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之国家公祭日时评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之国家公祭日时评汇编.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之国家公祭日时评汇编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2019-12-13 08:41:50来源: 新华网耿欣宋燕时间无情流逝,照片墙的灯,熄了一盏又一盏。一年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数字不断递减,但他们背负了一生的血泪经历,并没有随着生命的逝去干涸、模糊,而是与数十万死难同胞的悲惨遭遇一起,汇聚成了一页令人不忍卒读的历史篇章,一段刻骨铭心、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世界记忆。今年12月13日,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国之名,深切哀悼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沉痛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庄严祭奠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
2、和友人,也将这段饱含血泪、屈辱的惨痛记忆,镌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镌刻在人类发展史册中,向世界表达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崇高愿望。历史中的不幸,我们不能忘却。屠杀、活埋、焚烧三十万手无寸铁的鲜活生命,被日本侵略者以各种惨绝人寰的方式残暴剥夺。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国之耻辱,永世难忘。“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铭记历史中的不幸,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沿着复兴之路砥砺前行,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以史为鉴,居安思危。血泪悲怆的警示呐喊,犹在耳畔。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会被欺的惨痛教训,就
3、在眼前。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团结一心,奋发图强,以强大的国家实力护佑百姓岁月静好。不能忘却,更不容否认。从家祭到公祭,从一国公祭到公祭活动在多个国家举行,从民族记忆到世界记忆遗产,南京大屠杀超越时间、民族和国界,与马尼拉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泰缅死亡铁路等一起,诉说着人类的不幸,属于世界人民的共同记忆。这记忆铁证如山,容不得丝毫撼动。逆历史潮流而动,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实就是否认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记忆,必将受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谴责。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出国门,引发人类共鸣;出台相关条例,为伤害民族感情的“精日”行为划定“法律红线”;幸存者及后代赴日本召
4、开证言集会,向当地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等等。今天,我们捍卫历史,就是捍卫这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世界记忆。守望昨天,筑牢共同的历史记忆,是为了开创美好未来。正因这不能忘却的战争之痛和深重苦难,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更懂和平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宣读和平宣言、在“和平许愿墙”上签名等一系列国家公祭日期间的活动,传递着中国人向往和平、坚守和平、共建和平的祈愿。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过往已去,未来可期。我们相信,只要世界各国愿意携手同行,勠力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必能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国家公祭日,从历史中
5、汲取前进力量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责任编辑:于雅倩2019-12-13 07:190今天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草木含悲、山河垂泪的日子里,举国上下将以各种形式缅怀82年前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共同追忆那一段困难深重的历史,传递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当下,早已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无论哪个年代、不论是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1937年侵华日军一手制造了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我们不能忘记,在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我们更不能忘记,在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无数中华儿女同仇
6、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为民族独立作出了英勇牺牲。今天我们铭记历史,就是要让这些民族共同记忆代代相传,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当然,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除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外,今天“世界和平法会”、“烛光祭”等活动同步开展。自从11月下旬开始,南京陆续开展了“紫金草”和平行动、“和平许愿墙”签名活动、“和平颂”音乐诗会和“和平之夜”接力诵读等活动。和平的主题更加凸显,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历史启示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当前,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太平,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战争阴霾挥之不
7、去,零和博弈让国际局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铭记历史,也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近代中国走过了一段苦难辉煌的历史,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展现出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大的历史脉络和深层次的内在逻辑把握当下发展取得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种斗志和英雄气概一脉相承。正是依靠亿万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告别了落后挨打的历史,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一
