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2022年春季《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4题库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2022年春季《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4题库及答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试题1正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既强调了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表示、推理、证明、交流等过程,也提出了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不列不属于需要处理好的关系是:(.)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B,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C.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D.直观与抽象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试题2正文以下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现的学习评价观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评价内容方面,要辩证地处理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B.评价方法.一定要多样化。C.评价内容主要要关注学
2、生的学习水平。D.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以便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正确答案是:评价内容主要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试题3正文以下关于创新意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创新意识要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B.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进行不同层次的教与学。C.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D.创新的基础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正确答案是: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试题4正文以下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总体目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
3、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B.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C.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D.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双基”。正确答案是: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双基”。试题5正文以下关于学生的数学概念的发展规律表述错误的是:(.)A.从以获得并建立初.级概念为主发展到逐步能理解并建立二级概念。B.从数、形结合的发展到数、形的分离。C.对概念的获得从以具体或直观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抽象或推理为主。D.从孤立地认识概念逐步.发展到理解概念间的联系。正确答案是:从数、形结合的发展到数、形的分离。试题
4、6正文以下关于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表述正确的是:(.)A.第四阶段为语言表述阶.段.B.第二阶段为理解结构阶段。C.第一阶段为推理能力的形成阶段。D.第三阶段为符号运.算阶段。正确答案是:第二阶段为理解结构阶段。试题7正文依据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情况,可以将数学学习的过程划分为哪三个阶段:(.)A.认知冲突阶段、纳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B.纳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运用阶段。C.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操作运用阶段、纳入阶段。D.认知冲突.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纳入阶段。正确答案是:纳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运用阶段。.试题8正文以下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原则表述
5、不准确的一项是:(.)A.从小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的原则。B.以实践活动为背景的教学原则。C.以理解为基础的原则。D.从“具体水平”.开始教学的原则。正确答案是:以实践活动为背景的教学原则。.试题9正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教师、学生、教学内容。B.教师、学生、教学环境。C.教师、学生、教学媒体。D.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正确答案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试题10正文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不包括以下哪个环节:(.)A.合作学习。B.反思评价。C.创设情境.D.合作交流。正确答案是:合作学习。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试题11数感顾名思义就是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
6、悟,即对数的一种深入理解,然后内化成一种对数的驾驭.能力。试题1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试题13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试题14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7、,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试题15未作答满分20.00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标明确指出:营造一个有助于学.生积极乐观、主动探索数学教育教学的环境,让孩子们获取一定数学知识与相应技能的同时,让他们在情感、态度、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没有情感支持的教学是苍.白的,也是没有生机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具有丰富情感的“生命机
8、,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与掌握新课标理念的内涵,把数学的教育教学深深地植根于对广大孩.子们的深情厚谊当中。极力营造便于学生思维形成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快乐地畅游于探究.数学王国的知识海洋当中。 (二)为孩子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而无法实现教育教学内容多层次、多样化的创作与展现。而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与开展,能够把图、文、声、色等及网络.结合为一体,以多种表现形式,生动、有趣地模拟与展示现实生活的情景,方便地实现了数.学与课堂的之间的联系,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进一步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应
9、用数学的综合能力。三、信息技术有利于进行数学反思.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盎然生机,也为孩子们创设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更多关于数学方面的知识,极大的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频,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让他们领略了充满活力的数学世界,从而让自己的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师,不再局限于课堂。任何一种事物从诞生到发展都有它的两面性,对于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合理对待这种变化,要用科学的手段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间的联系。所.在我们在应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保留传统的直观教学。凡事
