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议论性主体段的写作---对比论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议论性主体段的写作---对比论证.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议论性高考作文主体段的写作-对比论证所谓主体段就是除开头和结尾之外,详细充分论述主题的段落。主体段构成议论性高考作文的框架主体。一般而言,主体段三段为宜,每段200字左右。主体段的排列是议论性高考作文逻辑思维的重要体现载体。采用横向的并列式还是纵向的递进式排列均可,切记不能混用,要有逻辑联系。主体段的写作,一般结构为:分论点+论证。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讨分析论证的方法。论证方法常用的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我们学习写作议论性高考作文,大抵学会这几种足矣。今天我们来学习对比论证。一、对比论证的含义及用法。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
2、比较后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从而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例1: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当加强自身修养,苦练内功。孵化小鸡,必是从内破壳,而不靠外力强加,人亦如此,修炼内功,方能破壳而出,崭露头角。元末明初的宋濂,家境贫寒,但他十分好学,没有书看,就借书来抄,计日以还。求学时,不畏严寒,有时“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这样的修炼中,不但求得了学识,还锻炼的意志,终成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反观方仲永,年少有名,指物能诗,却不再学习,终“泯然众人矣”。可见,加强自身修养,苦炼内功,对于追求理想的青年来说,必不可少。解读:该段为证明“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当加强自
3、身修养,苦练内功”的观点,从正面列举宋濂刻苦求学,不断提升修养的事例,再从反面列举方仲永年少成名,不再苦炼内功,最后“泯然众人矣”的事例进行对比,从而清晰地得出青年应该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的结论。这是横向的对比论证。例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
4、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节选)解读:欧阳修从正面列举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得天下的“可谓壮哉”,再从方面列举其因宠幸伶人而失天下的“何其衰也”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的结论,逻辑清晰,结构严谨。这是纵向的对比论证。例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5、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节选)解读:郭橐驼种树很厉害,他种的树果子结得多,结得早,而且成活率高,于是很受欢迎。有人问他秘诀,他就说他种树时,树木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再管它。栽种
6、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别人种树时,树根拳曲着,又换了生土;给树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来望望。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动树的根部来看培土是松还是紧。柳宗元通过叙述郭橐驼种树与其他人种树的对比,来揭示“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进而得出执政者应该顺应百姓天性,不妨碍百姓生活的道理。二如何积累事例。对于备考学生来讲事例的积累往往是难倒学生的第一道关卡,每次写作时都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其实就是事例积累的方法不够好。
7、下面就介绍一下积累事例的方法,这样积累事例,事半功倍。压缩语段法。积累事例牢牢掌握住事例中的核心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例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
8、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屈原渔夫)检索核心要素:既放(时间)、泽畔(地点)、屈原(人物)、“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事件)成品:屈原流放后,走在江畔,与渔夫对话,感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以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例2: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9、,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检索核心要素:明代、幼时、既加冠(时间);百里外、逆旅(地点);宋濂(人物);借书笔录计日以还,走送之;求学俯身倾耳以请,色恭礼至;从师,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事件)成品:明代宋濂好学,幼时借书笔录,计日以还;求学时俯身倾耳,色恭礼至;不在乎外物质享受(缊袍敝衣处其间,口体之奉不若人),饱经风霜(足肤皲裂而不知),以学为乐(以中有足乐者),遂成大家。传记法。传记法即梳理某名人生平,择其重要事件,以时间排序。传记法积累事例的理论依据为:但凡出类拔萃之名人,一生必经历丰富,著作等身,无所不包。如:诸子百家人物(孔孟、老庄、韩非、墨翟)、文学大家(屈原、李杜、王孟、莎翁)、科学大家(爱因斯塔、牛顿、钱学森、袁隆平)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