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人教版).doc(1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主备教师复备教师课题春课型新授教材分析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学情分析学生们刚升入初中,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我打算从读入手,使学
2、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春之图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3.引导学生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在增强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读准字音。2.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3.把文中描绘的春天美景转换为头脑中的形象。教学难点:体会比喻在增强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教学策略分析1.重视朗读,通过一遍遍不同目的的朗读,逐渐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2.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准备教师学生教学活动
3、过程设计(共 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明媚艳丽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是那么明丽美好。读读这些写“春”的名句,说说你还想到了哪些写春的句子?学生思考、回忆、交流。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调动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散文代表作有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绿等。学生回忆、识记学生小学学过朱自清
4、的文章,对他并不陌生,通过此环节,唤起学生对朱自清的回忆。整体感知1.初读:读准字音(一读)。(1)默读课文,标好段号,标出自己不会或者觉得易错的字音。(2)全班交流,提出问题或强调重点,生生之间互相订正,教师补充强调。(3)做学案字音检测卷部分,加强学生对字音的巩固。默读课文,完成任务1、【设计意图】读准字音是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一步,在开学第一课上,教师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同时让学生明白还要认真查字典,及时积累。2.再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二读)。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朗读前,教师提示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本文集中描写了春天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草、花
5、、风、雨、人;喜爱、赞美之情。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完成任务2、【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写作内容,引导学生初步通过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了解写景状物文章重抒情的特点。3、范读:教师有感情朗读课文37段具体描写“草”“花”“风”“雨”“人”的段落, (三读)小结: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春天:草嫩嫩绿绿的,铺满大地;花团锦簇、香气浓烈;风轻柔温暖,雨淅淅沥沥滋润万物。在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美好艳丽,充满着力量的季节里,人们也纷纷出来活动,准备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大干一场。请学生思考:你最喜欢描写哪个景物的段落?请用你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设计意图】1.这个环节是一个读者把“文”转换为“图”的
6、思维过程。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图”“文”间的转换。“阅读”的过程是把“文”转换为“图”,写作的过程则是把“图”变为“文”。通过此环节,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把作者笔下的文字,转换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设计意图】2.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完成了整体感知的任务,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大体上描写了几种景物,深入到景物的具体形态、大小、味道等特点。精读品析1.默读课文,挑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想想它们好在哪里?(四读)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读一读下面两组句子,说说以下两组句子哪句的表
7、达效果更好。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雨细细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请学生再找找文章中的其他比喻句,读一读、说一说运用比喻句更好地写出了该物的什么特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1、 学生默读、思考、摘抄、交流。2.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是通过把此物比作彼物,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该物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在文
8、中找寻其他比喻句,让学生巩固比喻这种修辞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说一说运用比喻句更好地写出了该物的什么特点”让学生体会运用比喻的特点及作用。布置作业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请你发挥想象,写三组比喻句来描绘秋天。活学活用,运用比喻句来写作,这个作业难度提升了,而且要写三句话。再帮助学生强化一下比喻修辞手法。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春第一课时配套学案春(一)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散文代表作有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绿等。二、给画线字注音水涨起来()散在草丛里()窠巢
9、()撑伞()应和()酝酿()披着蓑()戴着笠()薄烟()黄晕()抖擞()嘹亮()赶趟儿()宛转()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仔细思考,填写下列表格。2.本文通过美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主备教师复备教师课题春课型新授教材分析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
10、情。学情分析学生们刚升入初中,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我打算从读入手,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好停连和重音,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 引导学生明白朗读不是凭感觉,而是可以通过理解做好设计,指导学生设计朗读脚本。3.引导学生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学习设计朗读脚本。2.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体会拟人和排比等修辞
11、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朗读脚本。教学策略分析1.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2.在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品析优美语言,感受修辞的作用。课前准备教师学生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共 课时)教 学环 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交流学生上节课的比喻仿写作业。回忆上节课所学。精读品析1.教师以12自然段为例指导朗读,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1)全班齐读12段后,老师范读12段,请同学们说说区别在哪里。齐读12段后,老师范读12段,请同学们说说区别在哪里。让学生通过两种不同的朗读方式的对比感受到明显的差别。体会:停连、重音的重要性。停连、重音的
