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范文范本高中生物有氧呼吸表格式教案模板6(共2篇)- 副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范文范本高中生物有氧呼吸表格式教案模板6(共2篇)- 副本.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范文范本高中生物有氧呼吸表格式教案模板6(共2篇) 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高中生物有氧呼吸表格式教案模板6(共2篇) 第1篇: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篇1: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教案】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2课时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和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第1课时部署的是实验课题“探索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该局部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原理及应用,它和前面学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酶、atp等内容密切联系,也为接下来的光合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情
2、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于呼吸作用和细胞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已经有所了解,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必需要有氧的参加吗?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分析比拟的能力。
3、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现实,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辅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生命科学价值观。四、教学着重、难点教学着重: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更和能量变更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六、课时部署:1课时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 八、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境,凝疑激趣 图片展示:向学生展示几幅北京等城市雾霾时的景象,同时提出前央视记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指出吸入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同呼吸,共命运”,要求大家培养环保意识。设计意图:社会热点问题可以快速吸引学生兴趣
4、,集中注意力。 思考讨论:通过呼吸我们吸入了o2,o2要到哪里去呢?它将发挥什么作用?课件展示:图片展示肺泡内气体交换示意图。提示:氧气进入肺部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里参加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即有氧呼吸过程。 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提出问题:有氧呼吸分为几次阶段?每次阶段的场合、反应物、产物、条件、能量发生情况如何?自主学习:请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主学习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答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师生互动:和学生共同总结有氧呼吸三次阶段(以葡萄糖为底物): 第一阶段:场合:细胞质基质反应:c6h12o6酶cho+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场合:线粒体基质酶反
5、应:cho+6h22 +20h+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场合:线粒体内膜酶反应:24h+6o22o+大量能量 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以葡萄糖做底物为例):酶c6h12o6+6o2+6h22+12h2o+大量能量指出三次阶段发生的能量大局部以热能散失,少局部储存在atp中,第一、第二阶段各形成2次atp,第三阶段形成34次atp。 提出问题:呼吸作用发生的h2o还是不是反应物中的h2o呢? 提示:用被18o标志的h218o和普通的co2提供给植物,发现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h2o没有出现放射性,而是在第二阶段的产物co2中检 测到了其一半的o带有放射性。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会疑惑产物中的h2o是不是
6、就是反应物中的h2o,此处有力地向学生证明反应物h2o真正参加到了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并非直接形成产物中的h2o。归纳总结,巩固提高了:请学生根据反应式自己归纳有氧呼吸概念并和书本作对照。创设情境,思考讨论:大家都知道自己会进行有氧呼吸,会不会还存在别的呼吸方式?剧烈运动后你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现实,激发学生兴趣。提示:除了有氧呼吸还存在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提出问题:无氧呼吸过程物质如何变更?能量如何转化?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发生疑惑,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分别总结出(以c6h12o6为底物): 第一阶段:场合:细胞质基质反应
7、:c6h12o6酶cho+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场合:细胞质基质 cho+2h5oh+2co2(酵母菌、大局部植物)酶或酶cho+3h6o3(乳酸菌、动物、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甜菜块根)总反应式:c6h12o6酶c2h5oh+2co2+少量能量 或 c6h12o6酶2cho+少量能量课后思考:两种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样么?如果不是,为什么? 课堂小结:比拟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课后思考:两种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样么?如果不是,为什么? 自主学习:发酵以及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如:水稻烂根,伤口处理,有氧运动等。九、教学反思【篇2:高中生物教案之生物的呼吸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8、教学着重】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有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的过程【课时部署】2课时【教学手段】挂图、板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引言因为呼吸作用在初中生物学课上也是着重学习的重要生物学原理之一,所以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质变更和能量变更还是有基础的,因此引言可从学生已有的对呼吸的理解作为切入点,教师可用接下来的问题串检测学生对呼吸的理解水平:你能写出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呼吸作用的最实质的物质变更是什么?呼吸作用最实质的能量变更是什么?呼吸作用发生在生物体的哪次部位?呼吸作用的原料是什么?等等因
