,可以用一题多层次的设问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如,第一步,问是什么促使和吸引西欧人到东方探寻财宝?长期以来东西方贸易被什么人限制?其次步,问新航路开拓的缘由是什么?)总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体现因
12、材施教的原则。 四、教学构想-说教学程序 1、导入:(3分钟)投影一张现在世界海上航线图,提出问题:今日海上交通四通八达,当时海上的航线是怎样开拓出来的?由此导入新课,并指出新航路开拓、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发生巨大改变的三大标记。新航路开拓是指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拓的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或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 2、出示目标:(2分钟)用投影仪打出,师生共同阅读,老师点明本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心中有数,学有目标。 3、导读:(12分钟)在出示教学目标后,用投影仪打出本课的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重点、怀疑点及作出相应的记号(加点、划线、打圈、作批注等),
13、以帮助学生理清学问结构。老师巡回指导,对差生个别辅导,以回收教学信息。 4、导议:(6分钟)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一组进行探讨,主要探讨在阅读中存在的怀疑点,并组织各组选派代表到黑板上填出新航路开拓简表,老师仍要巡回指导,并限制好课堂气氛。 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案2 一、教科书对于学生发展的功用 (一)学问构建功能 本册书从内容编排上看,主要以时间依次,以章节体形式编写;从线索看,主要有以下几条: 1、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 2、重要的国际关系 (1)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冲突(三次殖民高潮)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14、的冲突(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争夺世界霸权斗争) 3、民族解放斗争 美国独立斗争、拉美独立斗争亚洲革命风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4、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从每课的内容看,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问体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一节课、一个单元的学问构建,并驾驭历史基础学问,相识历史各线索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整驾驭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实力培育功能 课程内容是培育学生实力的载体,我们应当更好地利用这些课程内容来培育学生实力,包括学问构建实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
15、;学生的语言组织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 (三)实践操作功能 教材设置活动课,学生走出教室,深化图书馆、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拓宽了视野,驾驭了查阅资料,利用资料、整理资料的实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比较成熟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据驾驭的学问,自编自演的历史剧,虽尚显稚嫩,但在过程中,挖掘历史的背景,揣摩人物心态和语言,使学生在实践实力的培育上,又有了新的进步。 (四)心理教化功能 历史课的内容应有尽有。在学习过程中,从历史人物的坎坷悲壮,从历史发展的曲折反复,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心理感受: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的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做成某件事,须要付出艰辛和努力,从而增加心理的承
16、受力。从世界史的发展中还学习到很多为科学献身、为国家捐躯、为真理求索的人,从他们身上,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有很大的收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主动的人生看法去面对胜利和失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情感教化功能 本册书在对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培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抗拒斗争。从中我们受到的启发是:一要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定,是社会的进步,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应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动,否则将被历史淘汰;二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知耻而后勇,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
17、意识到当代青年肩上的重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奋斗。 二、教科书的课程价值达成度 (一)从内容选取上看课程价值达成度 本书内容包含从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直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集中叙述了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到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 本册书按时间依次、以章节体的体例叙述了世界近代史的发展变迁。本书的主要线索是以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与之相关的线索还有:三次殖民高潮;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冲突与冲突。主干学问与支干学问之间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行分,共同构筑成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从内容的选取上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在学
18、生面前呈现的是历史发展的广袤画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驾驭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再驾驭历史发展的各时期的特点,从而驾驭了世界近代史的学问内容。 (二)从内容组织上看课程达成度 本册书从内容上可以看出,它变更了以往教材的繁难偏旧的编排,增加了一些新的学问和新的观点。以前的历史往往以政治史为主线索,学生从书中接受的往往是比较僵化的观点,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本书从内容选取上,增加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呈现的是历史发展的全貌,学生又可以从文学、科技、经济发展的角度去驾驭那个时代,迎合了中学学生学问的特性多样性和学问的综合化须要。 (三)形式特征看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本册书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9、:(1)新教材课型多样,除了讲读课外,还有阅读课、活动课。上好这些课,可以丰富学生的学问,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实力。(2)新教材增加了大量图片、画像、资料,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开阔学生的眼界。(3)每章起先设引言。引言介绍了本章的内容背景和线索。便于学生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驾驭历史发展的特点。(4)每节课后的练习题增设了阅读与思索专栏,由学生选做,着重培育学生的创建思维实力。(5)书后加附了部分中英词汇比照表,对书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文件、历史事务称谓进行中英文比照,便于学生查阅。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擅长组织教学,有效的利用书中的资源、资料、练习题,上