8、些关键的节点。即将到来的2020年,我们将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这是我们国家发展史上的重大时刻,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攻克贫中之贫、深度贫困的堡垒,进入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涉险滩、啃硬骨头,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斗争本领。风险挑战很多,有的还很艰巨。越是爬坡过坎的紧要时刻,越要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葆有一往无前的精气神、焕发善作善成的意志,把中国人的志气拿出来,就没有什么目标实现不了。每一年的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钟声深沉悠远,寓意着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追思和对和平的企望。钟声更催人
9、奋进,鼓舞着中华儿女圆梦复兴的雄心壮志。以此为契机,吹响冲锋号角,不断前行,我们定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以更优异的发展成绩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让和平之光永远普照世界2019年12月12日12:15来源:荔枝新闻2019年12月13日,是第6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的名义设立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战争,是人类的劫难,是不堪回首的噩梦。托
10、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和平如阳光般温暖、如雨露般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平犹如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和平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于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今天,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推
11、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坚定不移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和平亦如雨露,浸润心田,永葆敬畏底色。致敬和纪念,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牺牲。铭记这段历史,是为了缅怀逝去的生命与英烈,珍惜当下的生活,坚守和平,展望更加美好的生活。无论变得多么富强,我们都不能忘记走过什么路,不能忘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始终保持奋斗奋发的唤醒状态,饮水思源,铭记历史、铭记党恩,铭记富国强民的民族重任,铭记促进、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担当。和平需要争取,需要维护。万众一心,永远向着和平与发展前进。这是革命前辈的夙愿,更是一代代华夏儿女的使
12、命。谁不知生命的可贵,谁没有幸福的渴望?美好的生活不是“飞来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靠齐心合力的奋斗来实现。唯有国家强大,才有人民安康,才有更加美好的个人未来。党的领导是我们坚实的保障,紧紧跟随党的步伐是我们保家卫国、强国富民的努力方向。坚定信念,心怀梦想,更加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不断奋进奋斗,用实干实绩去创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让和平的光芒照耀每一寸土地来源:中国江苏网2019-12-13 17:31作者:
13、余铭今年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2周年,今天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沉痛的日子里,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深切缅怀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深切缅怀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1937年的12月13日,日军入侵南京,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只剩78人。上周,两天内两位幸存者离世,人数的每一
14、次改变,都令人窒息。以国之名,我们呼唤中华儿女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和平的获得不是一厢情愿的产物,是一个强大民族和强大国家的待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从容应对来自国内和国际的,来自党内和党外的,来自社会上和自然界的各种困难挑战和风险考验。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生活在这一伟大国度的我们,亲历这个时代,无比骄傲和自豪。铭记历史、缅怀先
15、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国殇民难才不会重演,复兴意志才更加强劲。以国之名,我们呼吁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2014年12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只有和平,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保卫和平。如今的中国已不再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
1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带着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的中国方案、建议和话语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未来的中国将有方向也有担当,有信心更有能力。今天,耳畔“呜呜”的警报声响彻金陵上空,提醒我们倾听历史的哀鸣,不忘耻辱史,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战争只能带来废墟和伤痛,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共同开创世界和平充满希望的未来。(余铭)凝聚守望和平的力量来源:中国江苏网2019-12-13 17:27作者:孙敏袁媛“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今天,是第6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再次“以国之名”,悼念死难同胞,捍卫历史记忆,祈愿世界和平。警报长鸣,国殇难忘。82年前的今天,凄厉
17、的警报声,在冬日的南京城响起侵华日军野蛮入侵,制造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这是人类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中华民族的永远伤痛。民族危亡,激发了中国人民火山迸发般的爱国热情。“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以血肉之躯构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铭记历史,矢志复兴。回溯苦难的历史反思,也是矢志复兴的精神检阅,回放昨日的屈辱和苦难,也凝聚此刻的责任与使命,更召唤未来的和平与富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近一年来参观者的留言簿,垒叠起来近800公斤,守