9、此,可以把引言和教材中的呼吸作用概念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2、有氧呼吸(1)让学生比拟初中和高中生物学课本所给的的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在比拟中体会有氧呼吸的产物和反应物都需要水这一事实。(2)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过程程中的物质变更和atp的发生在引导学生讨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三次阶段时,可采取如下教法:教师一边写化学反应程式,一边让学生配平化学反应式,同时参看课本的图解的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a、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次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次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次h;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局部能量用于合成atp,发生少量的atp。b、第二阶段:丙酮
10、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次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次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局部用于合成atp,发生少量的atp。c、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次h和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发生的6次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局部能量用于合成atp,发生大量的atp。教师可指导学生把有氧呼吸的三次阶段进行表解分析,如 (3)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变更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
11、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4)在学生完全清楚了有氧呼吸的三次步骤后,教师应提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深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如:教师应使学生明白有机物在体外氧化(即燃烧)和有机物在体内氧化的化学实质是完全一样的,但其化学反应的历程却是不一样的,为此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说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就是葡萄糖在体内的“燃烧”过程,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本题涉及到了生物体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理过程,即呼吸作用。首先分析一下葡萄糖在细胞内的这种生理作用为什么可以叫“燃烧”,我们从对下表的分析入手,深入了解一下呼吸作用。再如:引导学生分析明白有氧呼吸为什么是一次氧化分解过程,教师可提
12、出这样问题:“你能分析一下为什么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同一次含义吗?”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现实上是物质得失电子的问题,对于一次有机化学反应,可以有一次较为简单的方法判断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若一次有机化合物去氢或加氧,这次物质就是被氧化了,如果一次有机化合物加氢或去氧,这次物质就是被还原了。教学设计方案(二) 第二课时 1、引言为了让学生确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同时又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教师还可以提一些利用有氧呼吸原理用于人们生产实践相关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同时加深对有氧呼吸的理解。比方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人向学生请教怎么能长期储存农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学生能利用学过的呼吸
13、作用原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或措施吗?”本题现实是要学生来分析如何控制储存室的环境因素,即贮藏条件。农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都是有生命的,一直地进行着呼吸作用。如果呼吸速率快,会引起有机物的大量消耗,造成储存量减少而且影响品质;呼吸作用放出的水,又会造成储存环境湿度过大;呼吸放出的热量,会使储存环境温度升高;高温、高湿的环境会使储存室中的有害细菌、霉菌大量滋生繁殖,导致作物种子、蔬菜或水果腐烂变质;同时高温、高湿的环境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快呼吸作用的速率,造成恶性循环。因此为了能达到长期储存的目的,人们总是希望储存物的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都减弱一些。大家都知道,呼吸作用是受控状态下对葡萄糖的氧化分
14、解过程,而酶是调控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酶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凡能影响呼吸作用过程中酶的各种因素,就必定会影响呼吸作用的速率。 哪些因素会降低呼吸作用呢?其一是储存湿度,即作物种子含水量这次因素。我们知道,当生物体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升高时,其代谢速率就会相应增强,因此对作物种子而言,入库前的晾晒是必需的,而且种子含水量要低于一定尺度时才准入库。相关部分规定的保险水分尺度:在长江下游地区,小麦种子含水量是12.5%以下,稻谷是14.5%以下;广东省,稻谷是13.5%以下,因为南方高温多湿,要求更高一些。实验发现,稻谷等种子含水量超过14.5%时呼吸速率即会骤然上升。其二是储存温
15、度因素。酶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的,因此降低储存室的温度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三是氧气浓度。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根据化学平衡原理,降低反应物浓度或增加产物浓度都会降低呼吸作用的速率。如番茄储存过程中可抽去空气,弥补氮气,把氧浓度调节到3-6%左右,这样,番茄可贮藏1次月甚至3次月以上。 这里有一次问题必需提一提,有的同学认为:把氧气浓度减得越低,呼吸作用速率就越低,这种看法对吗?不完全对,当环境中无氧气时,有些植物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而氧气的存在可以起到抑制无氧呼吸的作用,因此氧气应调节到一次合适浓度,在这次浓度下,氧气浓度无论对无氧呼吸还
16、是有氧呼吸都可起抑制作用。当然,为了长期储存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还应注意防治害虫、消毒灭菌、保鲜保质等诸多问题。综上,大致归纳出储存环境的三点最基本要求是低温、低湿、低氧。 2、无氧呼吸(1)无氧呼吸的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生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供氧欠缺?”,这样很自然地有了下一设问:“在缺氧条件下,生物体如何呼吸呢?”。从而引入对无氧呼吸的学习。教师应向学生解释我们平常所说的呼吸作用现实上指的有氧呼吸,它是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这次过程对于高等生物称为无氧呼吸,如果