10、都有其利必有其弊,做事情也是一样,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样做是不对的。现代教育技术尽管好,但是我们也不能丢弃了.传统的教学手法。小学的数学教学往往是一种经验性的教学,经验获取的最佳途径大部分都.来自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实际的操作,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做支撑,就好比一艘军舰,武.器再好,失去了海洋就没有了用武之地。经验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它决定着学生感知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表象的形成。比如,我们在学习千克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时,就需要教.师用大量的实验来让学生感知1千克物体的真正重量,通过学生对实物的称一称、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操作来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内化。(二)
11、信息技术的使.用要以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原则电脑和黑板在某种意义上它们的用途是一样的,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法而已,而不用来进行攀比或炫耀的资.本,多媒体所展示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事物,让孩子们的视、听感官都得到刺激,如果过分的.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懒散心理,很不利于孩子们抽象思维的培养。(三)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数学模型的创建是在一定数学基础与数学应用之间的一条.捷径,创建数学模型的目的,就是启发学生以数学为导向进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活动。比如:我们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让学生基本掌握运用“替换”的.方法进行题意的理解以及数量
12、关系之间的等量代换,并初步学会根据已知条件,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绘图、列表等形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多媒体白板.演示,让学生懂得了三个杯子可以替换一个大杯子。然后鼓励学生运用实物进行动手操作,.进一步验证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如此一来,就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强化过程,深刻.地让学生体会到只要抓住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换成另一个量。这种把直观图形式变成几何画.图的流程,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模式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初步体会到了建.模思想的益处,从而让学生真正的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这样替换类的问题,有时我们可以.运用画图来解决。试题16未作答满分20.00未标记标
13、记试题试题正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有哪些?1、小学数学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 2、小学数学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3、小学数学是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培养创新意识是不言而喻的。4、小学数学是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著名的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构造知识就是再创造。形考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试题1正文下列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教学设计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B.教学设计要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融入数学文
14、化。C.教学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D.教学设计要基于重点的突破。正确答案是:教学设计要基于重点的突破。试题2正文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四个环节。(.)A.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评价。B.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评价。C.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评价。.D.教学目标的确立、前期分析、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评价。正确答案是: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评价。试题3正文下列关于教材分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一.定要换位思考,从学生学习的
15、视角分析教材,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B.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是读懂教材的前提。C.教材分析是指教师对教材进行研读,对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体.系、结构特点、学习要求等深入认识与理解的过程。D.教师要清晰地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正确答案是:教师要清晰地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试题4正文下列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类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过程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B.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C.按照教学目标的内隐程度不同,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可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
16、两类。D.按照教学对象的指向范畴不同,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五个级别。这五个级别.的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而成的。即课程目标一学期教学目标一学.段教学目标一单元教学目标一课时教学目标。正确答案是:按照教学目标的内隐程度不同,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可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两类。试题5正文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评价主体。B.评价对象。C.评价.标准。D.评价方法。正确答案是:评价主体。试题6正文下列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该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B.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诊断性和建设性。C.课堂教.学评价
17、要体现选择和鉴别。D.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评价者。正确答案是: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选择和鉴别。试题7正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不包括:(.)A.教师的教学能力。B.教学内容。C.学生的学习能力。D.教学目标。正确答案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试题8正文下列关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特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评价形式单一.化。B.评价内容多维化。C.评价主体多维化。D.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融合、程序与背景相融合。正确答案是:评价形式单一化。试题9正文下列关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常用方法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通过课堂问.答,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进一步
