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导学案--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导学案--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历史学科导学案(19.1)选编: 审定: 时间: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教学目标1、通过史料解析, 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新变化的背景及成果。2、通过表格梳理,认识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巨大成就。3、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变化,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客观评价。4、通过文本阅读,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运动的兴起,认识到这些社会运动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不可克服的产物。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及其成果。难点: 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其基本矛盾依旧存在。三、自主预习要点核
2、心 素 养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唯物史观:知道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生产关系适时调整的根本原因。2.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史料史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主要举措及变化。4.历史解释: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新中间阶层的出现;福利国家出现的背景内容、影响;了解认识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运动发生的背景、表现影响。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不断的变革。树立调整、改革、创新
3、意识,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四个自信。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四、基础知识梳理(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名词】宏观调控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提出,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宏观调控(简称宏调)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宏观调控是着
4、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1、背景(原因)必然要求: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积累经验:“二战”的特殊作用, 历史反思: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 惨痛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外部刺激:苏联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借鉴苏联的经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竞争)成功典范: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影响。科技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高新科技需要国家投入巨资,并进行协调
5、和有效管理。现实需求:经济急需恢复;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维护政权2、主要措施(经济政策调整)1.国内国家调控经济 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国有企业、社会福利、救济、保障等) 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利用经济杠杆(信贷、利率、税收等)实施宏观调控【注意】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是指导性的;是对于市场经济的补充。 而苏联的经济计划是指令性的、强制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实质: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
6、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自我完善和发展),不能根除经济危机。2.国际:国际协调原因:吸取大危机的教训(分裂、无序、动荡);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措施: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运行机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双挂钩、固定汇率) 资金主要来源: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投票权。1976年,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7、表现:美元贬值,但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的缺陷;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 3、成效与问题1.二战结束至70年代初期(73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2.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解决措施:利用凯恩斯主义,应对: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应对措施: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
8、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出现“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3)80年代缓慢复苏主要代表: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国企私有化 控制货币 削减公共开支美国总统里根: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刺激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到1983年初,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低速持续增长。(4)90年代 繁荣 克林顿 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第三产业”繁荣,出现新的增长点(知识经济),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 (5)2007年4月,美国爆发次债金融危机,从金融界到
9、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在面临着严重经济危机。应对:各国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内含扩大公共开支、减税和降息等提振实体经济的三大举措。(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局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经济周期性波动依然存在欧美资本主义依然是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实质: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能根除经济危机。(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背景: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第三产
10、业、科技革命及高等教育大众化2.表现: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即中产阶级,他们不是资本家,但有较高的收入和可观的生活资产。20世纪80年代,趋于稳定,占人口的25%30%。淮滨高中2021-2022学年下期2021级高一历史学科导学案(19.2)选编: 审定: 时间: 2022 年 6月 日姓 名: 班 级: 学 号: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3.实质: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中间阶层:是来自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个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
11、职人员为主的新中间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稳定保持在发达国家人口比例的25%-30%左右,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主要指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群体,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和白领工人。(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1、“福利国家”(1).概念:“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目的: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资本主义统治。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国家干预经济)