17、是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则习惯上称为发酵。细胞内无氧呼吸的场合是细胞质基质。(2)无氧呼吸的过程教师可采取一边写化学方程式,一边让学生配平反应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高等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及其场合、高等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及其场合。最后总结无氧呼吸的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对基础 更好地班,可适当弥补无氧呼吸进化到有氧呼吸的历程:在远古期间,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那时微生物的呼吸都是无氧呼吸。随着大气中出现了氧气,细胞内出现了有氧呼吸的酶类,在
18、无氧呼吸的基础上发展出有氧呼吸。由于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发生更多的atp,为生物体提供更多的可做功的自由能,有氧呼吸逐渐成为绝大多数生物的主要呼吸形式。有些生物的无氧呼吸的能力一直保存到现在,使这些生物体或局部器官组织在缺氧条件下仍可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充分展示了在分子水平同样有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无氧呼吸的理解,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或乳酸,其产物的差别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无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比有氧呼吸要少得多?在无氧呼吸中,葡萄糖并不是完全的氧化反应,发生酒精和乳酸的过程中还有还原反应,因此发生的是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分解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比
19、有氧呼吸释放出就少得多。例如,1mol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后,共释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含有存在atp中,其余的能 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如酵母菌,在缺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为什么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但由于缺氧,葡萄糖不能彻底分解,发生的酒精或乳酸等分解不彻底的产物中还储存着许多能量,所以释放出的能量较少,如果长期缺氧就难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无氧呼吸发生的酒精或乳酸对生物体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能忍受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为什么酵母菌由无氧呼吸转为有氧呼吸后,其葡萄糖的消耗量会大大降低(即所谓
20、的巴斯德效应)?你能在生活现实中列举出实例来说明在酒精或乳酸中还储存着能量吗?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拟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一阶段完全相同,只是从丙酮酸开始它们分别沿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表解的形式比拟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教师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讨论话题,以加强对二者联系的理解。如可提问题:你每天都进行很多运动吧?你是否要过,当你进行不同形式的运动时,你的身体其实采取不同的方式为你供能呢?这次问题涉及了人体不同运动所利用的能源物质和产能方式的问题。糖类、脂肪、蛋白质都可以提供能量,但糖类是体育活动的主要能源。我们先以运动员的训练为例
21、:运动员训练所消耗的绝大数能量来源于葡萄糖和糖元。在任何运动的最初半次小时内,能量的主要来源都是肌肉中的糖元。肌肉通常能储存大约275克糖元,足以供给90分钟以内运动所需要的“燃料”;90-120分钟的持续运动之后,糖元的储存量减小,而肌肉则开始利用血糖中的能量。储存的糖元一旦被用光,运动员就精疲力竭。储存在皮下和肌肉中的脂肪虽然储存的能量多,但不如糖类的能量那样易被利用,在运动员运动30分钟后才会有较多的脂肪被转化为能量。脂肪的利用量越多,消耗的糖元就越少。因为糖元的储存量是有限的,而脂肪的储存量相对丰富,所以对于持久的运动来说,脂肪是更好的能源,但它不能像糖类那样可快速地改变为能量,而且需
22、要更多的氧气去氧化它。人们一直以来误认为运动员最重要的养分是蛋白质,如古代的运动员 强调了高蛋白饮食,但现实上人体只有在饥饿或极度营养不良时才使用蛋白质作为直接的能源,所以蛋白质对运动员的能量需 要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再说说你吧。你的身体可根据运动的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和频繁水平而利用不同量的糖类和脂肪。而且你的运动有可能是厌氧的,也有可能是需氧的。厌氧运动一般是高强度、短时间的,这时肌肉不能及时获得其所需要的全部氧气,这类运动包含200-400米短跑、50米游泳、举重、足球、篮球、排球等,这些运动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暴发性地提供大量能量。在厌氧运动中人体主要是利用糖元,虽然每次暴发运动的持续时间
23、不长,但多次累积的结果也会导致糖元的耗尽。需氧运动的强度方面一般是低等到中等水平的,但持续时间长,例如马拉松赛跑、长距离游泳或骑自行车、慢跑等。在这些运动中,肌肉细胞能够获得它们所需要的绝大局部氧气,能源物质大约70%来自于糖元,其余来自于脂肪。通过上面的分析学生可能已经知道,生物体发生atp的方式大致有三:有氧呼吸(大量)、无氧呼吸(少量)及磷酸肌酸中能量的转移(少)。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主要通过何种途径形成atp,就需要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磷酸肌酸的反应产物及供能的特点。当你进行长跑时(比方说5000跑或10000米跑,要提问学生是否跑过),此时为需氧运动,此过程中供能的主要方式是有氧
24、呼吸;当你进行200米跑时为厌氧运动,此过程中主要的供能方式是无氧呼吸,而人体糖类物质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因此血液中乳酸含量显著增加; 当你进行100米跑时情况较为特殊,此过程特点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从静止状态达到高速状态,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但此时有氧呼吸,甚至于无氧呼吸都没有及时被调动起来,以适应这种高能量需求,怎么办呢?原来此时atp的合成完全依靠体内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能量转移。当磷酸肌酸分解为肌酸和磷酸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快速形成atp,供机体剧烈运动时对能量的需求。要注意由磷酸肌酸转移到atp的能量是非常有限的,不能维持较长的时间。学生会有这样的常识,就是当自己剧烈运动(如400米