20、好阅读课和实践课,搭建学生思维的平台,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肯定会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对教科书的加工处理 本册书总体编排设计精当合理,符合学生在这一年龄段的认知实力,留意了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看法的有机结合。 (一)加工改造的视角 1、依据历史学问特点。历史学问的特点是学问点多、散,教材是根据时间依次编排的,一些历史线索难免显得支离破裂。 2、依据高二文科班学生的特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大多数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基本能够驾驭教材上的基础学问。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有的学生对学问的分析理解不到位,缺乏用精练的学科语言概括表达的实力;有的
21、学生缺乏自信念,不敢阐述自己的见解。 3、依据素养教化的要求。现代教化要求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如何利用教材培育学生实力,成为摆在老师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教材,大胆取舍,来培育学生的综合实力。 (二)对教科书的加工处理 1、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增补了一些内容。如:在学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时,向学生介绍了富尔顿和他的汽船,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介绍了萨拉热窝事务的经过,增加了学习历史的爱好,同时有利于对于学生的心理教化和情感教化。 2、有效的利用和整合课程资源。譬如:学习第四章第一节时,我留意将两次工业革命对比来讲授;第三节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我请同学总结世界历
22、的三次殖民高潮。通过调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线索有一个完整的相识。 3、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运用对比法、联系法、探讨法和探讨性学习等多种形式。如:在学习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比较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学习了殖民侵略过程后,对比三次殖民高潮的时间、特点,从而相识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在学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节时,设置了探讨性学习的题目“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学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后,支配了活动课“如何评价拿破仑”。通过这些措施,培育了学生学史的爱好,也提高了学生的实力。 4、将世界史和中国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一种观念:中国是世界
23、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学习工业革命时,请学生分析“鸦片斗争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在学习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时,分析“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和十九世纪末在中国掀起的瓜分狂潮有无关系”等,增加学生横向相识历史事物的实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5、加强各学科的综合。历史展示的是过去那个时代的全貌,应有尽有,它涉及到地理、政治、文学艺术、科学等各方面学问。在教学过程中,我留意将各学科学问进行有机整合。如:分析十九世纪六七十年头各国通过改革和革命,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分析其根本缘由,是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从而,印证一个规律: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分析历史问题时,引导学生从各方面、
24、多角度分析历史事务,培育学生的综合实力。 教化形势的发展,对老师的要求将更高,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学问,有较高的教学理论,还要有崇高的师德修养。在教学中,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依据学生的详细状况,利用好教材,才能适应今日的教学。教材是学习学问的一种载体,老师要能正确的驾驭它、运用它,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适应今日素养教化的须要。 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案3 重点: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 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缘由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图、历史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协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亚洲革命风暴形势图”。提问: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上
25、半期时,亚洲哪些国家的领土已不再完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补充。引入新课。 二、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提问:欧洲列强何时踏上殖民亚洲之路的? 回忆新航路开拓之后西方殖民历史,结合地图,简介19世纪上半期亚洲一些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提问: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方式、特点有哪些不同? 组织学生探讨,引导学生分析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通过比较商业利益和工业利益的结果不同,引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危害。可结合教材中资料部分所引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一段话进行分析。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依据教材,重点分析其双重性。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
26、意义 结合地图由学生概括起义名称,分析起义的意义。老师简介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本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如下: 首先,由学生阅读教材中本目内容,归纳起义的缘由、概况和意义。 其次,老师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起义的特点和失败的缘由。例如: 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人参与?起义的主力是谁?是谁? 印度的封建王公为什么要参与起义?发挥了什么作用?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缘由是什么? 最终,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并可扩展、引申: 探讨印度人民怎样才能取得抗拒英国殖民统治的成功?印度的独立最终实行了什么方式? 四、小结 亚洲革命风暴之所以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
27、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土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变更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进行视察与思索,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教学中,留意培育学生的创建意识和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一、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起义的爆发与发展 3.起义的失败 4.起义的意义 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案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