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寂**** 文档编号:24200347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质学实习报告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学校学院姓名学号:目录第一章 前言1.实习地区概况32.实习内容53.实习目的54.实习人员及时间5第二章 地层1.汤山52.排山63.棒槌山74.六合方山7第三章 构造1.褶皱72.断层92.1棒槌山逆断层92.2黄山断层93.节理93.1六合方山北采坑93.2黄山鳌鱼峰10第四章 火山活动4.1六合方山104.2黄山11第五章 区域地质发展史1、汤山及方山地区122、黄山地区13第六章 感想17参考文献18第一章 前 言1.1 实习地区概况本次实习主要可以分为南京宁镇山脉实习和黄山实习。宁镇山脉实习部分可以大致分为地层,岩性,褶皱,断层,火山活动。宁镇山

2、系各时代地层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具有一定代表性,它反映了下扬子台褶皱带构造单元的一整套沉积类型及地质环境。就本次实习来说,分为汤山、排山、棒棰山和六合方山四个点。南京地区山脉在西段多呈北东向,到终端逐渐转向近东西向延伸;山脉大多为褶皱山。汤山在南京麒麟门外汤山镇西,距南京城约30公里,地处宁镇山脉西端,由小汤山、雷公山等7座近东西走向的山峰组成。实习点位为美泉路垭口、老宁杭公路、石门埝水库、古泉采石场,地层从奥陶纪的红花园组到泥盆纪的五通组(由于车停靠位置错误,没有看到寒武纪的观音台群)。排山,临近汤山,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泥盆系的五通组与石灰系金陵组的地层分界线至二叠系的龙潭组。实习点位为

3、火石峰沟头到孟北采石场这一段。孟北采石场这一点位主要由白云岩组成,现开采严重,地层已不是很明显,从远处看只能大致看出该点位为老虎洞组。棒棰山,位于排山附近,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三叠系的下青龙组至三叠系的上青龙组。以汤山地为中心,北至陡山,南至走家山,南起候家塘,东至汤山镇一线的大致范围称为汤山地区。汤山地区又是一处古生代地层剖面宝库。这里古生代地层出露齐全,地质历史时限长达3亿年(距今52亿年),由寒武系至三叠系地层组成,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海陆变迁过程。六合方山,在六合区东三十里,因四面平整而得名。方山旧时是六合与仪征的界山,今在县横梁乡境内。方山海拔一百八十四米,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登峰遐瞩

4、,青山隐隐,滁水依依,俯视千顷,林掩山径,良田铺翠。古有“泊舟方山港,吊古方山亭;隋宫罗绮尽,石山鲜痕青”等诗吟咏方山。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新近系的方山组。实习点位为南采坑和北采坑。本次实习第二阶段的实习地区是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华部分为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 。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

5、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由于花岗岩含有钾长石,风化后形成活性钾离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故此处植被茂盛。植被以松树为主。1.2 实习内容(1)掌握罗盘的使用,包括用罗盘测量方位、坡度、岩层的产状(2)掌握野外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岩性点的观察和记录、构造点的观察和记录、路线地质观察和记录(3)掌握绘制地质图的方法,包括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记录1.3实习目的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地质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

6、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分组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1.4 实习人员及时间(1)人员:(2)时间:第二章 地层1.1汤山地层汤山地层主要形成与寒武纪到志留纪之间,本次实习观测到的为红花园组O1h、高家边组S1g、坟头组S2f、茅山组S3m、五通组D3W。红花园组主要岩石产物为石灰岩,有明显的重结晶现象,方解石晶体颗粒大。同时夹有白云岩。白云岩外表侵蚀后,有刀砍纹出现,其风化壳为灰黑色至黑色。沿该实习点位向50O方向前进约二十米,我们可以看见有花岗岩岩脉,岩性为块状粗粒结构,新鲜面为灰黄色,风化面为灰黑色

