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4337760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标要求】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重点知识】考点1 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吴229年孙权建业2西晋的建立与灭亡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灭亡原因五胡内迁、八王之乱结果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影响中国历史进入到东晋十六国的割据时期形成“五胡内迁”和晋人南迁的高潮,促进了民族交融。3五胡内迁背景:东汉以来中原政权的军事征服三国至西晋中原内乱,人口锐减,需要劳动力自然环境恶化,北

2、方气候寒冷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影响:民族矛盾激化,国家长期分裂割据;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考点2 东晋与南朝1政权更迭东晋: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宋:420年,刘裕夺权,灭东晋建宋。南朝: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2士族背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魏晋政权统治基础依赖士族。保障: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发展,导致士族垄断政权高位。衰落:士族阶层日渐腐朽科举制度的实行中小地主力量兴起唐末农民起义的冲击3江南的开发背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

3、速当地经济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人民的辛勤劳动。表现农业方面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的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商业长江沿岸最为活跃,番禺是主要的外贸港口影响有利于江南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考点3 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概念:东晋时期,北方十五个少数民族政权和西南地区成汉的合称。社会状况:北方地区多民族政权割据并立,民族交融加强,民族差异逐渐缩小。2北朝北魏的崛起: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孝文帝改革推动北魏快速发展。走向统一: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

4、和西魏,又为北齐、北周所取代北周改革后走向强盛,灭掉北齐581年,隋朝取代北周589年,隋文帝南下灭陈,完成统一3淝水之战背景: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过程:公元383年,前秦大举进攻东晋,前锋被击败于淝水。结果:前秦政权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民族矛盾加剧。4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社会矛盾: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有利条件: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个人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措施迁都洛阳,改籍贯移风易俗服饰: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语言:朝中禁鲜卑语,统

5、一说汉语。姓氏:改鲜卑姓为汉姓。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意义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深化认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1)总体特征:民族交融是发展的主流;交融方式多种多样。(2)主要方式:民族迁徙,杂居相处。如西晋时期的匈奴、羯、氐、羌和鲜卑大量内迁。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如十六国割据混战;东晋南朝与北朝的对峙。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改革。如十六国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课堂小结】【同步练习】12021福建高考 三国时期,孙

6、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凤、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解析:选C据材料“黄龙、赤乌、神凤、天册、天玺、天纪符瑞年号”可知孙吴年号多为吉祥的征兆,意在营造帝王受命上天,体现出借助年号宣扬正统,故选C项。22022盐城期中 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晋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该历史现象体

7、现出东晋政治的显著特点是( )A君权强化 B士族专权 C文官政治 D藩镇割据解析:选B “政治由王导主持”说明君权受到士族的制约,排除A项;执掌朝政的世家大族大都是世袭的,这并不符合文官政治的特点,排除C项;士族专权执掌的是中央权力,而非地方权力,排除D项。32022聊城期末 北史李大师传载:“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由此可知,北史编撰者意在突出( )A国家统一 B民族交融 C区域发展 D政权更迭解析:选A据材料“常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

8、年以备南北”可知编撰者常想改正前人编书只注重本国的情况,想要仿照吴越春秋,以编年体叙述南北历史,说明作者想要突出国家统一,故选A项。42022汕尾期末 某学者提出,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民族受到极大的影响,使得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一变而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该学者的论述意在说明( )A传统儒学思想的僵化和局限 B民族交融对隋唐盛世的影响C对外交流促进思想文化转变 D制度变化和创新的思想渊源解析:选B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气也影响了隋唐盛世的气象,故选B项。52022山东六校联考 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记录,而南朝时亩产则高达10石

9、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记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先进生产技术传入 B政府推行重农政策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大批水利工程兴建解析:选A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北方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故选A项。62021青桐鸣大联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超过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从4世纪初期到5世纪中叶,南迁人口不少于90万,即北方平均每8人中有1人南迁,南方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来自北方。据此推知,人口南迁( )A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B推动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