18、学习。学生通过课堂问答,能够不断深.入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交流与表达的能力。B.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记录,以分析和评价他们学习状况的评价方法。C.教.师布置的日常作业基本上是课后练习题或者是练习册的一节,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当前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应以发现学生的问题、改善学生的学习为主旨。D.曰记与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联系密切,而与数学几乎无关。正确答案是:日记与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联系密切,而与数学几乎无关。试题10正文以下关于档案袋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档案袋的成分是学生的作.品。B,档案袋应该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
19、和对作品反思和回味的机会。C.档案袋中放入的具体.作品,可以是家庭作业、单元测试、思维导图,也可以是数学曰记。D.档案袋中作品的收集是.随机的。正确答案是:档案袋中作品的收集是随机的。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试题11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指的是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的分析。试题12小学数学说课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硏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硏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硏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硏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试题13小学
20、数学教学评价1、导向功能。导向是评价的本体功能,是一种潜在的制约作.用。2、提供信息反馈。提供教与学的状况的准确信息,反映教与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或在.某种程度上达成。3、促进教与学的改进。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证明什么,而在于改进,.改进教与学的过程。试题14小学数学学习评价1.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2.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3.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间。4.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5.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三、实践题(共40分)试题15下面是小学数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的“倍的认识”一课,请根据教学内容做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
21、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旧知回顾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但是老师没有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请看大屏幕.读一读。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王国,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倍”。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同学们先来解决几个小问题。(出示课件)1. 列式计算。2.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
22、物品:2个4。3.先观察再说一说。这是几个几?(5个3.)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要求5个3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3、拍手游戏。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想一想.你该拍几下。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但是要让大家听出你拍的是2个几,注意停顿。【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课件
23、岀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公开课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白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板书:3个23、.找准关系,用“倍”进彳亍语言表征。(1).白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还可以说成“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指名说,再集体说。(2).师再拿出2个白萝卜.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板书: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4倍。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4个.2。.)集体数一数。(3)完成书中
24、第50页例1.:观察思考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关系,圈一圈、填一填。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没错,当我们把2个胡萝卜看成一份时,白萝卜.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倍。出示3个红萝卜,再讨论白萝卜是红萝卜的几倍。(4)师追问:你又发现了什么?(3个3.)每个3分别表示什么?(5)探究:这两个问题都是把谁看成一份的量?.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时,都要把是后面的量看成一份.不信,你看。(出示课件:粉花、黄花.)教师及时追问:谁是一份的量?(6)即时练习:圈一圈,判一判(课件出示)(7)巩
25、固加深(课件出示:圆片)【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即时练习既是对新知学习进行简单反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要明析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1)想一想,摆一摆。课件出示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是什么意思?学生动手摆一
26、摆。(2)同桌商量一起摆.只要摆出蓝圆片和红圆片的倍数关系即可。【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5、游戏: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要让大家清晰的听岀3倍的关系.注意停顿。(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设计意图】游戏向来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拍一拍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声的过渡,赋予学生对“倍”知识多方
27、面立体的感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想一想,说一说相同的图形没有放在一起.你.能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你是怎么想的?(找到其中的规律,渗透比例思想,并用苹果的总数与梨的总数进行比较进行检验。)【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第1题物体穿插摆置.但又有规律.渗透了比例思想,可以从一组物体数量中,也可以从整体数量中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并可以互相检验:第2题脱离了形象物体的参照,抽象成数字,从感性提升到理性,(四.)回顾反思.梳理全课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能举例说说吗?形考三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试题1分数解决问题
28、的教学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难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既要重视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也要重视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获得一些基本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和加强对学生问题解决方.面的研究,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试题2所谓的估算就是大致推算。估算有三种情况:一是推算最大值,二是推算最小值,三是推算.大约多少。怎么估算呢?估算都要先对参加计算的数值取其近似值,把一个比较复杂的计算.变成可以口算的简单计算,得到一个近似值试题3测量的教学建议1.经历完整的测量活动过程,了解并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
