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总结--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总结--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1 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分布的总特征(1)从南北半球看:北半球人口多,南半球人口少。(2)从各大洲看:亚洲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大洋洲人口数量最少、人口密度最小,南极洲无人定居。(3)从国家来看:人口过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13个(4)从城乡来看;城镇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乡村人口比例不断下降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1自然地理条件(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4
2、)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5)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2社会经济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居住。(2)历史因素:人口分布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并有其历史继承性。(3)其他因素:人口分布还受文化传统、宗教、民族和政治等因素影响。3.影响人口分布因素的分析思路(1)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开发历史较悠久,对外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2)人口稀疏的原因自然条件: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热(干旱、寒冷等),水源短缺。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晚,对外交通不
3、便,经济发展水平低。4. 四大人口稠密区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集历史悠久东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南部南亚: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欧洲西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最早、世界重要工业地带北美东部: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地带和金融贸易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1.2 人口迁移1.(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人口迁移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居住地的改变应为永久或长期的;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2)分类:国际迁移 国内迁移2.人口迁移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阶段迁移方向原因特点二战前 欧、非向北美、南美新航路开辟;航海
4、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发展;殖民主义扩张“旧”大陆到“新”大陆二战后亚、非向欧洲;亚、拉丁美洲向北美洲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目前主要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2)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阶段迁移方向原因特点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部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迁移以行政导向为主(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自发性迁移少20世纪80年代至今内陆到沿海、山区到平原、农村到城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经济)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
5、因素:气候、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经济水平,交通;(3)社会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4)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战争、政治变化。1.3 人口容量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不断增长。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3世界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二、人口容量(人口最高容量):强调养活的最多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最适宜人口数量;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首要)、科技、经济、地域开放度、消费水平(负相关)人口合理容量特点:临界性
6、、相对性、警戒性;作用: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2.1 城乡空间结构1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如下表所示: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住宅区集聚成团状,占地面积大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中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环境优美,与风景区、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商业区活动繁忙,中心商务区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向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7、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2、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因素:(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直接因素)3.城乡一体化的意义(1)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2)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3)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2城镇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2)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1地域文化:(1)含义:指在一定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点、传承至
8、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表现形式: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3)特点:不断发展变化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1)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特色。(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2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城市布局特点地域文化特点 我国古代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欧洲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美国中心多围绕摩
9、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3.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1)我国:砖墙木梁架结构广泛流行,斗拱飞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2)西方:柱廊、尖塔、喷泉、雕塑等特点明显。4地域文化的保护途径:以严格的法律或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新旧城协调发展;分类、分区保护;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物,协调配置新老建筑;注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2.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一、城镇化1标志:(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
10、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4)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2动力:(1)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2)城镇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3)城镇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提醒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值越大,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二、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慢快原因城镇化已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高低高(70%-80%以上)低且发展不
11、平衡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存在问题问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镇发展不合理(虚假、滞后)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城镇化差异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表现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分布拉丁美洲国家最为突出,如巴西、秘鲁等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知识拓展】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
12、区别郊区城市化: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所示。逆城市化: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所示。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所示。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保护(1)城镇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气候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把郊区工厂的
13、废气带到了城区水文破坏河网系统,减少下渗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生态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2)城镇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影响解决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
14、会秩序混乱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2.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光热水)、地形、水源、土壤(酸碱性。肥力、厚度、土质、透气性等)、环境(影响产品质量和效益);(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3)农业科技(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
15、合,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知识拓展】 气候还包含昼夜温差、生长期等因素。昼夜温差对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很大,进而影响作物的品质,例如新疆瓜果特别甜。作物生长期越长,养分积累越多,品质越好,例如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口感好。土地价格和土地面积也是影响农业的重要因素。乳肉、禽蛋、蔬菜、花卉等生产多分布于地价较高的城市郊区,粮食、水果等生产多分布于地价较低的地区。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的农业适宜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如畜牧业。人均土地面积影响农业的生产规模,如东南亚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二、农业布局1农业地域类型集约自给型种植业(以稻谷为主)(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如我国南方水稻种植业的生产