7、。花岗岩是深层侵入岩,说明本地区在地层形成后遭受过岩浆的侵蚀,这也能解释前面红花园组石灰岩中方解释的重结晶现象。测量该点位的地层产状,倾向为30O,倾角为33O。在税务学校门口沿230 O方向前进10m可以看见石灰岩中含有生物碎屑,岩石表面粗糙,放大镜下可见生物遗体,含有方解石脉。高家边组主要以页岩为主,新鲜面为黄绿色,风化面为土黄色。节理和叶理发育,测出其产状倾向为165O,倾角为80O。继续前进,岩性由页岩逐渐过渡向页岩夹粉砂岩再过渡到粉砂岩。在经过一个非常清晰的界线后我们看到的是坟头组。界线南为高家边组,界线北为坟头组。坟头组岩石组成主要是粉砂岩、石英砂岩、粉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新鲜面为

8、灰黄色。测出产状,倾向为170O,倾角为85O茅山组主要岩石组成为李嫣、含砾砂岩,岩石坚硬不易风化。部分地区有零星出露现象。产状:倾向为165O,倾角为84O五通组以石英砂岩为主,硬度很大,小刀不能刻画,难以风化,部分地区表现出零星出露。1.2排山地层排山地区的地层应该是接着汤山地层而发育的。我们在汤山地层观察到最新的为五通组D3W,而在排山地区观察到的为五通组D3W、金陵组C1J、高骊山组C1g、和州组C1h、老虎洞组C1l。金陵组岩石组成主要是泥岩、粉砂岩、部分含煤。泥岩呈现灰褐色,风化严重,含大量海生无脊椎生物化石。该地层几乎被植被完全覆盖。产状测出结果为倾向为230O,倾角为28O 高

9、骊山组的主要岩性为杂色粉砂岩、泥岩、页岩、粘土岩夹石英砂岩及泥质灰岩透镜体,含煤。产状:倾向为198O,倾角为15O和州组主要岩性为泥灰岩及白云质灰岩。老虎洞组主要岩性为白云岩,因过度开采表现不明显。1.3棒槌山地层棒槌山地层为三叠系下统下青龙组、三叠系中统上青龙组。下青龙组的主要岩性为钙质页岩及薄层灰岩,由下至上为泥岩减少灰岩增多。上青龙组的主要岩性为角砾状灰岩夹石膏层薄层灰岩及瘤状灰岩,表现为零星出露。由于在棒槌山我们主要做的是绘图工作,记录不多,具体地层情况见实测剖面图。1.4六合方山地层六合方山地层主要就是新近纪的六合组。南采坑六合组主要为砂砾岩,含雨花石。水平分层现象十分明显。具体见

10、地层分布图。第三章 构造1.褶皱汤山地区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中二级构造单元下扬子准地台褶皱带及苏北断陷盆地。由三背两向组成,曲轴方向总体是以北东北东东为主,自南向北依次为:龙苍背斜、范家场向斜、宝华山背斜、华亭向斜和汤仑背斜。汤山位于汤仑背斜的中段,为一穹状短轴背斜。核部由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构成,北翼由上奥陶系中三叠统地层构成,岩层较陡(倾角大于60)或倒转,并发育次级褶皱;南翼不完整,仅有奥陶系及志留系地步地层出露,产状相对平缓(倾角在40左右)。由于所受应力的差异,在背斜的不同部位发育了性质不同的小型构造。其中,还包括背斜轴部的张节理、翼部的纵向断裂和层间劈理等构造。区内主要发育有近东西向

11、的主断裂(如逆掩断裂、平移断裂等)、北西南东向平移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等三大断裂体系。他们对汤山地区的地层(两翼缺失中上奥陶统地层)、地貌的空间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沟谷的优势方向与构造和主要断裂体系的走向一致。汤山地区沟谷的平均走向为348和76,于南京市郊29条大型沟谷的平均走向以NNW向德沟谷为主相一致。在五通组孔山地区还有一个次一级背斜(见素描图),栖霞组火石峰地区还有一个次一级向斜。孔山背斜:倾斜背斜,轴线向北倾斜。两翼的产状分别为倾向346倾角80和倾向215倾角23。由此可见,在形成该背斜时,来自北边的力要更大一点。其核部为五通组的石英砂岩,两翼为金陵组、高骊山组等的砂岩、生物碎屑岩,含

