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学生组织行为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联系目前学生的现状,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比较淡薄,必须通过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这种精神。针对上面的形势,我们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身的业务素质,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个学校课改的成效如何,推进力度如何,往往取决于这个学校的领导者;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引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达到以上目,我们学校在各个学科组织了相应的课
2、题研究,信息组以中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积极进行农村高中信息课有效课堂教学的教育科研的探索。本课题是2012年4月开始进行,主持人周至中学李肇亮,成员组教师按老中青搭配,各个年龄段都具备,有高级教师、也有中级教师,老教师的的经验和年轻的教师的创新精神有效结合。我们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现就初步研究的小组讨论成果向大家交流。一、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方案,使学生产生“可学习、要讨论”的积极愿望 应该说,有效的小组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如果
3、教师设计的合作问题没有一定的难度,讨论就没有意义。 因而在备课时,需要我们教师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均要估测一下:哪个问题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个问题需要发挥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是否进行小组讨论。在上课时,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在组织小组讨论时,先应给学生留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初步的看法。这样,学生在讨论时才有话讲,才可能出现各种观点的碰撞,激起创新火花,小组讨论才省时又高效。因此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学生“可学习”加工的基础上,要精心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就要求课堂能够贴近学生经验,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好奇。小组将要讨论的问题、课题,应该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生通过讨论,有可能生成新的讨论、争议;正是在生成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表达和说服别人的愿望。二、巧妙调整小组讨论过程,使学生投入“讨论情境” 怎样才能促使每位同学都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呢?首先,要选择组织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要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或暗示:现在是“小组讨论时刻”!一般来讲,当出现了新的知识时,当遇到个人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当学生意见相左且有争论时,当学生产生实践的欲望时这些时机,教师要有效利用。另外,小组讨论的时间要有控制,学生不可
5、能整节课都保持积极愉悦的学习心境。在小组讨论活动的准备阶段,我们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和座位分布以及班内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等情况的基础上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也可按能力大小及类型分组),每组4至6人为宜。在分组时,组内着眼于学生互补,比如能言善辩的学生和沉默寡言的学生搭配、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搭配等。不同的学生之间互相影响、鼓舞,从而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各组实力应该是接近的,这样各组之间才具有可比性学生喜欢富有挑战性的课堂。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础上,教师要保持各小组成员的互换、流动。这样能够带给学生新奇感:学生不仅锻炼了与不同的同学交往的能力,而且可以扮演更多的角色。小组成员要定期轮换
6、角色,使其掌握新的合作技巧,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真正有效的合作。小组讨论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但每位同学都要有各自的个体责任。就像足球比赛中的球员一样,小组中每一位同学都获得了一项独特的任务,并产生了相应的责任。小组之间,就像比赛中的各支球队,为了成功而努力。小组成员的讨论(合作学习)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和谐的配合。而明确的分工使各组都有自己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各个组内又有分工,各司其职,有序才会有效。其次,教师讲课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是学生互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在两个小组之间讨论,这是小组互动。如果仍然不能解决,教师就稍加点拨。如果学生有
7、不同意见,还可以跟教师当堂辩论。这是师生互动。通过学生互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三部曲,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当堂解决。互动是小组讨论的灵魂。小组讨论不仅仅是交往,更多是信息互动。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广阔的研究空间,使小组间、组内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学生在相互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互相影响;他们也会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互相信任、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三、科学安排小组讨论结束后的评价讨论结束后,师生还要分析本次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可结合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及时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析本次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培养了学生哪些能力,用到了哪些
8、科学有效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产生了哪些新的观点,以及面临哪些新问题。当然,有些问题无统一的讨论结果(如:开放性的问题)或无结果(可能是问题本身不严密)。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并做出科学的判断,对疑难问题或争论的问题,教师要阐明自己的看法。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当然小组讨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为确保参与者讨论时有共同的知识背景,我们可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如果全班讨论,肯定有一些学生比另一些学生学得快,如果将学生按能力分组,尽量使每一组的能力差异范围相对窄一些,但当教师着眼于其中一组时另外几组就得在没有监督和帮助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虽然,小组讨论中的这些问题不
9、可避免,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教师永远是教学的创造者,只要教师能创造性的应用以上小组讨论策略,就一定能组织有效的讨论活动,实现小组讨论的功能。以上是我们在进行小组讨论中的心得,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我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讨论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讨论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讨论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如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当前课堂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教师把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拿来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教师只给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由此可见,这中合作讨论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反而成了一种时髦的摆设。因此如何更好的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成为当前急需探讨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被越来越多的引入一中的课堂,合作交流成了一种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地体现教学民主,也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