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358696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2年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正文内容开始- 小学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

2、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作出

3、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1、植物

4、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1、7、8、12、15、17、18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

5、显,让三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各单元设计意图 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设计意图: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植物遍布我们的周围,为我们提供食物、氧气和

6、美好的环境,研究植物是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来说,植物是熟悉而陌生的,他们知道植物的存在却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和了解植物,对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形态与功能缺乏研究与认识。 儿童对植物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二年级下学期学生栽小葱,通过观察并记录小葱每天的喝水情况,了解到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求,也初步了解到盆栽植物的生长有不一样的基本需求。本单元要让学生在低年段栽小葱活动的基础上,以种为载体,从观察植物生命的某个阶段延伸到观察植物的一生,实现对植物生命历程的认识。学生将通过亲手种植番茄或黄瓜,观察并记录

7、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认识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为四年级学习植物的营养与繁殖,六年级学习生态平衡打下基础。 本单元精选了番茄和黄瓜这两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按照自然顺序编排内容,从播种到收获,按照两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依次展开对其根、茎、叶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从学习目标上看,本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设计意图:从遗传学的角度而言,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遗传与变异的过程中,接受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8、变异的物种能适应生存环境就得以存活,否则便面临死亡。这样一来,存活下来的物种便具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从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难度而言,由于植物基本上是定位生存,不会像动物那样频繁地移动位置甚至进行长距离的迁徙,所以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比研究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简单一些,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适合作为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也便于小学生进行研究。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所认识,在一年级下学期也学过多姿多彩的植物。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对诸如各种各样的植物“是长在哪里的”“为什么会长成这样”等疑问作出解答。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建

9、构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教材以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为主体内容,选取几种学生较为了解的环境沙漠中、水里、石头上,指导学生在动手活动和阅读资料中了解其中一些典型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让他们懂得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初步知识,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3单元声音的奥秘设计意图:声音对于地球上的动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声音,整个世界便会沉浸于一片静寂当中,动物将失去感知环境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随时随地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里,无论是否在感知或愿意感知,声音都客观存在,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声音现象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帮助

10、儿童了解、认识外部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单元围绕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声音的特征等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感悟、研究、认知声音的奥秘。声音无疑是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甚至“充耳不闻”的,从婴儿时期就早已“耳熟能详”了。但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很多人对此缺少思考,对儿童而言尤其如此。他们对声音现象、变化过程的知识积累不足,形象思维缺乏,概念模糊。本单元通过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解答声音的产生、传播与变化这三大疑惑,用活动体验纠正偏见,也为初中学段学习声音规律提供知识基础与实践经验,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声音现象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本单元的探究活动采用了显性化的方式,让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声

11、音“现身”,使声音“看得见”,以及听得见声音在各类物质中传播等,让学生感受到看不见的东西也具有客观存在性,并且学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其终身发展服务。 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设计意图:材料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从文具、衣帽、课桌到轮船、火车、宇宙飞船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了生活中成千上万的物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材料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都是以材料为标志来划分的。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材料的特征?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认识材料的特征?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研发适应时代需要

12、的新材料?这些都是本单元要研究的问题。 本单元共有四课。第一课为材料总览。通过观察身边的各种材料,使学生意识到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按来源可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接下来是并列平行的三课,分别选取了纸、金属和塑料为研究对象,它们不仅常见、易得,而且既有天然材料也有人造材料。这三课的设计模式大体相同:在认识材料性质的同时,交织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练习。所涉及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有:观察、描述、控制变量、作出假设、实验、概括推理、表达交流等。 本单元也将“科学一技术一社会一环境”结合得非常好,可以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在纸的硏究中,渗透了保护纸的原材料木材资源的教育;在金属一

13、课中,让学生综合考虑材料的多种性能,进行材料的设计;在塑料一课中,让学生思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等等。 第5单元观察天气设计意图:天气是大气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的物理状态。天气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天气定量的观测以及对量的分级,是人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依据。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只有充分把握其特点才能预防灾害、减少损失。了解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学会观测天气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关于天气的观念,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地球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众对天气与气候的熟知程度,对其参与诸如气候变暖等全球性话题的讨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4、。 中年级的孩子对天气的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低年级时他们学过关心天气这个单元,但是对天气缺乏定量观测的经验。他们已经认识到天气变化、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但不会从量的意义上去判断影响的程度。此外,学生对天气和气候区分不清,对各气象要素也未形成整体的认识。 儿童在天气这一概念的建立上有进阶性,他们是先认识具体的天气现象,进而了解这些现象的规律,最后才能搞明白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本单元处于儿童天气概念发展的中间环节,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建立“量”的概念,通过观测天气去把握几个重要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不只是呈现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若干科学知识,还鲜明地显示出天气知识从形成到