12、处理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密不可分,所以,下面的环节把朗读和品析修辞方法作用,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2)老师引导学生分析12段朗读的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在文中做朗读批注。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望着”应该重读,运用反复的修辞,突出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两个“盼望着”连用,运用反复的方法更体现其急切,所以第二个“盼望着”应该读得更重一些。“盼望着”后面应该稍停顿一下,后面是盼望的对象。“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读时应采用欣喜的语气,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
13、起来了。停连指导:这段由两个句子构成,所以句号处的停顿要明显一些。第二句话是排比句,句式相同,结构一致,所以应该读出气势,一句比一句语气强烈。重音指导: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这三个词突出了春的特点,在读的时候应该加重。第一句中“一切”和“欣欣然”也要加重。情感指导:朗读时要读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提示学生:把以上需要注意停连、重音的地方做记号,用符号在文中标注出来,形成 “朗读脚本”。停顿:“v”(句中小停顿:“|”
14、)连接:“”重音:在文字下加点。学生活动。(1)学生出声朗读310段中任一段落,根据之前示例,运用符号自行设计朗读脚本。(2)分组展示、交流、互评,教师及时引导、总结。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明确该怎么朗读,同时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准与优美,体会语言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品析文章优美的词句。注意:1.这个环节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赞美、鼓励学生的朗读,更要做有针对性地及时点播。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时刻想着这个环节的目标:通过朗读,通过停连和重音的处理,落实对词语、修辞的品析,体会作者情感。2.某些段落经过多次朗读,渐入佳境后,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
15、当堂背诵下来。1.停连: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中断”即停顿,“延续”即声音的连接。声音的“停顿”和“连接”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随意的。2.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重读与轻读是相对的,有重就有轻,在朗读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读出差别。3.情感:朗读前要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朗读时要用恰当的语气、语调体现出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小结:优美的语言,准确的用词,形象生动的比喻归根结底是来自作者细致的观察,这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观察时要关注细节,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然后可以运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描写技巧来抒发情感。而这
16、一切无不需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心。布置作业1. 背诵全文。2.摘抄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3.为济南的冬天第四自然段设计“朗读脚本”,标注在语文书上。品读好词好句,通过背诵积累下来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为济南的冬天第四自然段设计“朗读脚本”既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巩固,也是过渡到第二课的学习。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配套学案:春(二)一、朗读知识1.停连: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中断”即停顿,“延续”即声音的连接。声音的“停顿”和“连接”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随意的。2.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重读与轻读是相对的,
17、有重就有轻,在朗读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读出差别。3.情感:朗读前要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朗读时要用恰当的语气、语调体现出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提示:朗读的前提是读准字音,声音洪亮,仪态大方。把以上需要注意的停连、重音方面的处理,用符号在文中标注出来,形成 “朗读脚本”。停顿:“v”(句中小停顿:“|”)连接:“”重音:在文字下加点。二、设计朗读脚本1.请为春的12段标注需要“停顿”和“连读”的地方,并在相应词语下面加点体现需“重读”之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2.朗读310段中任一段落,自行设计朗读
18、脚本,在语文书上标注出来。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主备教师复备教师课题济南的冬天课型新授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
19、,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有自己的看法,但对文章的内容没有具备概括和分析能力。虽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但对散文的学习方法尚不熟悉。初一学生抒情感悟较低,但刚刚学了朱自清的春,学生队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景物描写以及情景交
20、融这种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课中将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加深他们对写景散文写法的指导。因此,注重课前指导,课堂引导,课后训练。教学目标1、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2、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朗读、品读课文,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发现并感悟济南冬天的美。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教学策略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讨论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
21、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质疑的意识和严谨的思维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学生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 1 课时)教 学环 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美景 ,你喜欢哪个季节?同学们,北国的寒冬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有一番怎么别致的性格呢?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学生回答春夏秋冬的可能都有,教师要有意识引导。让学生感受一下北国的冬天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形,