29、,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测量问题。2.在完成测量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3.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了解评价方法,逐步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试题4图形与位置的教学建议基于学生在学习掌握了八个方向,能运用数对、方向和距离等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识别简.单的路线图以及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和回顾。试题5“统计与概率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策略统计观念”的首要方面是能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即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发展学生统计意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具体
30、.案例和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据是蕴含信息的,也就是说统计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情况,做出.决策和预测。试题6“统计与概率中第二学段的教学策略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复习则注重让学生体会三个统计.量的不同特征和适用范围。二、案例分析题(共40分.)试题7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青蛙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之后,教师让学生用字母把上面.儿歌表示出来。学生在表示时,会出现这样情况: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或者.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请你分析上面学生表示方法的问题是什么,并进一步分析学
31、生这样错误表示的原因。如果你.是任课教师,你将如何引导学生给出正确的表示方法。只用字母表示数字,而未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在教授“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就可以.从儿歌入手,进行新知的引入。“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然后根据青蛙的个数与嘴巴、眼睛、腿和跳水声的个数的关系,.让学生说出,n只青蛙的情况: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暇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从而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融为一体,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形考四试题1正文“探究学习”由(
32、)于1961年在哈佛大学所做的报告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中首次提出。A.杜威B.克莱因C.施瓦布D.华生正确答案是:施瓦布试题2正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并列的第四个学习领域为:( )A.数学与文化B.综合与实践C.数学探究.D.数学实践正确答案是:综合与实践试题3正文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体验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这属于( )的目标。A.第二学段B.第四学段C.第三学段D.第一学段正确答案是:第一学段试题4正文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
33、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这属于( )的目标。A.第二学段B.第四学段C.第一学段D.第三学段正确答案是:第二学段试题5正文以下关于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组织形式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不需要教师的指导。B.综合与实践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它更加突出.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过程性和创造性。C.学生不再作为知识被动的接收者,而是要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D.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直接将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输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共同经历活
34、动的全过程。试题6正文下列关于综合与实践课程中小组合作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来说,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宜采用异质分组”.B.“异质分组”是指按照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相近进行分组。C.“同质分组”是指按.照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D.“同质分组”.这种分组方式认为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地促进优势互补。正确答案是:一般来说,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宜釆用“异质分组”试题7正文下列关于综合与实践课程评价特点的描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学生在.实践课程中获得結论的正确与否非常重要。B.
35、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评价更注重过程性的评价。C.在评价时,要特别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以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D.综合与实践目标的多元性、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内容的开放性决定了评价必须做到评价主体、.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正确答案是:学生在实践课程中获得结论的正确与否非常重要。试题8正文在综合与实践课程评价中,教师要关注的主要评价内容不包括:(.)A.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B.学生在活动中的态度是否认真。C.学.生在活动中是否获得了正确的结论。D.学生是否掌握了应有的数学方法和技能。正确答案是:学生在活动中是否获得了正确的结论。试题9正文问题解决具有三个基
36、本特征不包括:(.)A.认知性。B.序列性。C.方法性。D.目的性。正确答案是:方法性。试题10正文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一般过程为:(.)A.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D.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材料,分析问题。正确答案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试题11正文第一学段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不包括:( )A.当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思考和展示的时间。B.教师应该更多地依靠实际背景,使学.生明白问题的来龙去脉。C.教师应该做适当的总结和反思。D.教师应对问题
37、做一些延伸。试题12正文以下关于数学文化内涵的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A.从数学的精神方面来.揭示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文化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也包括在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和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B.以系统的观点来揭示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C.从课.程论的角度来揭示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文化可以表述为以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知识、方法、技术、理论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精神与物质
38、功能的动态系统。D.从数学文化的活动主体来揭示数学文化的内涵,认为数学文.化就是数学家在长期的数学活动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答案是:从数学的精神方面来揭示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文化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也包括在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和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试题13正文与抽象有关的数学思想不包括:( )A.函数思想。B.分类思想。C.集合思想。D.符号化思想。正确答案是:函数思想。试题14正文与推理相关的数学思想不包括:( )A.转化思想。B.类比思想。C.归纳思想。D.方程思
