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史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精品学习资料精品学习资料3、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 教育遗产。4评析孔
2、子 学而优则仕 的教育主张。 学而优则仕 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 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 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 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 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 官本位 的传统观念;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
3、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一心只读圣贤书 的传统观念。5. 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两耳不闻窗外事,答: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如下一些方面:(1)教育作用:( 2)有教无类:( 3)教育目标:( 4)教育内容:( 5)道德教育原则方法:(6)教学原则方法:(就以上几点需要展开论述)。2、试述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孔子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他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 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 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培养从政君
4、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的政治改革 准备条件;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撰诗、书、礼、乐、易、春秋 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强调学思行结合的教 育理论;首倡启发式教育,发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造就各类人才;他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 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 力求走在中庸之道上,要自觉进行思想检查,改过迁善;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他认真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了不少创见,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产生 重
5、大的历史影响。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 仁的规范。 (3 )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欢迎下载第 1 页,共 23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学习资料6、试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
6、及其局限性?“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是“中体西用” 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它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的固有的内在矛盾 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5、书院的起源及其在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的特点。答:唐末宋初,官学衰落,士人失学,在理学教育思潮的推动下,传统的私人讲学得到发展,为 此出现了一种高于蒙学的高级的教育组织形式即宋代的精舍和书院。书院源于唐末,兴盛于宋。它以 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将图书的收藏和校对、教学与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 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在宋元明清诸朝,书院逐步发展成为
7、官学之外最主要的综合性教育研究组织形 式。书院教育的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填补了许多学术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书院在组织管理上有以下特点:机构简单,管理人员少,学生也参与管理;课程设置灵活,不同书院有不同安排,重平时考核;学规严密、师生共同遵守;经费自主 ;重视自己的特色。书院在教育教学上有以下特点:既是教育教学组织, 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允许不同学派讲学 ;入学不受地域限制 ;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厚。 书院与汉代太学的区别:a、培养目标不同。书院办学的目标是要求弟子学做人,追求封建人格之完善,官
8、学则是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的。b、自由讲学。每一学派大师主持的书院往往是该学派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基地。c、学生可以自由择师入学, 不受籍贯的限制。d、教学以自学、独立研究为主,以答疑形式进行教学。e、倡导学术争辩和学派交流,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组织。中国教育史重点一、基础知识1、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有: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体格军事训练。3、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4、中庸把学习过程分为:学、问、思、辩、行。5、北宋“理学三先生”是指:胡瑗、孙复、石介。6、朱熹提出的读书方法有: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擦、着紧用力、居敬持
9、志。7、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分别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8、西周小学和大学的学程是:7年和9年。9、宋元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二、名词解释1、有教无类 -2、壬寅学制 -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3、壬子癸丑学制 - -又称 1912-1913 年学制,特点是: a、缩短了学制年限。 b、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 c、取消对保人的
10、制度。d、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4、洋务学堂 -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的“西文”与“西艺”为主。5、东林书院 -明朝江南无锡城东南,原为北宋理学家杨时讲学之所,后即在该地建书院,又称龟山书院。是当时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它形成一套完备的将会制度。6、庚款兴学 -又称退款兴学, 1908 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1909 年,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欢迎下载第 2 页,共 23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学习资料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以所退庚款发展留美教育。三、简答题2
11、、试述 1922 年新学制的特点?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中等教育阶 段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了升学与 就业。在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得以增多,程度相应提高,而且设置灵活。在高等教育阶段,缩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 于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注重天才教育,注重特重教育。3、如何评价“性相近、习相远”强调重视教育,这是孔丘教育思想有进步意义的一方面,至于他把人性分成等级,并断言有不移的上智和下愚,这是不科学的,是他人性论的一个缺憾。4、试述科举制度与学
12、校教育之关系? 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然后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 科举制度的产生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是科举制度的基础,科技制度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指挥棒。5、试述私学的历史特点?社会阶级基础是以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自由民主反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联盟私学是政教分设。 私学的入学是以自由受教为原则。私学是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摇篮。私学的教学内容与大变革 时期的现实生活有较密切的联系。私学的教学场所有较大的灵活性。私学以多种目标多种规格培 养人才。四、论述题1、试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 - 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
