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1分)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烧裂矿石B粉碎矿石C淘洗矿粉D取泥制坯2(1分)某同学的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A骑自行车上学B将废弃易拉罐丢入“可回收垃圾”桶C用洗菜的水冲厕所D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至最低3(1分)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A存放浓硫酸的试剂柜B运输酒精的槽罐车C面粉加工厂D居民住宅区4(1分)下列有关营养与健康的认识,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后,大量饮用碳酸饮料B碘是人体必需的
2、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C成人每天需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青少年需要量更大D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维生素,需大量摄入5(1分)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C含有3个原子D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6(1分)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多处使用滴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酚酞B放置滴管C取用盐酸D搅拌溶液7(1分)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C相对原子质
3、量为30.97gD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8(1分)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A部分氧气溶于水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9(1分)甲醇(CH3OH)制氢具有工艺简单、节能环保等优点。其中一种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3种分子B属于复分解反应C丙为COD催化剂不断减少10(1分)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证据结论A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体积很小BCu与AgNO3溶
4、液反应生成Ag和Cu(NO3)2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的强C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该固体一定是Na2CO3D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氧气能支持白磷燃烧AABBCCDD11(1分)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配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该溶液需要5g NaClB该溶液为饱和溶液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12(1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选项甲乙丙A浓氨水无色酚酞
5、溶液B石灰水碳酸钠无色酚酞溶液C稀盐酸石灰石紫色石蕊溶液D浓盐酸锌粒紫色石蕊溶液AABBCCD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6分)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 (
6、填1种即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B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D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洁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充分燃烧1g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 (写出1点即可)。14(6分)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仪器m的名称是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7、序号)。(3)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4)下列气体中,只能用装置D而不能用装置C收集的是 (填数字序号)。H2 N2 O215(5分)硫酸亚铁晶体是重要的化学试剂。传统制备方法是用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因铁屑中含有硫、磷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刺鼻、呛人的有毒气体。某科技小组改用铁屑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流程如图:(1)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的名称是 。步骤涉及到蒸发,蒸发时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玻璃棒、 。(3)用硫酸铜溶液代替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晶体,优点是 。16(6分)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某校
8、学习小组以铁的腐蚀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认识铁的腐蚀】(1)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 (填字母序号)。A未擦干的铁锅 B涂油漆的栏杆 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探究铁的腐蚀】(3)该小组用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 (填“40”或“10”)mL刻度处,原因是 。【拓展探究】(4)小强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铁钉用砂纸打磨,称其质量,按如图乙安装装置,放置3天,再取出铁钉称量。在不同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铁钉质量增加情况如下表。温度/10203040506070铁
9、钉质量增加/g0.020.040.080.160.180.180.18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 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结论是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5)有同学认为小强的实验未能真实反映50以后铁钉腐蚀的快慢,理由是50以后铁钉质量没有变化。请分析铁钉质量没有变化的原因: ;改进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分析: 。17(5分)碳酸氢钠是面点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小芳同学研究反应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1)理论计算:1.26g NaHCO3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计算生成C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0、)。(2)实验分析:小芳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g 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能是 。反应前反应后NaHCO3/g锥形瓶+稀硫酸/g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1.2624.5925.36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解答】解:A、烧裂矿石,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粉碎矿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淘
11、洗矿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取泥制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2【解答】解:A、骑自行车上学,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环保理念;B、将废弃易拉罐丢入“可回收垃圾”桶,节约资源,故选项符合环保理念;C、用洗菜的水冲厕所节约水,故选项符合环保理念;D、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至最低,浪费电能,不符合低碳理念,故选项不符合环保理念。故选:D。3【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正确;B、酒精属于易燃液体,没有毒性,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错误;C、面粉颗粒弥漫于空气中遇
12、明火可能会爆炸,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正确;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居民住宅区禁止燃放鞭炮,故正确。故选:B。4【解答】解:A碳酸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剧烈运动后,不能大量饮用碳酸饮料,而应该补充淡盐水,选项说法错误;B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并不是摄入越多越好,碘的摄入量过多也会造成甲状腺疾病,选项说法错误;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所以成人每天需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青少年需要量更大,选项说法正确;D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且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较小。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5【解答】解:A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
