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网络社会人际互动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对网络社会人际互动的思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对网络社会人际互动的思考 论文导读:网络社会中,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中新的交往模式。所以社会学认为,所谓人际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相互影响性的行动方式和过程。网络人际关系的负面效应的产生在于人对网络的过分依靠,在于用网络的交往取代了日常的社会交往,要主动应对和克服网络人际危机,必需把精神价值、伦理精神融入到网络技术发展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善、美、利相统一的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关键词:网络社会,人际互动,负面效应 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群体性的动物,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集中体现。人的生存与发展必需借助于社会这样一个
2、群体的帮助与协作才能完成,人与人的交往与互动是人的社会性的显明特征。网络社会中,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中新的交往模式。这种人机相伴的生存方式克服了传统交往模式中的社会性障碍和心理障碍,使人们的交际面扩大;但干脆的面对面的交往却会因此大大削减。网络对于交友的质量,尤其是情感质量,以及真实感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一、网络社会、人际互动的概念分析 1网络社会的定义 社会学大师齐美尔曾经说过,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密度,以至于人们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或社会单位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而自赛博空间建立以来,人们在互联网上交往、互动的频率与密度之高,早就足以结成所谓的网
3、缘群体,网络社会的提法也就应运而生了。只是其中人们交往的地域,彼此发生社会行为并组成群体的地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地域,是在互联网络中。人们利用IT硬件所架构的网络进行彼此之间的人际联系,进而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存在形式,并按肯定的规则相互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生活目的。这样我们就说,网络社会只是现实社会中人们彼此互动联系的特别场域,是人类社会本身再生产出来的一个特定人类活动空间,是人类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2人际互动的内涵 人在社会中生活,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即发生相互作用。个人的行为引起他人的行为反应,他人的行为、期望又引起个人相应的行为反应。所以社会学认为,所谓人际互动,是指个
4、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相互影响性的行动方式和过程。构成人际互动,一般要具备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必需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互动即意味着相互作用。离开了相互作用的对象是不行能有互动的。作为互动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二是互动主体之间必需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这些形式可以是语言的互动,也可以是非语言的互动。发生这些互动的接触方式,可以是以身体各感觉器官相联系的干脆接触,也可以是以其他媒介为工具的间接的接触。三是参加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人类社会的互动是有其文化意义的,而且许多文化的意义都是有象征性的,通过一系列的符号来表达。 3网络社会、网络人
5、际关系的真实性 在网络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是以符号的形式进行的,人的主体性好像已被数字化的符号所消解,你在网上交友,但却不知相谈甚欢的游人原委来自何方,甚至你也不能准确地知道对方是男是女,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在互联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总之,网上所呈现的一切只是一个符号世界,好像是虚拟的而非真实的。但是,人类在真实的世界中又是如何的呢?西方闻名社会学家戈夫曼在其戏剧分析理论中指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带着面具,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一种表演。在特定的场景中,根据特定的要求带上特定的面具,观众看到的是那个戴着面具的我而非真实的我。面具分别了真实世界与表演世界。所以,我
6、们不能因为网络社会之中的主体所呈现的面具的不确定性而否定主体的真实性,进而否定整个网络社会的真实性。 网络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别形式,是媒介网络进行的人际互动,是特定场域的人际互动,根据人际关系的界定,人际关系主要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媒介网络的人际关系并不影响人际关系的内涵,只是网络人际过程中的某些要素与现实不尽相同。网络人际互动没有了现实人际互动中一些情景要素,比如表情、情景、和社会属性方面的,大多依靠对方有意表现的符号标识等。尽管是虚拟的,但它指的是一种不干脆面对面,由媒体做中介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这种人际互动的确存在的,只是有它的特别性。进一步而言,现实社
