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唐诗的浪漫与宋诗的现实风格初探_比较.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379238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唐诗的浪漫与宋诗的现实风格初探_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唐诗的浪漫与宋诗的现实风格初探_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唐诗的浪漫与宋诗的现实风格初探_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唐诗的浪漫与宋诗的现实风格初探_比较.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唐诗的浪漫与宋诗的现实风格初探_比较 宋诗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潮,保存下来的数量要比唐诗、宋词还要多,这足以证明曾经繁盛的诗歌历史。虽然词在宋朝非常盛行,但在当时人们的心中,诗比词有更崇高的地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唐宋虽然都有好诗,但风格上却是大不相同。唐诗呈现出一种浪漫情调,宋诗则是一种平实自然的现实主义诗风。闻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提出了诗分唐宋之说。他认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简言之,唐诗突出一个情字,而宋诗则追求一个理字。 受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宋代大量诗歌更深刻地反映了宋时期的政治、社会状况。宋代从北宋建国到南宋亡国,内忧外患,斗争不绝,国

2、家的生死攸关始终受到严峻的威逼,因而诗歌中表现出的感叹国力衰弱,反对妥协倒戈,要求杀敌复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唐诗要炙热和深切得多。民族冲突的极端尖锐促使爱国主义独占鳌头成为这一时期诗歌的基调和主题,因而以如何保卫国家、收复国土为基本动身点的爱国诗大量涌现。诗的内容也自然而然地与政治挂上了勾,许多重大的政治斗争,战乱都被刚好、明确地反映在诗中。而这种反映并非旁观者的论述,而是真正参加这些斗争的人将它们的种种背景、过程与内幕,干脆融入到诗中。这样的古诗在反映其思想内容上也就更为自觉、更为深刻、更为本质了。例如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裂风飘絮,身在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体现出了精忠报国、死而无憾的爱国情感。尽管说,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也写了不少有关反映当时社会,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政治诗,特殊是被誉为诗圣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所写的有关反映社会的诗,还被称为史诗。但杜甫这类诗人大部分是从被贬或辞职后的角度上去写的,从个人主观的推断与感受上去描绘的。退一步讲,就算有些诗人是在位的时候,也因任期短、官位低而无法干脆参加大事。而宋诗人在这方面就比唐诗人略胜一筹。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大批的高层政治家兼诗人都被卷入其中。比如一零三六年的庆历党

4、争中,范仲淹所作的彼鴷吟、猛虎行、闻尹师鲁谪富水等。 唐朝文化旺盛,国家强盛,经济空前活跃,一百零一姓安家立业,整个社会呈现出国泰民安的景象。四周的事物在人们心目中显得格外亲切美妙,反映在唐诗中,表露出来的总是进取、乐观、开朗和昂扬奋勉的情怀。因而唐诗在集风光貌上给人以神行语外、语浅情浓、丰神毕现之感。李白的浪漫使我们感受到酣畅淋漓的情韵。他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有千古丽句之誉,文字绮丽,意境美丽,烘托出南方三月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氛围,透露出盛唐时代繁华昌盛的时代气息,隐含昂扬激越的向上心情。杜牧的清丽让我们领会到风华掩映之美。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高度概括了千里江南一片春光明媚、朝

5、气盎然的春色,有鸟语嘹亮宛转之愉悦,有绿树红花掩映生辉之美感,在浅近清爽的文辞中,蕴藉隽永。孟浩然的平淡则让我们领悟到另一种情境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上句近景,绿树环绕,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青山依依,展示一片开阔的远景。刘禹锡的诗歌又令读者感悟到慷慨昂扬的心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改伤感低沉的情调,借用自然景物的改变,示意社会的发展,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即便是送别诗吧,唐诗也一扫哀伤与悱恻之气。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诗人对挚友的真挚之情,有离别的难舍和对友人今后孤独孤独生活的关怀,真是一百零一感交集,表面安静,内心激荡。王勃的

6、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豁达开朗,独辟蹊径,自铸伟词,情辞佳妙。这种开阔的胸襟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旺盛,封建社会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时代精神是一样的。 宋诗主要特点是以争论为主的言理性诗歌。因此宋代诗歌从欧阳修评价友人诗歌风格的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到黄庭坚叙议前朝历史事务的书磨崖碑后,从苏舜钦针砭时弊的感兴到陆游述陈民病的书叹,从梅尧臣勉励后辈勤政爱民的送王介甫知毗陵到刘克庄赞美师长仗义执言的送真舍人帅江西(其一),从王安石要求抑制豪强的兼并到文天祥表现坚贞气节的正气歌,从苏轼论书法刚柔相济的和子由论书到杨万里谈创作关系生活的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其二),有滔滔不绝的雄辩,也有娓娓到来的叙说,有慷慨

