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实施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要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意义,将传承和创新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构建适合中小学(含幼儿园、中职学校)学生身心发展、道德养成、
2、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体系和活动体系,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二、活动目标增强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的意识,培育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国家语言文字的情感,以达到启发智慧、孝亲尊师、讲信修睦、温柔敦厚、有独立之思想、有完善之人格、高尚的审美趣味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树立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三、活动内容(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和活动体系开发研究。1、.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将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朱字家训等中华优秀经典作品,择其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
3、内容,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发适合本校不同年级段的国学校本教材、国学家庭教育系列读本等;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经典诵读达标活动”“戏曲进校园”“书法进校园”“传统体育进校园”等系列主题活动。2、.推进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二)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演”活动。1.诵:诵读经典,浸润人生。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参与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创新活动形式,做好校园内部的评比选拔,扩大参与面,并注重培养一批诵读骨干教师,指导本校或本区域内的诵读活动
4、,参与跨区域诵读经验交流与传播。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尤其要加强对所辖农村学校的指导与帮助。2.写:书圣言经典,品汉字魅力。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分年级段开足开齐软、硬笔书法课程,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广大师生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也可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小学一至三年级注重硬笔书写能力培养,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毛笔书法课程教学。同时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书法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学校可以聘请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有书法专
5、长的家长等作为兼职指导教师。适当开展优秀软、硬笔书法鉴赏和展示活动。3.讲:讲好中国故事,激发爱国情感。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搭建平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历史景点等,通过对家乡革命文化场馆和风景名胜的参访讲解,引领少年儿童增强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的意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培育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国家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校要开展对经典名著名篇的讲解活动,如“道德讲堂”、“国学讲堂”等。开发创新讲解形式,提倡原创微视频、微动漫等多元化手段。4.演:演出中国
6、古韵,展现淮南风姿。淮南少儿艺术曾做为全国的少儿艺术的“样板”引以为淮南人的骄傲。要继续着力发扬这一文化优势。积极开展各类艺术展演活动,让京剧、推剧及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少儿舞蹈等走进更多的校园,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的专业艺术工作者参与活动。要在艺术作品的原创上下功夫,提高作品的创编水平,不断推出高质量的学校戏曲、舞蹈等作品,重振 “淮南现象”。(三)进一步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大力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开展知识讲授与辅导讲座,开展戏曲校园演出与表演活动。安排相应的戏曲学习计划,尤其要把地方戏曲列入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计划,制定校本课程体系,把地方戏曲结合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普及地方戏曲知识,了解地方戏曲的主要流派,欣赏和学习名曲名段,培育戏曲苗子。四、活动要求(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搭建平台,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尽可能将活动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师生。形成人人参与、处处留印的良好氛围。(二)加强宣传,创新形式。要不断创新活动开展的形式和手段,提倡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与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影响力。通过开设校刊校报专题专栏、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官网报道、微信发布等形式,大力宣传活动开展情况,扩大活动社会知晓率,营造深厚氛围。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