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乡阿拉彝族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乡阿拉彝族介绍.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民族乡阿拉彝族介绍 民族乡阿拉彝族介绍 民族乡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体现党的民族同等团结原则,使实行区域以外的少数民族同样享有同等的权利。民族乡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拉彝族乡 概况 官渡区阿拉彝族乡以彝族(撒梅支系)聚居的阿拉林得名。位于*市东郊,东接大板桥镇,西北邻金马镇和市三农场,西南连小板桥镇,南与呈贡县接壤,距*市区10.8公里。阿拉乡地处山丘陵地带,间有小平坝,最高海拔2296米,最低海拔1923米。全乡总面积62平方千米。有耕地13755亩,其中水田6529亩,旱地6243亩。土壤大部分为宏图。宝象河从东北向西南纵贯境内,北补有铜牛寺水库。年平均气温1
2、4.5C,年平均降水量1011.8毫米,全年无霜期285天,年平均日照2448小时左右,四季无寒暑。交通便利,境内铁路、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马路,通电。 阿拉彝族乡清代隶属*县大麻上段堡、大麻中段堡和板桥城外堡,解放前属*县板桥镇和义今乡,1950年后属*县第三区,1953年后属*市第六区,1956年后属*市官渡区,1958年成立阿拉公社,驻地大板桥,1961年分设板桥人民公社、阿拉人民公社,社址迁往小石坝,1984年改设阿拉办事处,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后正式成立阿拉彝族乡。 阿拉乡彝族(撒梅支系)有本民族语言,民族文字已基本失传,彝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阿拉乡彝族由于居住位置和社会
3、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吃、穿、住、婚丧礼仪等方面与四周汉族差别不大,但在语言、服饰、舞蹈、民歌、民族节目等方面还保持着彝族(撒梅支系)传统的文化特点,如节日活动,和汉族一样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外,也保持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七月初七的虫王节等彝族节日。民族服饰方面,男子服饰基本和汉族服饰一样,但女子还保持着彝族(撒梅)服饰的特点,童年、婚后有不同的服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子着民族服饰的越来越少。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有扁鼓舞、竹棍舞、绣帽舞,各种山歌小调,反映出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宗教信仰方面以信仰佛教者居多,也有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阿拉彝
4、族乡辖阿拉、海子、高垆、普照、石坝、清水6个村民族委员会,28个村民小组,29个自然村。截至2005年底全乡总人口31580人,其中,彝族有9311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9.48%,比1990年增加了2597人。除清水村委会外,其他5个村委会全都有彝族聚居。还有回族、白族、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107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39%。 经济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加。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77655万元,比1990年增长83.7倍,农业总产值达4667万元,比1990年增长了76%,粮食总产量达2797吨,比1990年增长90%,蔬菜总产量达8615吨,比1990年增长了4.3倍,
5、年末大牧畜存栏1500头,比1990年增长了2.9倍,生猪存栏21755头,比1990年增长8.5倍,油料产量22吨,比1990年增长1.7倍。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73193万元,比1990年增长14倍。2005年 引进新上项目和可以项目19个,引资22625万元。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632万元,比1990年增长7.5倍。农夫纯收入达4740元,比1990年增长5.1倍。人均产粮450公斤,比1990年增长40%。2005年义务植树12.8万株,完成针山育林2000亩。全乡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符合条件的129名村民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每月按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社会事业 近年来,投
6、资200多万元,建盖校舍,有课桌椅等小学“五大件”齐全。实现了学校无危房,中学配齐了理化、生物试验仪器。现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7所。中学有12个教学班,在校522人,比1990年多221名。小学有36个班,在校生1453人。有6个学前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99%,毕业率达100%,普及率99.5%,四率连续10年达标。有老师76人。1994年普及了九年义务制教化。1994年起动了海子中心学校改扩建工作;制定了关于对以优异成果考取高校、重点中学的学生进行补助、奖品方法,2005年兑现奖金和补助金80900元,扶持、激励更多彝乡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化,促进了全乡各类人才的培育。加强农村
7、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夫生产生活问题,2005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790人,转移就业736人,其中向省外输出83人,省内转移142人,区内转移511人。 全乡有卫生院1个,卫生所6个,病床543张,医务人员27人。不断加强了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建设,推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5年参与医保的村民达10580人,共报销189人次,报销金额210391元。仔细贯彻执行云南省安排生育管理条例,落实奖优免补政策,2005年兑现一次性嘉奖29人,教化三免费148人,养老生活补助4人,共计金额58080元。 全乡有文化站1个,文化室26个,业务文艺团体32个。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年年常办庆祝“火把节”活动。开展“元旦”长跑和春节运动会,组织参与各级运动会15次,体育达标率93%,被评为云南省体育先进乡。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13个,区级文明单位15个。历届政府的乡长都由彝族干部担当,全乡少数民族干部占全乡干部总数的29%,少数民族乡级领导干部占同级干部总数的30%。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