13、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实利主义教育 - 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使教育能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3、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价值。. 其包含了德、智、体、美、劳“五育”“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他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首先,“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
14、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 他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 的弊端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章一、填空题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 的需要。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前身。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校。“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二、判断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欢迎下载第 3
15、 页,共 23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答:( 1)生产劳动教育( 2)生活习俗的教育( 3)原始宗教教育( 4)原始艺术教育( 5)体格和军事教育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 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
16、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4、教育的起源与学校产生的基本原因。 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原始社会的教育处于自然形态,没有专门的组织形式, 没有阶级性, 没有从生产劳动和 “原始礼仪 ”中分离出来,没有文字与书本,主要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和行动模仿进行的。我国的学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由于青铜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有了剩余,贫富差别、脑力劳动分工初步出现,学校产生的社会物质条件大致具备;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专门人
17、员进行管理;文字的产生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第二章一、填空题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 序 ”,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2、商代的 甲骨文 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3 、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_ ,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 和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18、”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 的局面。7、“不分贵贱种族, 人人都可以受教育” ,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 诗 、 _书 、 _礼 、 _乐、 _易 、 _春秋 ,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二、单项选择题( CA 商代)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B夏代C西周D东周(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B 史籀篇C 三字经D 急就篇(C)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D)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
19、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B)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A三、判断题、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 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欢迎下载第 4 页,共 23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学习资料() 2、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按年龄大小入不同类型学校的情况。() 3、孔丘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 ) 4、孔丘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中,“性”是指先天素质,“习”是指行为习惯。( )5、私学是出孔子首创的,这也是孔子中国传统教育的杰出对贡献之一。() 6、孔子所提倡的“爱”是无差别的“爱”,而墨子所提倡的
20、“爱”是有差别的“爱”。() 7、孔子的“六艺”教育中,“书”是指教学生识字、写字,以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 四、名词解释题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 体现在: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 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政 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2、六艺 :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 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
21、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 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3、 有教无类 :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 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4、举一反三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源出于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于三隅反,则不复也。在 五、简答题”教学要启发诱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2、简述西周“六艺
22、”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1)“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礼乐。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教也是西周官学 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书数。“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 算。( 2)“六艺”教育的 特征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 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六、论述题1、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的原因及其意义。a、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
23、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渡时期,“学在官府 ”的垄断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支柱和政治依据,造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的局面。b、宫里的司礼、司乐把原来秘藏在官府中的典籍文物、礼器乐器带到民间,这就出现了化下移 ”的趋势。c、养士之风盛行,进一步促进了私学的发展,孔子起到了开辟道路的作用。 私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学术文答:(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贵族统治力量衰落,无暇顾及教育,官学教育因此衰弱。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由于对人欢迎下载第 5 页,共 23
24、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学习资料才的需求强烈和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层,使私学的兴起成为可能。( 2)孔子是私学创办者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办学的典范。私学的兴起在中国教 育史上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它冲破了西周以来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 私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其三,私学的发展积累 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时期教育理论的发展;最后,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产 生了重大变化。( 4)总之,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第三章一、填空题战国时期的教育1、孔丘去世后,儒