16、特点及发展措施特点原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适度规模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田地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水利工程量大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增加投入,兴修水利3.世界几种主要的商业型农业地域类型比较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区位条件商业型谷物种植业(小麦、玉米)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17、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畜牧业(牛、羊)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条件的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商业型混合农业(谷物、牲畜)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新西兰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农场成为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商业型乳酪业(奶牛)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品率高,机械
18、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热带经济作物)拉丁美洲(巴西)、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位于热带,终年高温,气候湿热,土壤肥沃3.2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1.区位因素:原料、燃料、水源、土地、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产业基础、政策、环境、集聚等。2.集聚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进而增强企业和行业竞争力导向类型工业特点工业布局原则典例原料指向型工
19、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接近原料产地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接近市场啤酒、家具制造业、印刷厂、石油加工厂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电解铝工业廉价劳动力指向型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接近高等院校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飞机工业、集成电路工业、精密仪表工业3.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区位选择要求典例考虑生产的环境要求对大气环境要求高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清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
20、流的上游自来水厂、啤酒厂考虑污染程度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已知主导风向,工厂应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如下图中A处水泥厂酿造厂、火电厂、钢铁厂在季风气候区,工厂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如下图中A、B两处。已知最小风频的风向,工厂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下图中A处。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印染厂、造纸厂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钢铁厂、火电厂5、传统工业区(1)主要传统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2)传统工业区特点:时间早;以重工业
21、为主;规模大。一般形成条件: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等6、新工业区高新技术工业区的一般形成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提供人才支持;政府政策支持等。3.3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一、服务业概述类型含义内容特征生产性服务业指主要为生产、商务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包括物流、金融、信息、商务、科技服务等专业化程度高、产业关联性强、服务范围广等生活性服务业指直接向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的行业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文化娱乐等服务对象以家庭和居民为主、行业种类繁多等公共服务业指政府或公共组织为服务社会大众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包括教育、卫生、公
22、共管理、社会保障等公益性、非营利性、遍在性等1中心地理论: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六边形数目多。4.1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1.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高水路运输(河运、海运)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
23、,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设备投资大,灵活性最差4、航空港的区位要求:地面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与飞机起飞; 机场有适当坡度,地势高,保证排水和散雾;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稳定; 跑道依盛行风向修建(迎风起降);机场占地面积大,噪音大,应处理好机场与城区的关系,并与快速交通干道连接。5、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解决措施: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增加城市绿
24、化面积;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知识拓展】大型超市或批发市场出现在城市的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的原因:郊区环路或高速公路附近交通运输便利;城市中心商务区建筑物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能力受限,驾车购物不便;城郊地区土地价格较低。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一、区域发展战略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二、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的开发条件与发展现状区域开发条件发展现状上游地区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平原附近土壤肥沃三水利框组的建设,具有发电,航运,防洪等综合效益,是西电
25、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中心成都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中游地区农业多平原,地势平坦,上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河湖密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工业矿产资源及森林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水源充足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下游地区农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热条件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基础好鱼米之乡、丝绸之乡工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具有人才优势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河段存在问题整治措施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重;水能开发程度低加强长江上游防护林和水源
26、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三峡工程建设中游受洪水威胁;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退耕还湖,疏浚河道,湖泊;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搞好荆江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工程拦洪治沙的功能下游大气和水体污染严重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京津冀区域优势限制性因素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层次高,旅游资源丰富
27、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城市化问题突出天津拥有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沿海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制造业基础雄厚;对外开放程度高;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水资源严重短缺;专业化高技术人才相对缺乏河北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力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科技水平、产业层次、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基础不完善京津冀一体化协作发展的优势: 三地呈三角形,距离近,地关系好;三地交通便利,联系紧密;三地经济互补性强,利于合作;三地合作上升到国家层面,政策支持力度大。河北省在协作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节约水源,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
28、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柒等。4.3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一、海洋权益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若其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含义国家在海洋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的统称内容在领海的主权,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在别国领海以外的自由航行、飞越权以及在别国领海的无害通过权等维护海洋权益的依据国际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国内法、国家实践和历史证据等三、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布局坚持陆海统筹;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创新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全面参与全球海洋治理。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
29、问题的概念与类型2类型按性质分类主要类型表现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资源短缺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二、主要环境问题主要类型及其危害主要类型主要污染物危害大气污染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水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
30、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海洋污染人类活动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一般处理办法:主要问题具体措施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
31、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5.2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期对自然的态度人地关系采集狩猎社会崇拜、敬畏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社会崇拜、改造开始出现不协调工业社会改造、征服尖锐对立信息社会调节、适应开始走向协调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系统。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 转变传统发展观念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发展模式主要目的特点结果传统发展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强调环境承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1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