15、运用的逻辑,由这样几个问题串联起来:为什么要知道关于天气的量?怎样才能知道这些量?知道这些量可以做什么?带领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其用意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天气知识的意义何在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设计意图:在科学教育的过程方法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虽然探究式科学教学是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所经历的一般过程,但由于儿童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应采用比较简单的形式,以适合儿童发展水平。 科学方法是研究者用以考察自然界的步骤、程序,是科学家群体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总结而来的。

16、科学方法创造了科学知识,体现着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彰显着科学的本质与价值。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整个小学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回顾和分析科学家探究活动的一般流程基础上,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一些共同的要素,例如基于对自然的观察提出问题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要素的形式提出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共同要素,包括提岀问题、作岀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八个方面。以要素形式来提出,提示我们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流程的顺序,也不一定在所有的探究活动中都涵盖全部八个要素,例如,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问题不一定是由学生自己提岀来的。但是,学生如果能

17、够掌握探究活动的一般流程,那么他们今后面对问题时,就有了自主设计和开展探究活动的必要基础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将运用并发展观察、测量、分类、推理、预测、控制变量、假设、解释、交流等科学方法,这些被称为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科学探究的技能不是孤立出来逐个培养,而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做中学”的方式,逐步得到训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亲历“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训练科学探究的技能,是科学教入学的重要目标。 本套教材以专项学习的形式,设置“像科学家那样”单元,与程师那样”单元一起形成两个面向的专项技能发展体系。在一年级到年级的12册教材中,分上、下两册交替安排,各有侧重,做到

18、依据学单的发展水平,选取不同的重点和深度,让学生获得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提高。专项学习的选题,选取有利于凸显清晰的探究过程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探究活动的过程要素及其关系。对学生认识探究活动过程要素的教学,并非仅在本专项学习中进行,应该渗透在全年段教学过程中。因此,每学年所安排的专项学习强调的要点,教师要有所把握,在日常教学中有所体现,并在专项学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明晰,形成完整的认识本套教材专项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细化为八个步骤,基本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要素,又有一定的特色,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这八个

19、步骤同样呈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低年段的学习中是由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这三个步骤来统领的;进入中年段以后呈现的是七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进入高年段以后,进一步增加了查阅文献。本册教材的“像科学家那样”选取了“下雪以后,人们会在积雪冰冻的道路上撒工业盐”的生活情境,通过提出“为什么要在冰冻的路面撒盐”和“在冰上撒盐和不撒盐,结果有什么不同呢”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在三年级,重点对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首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提出问的方法,通过对比“为什么要在冰冻的路

20、面撒盐”和“在冰上撒盐和不撒盐,结果有什么不同呢”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理解要提出能够通过实验找寻答案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设计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案,强调实验的公平性;再次,在得岀结论时,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所获得的结果(证据)来对假设进行判断,得出结论;最后,强调分享交流时要结合证据介绍结论以及在交流质疑时也要提出证据。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着重对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体现探究过程技能的螺旋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未被突出强调的方面在探究过程中不重要,如作出假设、处理信息,同样要让学生去经历这些过程。 四、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

21、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

22、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

23、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与上学期相比,经过二年半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课堂常规与一定的科学素养;但与四年级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及跳跃性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

24、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教时 第一周 2.222.26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1 第二周 2.293.4 种植我们的植物 2 第三周 3.73.11 我们先看到了根种子变成了幼苗 2 第四周 3.143.18 茎越长越高开花了,结果了 2 第五周 3.213.25 我们的大丰收 2 第六周 3.284.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第七周 4.4-4.8 蚕的生长变化 2 第八周 4.114.15 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 2 第九周 4.184.22 其他动物的周期我们的生命周期 2 第十周 4.254.29 期

25、中考试 2 第十一周 5.35.6 温度和温度计 1 第十二周 5.95.13 测量水的温度水结冰了 2 第十三周 5.165.20 冰融化了水和水蒸气 2 第十四周 5.235.27 水珠从哪里来水的三态变化 2 第十五周 5.306.3 我们知道的磁铁 磁铁有磁性 2 第十六周 6.66.10 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2 第十七周 6.136.17 指南针做一个指南针 1 第十八周 6.206.24 复习 2 第十九周 6.276.30 期末考试 2 3.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前一课,强调地球家园提供给我们珍贵的生存环境,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分析,了解我们面临的环境问