25、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 和荀况学派 。2、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3、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墨翟;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4、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兼士或“贤士” ,荀况。5 、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6、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7、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8、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 ( 新) 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是 格物、致知、正心、
26、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9 、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10、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二、单项选择题学记 。( D )1、“学在官府”不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D)2、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哪个学派?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C)3、“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A、荀子B、孔子C、孟子D、庄子( A )4、“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A、荀子B 、老子C 、庄子D 、孔子( D )5、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A、儒家B、
27、道家C、法家D、墨家( C )6、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A )7、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A、“不言之教三、判断题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 、“化性起伪”( )1、孟子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扩充人固有的“善性”的过程。()()()2 、墨家教育中所谓的“博乎道术”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文史知识的教育。3 、稷下学宫是战国初期文化教育中心,各家私学的集散地,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4 、荀子所讲的人性探讨的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类属性,也就是人类的社会性。孟子所讲的人性探讨的是人先天带来的自然性。五、名词解释题欢迎下载第 6 页,共 23 页精品学习
28、资料精品学习资料1、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稷下学宫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 长处。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此外,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稷下学宫前后历时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150 年之久,创造2、明人伦 :“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
29、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3、虚壹而静 :荀子提出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 虚,即虚心, 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4、三纲领八条目 :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 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则措施,后三条是 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家,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5、豫时
30、孙摩 :这是学记 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 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 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 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6、教学相长 :这是学记 总结出的教学原则,即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六、简答题 2、简述荀子对教师地位、作用、条件的论述。它们相互推动, 使教师不断进步,“学”因“教”( 1)荀子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
31、导尊师。在荀子看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而教师又是传授“礼”,实行“礼”的榜样,是“礼”的化身,因此,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2)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亡,他把教师提高 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 3)荀子也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应具备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 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 阐发。3孟子关于教育的作用有哪些论述?孟子从 施仁政 的政治主张和 性善论 出发,高度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与在人的发展中的作
32、用他认为 教育的社会作用是 得民心 。 得民心 是 仁政 的关键,而教育是 得民心 的最有效措施。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 。他指出每个人虽然先天具有四个善端,但在后天的环境里,由于外物的诱惑与自身努力的不够,可能会失掉或摒弃这些善端。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4,试比较孟子、荀子关于教育作用及学习方式上的主要异同。答:教育作用:孟子是以其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一方面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强调教育的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张施“仁政 ”,其中心是民本思想, “性善论 ”。荀子主张 “性恶论 ”,教育的作用在于 “化性起伪 ”。学习方式: 孟子主
33、张 “深造自得、 盈科二进、 专心有恒 ”。荀子主张 “注重 积、渐,闻、见、知、行的教学过程,虚壹而静、专心有恒,解弊救偏、兼陈中衡5、在 “学 ”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有什么特点?”。欢迎下载第 7 页,共 23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答:( 1)孔子主张 “学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不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空乏不实,两者不可偏废。(2)孟子强调和夸大 “思”的作用,主张深入地学习,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尤其是学习中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读书是必要的,但应求理解,而不能书云亦云,对前代的文献典籍不要轻信,不要盲从。(系
34、上更侧重于 “学”,与孟子的 “内求 ”思路是相反的。6/简述墨家对教育内容的主张。3)荀子强调 “外铄 ”,在学与思的关答:墨家的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墨家主张培养“兼士 ”,其主要品德是 “兼爱 ”,即能够毫无区别地爱一切人。而作为兼士,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 2)技能教育方面的内容:注重对自然科学、生产技能和军事知识等技能训练。(维方法方面的教育内容:注重思维方法的教育。7、简述孟子的道德教育原则方法理论。3)思答:孟子关于道德教育原则方法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四个大的方面:( 3)存心养性;( 4)反求诸己。1)持志养气;(