22、然后让学生猜想一下济南的冬天该有什么特殊呢?设疑引入,激发兴趣简介作者及背景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但其实作者老舍是一个地道的老北京人,我们先来了解他。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老舍先生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课文是作者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整体感知第一遍阅读:初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1.重点字词。给出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见PPT
23、)2、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点出这一特征的)如果要在文章中找到一个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你会选择哪一个词?请你选择几个比较恰当的词语,组成一句评价“济南的冬天”的语言。如: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有一种空灵之美,像一位慈善的老人。温晴。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学生可能会选择“响晴”“温晴”“宝地”“奇迹”“空灵”“慈善”等词语。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先初步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认识,再寻找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这种从粗泛到精准的过程符合学生感知新事物的认识规律。在不同词语的辨析
24、和使用中,学生可以辨析词语的微妙区别,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第二遍阅读:泛读了解内容,体会情感。默读全文,根据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描写,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受。1、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2、你能看出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济南的几幅美景,能用精练的词句给每一幅图拟一个名称吗?3、通过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引导学生明确:融情于景是本文重要的写作方法。从词语、句子的分析得出:本文表面看是描写济南冬天的风景,其实质是表达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表现作者的情怀。这就提示我们,写景作文要重视情感的发
25、现、酝酿和表达,不为写景而写景。1、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清、亮2、学生拟题小山摇篮图薄雪覆盖图城外远山图空灵水晶图让学生更加细致地阅读文章,体会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情感。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作业(1)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2)复习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下一堂课准备听写。(3)每人回去搜集描写冬天的语句至少一则,古诗词至少三句
26、以上。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 2 课时)教 学环 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复习旧课,巩固词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复习生字词的作业,大家有没有好好复习啊?好了,现在我们请几个同学来黑板上听写。)复习旧课生字词,让学生加强对字词的学习。深入探究一、精读品析语言将学生分组,前后座4人一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1、比较下面三组句子,看看各组甲句与乙句有什么不同。第一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第二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
27、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儿粉色。第三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乙:天儿很晴,水藻很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2、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探究活动二:除了使用修辞方法,老舍在用词上也很有讲究,请小组成员配合,在文章中找到一个你认为用得好的动词,试着找其他词语进行替换,体会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比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句中,“
28、镶”字可不可以用“画”“描”“添”等词语替换?在分析鉴赏修辞方法中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的冬天和春一样,都是景与情紧密结合,作者在写景中写出了自己真切的感受。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巩固所学知识,用对比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对修辞方法及景情结合的写作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提示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明白要让描写对象形象生动,也要注意炼字炼词,进行准确的表达。二、讨论归纳:(1)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
29、舒适温暖的环境。“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2)第四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山景的?“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明确】按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山坡至山腰,有层次的写出秀美的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30、,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写出雪的情态。再读课文,学生讨论归纳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明确】:1.抓住景物的特征,2.运用恰当的修辞,3.合理安排顺序,4.情景交融。教师解读: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
31、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将阅读和写作结合作业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提示: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并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主要是两点,一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二是融情于景的写法。 此题意在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写作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课堂总结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
32、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板书设计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济南冬天的总特点 :温晴。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2)景物: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清、亮 济南的春天第一课时配套学案一、解题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就
33、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二、作者及写作背景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但其实作者老舍是一个地道的老北京人,我们先来了解他。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老舍先生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课文是作者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三、给画线字注音响晴( ) 着落( ) 宽敞( ) 贮蓄( )澄清( )镶( ) 髻
