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范例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范例四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范例四篇 我们当今社会是从历史中走来的,每一历史时代的生产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结构,构成了当今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正是由于这种历史持续性,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学问结构和社会认知。所以,我们不行能割断与历史的联系。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历史教案,欢迎查阅! 初中历史教案1 时代特点显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实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相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珍宝。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
2、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学问;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较。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相识,培育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缘由,从而培育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明课题:
3、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殊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 (一)宏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索回答: 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起先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珍宝。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
4、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2、长城,指导学生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嘉峪关、鸭绿江) 3、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B:位置-明朝靠南。C:长度-明朝更长,西端从临洮延长到嘉峪关;东端从辽东延长到鸭绿江。过度讲解:这些古建筑成就当时世界上仍旧居于地位,同时也涌现出的科技巨著。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出现。学生阅读122-124页本目课文以及插图,人物画像,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列表并思索回答: 1、列举表格,老师举荐表格,填表。 2、依据123页“动脑筋”: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学生探讨作答,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
5、古训的创新志气,刻苦钻研的坚毅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虚心看法,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3、李时珍的代表作是哪一部,属于哪一类?(本草纲目,医药学著作) 4、宋应星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天工开物,工艺百科全书) 5、依据124页“动脑筋”: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协作对不对?你的看法怎样?(宋应星说得对,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协调,就意味着人类无法适应生存环境或者破坏了生存环境。 假如无法适应环境,不要说发展人类本身,就是当年人类的出现也不行能,假如人为地破坏生存环境,不就等于自寻绝路吗?人类相识自然
6、,改造自然的实力是无限的,但这种实力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相识,对自然力合理利用基础之上的,不行能超越自然。) 三、巩固小结 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及感想。 四、活动与探究 1、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 2、都江堰,长城,大运输河,赵州桥,北京故宫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请你为其中的一处历史遗迹创作一段具有历史韵味的旅游广告词,将它们介绍给旅游爱好者,100字左右。 3、小调查:你的家乡现今是否还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建筑或工程?你对这些建筑和工程的爱护工作满足吗?有什么建议? 初中历史教案2 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目标 一、学问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驾驭秦朝暴政的
7、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学问,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洁状况。 二、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相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夫起义的根本缘由,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 本课运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育分析问题,概括问题实力,奇妙设问启发学生思索,让学生探讨,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秦末农夫起义的根本缘由、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斗争性质的改变。 教法和学法讲解并描述法、讲解法、探讨法,学生分组进行探讨。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依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
8、课 一、秦朝灭亡的缘由 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特别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特别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其次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非常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夫,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夫斗争爆发。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夫起义-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夫军接着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
9、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初中历史教案3 大统一的汉朝 学问与实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务、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驾驭学问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实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实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 3、口头表达实力的熬炼。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建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
10、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探讨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进一步减弱王国力力; 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心;中心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为巩固中心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化,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11、。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成功,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心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四、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这一主见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答: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2、这一主见是什么意思?答: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
12、?接受这一主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巩固中心集权。 4、实行这一方针的详细措施是什么? 答: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化,在长安兴办太学。 五、小结。展示课件学问点汇萃 六、课堂探讨:播放多媒体资料,并绽开探讨:帝、景帝、武帝-你最佩服谁?从其身上你得到了哪些教化或者启示?。 七、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 2、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心;中心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是我国古代
13、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成功,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心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 初中历史教案4 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实力; 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相识。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4、,培育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实力。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相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缘由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探讨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老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解并描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 1、农业成就: 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2、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运用提花机。 3、冶铁:杜诗独创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
15、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 三、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心;中心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心,统一铸造五铢钱。关于两汉商业的旺盛状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 四、讲完全课,老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对两汉经济旺盛缘由的分析。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激励学生
16、自由探讨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老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终进行小结。 五、作业:课后习题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成就: 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 2、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汉朝运用提花机。 三、冶铁:杜诗独创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四、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心;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范例四篇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