10、移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北民南迁并不能缓和社会的阶级、民族矛盾, A项错误;人口流动与农业商品化没有必然联系, B项错误;中唐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项错误。72022龙岩期末 东晋初,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某次朝贺,皇帝司马睿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两晋政权更迭且政体相对混乱 B王氏兄弟已有谋反之心C东晋时期士族当权且影响巨大 D皇帝善于用人深得民心解析:选C“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

11、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说明当时高门士族既能在中央做高官,又可以在地方掌实权,而且“皇帝司马睿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说明士族当权且影响巨大,故选C项。82021重庆11月调研 褶,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服装的一种,短身、细袖、左衽之袍。考古资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褶,既有左衽也有右衽,还有对襟样式;袖子有短小窄瘦的,也有宽松肥大的;衣身有短小紧窄的,也有宽博的。这一服饰现象折射出当时( )A文人雅士不拘礼法 B儒学地位受到冲击C各地政权长期并立 D民族文化交流融合解析:服饰是文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因而呈现出各种特点,是民族交融的产物,故选

12、D项;材料叙述的主体是北方游牧民族,并非“文人雅士”,A项错误;游牧民族的服饰特点与儒学地位和政权并立无关,B、C两项错误。92022广东省上学期期中考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淝水之战后谢安隐退,是东晋门阀政治由盛转弱趋势开始的象征性事件。而后出身次等士族的刘裕掌握了北府兵的控制权,刘裕成为东晋后期的实际领导人。他打破了门阀士族把控朝政的惯例,早在代晋建宋之前,刘裕就注意控制方镇势力,扬州、荆州、徐州等江东强藩皆由刘氏子弟镇守。宋立国之后,方镇冲要皆为刘门宗室,此为宗王政治回归之前声。刘裕死后,这一传统被刘宋政权继承。摘编自袁宝龙晋宋之际的皇权回归与门阀余响材料二南北朝的历史就是文化

13、士族与军功贵族的竞争史。南朝的皇权重振,得力于所谓“次等士族”,即军人势力;但南朝军人仍受文化士族的压抑,未能发展为一支新兴政治力量。骑马民族的天性就是强者为王、崇尚军功;在建立政权之后,“重军功”的精神就顺理成章地转化为“重吏治”“重事功”了。由此,鲜卑军功贵族不仅支持了一个强大皇权,而且以其发扬蹈厉的军功精神,为官僚体制注入了蓬勃的活力。“五胡”不只带来了不同的语言、风俗和血统,也造就了与江左不同的政治结构,即以异族皇权、军事贵族和国人武装为主干的体制。“五胡”酋众间的主奴关系,同族间的“同胞”观念,在其“汉化”进程中,也都以特别的方式,强化了政权的集权性和向心力。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14、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刘宋宗王政治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简评刘宋宗王政治。(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政权衰落的原因,并指出北朝官僚体制的新特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一逐句提炼信息并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简评”,依据材料一信息,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入手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宋立国之后,方镇冲要皆为刘门宗室这一传统被刘宋政权继承”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宗王政治的存在”;根据材料二信息“但南朝军人仍受文化士族的压抑,未能发展为一支新兴政治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门阀政治的长期影响、军人势力不振”。第二

15、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南朝的皇权重振”和所学知识得出“专制体制的重建”;根据材料二信息“重吏治”“重事功”和所学信息得出“对官僚政治的重视”;根据材料二信息“五胡酋众间的主奴关系强化了政权的集权性和向心力”和所学知识得出“强化政权的集权性和向心力”。(1)历史背景:门阀政治的衰落;寒族势力的崛起;方镇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宗法血缘观念的影响。简评:刘宋宗王政治是刘宋加强皇权背景下的特殊产物,有利于抑制门阀势力和巩固刘宋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另一方面宗王势力的膨胀,也会威胁中央集权,加深君主与宗王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维护政治的稳定。(2)原因:门阀政治的长期影响;宗王政治的存在;军人势力不振。特点:专制体制的重建;对官僚政治的重视;强化政权的集权性和向心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