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范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共7篇) .doc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24311142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范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共7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模板范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共7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板范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共7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范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共7篇) .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共7篇) 第1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王湾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诵读全诗。2、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要感情,体会诗人立意行文 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品味诗歌的艺术美。3、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旅途思乡之情,提高了欣赏水平。 教学着重: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意象,通过联要,感悟情境。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诗题中的“次”是旅途中暂时停宿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它扼守在运河和长江交汇口的南侧,是南来北往的船只的必经之处。王湾是洛阳人。据唐佳人传说,他尝“往来吴、楚间”。据全唐诗题下小注,

2、这首诗即写于王湾往游吴中的路上。二、学习目标1.了解律诗相关知识,了解相关王湾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要。3.通过比拟阅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4.有感情朗读诗歌,并背诵。三、作者简介 王湾(约公元),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诗人。公元712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加编辑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未几,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次北固山下四、品读欣赏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

3、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要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接下来的抒情交待了缘由。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

4、和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相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次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和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要象的无限空间。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

5、“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这次时候一般的人家都是亲人团聚,其乐融融。而诗人却孤身漂泊在外,且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怎叫人不顿生思乡之情?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五、总结提高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那么,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表白乡愁的诗歌吗? 参考: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于光中先生写的现代诗乡愁 从古至今,即使我们现在能很方便的打电话,发邮件,有了很

6、快捷的交通方式,但思乡之 情并没有变淡,我们应该要确立“大家乡”意识,确立全球意识,确立人类意识让乡愁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博大,更加宏伟。六、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了解律诗的平仄第2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次北固山下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发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次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

7、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王湾是一次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二)朗读明义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串讲: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公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和“舟行”相对应。潮平,指潮和岸齐,因而

8、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一条弯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廓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 潮水汹

9、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阔宽,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 海上朝日刺破残夜吐出霞光万道,江南春早已经进入了寒冷的旧年。 写好的书信如何才干寄回到家乡?急切地委托这些北飞洛阳的归雁。 译文旅客要走的公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涨,和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委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三)感悟抒情 1氛围创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

10、久不得归,自然会发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次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3、掌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要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

11、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你能要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次“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要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一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4、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要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走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12、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要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5、诗句直接表白了思乡之情? 尾联直接表白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6、研读和赏析 学生自主探索要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和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13、诗人不必“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欠缺以保障“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干“悬”,而“正”字兼包“顺”和“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4、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诗人发生浓重乡愁的原因。(略) 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相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学生凭要象自由发言。)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走,不得回乡,怎能不发生乡愁呢?)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

1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括着新的希望吗?) 5、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设要: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和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参考理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

15、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要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接下来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越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16、渐渐上涨的江水和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相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次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和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要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

17、春入旧年”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努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两句找到了更高档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那一次,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

18、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发生。4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四)扩大达理1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现实上已经成了一次“结”,一次套在炎黄子孙

19、身上的”结”。小组交流积累的描写乡愁的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第3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次北固山下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发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次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

20、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王湾是一次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二)朗读明义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串讲: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公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和“舟行”相对应。潮平,指潮和岸齐,因而两岸显

21、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一条弯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廓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 潮水汹涌平漫

22、显得两岸更加阔宽,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 海上朝日刺破残夜吐出霞光万道,江南春早已经进入了寒冷的旧年。 写好的书信如何才干寄回到家乡?急切地委托这些北飞洛阳的归雁。 译文旅客要走的公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涨,和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委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三)感悟抒情 1氛围创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

23、得归,自然会发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次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3、掌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要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

24、,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你能要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次“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要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一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4、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要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走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

25、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要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5、诗句直接表白了思乡之情? 尾联直接表白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6、研读和赏析 学生自主探索要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和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

26、人不必“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欠缺以保障“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干“悬”,而“正”字兼包“顺”和“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4、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诗人发生浓重乡愁的原因。(略) 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相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学生凭要象自由发言。)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走,不得回乡,怎能不发生乡愁呢?)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

27、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括着新的希望吗?) 5、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设要: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和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参考理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

28、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要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接下来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越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

29、渐上涨的江水和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相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次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和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要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

30、入旧年”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努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两句找到了更高档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那一次,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

31、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发生。4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四)扩大达理1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现实上已经成了一次“结”,一次套在炎黄子孙身

32、上的“结”。在我们语文七年级下册里,还推荐了这样一首诗,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诗人笔下的乡愁吧。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白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2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了今天之后,我们有了火车、飞机,有了电话、网络,我们的神州五号也顺利“上天”了,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了,同学们有没有要过,我们的思乡情感又怎样呢?有还是没有?多还是少?淡还是浓?现在我要让大家先欣赏一首著名诗人于光中先生写的现代诗,题目叫做乡愁乡愁于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

33、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作者巧妙地借用“距离”让读者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远近间乡愁毕现,远近间体味出乡愁的无奈,远近间主题实现,远近间才真正品味出乡愁的内在。因为本诗真正要表示的不是缠绵悱恻,也不是儿少女情长,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壮爱国情怀。如果没有四次精练的物象,我们难以感受到乡愁的存在;如果没有“距离”我们便无法体味到“乡愁”的真谛。 乡愁诗美,乡愁中的“距离”使得“乡愁”更美。讨论:信息社会中的我们还拥有乡愁吗?教师的理解: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放大一点,它同爱国主义是相

