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宋史陆秀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浙江温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题).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354644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宋史陆秀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浙江温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言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宋史陆秀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浙江温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宋史陆秀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浙江温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宋史陆秀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浙江温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宋史陆秀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浙江温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题)-正文内容开始- 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

2、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

3、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泪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乙)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至幕中。 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

4、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 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宜中议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如何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

5、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压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 至元十六年二月,压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节选自宋史陆秀夫传,有删改) 注:主管机宜文字:官职名,掌机密文件。井澳,今广东省中山市南海中岛屿。 9下列加点的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井澳风 B亡其六郡?诸僚属多亡者 C三致志焉?秀夫独敛焉无一

6、语 D是以见放?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B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C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D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7、是(?) A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主持宗庙祭祀之事,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B渔父,文中是指打鱼的男子,“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含有特定意义,常指抱有“持守其真”、还归自然主张的隐居者。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为进士,即古代科举省试及第者的称呼。 D笏,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持的手板,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能力出众,遭小人陷害而被贬官,最后不愿与世推移而投江明志;陆秀夫才干突出,虽遇伯乐赏识,但偏逢末世,最后兵败而赴

8、海殉国。 B屈原和陆秀夫皆是忠贞爱国之士:屈原虽被放流,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陆秀夫取胜无望,深觉辜负了王之重托,便赴海而死,向王明忠。 C甲文文学性浓厚,运用对偶、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乙文语言平实、叙述简洁,更注重史学性。 D甲乙两文均精心裁切,详略得当:甲文概述上官大夫诋毁屈原,详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乙文略写陆秀夫追随二王到温州的过程,详写朝会时的场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2)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 14作为人物传记,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

9、上有何不同? ? 9D 10D 11C 12B 13(1)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2)等到考察他的政务,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更加器重他,即使自己调任也不让他离开自己,陆秀夫在李庭芝的幕府中三(多)次升迁至主管机宜文字。 14甲文叙述和议论相结合,在叙事中融入大段议论。直接表达作者的看法,如对君王任用臣下的分析,表达君王应举贤任能的政治主张;甲文议中寓情,论中有情。比如评论人君的忠奸不分,表达了对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同情,寄寓着作者因自身遭际而同病相怜的深沉情感。直抒胸臆,批判楚怀王不辨忠奸。乙文在叙事中刻画人物,作者没有发表看法

10、,没有过多流露作者的情感。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句句意: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属”,继续、连接;第二句句意:在井澳恰好遇到大风。“属”,正值、恰逢。 B.第一句句意:失去了六个郡。“亡”,丢失;第二句句意:李庭芝幕府中的属史大多逃跑了。“亡”,逃跑。 C.第一句句意: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焉”,句末语气词,可不译。第二句句意:陆秀夫独自沉默不发一言。“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D.第一句句意:因此被放逐。“以”,因为;第二句句意:益王因此受惊生病去世。“以”,因为。 故选D。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该句译为:度宗皇帝

11、有一个儿子还活着,将把他置于何地?古人尚且有凭借一支军队和方圈十里之地复兴国家的,现在百官有司都具备,有士兵数万人,上天如果不想灭绝宋朝,凭借这些难道不可以建立国家吗? “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中,“一旅”“一成”是并列结构,且都是“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今百官有司皆具”中,“百官有司”是名词,作主语,“具”是具备的意思,是谓语动词,不能与前面主语断开,排除AB。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即古代科举省试及第者的称呼”错误。应该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深觉辜负了王之重

12、托,便赴海而死,向王明忠”错误,这不是他赴海而死的原因。由原文“至元十六年二月,压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即负王赴海死”可知,是战败后,张世杰、苏刘义各自砍断缆绳乘船离去,陆秀夫无法逃脱,才投海而死。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关键词:“无”,无论;“忠”,形容词作名词,忠臣;“贤”(第二个),贤才;“自为”“自佐”,宾语前置句。 第二句关键词:“器”,器重;“虽”,即使;“迁”,升迁。 ? 参考译文: (甲)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

13、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 ?怀王的长子项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未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

14、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 ?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

15、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居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乙)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在他三岁时,他父亲把家迁到镇江。(陆秀夫)逐渐长大,跟随其同乡的二孟先生学习,二孟先生的弟子常常有一百多人,但二孟先生唯独指着陆

16、秀夫说:“这不是个平凡的孩子。”景定元年,陆秀夫考中进士。李庭芝镇守淮南,听说了他的名声,征召安置他在自己的幕府中。 ?陆秀夫才思清丽,当时的文人很少有赶得上他的。他性情沉稳安静,不苟且求人了解自己,每当属吏们来到官署(议事的地方)。宾主欢聚一堂,陆秀夫独自沉默不发一言。有时在府中宴饮,他坐在酒席间,整日姿态矜持庄重,不曾有一点希求苟合的意思。等到考察他的政务,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更加器重他,即使自己调任也不让他离开自己。陆秀夫在李庭芝的幕府中三次升迁至主管机宜文字。成淳十年,李庭芝管辖淮东地区,提拔陆秀夫为参议官。德佑元年,边境战事危急,李庭芝幕府中的属史大多逃跑,只有陆秀夫等几个人没有离开

17、李庭芝。李庭芝把他的名字上奏给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司农寺丞,他多次升迁至宗正少御兼任起居舍人。 ?二王逃到温州,陆秀夫与苏刘义追随跟从他们,派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人来到温州,于是共同在福州拥立益王为帝。陆秀夫后升迁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认为陆秀夫长久地待在军队中,熟悉军中事务,每次遇到大事都咨询、访问陆秀夫之后才开始施行,陆秀夫也尽心辅佐他,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告诉他。不久陆秀夫参与议事和陈宜中意见不合,陈宜中让言官弹劾并罢免了他。张世杰责备陈宜中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动用台谏大臣来弹劾别人?”陈宜中惶恐,急忙召陆秀夫回来了。 ?当时君臣流亡在海边。许多事请疏忽了,杨太妃垂帘听政,与

18、群臣说话时依然自称奴。每到朝会时节,陆秀夫端正笏板庄重地立于一边,到治朝上,或者有时在奔行路途中,陆秀夫凄然落泪,用官服擦泪,衣服都被沾湿了,身边的人没有不悲痛的。在井澳恰好遇到大风,益王因为受惊生病去世,群臣都想要离去。陆秀夫说:“度宗皇帝有一个儿子还活着,将把他置于何地?古人尚且有凭借一支军队和方圈十里之地复兴国家的,现在百官有司都具备,有士兵数万人,上天如果不想灭绝宋朝,凭借这些难道不可以建立国家吗?”于是与众人共同拥立卫王为帝。皇帝于是任命陆秀夫为左丞相,与张世杰一同掌管政事。当时张世杰的军队驻守在压山,陆秀夫对外筹划战事,在内调度工程,凡是皇帝有所述作,又都出自他的手。 ?至元十六年二月,压山被攻破,陆秀夫跑向卫王的船,而张世杰、苏刘义各自砍断缆绳离去,陆秀夫揣测不可能逃脱,就拿着剑驱赶他的妻子儿女跳海,随即背着卫王投海而死,享年四十四岁。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