25、跑)后,机体已不处于运动状态,还会持续剧烈呼吸一段时间?刚才提到过,人体在厌氧运动时,无氧呼吸占优势,人体在需氧运动时,有氧呼吸占优势,其实只要人处于剧烈运动中,不管是厌氧运动还是需氧运动,都会有无氧呼吸存在,而细胞的无氧呼吸都会有糖类物质转化为乳酸,这是人体细胞特别是肌肉细胞处于缺氧状态时发生atp的一种应急手段。由于乳酸可在肝脏再转化为丙酮酸,进而在有氧条件下被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把乳酸间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因此,剧烈运动后的一段时间的深呼吸现实上是使人体摄入更多的氧气,以抵偿在运动时氧气的亏欠,所以有一次有趣的名字来说明此种现象,叫“还氧债”。病毒进行有氧呼吸
26、还是无氧呼吸?正确的答案是:病毒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那么病毒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能量,即atp从何而来呢?原来,病毒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命体,它所需的atp、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复制、转录所需的核苷酸等物质全部是从宿主细胞(即病毒所寄生的活细胞)中获得。所以说,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不表示出任何生命现象。 4、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异同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表解的形式比拟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异同【篇3:有氧呼吸教案设计】生物教案设计 atp生物组高一年级 年12月20日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2010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课标要求:(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
27、)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说明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方式,原理和实质,简述有氧呼吸的过程。 (4)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材分析:本章的教材包含章首页,4节课文,2次实验,3次资料分析,3次探索,3次思考和讨论,1次“科学 技术 社会”以及“本章小结”和本章“自我检测”第一节主要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实质及酶的三次特性。第二节主要介绍了atp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atp具有和adp相互转化的特性,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主要介绍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它们的原理和大致过程,以及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本节在
28、学生学习的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创设拉瓦锡等科学家研究人的呼吸作用的“问题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呼吸作用和物质燃烧的异同点等问题进入本章学习。而且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相关绿色植物和人体的呼吸作用以及对真菌细菌和食品制作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材一开始给出了概括性很强的细胞呼吸的定义给学生。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细胞的呼吸方式,原理和实质,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和应用2.能力目标: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思考讨论,探索等的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白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结果。同时还要有质疑,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
29、精神和态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让学生分析比拟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拟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高等动物和人在缺氧条件下以无氧呼吸方式暂时供能弥补能量欠缺,确立生物体和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二、教学着重和难点 1.教学着重: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解决方法:通过课件或挂图说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实质。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讨论、提问、启发法。 四、教具准备
30、:课件 五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和对策对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且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细胞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等生物学知识,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后者也是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这一过程必需要有氧的参加吗?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细胞呼吸是一次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
31、形象地表现出来,辅助学生理解。 2教学内容的组织学习部署导入:通过上节课探索实验,我们知道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通过无氧呼吸发生酒精,还发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师生互动 (一)有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需有氧的参加。1.主要场合:线粒体。引导学生复习线粒体的结构(利用多媒体课件) 师:线粒体有哪些结构和呼吸作用相适应? 2.过程()引导学生,回首初中学过的相关呼吸的知识,在讨论中板书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即 c6h1262 co2h2能量呼吸作用的过程学生现阅读课本p
32、93p94相关内容,自己总结。然后教师讲解。 有氧呼吸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三次阶段,每次阶段的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关于呼吸作用过程的教学,可根据多媒体显示讲解,在讲解中讲清以下几点: 首先应指出,接下来以葡萄糖为例讲述呼吸作用过程。其他有机物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降解阶段。 a.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b.过程:在酶催化下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c.产物:丙酮酸、少量h和少量atp。 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阶段。 a.发生部位:细胞线粒体的基质内。b.过程:在酶的催化下,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 c.产物:二氧化碳、h、少量atp。第三阶段:h和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