18、望和平的心愿令人动容,捍卫正义的信念令人振奋。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开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愿景,正因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接续奋斗而逐步成为现实。凝聚心愿,共襄和平。南京江东门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侧面看好似一把断裂的军刀,而从空中俯视,它又是一只“和平之舟”。从一座城市对遇难者的集体纪念,到国家立法上升为国家公祭,6年来,公祭活动已经超越一城一地。每一次国家公祭凝聚人心的力量,在于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热爱和平的悠久传统,“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
19、和万邦”“和衷共济”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即便汉字中的“武”字,说文解字也强调“止戈为武”。今天的中国人民,经历了同胞惨遭屠戮、山河喋血的痛苦,更懂得和平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今天的中国,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不是记忆的负担,而应成为理智的启迪。今天,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证人都会老去,但历史不能忘记!已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南京大屠杀档案”,不再仅仅是城市记忆、国家记忆,而是已经成为世界记忆。1937年冬天,面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约翰拉贝、约翰马吉、明妮魏特琳等20多
20、位国际友人,圈起一片面积为3.86平方公里的南京安全区。今天,重走这周长约8公里的“战时生命线”,感恩南京安全区国际和平徒步活动如期举行。“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际友人们的善良之举、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将为世人永远铭记。“永矢弗谖,祈愿和平”。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紫金草”和平行动、“和平许愿墙”签名、“和平颂”音乐诗会一句句祈愿和平的祝福,一声声赞美和平的歌声,祝愿人类终归大同、世界永续和平。和平的钟声,在公祭广场久久回荡。这是一种警示:中国人要勿忘历史,奋发图强;也是一种宣示: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可重演。(孙敏袁媛)走向新时代 书写民族复兴的和平新篇来源:荔枝新闻2019-12-13 1
21、7:26作者:曾俊嘉紫金山上,草木含悲;秦淮河水,声声泣诉。12月13日,第6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将再次“以国之名”,悼念死难同胞,捍卫历史记忆;亿万中华人民将共溯“民族苦难”,缅怀英雄先烈,守护和平时代。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是事实,更是警示和启示。1937年12月13日,是中华民族永远抹不去的伤痛,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82年来,我们以无数方式祭奠、悼念、追思南京大屠杀的死难同胞。设立国家公祭日,以“国家之名”祀我国殇,凝聚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唤醒最真挚、最澎湃的记忆。我们从悲壮的历史中汲取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前行力量,在时代新征程上展现开放
22、包容、和平发展的坚强姿态,用历史的笔触不断书写国家崛起、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光明新篇章。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书写国家繁荣富强、长治久安的和平篇章。国泰民安、太平盛世,是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是人民长期奋斗的理想。向往和平,所以珍视和平,捍卫和平。那段山河破碎的血泪过往,犹如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深深印刻在每一位中国人民心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儿女从来不是悲观主义者,痛定思痛、凝心聚力,激荡起磅礴的爱国主义豪情壮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国家公祭日,我们要在铭记国殇、深切缅怀中传递和平发展信念、
23、坚定和平发展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汇聚爱国伟力,赋能国家和平治理。从苦难走向辉煌,书写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和平篇章。各民族安定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82年前,生灵涂炭的悲剧、满目疮痍的痛楚,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增进了中华民族和平的共识,燃起了中华民族奋进的壮志。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成为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粘着剂”“催化剂”,迸发出追求团结统一的强大内生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
24、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国家公祭日,勿忘来时路,积淀民族记忆,记取灾难教训,用心守护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扛起矢志复兴、捍卫和平的永续责任和使命。从星光走向薪火,书写世界和平发展、共享美好的和平篇章。自古以来,和平是人类永恒的期盼。巴黎和平墙、美国9-11遗址纪念碑、联合国总部“打结的枪”世界各地的战争纪念碑与和平雕塑,如同星罗棋布的和平之光,闪耀着全球人民“反对暴力、勿忘和平”的最大心声。南京,作为全球第169座,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国际和平城市,透过国家公祭日,让世界感知
25、和平基因,向全球传递“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的中国声音。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共建“一带一路”、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中国力量拾柴世界和平的薪火。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要与世界各国共同谴责反人类暴行,不断壮大守护南京大屠杀惨案历史记忆、坚决捍卫世界和平的队伍,努力构建起经济、能源、文明、生态等共同繁荣发展的人类和平命运共同体。“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万羽和平鸽在天安门广场展翅高飞,翱翔在新时代的和平蓝天,见证着伟大祖国日益昌盛。一年一度的国行公祭,我们要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砥砺奋进,让和