39、想。正确答案是:方程思想。试题15正文以下关于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表述不准确的是:( )A.数学思.想的价值是随着数学知识的积累逐渐体现出来的,它是诸多数学方法的凝练和提升。B.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总结和反思的习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C.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需要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D.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应从“思想”入手,逐步提炼“方.法”。正确答案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应从“思想”入手,逐步提炼“方法”。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试题16未作答满分20.00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简述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步骤.一、活动设计:是供实施活动时参照备忘的总方案.它包括:
40、1、 主题的确立:即根据学校或社会中发现的某一问题,考虑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主题产生的原因.如本地畜禽主要传染病调查.2. 活动目标:活动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可包括能力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如畜禽.主要传染病调查的目标.3. 调查方法:有问卷、访问、查资料、上网、动手操作等4. 实施过程:(1)分组方式:小组成员高中低互补,确定每组具体负责某项内容,选好组长.(2)阶段目标:走向社会,深入群众,获得事实材料,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3)资料查询:获得有借鉴的资料及专家的建议.(4)交流汇总:统计数据得出好或坏的结论,探讨新方法,提出合理建议,写出报告.(5)评议总
41、结: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及小组实践报告成果给予评价,总结本次活动的成果、.经验、教训及下次活动的努力方向,并提出希望.5、.预期成果:(1.)研究报告(2.)标本(3.)教学具(4.)著述、作品(5.)图片等.二、.小组活动记录(重点说明活动内容.):基本上按计划过程去写,其中学生发言内容要.点要记录下来,特别是基本数据、典型事例,让结论从事实得出.三、.个人搜集资料(略.)四、.小组成果报告:应写清查阅了多少种资料,走访了多少人,遇到了哪些情况,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有何收获体会.五、.学生评价表: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六、.总结报告试题17未作答满分20.00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试述数学文化的教
42、学策略一、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数学精神独立思考数学精神,是优秀的数学文化。教师通过举办数学比赛,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数学精神,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喜欢上数学课程。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好胜心被有效激发,保使学.生更加深度探索数学。比如,在对因数与倍数的数学课程开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后,利用多媒体来举办抢答比赛,促使学生主动去.独立思考,并高效掌握这部分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提前将一些数字的因数、倍数.制作在不同图片上,再将其制作成课件。当学生理解“倍数、因数”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先将学生分为两组。然后,再让每个小组
43、轮流出一名代表,来参与抢答.比赛。教师需要先宣布比赛规则:“当多媒体播放一张图片后,哪一组的代表可.以快速抢答回答机会,并准确回答图片上有关因数、倍数的数学知识,即为获胜;.每获胜一次得一分。接下来,再由本组其他同学来参加比赛抢答,直至每组同学.会部参与一次后,比赛截止。之后,再计算总分数,哪组得分最多,就是胜利方,.可以获得小组荣誉锦旗。”。这样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中,并独立去思考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题,从而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会令数学课的气氛充.满生机,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不断升温。另外,教师也要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回答情况,然后有针对性调整教学方案
44、,就会使教学质量也得到提升。二、借助小组学习渗透分析比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文化中,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而提髙数学成绩和自信心。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巧妙将学习方法渗透其中。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扇形统计图开展教学时,就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将分析比较的学习方法,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授课时,教师可以先列出一.个案例:“一袋100g的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水分和乳糖等营养成分,所.占比例分别是3.3%、4%、87%和5%,剩余的是其它成分。有哪种统计图可以更加.直观
45、看到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多少呢?.”。同时,教师可以播放柱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幻灯片。并且,让学生以左右相邻为一组,加以分析、.讨论这个问题,在学生比较后,让每一组学生选出一个代表来说明分析、比较的.过程,及最后的答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分别用三种统计图来表示案例.中的数据,并得到答案:“用扇形统计图”。接下来,教师再详细剖析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就会使学生更加明确,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继续引用数据,来让学生统计。接下来,教师再导入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就会使学生更加巩固此节课的数学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分析、比较学习方法,是数学文
46、化中较重要的一种文化,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渗透给学生,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课程的窍门,从而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十分有帮助。三、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本就与生活有莫大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后,令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不仅仅单纯是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能力,.也是有效渗透了数学文化。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会帮助学生更加熟悉运用数学.知识,并促进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比如,在讲授数学广角一一植树问题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在传授完.学生其中的数学知识后,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学校的植树问
47、题上,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同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教学模型,来辅助教学。如,树苗、草地的模型。然后,再.通过一个植树案例来导入教学内容:“小区中有一条小路要进行绿化,小路长50.米,每隔5米种一棵,在小路两边都种上树,请问共需要多少棵树苗?.”。部分.学生听后就会快速回答:“是10棵”。接下来,教师拿出教学模型,实际演示.此案例。就会使学生懂得答案是“11”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加以总结,树苗的.果树是间隔数+1.然后,教师再变换问题:“假如清楚树苗的棵数,和道路的总.长度,那么每棵树苗之间的间距又是多少呢?.”。同时,重新操作教学模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