7、会中,也有很多媒介的人际交往形式,比如书信、电话等,我们并不把这些交往解除到现实人际交往形式之外,网络人际交往的形式仍旧是借助媒介事务的人际交往形式,只能说是一种特别的形式。 另外,网络人际关系的进程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得到持续和发展,现实的人际关系同样可以在网络世界中得到持续和发展。这点也说明网络人际关系的真实性。当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网络人际关系和现实人际关系却有不同点,真实世界的身份终究无法抹去,网络世界可以同时拥有多个代号。不行否认,网络上的人际关系的确显得比较虚拟。 二、网络人际互动的特点 网络社会中的人际互动,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符号为中介,在超文本和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
8、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背景虚拟性 人与人的交往都是在肯定的背景下沟通的,一般说来,它由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心理背景和文化背景组成,并且四个方面在同一场所呈现,即借助肯定的社会文化基础、肯定的心理状态,在同一物理环境中进行沟通。网络的出现打破了千一百零一年来所形成的时空格局,面对面的沟通发生了改变,干脆的沟通背景是由物理环境构成的,而在互联网中,它是由沟通者的安排所造成的。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人将自己的真实身份、特征躲藏在电脑后,借助符号,在对自我的理性设计和对他人的想象中构建出一个崭新的沟通空间。沟通者借助化名,借助于因特网,建立了一个个超脱现实的、可自行设计的身份,并用
9、自己选择的表达术语展示自己,同时也凭借他人的化名和描述语之间所建立起来的连接塑造着志向中的他人。这个特点,使基于网络的沟通更具吸引力,更简单深化。 2对象广泛性 现实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往往在常常互动或关系亲密的熟人圈子中进行,而网络沟通则扩展了沟通对象的范围,使沟通对象发生了改变。亲缘、地缘、业缘等始终是人们之间沟通的主要联系。免费。曾有调查表明,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在重要问题的探讨网中,亲缘关系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非亲缘关系中,美国人更多地提到挚友,天津人更多地提到同事。网络技术拓展了沟通的范围,它不受任何等级层次或社会关系的限制。相逢何必曾相识,无论对方姓甚名谁,身处何方,只要相互情愿,彼
10、此就可以倾心常谈。但一般说来,进入网络世界一个时期以后,网民打开电脑,他们往往会在屏幕的字里行间找寻他们的老友,这样就形成了网民的网上探讨网。 3交往活动自由化 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消退传统交往方式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交往活动实现高度的自由化。人们可以在随意时间、随意地点与他人交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和空间,达到交往的快节奏、高强度。基于信息技术,人们可以过上一种网络化的生活,在物质生活享受得以极大的丰富和质量提高之外,个人的创建性将得到空前的发挥和开掘,引发学习的革命。国内外都提出了交互式民主、干脆数字民主(DirectDigitalDemocracy)概念,个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向世界
11、各地发布个人的政治、思想观点。在全球化的网络空间中,人们对于时间、空间和场所的看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转变,网络行动虽然并没有取消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但它却对社会行动的时间和空间给予了新的含义和功能。 三、网络人际关系可能诱发的负面影响 借助于因特网的人一机系统,极大地削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互动关系、降低社会压力以求得短暂获得虚拟世界中的自由与平安,但是,这种以机器代替交往的方式必定会对千一百零一年来形成的人际交往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的问题。 1诱发信任危机 信任是人类沟通的社会心理基础,沟通背景的虚拟性往往会导致对沟通内容真实性的怀疑。匿名沟通有着与生俱来的缺陷,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
12、意创建自己的身份,义正词严地撒谎,以至于人们分不清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任危机。虽然,调查结果反映101%的网民称自己的言论是真实的,但问及他人言论的信任问题时,这个比例降到了83%,不信任造成情感的不投入,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沟通的效果。同时,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性别进行的深化长久的沟通,对人的情感也会造成损害,从而极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更为严峻的是,假如网上的虚情假意成为青少年的人格因素,并与社会上的信仰危机结合起来,就可能会造成双重人格,引发社会道德水平的倒退。 2形成极端人际关系 在生活中总是存在一些情感困难、性格偏激的人,但这种人在社会上为数极少,而且分布比较
13、分散,在四周人的影响感染下,他们一般比较顺当、平稳地生活下去,但internet却使他们发觉自己并不孤寂,有不少同道,从而坚决了其本身不正确的观点和信念。比如,在互联网上发觉了许多自杀网站,这些网站声称是劝人们不要放弃希望,帮助你分担困难,事实上这些网站都暗藏杀机;另外,在网上又形成一些亚文化群体,比犹如性恋群体、黑客群体、吸血者群体,借助网络,他们即时、便利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而且又形成了新的群体力气。网络时代,亚文化群体的兴起,肯定程度上导致主流文化群体、主流价值观的相对边缘化。在传统社会形态下被严密限制的一些反社会行为可能会借助信息化手段而更多地表现出来。例如,编制并传