26、平的阳光照耀大地,让正义的力量永驻人间。(曾俊嘉)国家公祭日,培养和平意识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12-13 09:28作者:皮波“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南京上空响彻凌厉的防空警报,行人停步默哀,汽车驻车按响喇叭,航道上的轮船长鸣汽笛一座城市沉浸在为死难同胞默哀的悲痛之中,一个国家更是无法忘却30万生灵在城破后惨遭杀戮的民族之痛。血凝的历史,就是勿忘的国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历史深刻地昭示着后来者,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真正反思,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有大国意识的重要参照。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它给亿万人带来的生
27、灵涂炭,其程度已超出了语言的形容范围。为二战确定国家纪念日和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对那段历史的回溯,这已成为国际惯例。每年的12月13日,我们以国家名义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进行公祭,不仅有重大意义,更有深远启迪唯有经历过惨痛历史的民族,才会主动站在人类命运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找到持久的和平之道。设立国家公祭日,是直面历史的重要举措,更是着眼未来的和平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和平,是人类最根本的福祉。热爱和平,也更懂得珍惜和平。当前,我们处在最为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中国渴望大国崛起,更加渴望和平
28、崛起。国家公祭日,培养和平崛起的大国意识。无论用哪种指标来衡量,我国都可以当之无愧于大国的称号。然而,我们自豪于生逢其时的大国荣耀,却决不能忘却风雨如晦的弱国苦难。“对历史闭上眼睛者看不到未来”,设立国家公祭日,让亿万国人形成一种全民自觉,以警示国人对惨痛历史的复原和回忆。毕竟,大国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不间断的过程,它需要具体的物化。国家公祭日用仪式感的定格与固化,就是要用国家之力为历史正义撑腰,以民族之力为和平发展护航。纵观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是主旋律,回望历史则永不过时。我们不会忘记,南京城墙上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万人坑”累累白骨的无声哭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死难者30000
29、0”的赫赫刺目伤痛是对历史的时常擦拭,前行是对民族精神的时常检阅。这是大国意识该有的时代担当。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情怀上路,我们将不断凝聚着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皮波)铭记历史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2-13 10:02作者:王石川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也是屈辱史,每每思及,不能不生发出剜心之痛。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青少年读懂历史、熟知历史,就能激发出不忘国耻、圆梦中华的使命感。为了深切缅怀82年前惨遭日军屠戮的30万遇难同胞,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珍视,15家网络媒体平台日前共同推出以“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为主题的大型网络在线公祭活动。“国之大事
30、,在祀与戎”。2014年2月27日,我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无论设立国家公祭日,还是举行国家公祭仪式,都彰显了国家的价值立场,而贯穿其中的便是两大关键词。一个是缅怀,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缅怀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缅怀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另一个是宣示,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庄严表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每年的国家公祭日,都是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在国耻教育中让青少年牢记历史血泪。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
31、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中国城乡战火连绵、硝烟四起,中国人民生灵涂炭、苦难深重,中国大地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也是屈辱史,每每思及,不能不生发出剜心之痛。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青少年读懂历史、熟知历史,就能激发出不忘国耻、圆梦中华的使命感。在国耻教育中让青少年更加热爱国家。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最终,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32、赢得了抗战胜利,直至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才能更好地建设这个国家。在国耻教育中激发出青少年珍念和平之情。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绝不是延续仇恨,而是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让青少年体会到和平的可贵。“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汲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从小让他们呵护和平、捍卫和平,就能在爱国中增加和平的力量。在国耻教育中激发出青少年的强烈报国志。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
33、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是青少年的必修课,国家公祭日是讲授爱国课的重要节点。爱国不是说说而已,更要体现在行动中。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树报国之志、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习得强大本领,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谱写华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中写道,“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当前,实现民族复兴已是举国上下最鲜亮的价值共识。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已是各地各部门的行动自觉。把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有机结合起来,就能为民族复兴注入更磅礴的力量。(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