34、( ) 济南 ( )薄雪( ) 狭窄( ) 伦敦( ) 水藻( )四、整体感知1、读课文,想一想,如果要在文章中找到一个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你会选择哪一个词?请你选择几个比较恰当的词语,组成一句评价“济南的冬天”的语言。如: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有一种空灵之美,像一位慈善的老人。 2、文中具体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雨的四季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主备教师复备教师课题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课型新授教材分析雨的四季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是新课文,情感、意境和言辞俱美,适合学生接受、品赏。作者是诗人,此文写得像诗一样优美,其中的“雨”意象
35、化了,富有丰富的情韵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其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现象更加丰富,正好配合前两课修辞知识点的学习。学情分析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本课将通过学生探究旁批的内容、实践旁批的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1.通过品析课文,指导学生学习旁批这一读书方法,并学会在阅读中通过写旁批表达自己的感悟或疑惑。2.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将旁批的读书方法内化并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品析课文内容,学习旁批这一读书方法,学会在阅读中通过写旁批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或疑惑。教学难点:在情境中将旁批的读书方法内化并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教学策略分析本课主要采用讨论法、
36、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探究旁批的内容、实践旁批的方法来完成的。2.学生就课文做出新的旁批后,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来品评旁批的高下,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好的旁批的标准。3.引导、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读书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自主进行读写结合的旁批,并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课前准备教师PPT,读书卡学生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预习教材56页。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共 2 课时)教 学环 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导语:展示PPT鲁迅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于圈点批注这
37、种读书方法的兴趣。方法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请大家打开第一单元的课文雨的四季,同学们请看,正文旁边有编者为我们做的批注,这和点评批注版的水浒传红楼梦排版很相似,这种在正文旁边用简短的文字写的批语就叫旁批。1.教师出示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旁批,想一想旁批可以有哪些形式?如果对文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怎么写旁批呢?(评论式旁批、提问式旁批)2.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全班思考并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再读一读课文的旁批,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做文章的旁批呢?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课文层次结构的把握、内容的理解、词句的品析、写法的探究等角度对课文做旁批,并结合课文内容举例分析(在探究中带入对课文
38、语言美的品析,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等)。学生思考回答给文章做批注引导学生了解旁批的形式,降低畏难心理,并通过品析课文内容、探究批注的方法,了解批注对读书的作用。方法实践1.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尝试在课文中找出一处你有心得或有疑问的地方,自己动笔写一则旁批。2.教师组织班级内的交流讨论:我们一起来评一评、品一品同学们写的旁批。看一看哪位同学写的旁批对品析、理解课文起更好的作用。借着讨论,我们也来思考一个问题好的旁批应该是什么样的?明确:好的旁批应该是在找到可品之处的基础上理解准确的、表述精当的,能引发人思考的批注。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旁批的读书方法,在课堂交流中了解好的批注应具备哪些因素,
39、提升自己批注的水平。布置作业为梁衡先生的夏感做旁批。要求:1.先独立思考、自己在自读课本的夏感原文旁做两则旁批。2.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品评、筛选、修改,最终形成四则以上的精品旁批,批注在老师印发的夏感原文材料上。3.将每组的成果展示在班级的公共区域供大家品评。将自读课文中所学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实现能力的迁移和内化,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板书设计 春雨 美丽娇媚 夏雨 热烈、粗犷雨的四季 喜爱、赞美 秋雨 端庄、沉静 冬雨 自然、平静 教学反思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主备教师复备教师课题古代诗歌四首课型新授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
40、的特点。这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学情分析教师要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前提示,结合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认真阅读,提高能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与大自然沟通,更好的体会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及其他艺术特色。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学生对此单元学习
41、内容的认识,打开学诗、读诗的思路。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并默写这四首诗歌。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3、引导学生揣摩诗中的典型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在情境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领会诗歌的意境美。2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教学策略分析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这四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课前准备教师学生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共 2 课时)教 学环 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诗以言志,歌从心起。”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学过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律诗次北固山下。明确课堂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朗读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学习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然后请学生朗读诗歌2.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听的时候注意划分节奏,同时注重字音。3.听完录音学生自由朗读。 4.朗读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