1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B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5)42:3:40,选项说法错误;C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是由分子构成的,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3种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D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6【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烧杯内或接触烧杯内壁,应垂直悬空在烧杯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
14、示操作正确。B、放置滴管时,不能放置在桌面上,应放置在烧杯中或试管架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胶头滴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7【解答】解:A、磷元素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l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磷元素相对原于质量是30.97,相对原于质量单位不是“g”而是“1”,书写时省略。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磷元素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8【解答】解:A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可能是部分氧气溶于水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
15、小于1: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可能是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可能是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对生成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没有影响,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醇在催化剂、250300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3OHCO+2H2。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后生成了两种分子,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选项说法错误;C由丙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丙
16、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O,选项说法正确;D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质量保持不变,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0【解答】解:A、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的体积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B、Cu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和Cu(NO3)2,说明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的强,故选项说法正确。C、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Na2CO3,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或碳酸钾等,故选项说法错误。D、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白磷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1【解答】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
17、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20g5%1g,故选项说法错误。B、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6.5%,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溶剂质量减少,当达到饱和状态后,水分继续减少,最终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大于5%,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2【解答】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
18、误。B、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浸有丙的棉花上的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锌粒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解答】解:(1)塑料和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塑料(或橡胶);(2)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选项说法错误;B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不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19、,选项说法错误;C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选项说法错误;D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所以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选项说法正确。故填:D;(3)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图示数据可知,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氢气贮存困难、制取成本高;故填:CH4+2O2CO
20、2+2H2O;氢气贮存困难(或制取成本高)。14【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H2O22H2O+O2;B;(3)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时,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a;(4)只能用装置D而不能用装置C收集的是氮气;故答案为:;15【解答】解:(1)铁屑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2)经过操作实现了固液分离,常用方法为过滤;蒸发时除了上述仪器,
21、还需蒸发皿蒸发溶液,得到晶体;故答案为:过滤;蒸发皿。(3)由于铁屑中存在硫、磷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刺鼻、呛人的有毒气体,所以利用硫酸铜与铁屑反应,避免了有毒气体生成;故答案为:不产生有毒气体,安全环保。16【解答】解:(1)因为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A未擦干的铁锅 中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易生锈,B涂油漆的栏杆隔绝氧气和水不易生锈,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由于不锈钢也不易生锈,故填:A;(2)依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根据铁锈的化学式Fe2O3xH2O,设铁元素化合价为a,2a+3(2)+x(+1)2+(2)0 a+3,故填:+3价;(3)因为铁丝绒生锈消耗试管内的氧
22、气,又知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知量筒水面刻度上升到40ml处,故填:40;铁锈蚀消耗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推知实验探究的因素为温度,其实验结论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在105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腐蚀的速度越快,故填:温度;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在105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腐蚀的速度越快;(5)因为铁丝绒生锈后,量筒水面刻度上升到40ml处,说明试管内的氧气全部耗尽,所以50后铁钉的质量不再增加,向试管内通入氧气,铁钉会继续生锈,铁锈的质量继续增加,故填:试管内的氧气已耗尽,剩余的铁不能继续锈蚀; 向乙装置的试管中充入氧气,并在50的环境中放置3天;若铁钉增加的质量大于0.18g,则分析成立。17【解答】解:(1)设1.26g NaHCO3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x。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68 88 1.26g xx0.66g答:理论上生成CO2的质量为0.66g。(2)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1.26g+24.59g25.36g0.49g,0.49g0.66g;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小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能是有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反应后的溶液中了。故填:小于;有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反应后的溶液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