26、题。知道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全球变暖等问题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这些环境问题会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灾难,了解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给环境造成的影响。聚焦环节提出两个问题:“除了自然灾害外,我们的地球家园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有些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引发的,这些环境问题又对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聚焦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探索部分安排了三个活动:活动1,列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并说出哪些与人类的活动有直接关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知道的相关信息。活动2,分小组整理并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教科书以气泡图的形式列举了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

27、染三种环境问题,利于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活动3,收集资料,了解全球变暖的情况。研讨部分共提出四个问题:地球都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你能列举出哪些事实?这些问题会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哪些危害?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这四个问题是对探索部分的总结和梳理。拓展部分,布置学生了解所在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开展调查,关心环境问题,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年级学生对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了解,但了解得不全面,对于常见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现象有直观的感受,但对全球变暖等复杂环境问题了解得不多。小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话题并不陌生,他们了解一些基础的环境保护知识,可能还经历

28、过一些环保宣传活动或有关环保的实践活动,但不能正确解释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科学概念目标 1.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的活动引发的,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 2.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重点:整理并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研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分析研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为学

29、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面临的环境问题”班级记录表、有关环境问题的视频及其他资料。 一、聚焦 1.谈话导入:地球提供给我们宝贵的生存环境,现在的环境怎么样? 预设回答:现在的环境问题很多,有很多自然灾害。 2.教师追问:除了自然灾害外,人类还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 学生列举环境问题,可以是他们自己观察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听说的。 预设回答: (1)河流、湖泊的水污染。 (2)空气污染。 (3)野生动植物灭绝。 (4)森林被乱砍乱伐。 (5)沙尘暴。 3.讨论交流:有些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引发的,这些环境问题又对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 4.提示:学生可能不太关注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30、教师补充介绍,如火山喷发引起的大气污染,雷电引发的森林火灾,动物过度繁殖引起的草原植被破坏等问题。最后聚焦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人类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的探讨,对环境问题的了解更加客观、全面,引起学生对“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关注。 二、探索 1.学生列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并说出哪些与人类的活动有直接关系。可以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过的环保宣传、实践活动,充分交流自己知道的相关信息。学生列举的环境问题种类繁多,原因复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其中,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三种环境问题是比较常见的

31、,也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2.教师梳理:把学生列举的环境问题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其中由人类引发的环境问题做上标记。 3.播放视频:教师播放有关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三种环境问题的视频,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4.小组讨论:分小组整理并分析这几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各小组选择一个环境问题,利用气泡图进行讨论、填写。可以把教科书中的内容作为示范,用气泡图表示出来。中心圆圈填写环境问题种类,二级圆圈填写这一环境问题的表现,三级圆圈填写这一环境问题的影响。 5.展示分享:各小组利用气泡图展示和讲解,与同伴分享观点,其他小组同学可以加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教师出示北极

32、熊困守在浮冰上的照片,讲解冰雪环境对北极熊生存的重要性。展示几十年前北极的环境图,让学生观察、比较,确认现在的北极冰山急剧缩小,给北极熊带来灭顶之灾。 6.拓展学习:教师提供有关全球变暖的文字资料或视频,学生通过阅读和观看,了解全球变暖的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全球变暖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灾难。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环境问题,讨论、展示、分享,对一些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三、研讨 1.研讨交流:地球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各小组就某一环境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1)全球变暖问题:全球变暖不断加剧,会导致海平面大幅上升,地球上的沿海地区将发生什么情况?可以

33、提供海岛面积缩小、海岸线后退的相关资料,引起学生的关注。 (2)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影响交通、出行;大气污染还导致酸雨,腐蚀建筑物,使植物无法生长,给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 (3)水的污染和短缺问题:使人类和动物缺少干净的饮用水,使农作物得不到灌溉,供工业用水得不到保证;水污染还严重影响着水生动植物的生存。 (4)垃圾问题:使环境被污染,包括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大量垃圾侵占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2.研讨交流:上述环境问题会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哪些危害? 预设回答: (1)缺少食物的危害。 (2)缺少干净饮用水的危害。 (3)找不到栖息地的危害。 (4)难以呼吸的危害。 3.

34、研讨交流: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对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关注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要求表达有理有据。小学生通常会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来描述,比如,乱扔垃圾,导致环境变脏、变乱;不关水龙头,导致水浪费;过多使用小汽车,导致尾气排放,污染空气等。 设计意图:在充分列举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展示、讲解,对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交流与沟通,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危害。 四、拓展 了解所在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如果当地存在典型的环境问题,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教师也可以布置学生了解当地的水资源问题、垃圾问题等。 设计意图:问题与生活

35、相联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学生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水污染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空气污染 土壤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水污染 水资源紧缺 能源紧缺 气候变暖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声音经耳廓收集后进入到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振动带动听小骨机械运动将声音能量传入内耳 第25页 共25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