33、量能量的阶段。 a.发生部位:细胞线粒体内膜上。b.过程:在酶的催化下,前两阶段释放的h和氧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c.产物:水和atp。(此处一定要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中间产过程和产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情况,将有氧呼吸的主要过程较详细地介绍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2)在整理出三次阶段后,根据学生状况,进一步分析以下几点: 引导学生,将呼吸作用的反应式配平 即c6h1266o2 6co26h2能量配平过程中,提问,呼吸作用发生的h2o中的o,来自哪种原料?(学生回答出:来自o2),接着提出,消耗6分子的o2应该发生12次分子的h2o,可是,如果形
34、成12分子的h2o,又需要24次h,一分子的c6h126,只有12次h,差12次h来自哪里?最后指出,呼吸作用还消耗水。因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应改为: c6h126626h2o6co212h 2能量才干反映其实质。(解决了这一环节,其他物质的来龙去脉就可快速解释清楚。) 分析呼吸作用过程中的能量问题。学生阅读课本p94小字计算:1 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2 870 kj的能量,其中1 161 kj左右的能量被adp捕捉,储存在atp中(约38 mol的atp)。可见,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有40储存在atp中,用于推进其他生命活动。其余以热的形式散失了。 教师:因此,
35、在有些情况下,如新鲜蔬菜、粮食等保留,通过控制呼吸速率,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第2篇: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设计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设计范文接下来是为你整理的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一起来看看吧。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尺度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和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在第一课时探索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基础上本节主要进行知识性内容的教学,主要包含细胞呼吸的过程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教材首先简单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着重讲述
36、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局部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和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打好基础。细胞呼吸是一次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辅助学生理解。高中学生一次显著的特点是求知欲和自学能力较强,因此可尝试引导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两种呼吸方式进行比拟,提高了学生分析总结以及表白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
37、(3)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2.能力目标(1)通过比拟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拟的能力。(2)通过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及和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主动理解新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认识生命活动。(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现实,培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三、教学着重和难点1.教学着重:(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合、条件和产物;(2)细胞呼吸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和生活实例论述突破。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合
38、和产物。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并通过比拟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点和区别。四、教学思路多媒体演示上一节课探索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并让学生归纳细胞呼吸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师教授细胞呼吸的概念介绍细胞呼吸的类型多媒体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并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多媒体演示无氧呼吸的过程,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并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师生共同归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多媒体演示细胞呼吸原理在现实生发生活中的应用,教师总结应用的例子小结,巩固练习,为下一节做铺垫五、教学资源1、课本普通高中课程尺度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和细胞。2、多媒体利用计算机查找细胞呼吸相关的资料如图片等
39、,并自制PPT。导入新课一、细胞呼吸的概念二、细胞呼吸的类型细胞呼吸分为两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理解概念使学生对细胞呼吸有总体的认识;有氧呼吸(一)讲述有氧呼吸1.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氧的参加。2.作为生物体内代谢反应,需有酶参加。3.在前面学习细胞器的时还了解到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合。提问:线粒体的哪些结构和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线粒体为什么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播放课件,展示线粒体结构示意图,说明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分布着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思考线粒体的结构,回忆其功能;辅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确立结构和功能