35、2)动心忍性:8、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及历史意义。性质: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特点:学术自由待遇优厚。历史意义: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七、论述1、试比较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留给人以思考。a、关于人性与教育作用:孟子认为人人具有先验的“良知 ”、“良能 ”,提出 “性善论 ”荀;子则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提出“性恶论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本性,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改变本性,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孟子着重论证了封建地主
36、阶级道德观念的合理性和实施封建教育的可能性,荀子则力图说明树立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和实施封建教育的必要性。b、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孟子认为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的道德教育。荀子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种治术人才,教育内容就是诗、书、礼、乐、春秋等。c、关于教学的主张:孟子主张“内发 ”,荀子主张 “外求 ”孟;子强调 “思”,荀子重视 “学”孟;子把教学或学习看作是 “存养 ”、“内省 ”、“自得 ”的过程,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看作是2从“人性论”入手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作用观的异同。“闻、见、知、行 ”等环节“人性论”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最早引起广泛讨
37、论,并进行理论论证的是在战国时期。对“人性”的讨论,表明了人类开始自觉地把自己与自然界分开,理性的思考自身的特殊本 质。( 1)、孟子的性善论人性应该是指人类所独有的道德属性。人性的善性是人类在缓慢的进化中学习的结果。“人皆 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有平等的道德发展的可能性。教育的作用:“求放心”引导人保存、 找回和扩充固有的“善端”。( 2)、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则认为,孟子的性善论是根本错误的。他认为人性从根本上说是恶的,而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 而起伪”,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荀子是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论证上述观点的: 荀子首先试图分清天赋(“性”)和人为(“伪”)的区别。他认为“凡
38、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 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面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他所理解的“不可学,不可事”的人性,欢迎下载第 8 页,共 23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学习资料包括人的生理本能和人的感知认识能力。这种自然本能中不仅不存在礼义,而且顺着本能倾向发展,人类社会必然产生争夺、伤害和淫乱,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生存。这就证明了人本性是一种“恶 端”,必须通过教育从根本上加以改造,使人接受礼义的约束。他还说,礼义教化的产生就是为同人 的天赋罪恶倾向进行斗争。“性伪之分”教育的必要性。“性”和“伪”是素质
39、与加工的关系,两者是互为条件的:没有素质就无从加工,不经加工素质也不 能发展。但是,恶的素质如何能被加工为善的品质?荀子为解答这一矛盾,又提出了“涂之人可以为 禹”的观点,即认为仁义礼法有可以被人认识的“理”,任何人哪怕是下贱的“涂之人”,都可以通 过教育而习得善,成为象大禹一样的圣人。这一点与孟轲的“人皆可以为尧舜”道理相通,表现出每 个人都可以受教育的平等观念。“性伪之合”教育的可能性 在阐明教育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荀子最终指出,在现实性上,要达到善必须化解人性中的恶端,发 挥教育的作用,以人为的力量达到善的境界。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化性起伪”教育的作用。 当然,“化性起为”是有条件的,
40、“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荀子大略),即政治,教育, 环境和个体之间相顺相谐,人的造就就是可能的了。 孟子和荀子,一个认为人性本善,一个认为人性本恶,实际上他们两个所说的人性并不是一回事,可 以说是各讲各的人性。孟子所讲的人性,侧重于“人”字,探讨的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类属性,也就 是人类的社会性。具体说就是指产生各种道德规范的社会和个人基础,即同情心、正义感、恭敬态度 和是非观念等,因此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天生就不可救药的坏蛋是没有的。但这种善心的萌 芽常会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被扼杀,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把丢失的善心再找回来,也就是复归于善, 可见教育又是必要的。荀子所讲的人性,侧重于“性”
41、字,探讨的是人先天带来的自然性,如喜欢好 看的、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追求舒服、安逸等,实际上是指人的生理本能,而这些个人利欲的 追求正是为恶的根源,所以必须靠教育来改造恶性,产生善行。可见荀子的性恶论是直接强调教育的 必要性,而孟子的性善论则绕了一个弯子,先强调教育的可能性,再强调教育的必要性。 3、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学记在综合诸子百家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 1)豫、时、孙、摩。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概括出“教之所由 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重要规律。“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
42、 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而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 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 教之所由废也。”( 2)长善救失。孔子曾经提出过“改过迁善”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 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学记则把这思想发展为教育和教学的一项比较普遍的原则。“学者有四 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 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3)启发诱导。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宝
43、贵 经验,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 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4)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之教也,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 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5)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 互相促进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这里主要是从教师欢迎下载第 9 页,共 23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的角
44、度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推动自身素养的不断发展。后人则把教学相长进一步引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要相互促进。无论做本义还是引申义的理解, 对于有效教学的实现都是有启发意义的。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二、单项选择题( A)4、“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 B)5、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DA、王充B、董仲舒C、贾谊、郑玄( B )4、“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A、唐代B、汉代C、秦代D、周代( B )8、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A三、判断题、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1、秦朝实施“以吏为师”的教育制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加强了民众的法制意识,因此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进步。() 2、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文教政策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3、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为汉高祖采纳,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文教政策使儒 学成为封建教育的主流。四、名词解释题1、三大文教政策: 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统一;方面。2. 兴太学,行教化而美习俗;3. 重选举以选用贤才等三个董仲舒的这三大建议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被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