12、有透镜体。2.断层2.1棒锤山逆断层该断层位于棒槌山西端的坡脚处,发育在黄马青组地层中。该断层向南东倾斜,断层面难以识别,产状不易测量,倾角约为40左右。见一断层破碎带,带宽约3米,带中发育断层角砾岩和糜棱岩。断层两侧地层不连续,青龙组沧波门段与黄马青组地层直接接触,缺失青龙组沧波门段部分地层和周冲村组全部地层。2.2黄山断层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的洗礼和自然风化作用,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前山的黄山断层,也称逍遥溪断层,由钓桥庵至汤口,自西北向东南延伸,长145公里。西南侧(桃花峰一侧)相对上升,东北侧(紫石峰一侧)相对下降,并有数十米水平距离的错动,沿断层线侵蚀成断层

13、谷,逍遥溪主要流经此断层谷。在主断层线北侧,平行并列有数条断层破碎带。中部的莲花峰断层,位于狮子林岩体与黄山岩体之间,作西北方向(280)延伸,长约35公里。后山的蜡烛峰断层亦作西北方向300延伸,长约7公里,排云亭至西海沟方向亦为一大断层,遗留有断层悬岩。3.节理3.1六合方山北采坑六合方山原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玄武岩,玄武岩在经过冷却收缩后产生柱状节理。3.2黄山鳌鱼峰黄山鳌鱼背该地岩体为肉红色含有石英颗粒的花岗岩。其上常见交错节理。节理中大都被石英充填,从而形成石英岩脉。第四章 岩浆活动1.六合方山南京六合方山现为死火山,历史上曾出现四次明显喷发第一次喷发:为溢流相为主的玄武岩,

14、在小盘山地区夹于六合组顶部灰绿色泥岩中,六合方山及江宁方山下玄武岩大体与其相当,但它们呈火山锥形态出露,岩性为灰黑色致密状碱性橄榄玄武岩,属六合组沉积晚期喷出的玄武岩。第二次喷发:以溢流相为主的玄武岩,广泛出露于六合县北部平山、盘山、马头山等地。岩性为灰黑色斑状碱性橄榄玄武岩。在剖面上位于黄岗组中上部灰红色岩屑砂岩、凝灰质砂砾岩之间,属黄岗组沉积时期喷出的玄武岩。第三次喷发:岩性为灰黑色中细粒橄榄玄武岩,该次玄武岩主要分布于六合县北部地区。该玄武岩覆于黄岗组之上,被雨花台组砾石层覆盖。第四次喷发:岩性为灰黑色含钛辉石玄武岩,出露于六合八百乡桂枝山,呈火山锥形态出露。该玄武岩覆于雨花台组之上,被

15、下蜀组覆盖。从岩性、岩相特征来看,第一、二、三次玄武岩均属碱性橄榄玄武岩,第四次玄武岩属玻基辉橄岩;第一、二、三次玄武岩之间,岩石的岩性、岩相及岩石化学成分存在着一定的演化趋势,表现在岩性上,早期(第一次喷出的玄武岩)结晶较细,基质隐晶微晶质,少玻璃质,斜长石牌号较大,岩石中铁镁矿物含量较高,偏基性;晚期(第二、三次玄武岩)结晶较粗,基质常为中细粒,含一定数量的玻璃质,斜长石牌号较低,岩石中常见深源捕晶、晶洞及包体,偏碱性。总的表现为从早到晚碱度分异明显,岩石基性程度下降,碱性程度增高。其中第三次喷发的玄武岩由于爆发作用强烈,受硅铝层混染,其碱性程度相应降低。2.黄山黄山岩石主要成分为花岗岩,

