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管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管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管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初中化学不仅属于基础教育学科,也属于自然科学,其基础的组成部分就是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实验起着核心作用,相当于教学的“灵魂”.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增强课堂演示实验的目的性与鲜明性 大部分学生在观察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清楚观察目的,也不知道要看哪里、看什么,并没有看出任何“门道”,只是随大流看看“热闹”,将实验当作魔术表演来看.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攻克难点、突出重点.利用演示实验将有关的化学规律、
2、原理、概念揭示出来,形象化难点和重点知识,方便学生观察,加深其理解与记忆.例如,在“白磷燃烧”实验中,若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为实验目的,那观察的重点就是物质质量的总和在反应前后是否相等的现象;若以说明缓慢氧化为实验目的,那观察的重点就是白磷自燃的缓慢过程.在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实验的观察对象与目的.有些实验虽然成功了,但是由于现象不明显,导致学生没有观察到结果,依然感到困惑.教师要选择反应过程中有爆炸、燃烧、发热、生成沉淀、产生气体、颜色变化明显等现象鲜明和感官刺激较强的实验进行演示,确保班级内每个学生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又如,在探索“碱与酸反应生成水与盐的规律”时,因为Na
3、OH溶液与稀HCl两者本身无色,生成物同样无色,所以不适合选作实验试剂.而在稀HCl中加入Cu(OH)2固体就是很有说服力的实验,不仅能观察到Cu(OH)2发生溶解,还能发现无色的溶液逐渐变蓝.这种鲜明的现象,不仅揭示了规律,还使学生享受了美丽的感官刺激,记忆更加深刻. 二、增强课堂演示实验的规范性与配合性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每一项操作都是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的榜样与依据,向学生示范着各项实验技能.所以,教师必须按规定有序地进行操作.课前要熟悉教材,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和内容,思索怎样引发学生观察以及观察的内容与方法.哪怕是最简单的演示实验,教师都要在课前至少试做两次,掌握药品用量、溶液浓度、反
4、应温度,从而在课上顺利完成实验.提前列出并仔细核对实验需要的仪器与物品清单,避免遗漏任何物品,使实验进程受到影响.例如,在“酚酞溶液遇到NaOH溶液变红”的实验中,如果采用较大浓度的NaOH溶液,实验现象就无法显现出来,导致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疑问,怀疑教师的专业能力或者课本的科学性.教师只有规范完成实验,才能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操作方法与严肃的操作态度.演示实验虽然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但学生的参与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挑选动手能力强、好胜心强的学生轮流帮助自己完成演示实验,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印象加深.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适当与学生互动,如提问或者让学生猜想结果等,调动学生的学
5、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增强课堂演示实验的趣味性与安全性 长期以来,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死板的演示实验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所以,教师应注重演示实验的趣味性,从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例如,在讲“绪言”时,教师可以设计清水变化实验.提前准备分别装有稀盐酸、酚酞溶液、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的4支试管,学生在观察时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透明、澄清的液体.在课堂上向第三支试管内导入第四支试管的溶液,接着一起导入第二支试管,最后向第四支试管内导入.在此过程中,溶液的状态分别是“牛奶”、“红果酱”、“清汽水”与最开始的透明澄清液体.这一系列的现象十
6、分奇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另外,必须注意课堂演示实验的安全性,绝对不能发生可能使师生人身安全受到伤害的事故.所以,教师要秉持安全第一的观念选择、准备以及演示实验.首先,要对实验方法加以改革,将不安全因素消除.其次要熟练、规范、正确操作,在确保实验成功的同时增强安全性.再次,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当反应过程会产生有害气体时,应设置吸收装置,避免气体外逸.最后,针对常见的错误操作,教师只能通过讲解说明错误的原因和后果,绝对不能向学生亲自演示,如有必要可采用动画进行模拟.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起着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加强和突出课堂演示实验的目的性、鲜明性、规范性、配合性、趣味性、安全性等特点,能够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