1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2).演变当70年代发生“滞涨”后,西方国家减少社会福利。80年代,各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来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注意】社会福利制度的本质是改良的,并没有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贫困现象仍然存在。(3).评价 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有利于改善普通群众的生活,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从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消极影响国家财政
13、开支巨大,形成财政赤字,国债急剧增加,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从而导致税负加重。高福利导致社会效率不高、缺乏活力,很多人陷入了对福利制度的依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破坏社会风气和社会竞争精神。过高的税收支出成了企业和个人的沉重包袱,压抑了企业活力,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矛盾。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始终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国家治理需要从历史及现实出发,并且适时调整,同时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驱动发展,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发展。五、问题生成六、 预习检测11983年3月,撒切尔第一次公布了一个为期四年的“中期金融战略
14、”,宣布了两项措施,一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从1980年的7%b下降到1984年4到8,二是把政府的公共开支在四年间降低4%,严格控制财政赤字。这说明英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形成“多市场、少政府”模式 B凯恩斯主义正在左右产业变革C政府指导型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D政府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21946-1948年间,美国向联合国提议,成立一个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国际贸易组织。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材料说明当时( )A世界贸易制度化趋势 B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C贸易自由化得以实现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确立31981年,里根总
15、统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整顿和调整。进入21世纪之后,小布什政府将“竞争招标”私有化新理念扩展到了国有企业和政府改革当中,美国国有企业进入私有化改革的新阶段。这些措施A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均完全放弃了凯恩斯理论42010年1月12日(当地时间)海地发生7.3级地震,世行行长佐利克在一份声明中说,海地地震灾情让人震惊。世界银行13日宣布,将向海地提供1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以帮助这个受地震重创的国家进行灾后重建。这说明( )A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B世界银行的货款重点只有发展中国家C世界银行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 D世界银行为世界经济的
16、恢复创造了条件520世纪末,有德国学者提出“新经济时代的高失业率下的增长”等说法,认为“经济增长以劳动岗位的减少为前提”,那种“以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模式为基础,提倡充分就业,扩展社会公正,谋求资本与劳动之间一种平衡”的社会民主主义的传统范式,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据此可知( )A知识经济成为现代经济重要特征 B停止社会保障成为历史必然C全球化导致国家干预能力的弱化 D失业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6从关贸总协定的内部联系看,由于GATT条约中含有较多的“例外条款”,往往使得“贸易规则已不再被看作是充分有效,也得不到普遍遵守”。这说明关贸总协定( )A解决争端取消了强制性 B组织原则具
17、有松散性 C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D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71970年,尼克松总统在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中指出:“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这个计划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并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这个声明可以看出( )A政府要停止对穷人的援助 B政府适时对福利政策进行调整C福利政策遭到全社会抵制 D家庭援助计划只针对失业家庭819601979年,在福利国家瑞典,失业工人仅靠政府救济便可过活一生。据统计,这段时期许多工厂、企业的缺勤率常常高达20%,一度
18、刷新了欧洲最高的旷工率。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福利国家制度( )A 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解决经济危机C大大加重了国家财政压力 D提高了工人生活标准9西方福利国家认为:让每一个人都能生存绝不是一种恩赐,也不是慈悲,生存是一种权利,是人的生存权;保证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是一种社会道德,也是社会的责任。所以,社会要对每一个人的生存负责,而国家作为社会的管理人,就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据此可知,福利政策( )A强调个人的自由与责任,反映了自由竞争理论B强调政府的作用与责任,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C实现了全民的基本覆盖,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D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了资本主义矛盾111979年撒切尔
19、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 )A减少国家干预以摆脱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局面 B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通过私有化政策剌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样的体制运行了 30多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东西方经济体制都陷入困境,不得不寻找出路。70年代的“滞胀”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以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欧美思想界开始转向,形成新自由主义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
20、个人责任、私人产权、市场制度等价值,表现在经营政策上就是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等政策调整,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放松市场管制。摘编自秋风 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的百年纠葛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 1950- -1973 年比以往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反常的有利的经济表现是有原因的。首先,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其次,这种经济力量也得益于发达国家自觉地推动高水平的需求和就业的国内政策。摘编自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史(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这样的体制”是指什么?简要概括 “这样的体制”形成的背景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21、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创造出“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的举措。七、 整理归纳预习检测答案1-5AACDC 6-10 BBABA12.答案:(1)体制: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失灵,西方国家陷入严重危机。作用:积极:国家干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消极:国家过度干预经济,不利于市场发挥作用,国家财政开支过大,影响政府财政。(2)举措: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稳定世界经济秩序(货币体系);成立关贸总协定,促进自由贸易。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