40、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过程反应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注意有氧呼吸过程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能量变更。再播放动画展示并分步讲解有氧呼吸的三次阶段。观察注意反应进行的物质和能量及场合变更。结合动画展示,画面生动活泼,突出着重,突破难点。比拟有氧呼吸的三次阶段通过表格比拟三次阶段,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呢?填表格,分析各阶段反应产物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有氧呼吸三次阶段过程的了解,并深入解析物质和能量变更的关系。能量结合有氧呼吸释放能量的生活实例1.汽车的行驶需要燃烧汽油提供能量(图片);2.萤火虫的发光需要有氧呼吸发生的ATP提供能量(视频)。讲述:在生物体内,lmol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后的能量
41、转化。以饼状图形式展示能量的转化比例,并配合图片说明其利用途径。了解有氧呼吸过程能量和转化理解呼吸作用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用饼状图清晰明了的说明能量转化的大约比例及用途。有氧呼吸小结通过顺口溜形式,辅助学生巩固有氧呼吸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糖变酸;第二阶段,水来掺,你搅拌,我搅拌,冒出气泡CO2;第三阶段,氢氧见,化作纯水御春寒。要求了解有氧呼吸的主要场合,总反应式的书写以及能量去向。了解了顺口溜表白的含义,及时总结有氧呼吸的主要内容。以顺口溜的形式,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及养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导入】无氧呼吸播放民间酿酒相关无氧呼吸知识的视频问题探讨激发学生的兴
42、趣场合过程反应式通过参照有氧呼吸过程的学习,得出无氧呼吸各阶段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场合。阅读课文,观察归纳分析让学生注意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反应场合及第二阶段产物的差别。概念能量引导学生参考有氧呼吸的概念归纳得出无氧呼吸的概念,尝试标出关键词。问题探讨:和有氧呼吸相比,同样是分解葡萄糖,为什么无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能量对比)学生讨论,归纳论述无氧呼吸的概念。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提问,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无氧呼吸小结总结无氧呼吸的反应场合,特点并举出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实例。归纳无氧呼吸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提取知识要点的能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
43、拟出示相应表格,放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反应场合,反应条件,反应产物,释放能量)和联系。揭示细胞呼吸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讨论,完成表格培养学运用对比,归纳的能力。细胞呼吸的原理分析得出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实质。理解细胞呼吸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呼吸原理。细胞呼吸原理的运用运用细胞呼吸原理,分析生产实践中现象。1.农业生产:晒田等2.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低温储藏结合细胞呼吸的原理,分析生活现象。让学生了解生物异化作用的原理及运用。小结小结本节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学习了解情况学生做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为下一节课做铺垫提问:有人说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是两次相反的过程,有道理吗?预
44、习下节课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课后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由于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师生交流较多,在教学时间上可能略为紧迫,这就要求教师合理的部署教学时间有和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采取的是“目标教学、“问题导学及“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 更好地教学效果。主要表示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探索和问题创新都很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教师之间的互动、评价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本节采取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问题、自主探索点拨引导、创新问题归纳总结、反馈迁移四次环节开展“问题导学法这种模式教学。家庭生活中如何蒸馒头?“发酵粉是什么?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松软?家
45、庭中如何制作米酒?等生活的例子引入细胞呼吸的概念。本节着重放在有氧呼吸过程的教学上,除了整合学生预习中填写的“问题生成单外,自己再设计了一些问题,使问题层层递进,教学逐步展开,最后设计了两次表格比拟有氧呼吸三次阶段之间的异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比拟的思考能力,了解这些基础知识为下节课的细胞呼吸应用做好铺垫。整节课让学生参加概念和原理的建立过程、生物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及生物问题的解决过程,充分展示了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的教学思要。但也存在如下的欠缺之处:学习活动中的出现了两极现象,有的小组同学的思想都比拟活跃,能动性较强。而有些小组的成员好“宁静,喜欢做旁观者,不
46、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小组学习中,当老师问及时,也没有给予反馈。我要这种“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对于素质较高的学生群体来说,是还给他们思想飞跃的空间和激发他们思想创造力的很好的模式,而对另一次群体来说,却还需调整。新课程尺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推动每一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要要两者兼顾,就必需对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充分考虑,尽量照顾各次层面的学生。多给以鼓励和肯定,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参加学习和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和教学重难点相离较远,并没能展现在课堂上讨论。但如果忽视这些问题,那势必会减低学生在下次教学活动中创新问题的积极性。但如果专门组织学生课后讨论,那在时间上的部署也有困难。特殊是一些有深度和新意的问题,这节课没能采取很好方式处理,也是遗憾的地方。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找到一种更好的处理方法。猜你感兴趣的:1.高中生物有氧呼吸知识点2.高一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3.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4.高二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5.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