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4318209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必备知识一、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1.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必要性: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措施内容目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环境未遭受破坏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性手段和措施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立足于预防,同时对已发生的环境问题积极治理防止环境问题产生和恶化,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保证社会物质财富持续增长谁污染,谁治理由污染产生的损害以及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必须由污染者承担和补偿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排污者积极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2、并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强化环境管理建立和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倾向,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问题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谁污染,谁治理”目的是惩治污染企业,使其关停。()“谁污染,谁治理”完全针对的是污染大气、水体的企业。()由于水体有自净能力,对污染水体企业无需承担责任。()污染企业缴纳的费用主要用于治理环境污染。()3.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国家制定各种环境法律法规,建立

3、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和贯彻执行,在法治轨道上规范企业和公民行为。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1.我国的环境保护总措施: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环境保护措施,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2.全力推进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3.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连一连将下列地区与其重点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连起来三、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面对环境形势的严峻挑战,我国适时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战略位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4、生。2.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要求层面具体要求思想上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政策上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措施上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行动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能力1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1.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2.正确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政策解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5、,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谁污染,谁治理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公共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强化环境管理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解决外部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3.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手段内容行政手段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实施对环境和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法律手段运用法律武器,

6、依法管理环境,主要包括制定环保法规,组建执法队伍,通过强制性手段调整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并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经济手段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经济手段管理环境教育手段多种形式向公众传播环境科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国家环保方针、政策等技术手段借助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4.“三同时”制度: 根据我国2015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

7、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典例】 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3)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4)简述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思路点拨】解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明确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要从对自然地理要素、生产生活设施、人体健康等方面分析。(3)知道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4)理解我国环境方面的基本国策。【解析】第(1)题,由图例A的分布区可知,A表示土地荒漠化,其荒漠化的表现为土地沙漠化;

8、图例B分布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应为森林破坏。第(2)题,由图例C分布可知,其应代表酸雨,对河湖、陆地建筑及陆地土壤、生物都会产生影响。第(3)题,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手段。第(4)题,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答案:(1)A:荒漠化(沙漠化), B:森林破坏(森林锐减)。(2)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木,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3)法律手段

9、;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能力2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生态文明1.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1)组建生态环境部。(2)全力推进治理污染,环境治理得到改善。(3)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2.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1)建设背景。(2)具体措施。措施内容思想上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政策上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措施上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行动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3)建设目标: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0、,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典例】 (2019江苏高考)为评估农药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程度,某农技推广中心选择生产条件相似,无工业污染的A、B两区进行对比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内,A区施用农药2次,用量1 259.25 g/hm2,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农药5次,用量2 959.05 g/hm2,施用7种农药。下表为“A、B两区环境质量检测结果”,下图为“A、B两区两种农田有益生物密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照相关标准,分析农药施用对A、B两区水、土环境质量的影响 _。(2)据试验结果,比较A、B两区有益生物密度的差异_。(3)简析A、B两区环境和

11、生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 _。(4)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_。【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解析】第(1)题,对比分析A 、B两区的质量检测结果与合格标准可知,B区的镉,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所超标,其他均合格;A区水土各项指标也合格。第(2)题,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在蜘蛛密度分布上A区要大于B区;在青蛙密度分布上A区大于B区,因此整体来说,A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大。第(3)题,由材料可知, A区施用农药2次,B区施用农药5次,A区用量1 259.25 g/hm2,B区用量2 959.05 g/hm2,A区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7种农药;因此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主要

12、和施用农药的次数、种类以及用量多少密切相关。第(4)题,科学合理的施用农药应当把握适度原则,控制农药的施用频率和用量,要考虑精准施用农药,许多农户缺乏施用农药的科学知识,盲目用药,可以加强对农户施用农药的指导,坚持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尽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尤其杜绝高毒农药的施用。答案:(1)A区水、土各指标均合格;B区镉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标(2)A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大(B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小)(3)B区施用农药次数多;用量大;种类多(4)控制农药施用的频率和用量;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农药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加强对农户施用农药的指导课堂检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

13、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据此完成1、2题。1.下列行为与建设生态文明相违背的是()A.购物时使用塑料袋B.就餐中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指定位置D.上下班尽量使用公共交通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符合()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人定胜天的观点C.可持续发展的观点D.生态优先论的观点【解析】1选A,2选C。第1题,塑料袋难降解,不利于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相

14、违背;少用一次性餐具,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垃圾分类投放,利于垃圾回收利用;使用公共交通,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利于环保。第2题,由“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可知,其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020石家庄模拟)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形成的水环境污染。据此回答3、4题。3.农业面源污染( )A.潜伏周期较短B.发生位置容易识别C.控制难度很大D.随机性强,影响范围小4.美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是( )

15、A.减少农业用地面积B.购买土地发展权C.禁止使用杀虫剂 D.加强灌溉水管理【解析】3选C,4选D。第3题,农业面源污染起源分散、类型多样,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涉及范围广、控制难度大,已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重要污染源。第4题,据材料可知,农业面源污染与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环节相关。加强灌溉水管理的目的在于节约水资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化肥等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生态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严格管理的空间边界线。下表为2014年南京市部分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5、6题。类型总面积/

16、km2类型总面积/km2风景名胜区373.16生态绿地134.70洪水调蓄区32.6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21.85森林公园211.30重要湿地127.4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效益B.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C.生态红线区决定南京环境承载力D.设置红线区将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6.保护生态红线区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A.调节城市气候,扩大昼夜温差B.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增大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D.提高环境自净能力【解析】5选A,6选D。第5题,生态红线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

17、境承载力不能完全由生态红线区决定;设置红线区将有利于南京市城市的发展,不会阻碍城市面积扩大。第6题,保护生态红线区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缩小昼夜温差;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减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植被类型。【新思维新考向】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遇到了“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进展迟缓”等一系列难题,城市垃圾分类迟迟无法落实推行。2019年1月19日,武汉市宣布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下图示意武汉市单位(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类别。请列举两项“可回收物”垃圾,并为武汉市落实推进“垃圾分类”提出建议。【解析】可回收的物品应具有资源再利用价值。

18、建议可从政策法规、宣传公众参与以及垃圾箱分类识别、激励措施等角度分析。答案:可回收物: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织物、废电器电子产品、废大件可回收物。建议: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垃圾分类政策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设置(智能)分类设备,完善公共硬件设施;建立公众“绿色账户”,实行(积分)奖励制度等。8.(2020江苏高考)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3)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

19、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解析】第(1)题,从图上可看出,相同点:我国GDP和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而GDP的增长速度加快。第(2)题,从图上可知,2006年前 SO2排放量呈上升趋势,2006年后SO2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第(3)题,2006年SO2排放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第(4)题,2006年以前,我国以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的发展模式为主,排放的污染物量大,后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等措施的实施,能耗大幅下降,这说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人地的协调,谋求人地协调发展。答案:(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2)SO2排放量先上升后下降。(3)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4)谋求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1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