7、激扬的陈词,还有细致入微的剖析,都不同程度地向争论倾斜。好像宋人总要借诗明确表示政治观点、讽喻意图或政治主见。宋诗用哲理的思索来蕴育诗歌形象的特点也就渐渐凸显出来了。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千一百零一年来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把抽象的理论用诗的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言简意赅,寓意深邃,成为历久不衰的名句。苏轼诗中的才智叫我们常读常思,常思常新。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富于哲理意趣,耐人咀嚼,回味无穷,表达了一种朴实而又深刻的思想:蓬勃向上的美妙事物是始终关不住的。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诗则让人感受到另一种理趣:梅

8、雪俱佳,各有千秋,暗喻自然界的事物总是各有特长,但又是美中不足的。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始终给人以信念和鼓舞。用来比方人在逆境时会生出很多希望,激励人们在貌似无路时仍要奋力前行。这就是诗人留给人们的启发,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改变的哲理。 堪称唐诗代表的是李杜,堪称宋诗代表的是苏黄。我们以李白、苏轼两对不同的山水诗来谈谈唐诗与宋诗的区分。 李白: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波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轼: 题西林壁 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凹凸各

9、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比较可以看出:同样写山,李白把我们带入一片美景中,展示了一幅壮丽的江山胜景图。末尾两句则是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悠远的情趣。意境开阔,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让我们随他一起感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美景,似乎我们也置身其中。而苏轼写庐山的景象,到了结尾却在做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叹,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加入其中,争论包含着感情,使争论有血有肉,做到理与情的结合。 同是写水,李白用了自己的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

10、那种雄壮的气概写得淋漓尽致;苏轼则不同,结尾处加上一句自己的理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这就是以文学和才学为诗的一种表现。诗中争论包含在情境之中,使争论带有情韵,做到理与景的结合,使争论具有高度概括性,唤起人们无限联想,做到理与事的结合。西子就是战国时出名的美女西施,这也是苏轼的一个经典的比方,后来很多诗歌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例如:南宋建都杭州,荒淫奢侈,亡国之后,方回桐江续集卷二十四问西湖就有:谁将西子比西湖?旧日繁华渐欲无。苏轼好像很自负这首诗,所以把它的词义几次三番地用,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濛已敛昏;西湖真西子;只有西湖似西子西湖虽小亦西子等。 通过以上分析,李白与苏轼二人诗作

11、的异同可以说是一目了然。李白之诗,清爽飘逸;苏轼之诗,奔流狂放。唐人写景诗,纯粹的写景,就算李白把想象容入诗中,也只是对景的一种烘托。而宋诗则不然,苏轼的豪放,在很大程度上加入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李、苏二人分别是自己那个时代诗界的泰山北斗,极具代表性,所以他们的不同大体上可以体现唐宋诗的差异。 为了使这种差异更显明地显现出来,下面我们再来对比分析几首杜甫与黄庭坚的作品。此二者诗风相近,而且黄庭坚明确表示自己是学杜的。把这样两个诗风相近的诗人的作品比较一番,更可于同中见异。 先看看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一百零一年多病独登台

12、。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再看黄庭坚的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二诗均为登高望远的遣怀之作,又都是诗人为人称道的佳作。所以将此二诗进行比较,更能看出诗人的整体性差异。杜诗首句即写景,风急、天高、猿啸三组意象紧密排列,在一个哀字的点染下,构成一个表现凄冷的深秋景象的集合意象,作为能指意象,它暗含着凄怆悲伤之情,从而为全诗定下基调。紧接着其次句的渚清、沙白、鸟飞三组意象相连,进一步构织出一幅清冷的秋景图,也进一步渲染了凄怆悲伤之情。第三、四句依旧写景。两句各有一个意象

13、:一是落叶,一是江水。这本是写秋景最俗最滥的两个意象,但经杜甫的点化,就成了千古名句。落木之前冠以无边,后面连以萧萧下,则其势开阔无比,远非一般写秋叶之句可以相媲美,又暗含了深秋肃杀之气无所不在之意,从而表现了悲凉之情至深至巨的深层意蕴。长江意象虽无甚新颖之处,但用以表征哀伤心情的无尽无休,亦极富感染力。此二句进一步为前二句所勾画之秋景添上一笔浓重的色调,从而使一幅气概宏大的深秋图景以及其所负载的深厚绵长的悲伤心情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诗的后四句直抒胸臆,具有强化前四句所含情感的重要作用。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已然看出,尽管杜甫在唐代诗人中算是最讲究声律与文字的了,但与黄庭坚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差

14、异。杜黄之间的差异与上文李苏之间的差异大体相同,这种差异基本上反映出了唐诗与宋诗的主要不同之处。当然,唐宋诗歌的差异是从整体风貌上说的。唐诗中亦有饱含理趣的,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宋诗中也有以神韵称道的佳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唐诗的情态毕肖、丰神润朗和宋诗的思辨理趣、索求缘由,给了我们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品行。 参考文献1袁行霈主编,面对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北京:高等教化出版社11019.2钱钟书,读艺录诗分唐宋,北京:中华书局,11014.3闻一多,唐诗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101.4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1016.5山谷集M,四库本.6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1011.7李白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1016.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