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课文内容理解.doc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24355818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太丘与友期课文内容理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陈太丘与友期课文内容理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太丘与友期课文内容理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太丘与友期课文内容理解.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咏雪课文理解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2、咏雪哪些词语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融洽、温馨、愉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这样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3、为什么样“公大笑乐”?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4、“雪骤”的作用是什么?为下文的咏雪作铺垫5

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1)“撒盐”一喻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2)“柳絮”一喻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姿态,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意境美,有深刻的意蕴,更注重神似。6、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诗句吗?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咏雪中主人公的性格。答:聪敏而有才情8、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或谢太傅)更欣赏那个比喻?为什么?更欣赏“柳絮”一喻,因为文章结尾补充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对道韫才气的赞赏。9、谢太傅为什么出“白雪纷纷何所似”的题目?谢太傅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题目。10、学完本文后谈一谈你的感受。人的聪明才智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实践获得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不断思考,不断积累,才能获得真知,才能有所成就。11、用原文回答:(1)交代咏雪的背景的句子

4、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表现谢太傅赞赏谢道蕴的才气的句子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一、通假字尊君在不:(fu)同否,表疑问。二、古今异义词与友期行(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相委而去(委:古义,舍弃;今义,委托。)去后乃至(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与儿女讲(儿女:古义,子侄辈;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儿子和女儿。)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义:文章的义理;今义,文章。)三、文章理解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不再等候就走了,可以说陈太丘不守信用吗?为什么?答:不可以。因为约好正午,过时间陈太丘就可以走了。2、文中交代“元方时年七

5、岁”的目的是什么?(或用意是什么?)交代元方年龄幼小,为下文设下伏笔,从而突出其年幼机智、聪明、明礼、诚信。3、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4、” 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说明友人有悔意,有意结交元方,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10、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4、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答: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落落大方,为人方正的孩子。5、文中“

6、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答:“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6、元方从哪两方面反驳他父亲友人的?(指出父亲的友人的哪两个错误?)无信、无礼8、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1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第一种意见不失礼。对友人失信失礼的行为,远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元方当时才七岁,

7、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第二种意见失礼。元方批评友人失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12、读完本文后,你认为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有礼貌,尊重他人,做一个方正的人。16、用原文回答:(1)客人不守信约的句子是:期日中,日中不至。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待君久不至,已去。写客人认错的句子是

8、:下车引之。七、迁移拓展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3、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答:请坐,上茶、水果,陪客人聊天。4、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如“王戎识李”。5、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一往情深6

9、、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王冕四岁作画; 曹植七岁作诗;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司马光砸缸。7、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无信无礼,课文从而想告诉我们“信”“礼”的重要性的道理。8、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辩,落落大方,有礼有节,但有些傲慢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10、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他在对方儿子元方的批评下,认识到自己既无信又无礼的错误。11 “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答: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

10、和蔑视。12、 客人问元方的父亲在不在家,元方直接回答“已去”行不行?为什么还要加上“待君久不至”一句?答案不行。加上这一句既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又回答了不在的原因。13、 当客人骂元方父亲时,元方的回答很有技巧。请品析其妙在何处。(1) 君与家君期日中。答案(1)既不失礼貌,又点明了是对方失约(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答案(2)从客人“无信”、“无礼”两方面辩驳,有理有节,义正而辞严。5、 文中有一个词可以作为“文眼”,暗示了主题,这个词是:答案、信6、 从本文中你懂得了哪些道理?答案、如“人要守信”“人无信而不立”。(有道理即可)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智子疑邻

11、一、原文、译文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其(他的)子曰:“不筑(修补),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老人f)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那富人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表转折,却)疑邻人之父。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韩非子。三、问题回答1、简析“而疑邻人之父亦云”中“亦云”词的作用。答:既简洁又深刻地说明邻人之

12、父的忠告与富人之子的所言毫无二致,为下文出现的荒谬结果埋下了嘲讽之笔。2、“其子”与“邻人之父”同样的先见之明,为什么“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答: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或与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看法:从消极方面说,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从积极方面讲,听意见只应听正确与否,而不能看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3、写出文章的寓意: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翻译古文六字法这六个字是:对、增、删、移、留、换。 一、对,即对

13、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如: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二、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如:“问:何以哉?”(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译文则为: “(曹刿)问(庄公): 凭借什么作战?” 三、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

14、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如: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四、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例如: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陆离”是修饰“长铗”的, “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 五、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室谪守巴堕郡。 (岳阳楼记) 山东豪杰逆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句中画横线的词照录不译。 六、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有了这六字法,相信在以后译文的时候,你会轻松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