34、通的,再放大一点,它同人类的家园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擅长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局部,作为地球的一局部,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乡愁依然存在我们现代人的心里,只不外不像古代那样,由于条件的限制,而变得单纯、狭窄和浓厚,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一员,我觉得应该要确立“大家乡”意识,确立全球意识,确立人类意识,甚至确立宇宙意识,让乡愁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博大,更加宏伟。教师小结: 我们读古诗,既要仔细了解了诗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发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干把古诗读“活”。(五)背诵体味自由朗读背诵。(六

35、)扩大作业到图书馆找一首表示思乡主题的诗,并把它背下来。浣溪沙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他一生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官至宰相,喜好文学,一生富足,死后谥元献,世称晏元献。体会浣溪沙这首词的艺术魅力。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末句“小园香径独徘徊”以平淡的语言传达了深深的惆怅,展示了作者性格内敛含蓄的一面,也使全词更显意犹未尽的魅力。名句鉴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其对仗工整而不露痕迹,句中夹杂着无限的眷恋、惘然、恬淡、幽婉,具有很强的艺

36、术概括力。 第4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主备人 : 审核人: 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王湾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诵读全诗。2、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要感情,体会诗人立意行文 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品味诗歌的艺术美。3、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旅途思乡之情,提高了欣赏水平。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诗题中的“次”是旅途中暂时停宿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它扼守在运河和长江交汇口的南侧,是南来北往的船只的必经之处。王湾是洛阳人。据唐佳人传说,他尝“往来吴、楚间”。据全唐诗题下小注,这首诗即写于王湾往游吴中的路上。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37、、教师范读,领读全诗。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3、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先天(唐玄宗年号)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作品有奉使登终南山等。4、背景资料:本诗选自全唐诗。诗人家住洛阳,先天年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诗人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来,当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被那里开阔秀丽的景色吸引。此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里的情思,于是就有了这一千古名篇。5、学生默读、背诵。三、细读品味: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青山和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3、“

3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点出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照应首句,抒发淡淡的乡思愁绪。四、合作探索: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示手法?五、教师小结:这首诗意境清新辽远,描写细腻,运用了即景抒怀的写法。 诗人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白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要感情。六、安排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次北固山下青山、绿水、一帆山水一色、风光怡人; 残夜、乡书、归雁惆怅顿生、思念家乡。即景生情、旅途思乡。七、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

39、在吟咏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了解了诗所表白的深刻的思要感情。3.辅助学生了解相关诗歌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要。 教学重难点:熟读、背诵,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教学过程:(一)题目解说: 你从此诗的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二)背景简介: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和李白的立崖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次可怜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四)作者简介:李白(701762)

40、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五)整体感知: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2.译文。(六)合作学习: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和明月呢?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3.诗中哪一次字真实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感情?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要感情?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表白的思要感情。7.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示作者的哀愁之情的?(七)小结:通过诗人丰富的要像,原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次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

41、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可怜的迁谪者。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可怜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八)作业:1.背诵全诗。 2.完成课后练习。观桑田教学设计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2 .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特点,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节奏感。教学着重和难点1、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 课时部署: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都看过三国演义,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经常会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

42、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我们同学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认识了曹操,你认为他是怎样一次形象呢?今天,我们就先来历史地客观地认识一下曹操。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曹操?二.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1.作者及作品: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期间的谨代表诗人之一。 谨代表作品有观桑田、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凄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曹操乐府诗观桑田。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

43、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2.写作背景:观桑田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三、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诗歌。2.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碣石 ( ) 澹澹( ) 竦峙( ) 丰茂 ( ) 3.学生自由朗读,熟悉诗歌内容。 4.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四、合作探索,感知理解: 1.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

44、。临 澹澹 行 其 萧瑟 若 何 洪波 2.研读课文。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全诗围绕哪次字展开来写的? (2)作者看到、听到和要到了什么?(3)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际的?哪些诗句是要像的? (4)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五、品读赏析: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学生要像画面。展现一幅怎样的图景?展现大海之大,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派。提问:为什么曹操会发生这样的要像?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要感情?六、小结:这首乐府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桑田的壮丽景色,表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高昂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

45、,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基调凄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谨代表作。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和一次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七、作业:1、背诵并缮写和翻译全诗。2、课外收集学习曹操另外的诗歌,自学背诵。天净沙秋思 教学设计主备人:审核人:教学目标: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白的思要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白的思要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和探索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次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之邦,在他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曾涌现了许多光耀

46、千古的文化巨人。像李白、杜甫、苏轼、韩愈、范仲淹、欧阳修都是中国古代的文坛泰斗,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而在距今七百多年前的元代,有一位散曲作家,他简短的二十八字小令,却同样赢得了非常高的赞誉。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元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去感受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二、学生自读课文一遍,初步感知课文。三、文学常识1.简介作者:(课件)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2.介绍“曲”这种文体:散曲是曲的一种,音乐性很强。曲分为两种,一是剧曲,是供上演的一种歌剧剧本;一是散曲,是专供吟咏的诗歌。天净沙秋思就是这样的小令。四、整体感知,掌握大意: 1.试读一遍,找出问题。 教师小结:正音:枯藤(tng) 瘦马(shu) 夕阳(x) 2.接下来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