14、播网络病毒的行为、利用网络传播色情和对社会生活具有侵害性的电脑黑客行为等。 3诱发交往障碍 信息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满意个体不同的交往要求,但前提是个体必需驾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交往的技能和新的交往规则。尽管电子邮件的运用特别简洁,但是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上,运用者仍旧必需花费时间学习如何建立自己的电子信箱、如何设置信箱的接收和发送恳求、如何接入网络来接受和发送信件等。这些技术问题还是造成了某些人的担心和对这种通讯方式的排斥,进而对交往感到恐惊,担忧自己不具备交往技能而被他人拒绝。网络技术为一般大众展示自我供应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个体通过网络与他人交往,这种交往具有虚拟性,与干脆面对面的交往恒久
15、存在着差异,某些个体沉溺于这种虚拟的交往活动而简单导致孤僻:一方面热衷虚拟交往而排斥现实交往,在无限的网络和虚拟空间中与他人保持联系;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得不保持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形成游离于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特别交往形式。 4产生数字鸿沟 从互联网的用户看,网民分布在各行各业之中。问题在于,互联网加剧了社会分化和文化分野。与子女相比家长上网太少,与学生相比老师上网太少,与专业技术人员相比管理者上网太少,与其它技术行业相比,急需信息的农、林、牧、渔工作人员上网太少。父母子女之间、老师学生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各层次、各文化群体、各领域成员之间相互漠视也越来越严峻。网络产生于城市,今日的发展也主要
16、在城市,城市儿童在网上娴熟冲浪时,农村小孩仍未接触过电脑。网络时代人际关系危机特别明显的体现在家庭伦理道德关系之中。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的爱情关系和亲情关系干脆确定了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家庭成员间心理上的相互依靠、相互劝慰,会使人有剧烈的归宿感和满意感。但因特网的虚拟世界对家庭带来了冲击,上网的孩子可以在网上找到知音,获得心理上的独立感和自由感,拉大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夫妻之间某一方或双方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感情的依托,可能就会造成夫妻感情的隔阂与冷漠,家庭可能会失去维系的意义。 四、依靠网络伦理,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 在今日的社会生活中,网络的运用无处不在,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通向信息时代的桥
17、梁。但是,长时间沉醉在网络的自由空间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渐渐削减。免费。免费。运用网络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不能以人际关系的受损为代价。因为失去了正常人际关系的人并不是完整的人,有调查表明,上网过度在实际交往中会产生语言沟通的障碍,而且会使人的社会性减弱,人的社会性减弱了,现实社会也难以正常地运行下去。 网络人际关系的负面效应的产生在于人对网络的过分依靠,在于用网络的交往取代了日常的社会交往,要主动应对和克服网络人际危机,必需把精神价值、伦理精神融入到网络技术发展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善、美、利相统一的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 网络是技术的网络,更应当是人类的网络、人性的网络。网
18、络不应当成为人际关系冷淡的理由,而应成为维持、加强人际关系的有益沟通工具。人机人的沟通方式既是相对封闭的,也是可以不断循环的。假如我们听任网络的虚拟性则会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疏远,反之,假如我们主动开发和利用网络的正面作用,则会促进人际关系的良性运行。 因特网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影响到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假如我们只优化了网络,却没有优化人类自己,那么这就是人的悲伤;假如我们只笃信网络虚拟的自由而置真情实意于不顾,那么我们就会为网络所困,为网络所伤,这样就会消减对亲人、挚友的关怀,增加自身的孤寂。网络是虚拟的,但人类的情感、伦理、交际不应当是虚拟的。 网络时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在同
19、等的基础上充溢着爱的关系,应当是既利用好网络又不失社会真实。网络无论怎样渗透人类的生活,但网络终归是网络,不行能包括社会的全部方面。因此,我们利用网络时,不要忘了在现实人际互动中找到最值得珍惜的真情实感,主动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切实重视和规避其负面影响,从而依靠先进科技为人类华蜜的生活服务。 参考资料:1郭玉锦等网络社会学M北京:人民高校出版社,20222张天云等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3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白淑英网络技术对人类沟通方式的影响J学术沟通,20015汪怀君论网络空间人际交往的伦理逆境J自然辩证法探讨,20226宋尚桂信息化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济南高校学报,20017赵晓红等网络社会:一种共享的交往模式J自然辩证法探讨2003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