16、而花岗岩是深层侵入岩,这说明黄山原本处于地下,后因板块挤压而被迫抬升的。在早白垩纪时,晚燕山运动使得深藏于地壳下部炙热的岩浆,沿着印支运动时形成的褶皱带,从黄山这块比较薄弱和断裂发育的地壳内乘虚上升,侵入到距地表约数千米的古老地层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这些岩浆由边部向中央慢慢地冷却凝结而成黄山花岗岩体的胚胎。黄山岩体,是同源岩浆在地球涨缩中,多次脉动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早期和主体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边缘和外围,颗粒较粗;补充期和末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内圈和中央,颗粒较细。黄山岩体呈中高外低明显的套叠式分布特征。在深部地壳不断被熔成岩浆,并被挤压而向中央上侵的过程中,黄山山体也被自行拔高,

17、但此时的黄山花岗岩体仍然埋藏在地下,上面还覆盖着数千米的沉积盖层。在经历了多次的间歇抬升之后,覆盖在岩体上的巨厚盖层不断地被风化剥蚀。到了距今五六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喜玛拉雅运动早期,这些沉积盖层随着山体的抬升而逐渐被剥蚀殆尽,黄山终于露出了地表,形成了莲花峰、光明顶和天都峰等花岗岩山峰,但在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喜玛拉雅运动使地壳普遍抬升,隆起扩大,黄山也相应不断升起,同时经受剥蚀,逐渐形成了高逾千米、翘首云天的花岗岩峰林。第五章 区域地质发展史通过对地层、岩性的分析,我们可以还原当时地球的环境,从而为地球未来环境气候的变化趋势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1.汤山及方山地区红花园组主要为石灰岩夹白云岩,是

18、典型的海相沉积环境说明在寒武纪和奥陶纪本地区为海洋。到了志留纪的高家边组,主要岩石产物为页岩,代表浅、平静的水相沉积环境,说明海水渐渐褪去,这是一个海退的过程。到了坟头组,岩石含沙量逐渐增大,主要产出粉砂岩,这代表的是广阔的海相沉积环境,是海进的过程。到泥盆纪的茅山组,砾石成分增加,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环境,说明此时该地区可能发育过河流,海水在该时期完全退去。但到了五通组的时候,石英砂岩含量明显增大,代表海进过程,是滨海沉积环境。从泥盆纪的五通组到石炭纪的金陵组,泥岩逐渐变多且含有煤,说明此时该地区有植被发育,代表的是温暖开阔的浅海环境。再往后到高骊山组和和州组,岩石成分多且含煤,代表的是海陆交替

19、的沉积环境。老虎洞组中白云岩较多,又是一个海相沉积环境。往后一直到上青龙组,石灰岩含量增加,说明此时是海进的过程。六合方山主要为砂砾岩且分层明显。分层明显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河道的摆动,说明此时该地区发育河流。2.黄山地区从距今约8亿年的震旦纪开始,海水绕过晋宁运动中形成的江南古陆,从东南方向进入黄山地区,黄山一带被淹没在海水之下。在距今6亿年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壳处于引张的高潮时期,导致了海平面的最大上升,在长达1.6亿年的时期里,黄山地区基本稳定,但仍是一片汪洋。到距今约4.05亿年的志留纪末期,地壳活动加剧,晚加里东运动使黄山地区上升而成为陆地,海水 全部退去,这是黄山地区在地质历史上首

20、次露出海面。在经历了5000万年的相对稳定后,到了石炭纪,柳江运动又引海水卷土重来,黄山地区又重新沉入海平面以下。地质专家曾在黄山脚下谭家桥等地发现三叶虫化石,证明黄山地区4亿年前确为海洋。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划时代的印支运动使地壳隆起而成为陆地,海水退出安徽境内,最终结束了黄山地区漫长的海侵历史和海相沉积,从而进入了陆相地史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侏罗纪以后,影响遍及我国的燕山运动,以强烈频繁的活动,不断地改造、雕塑着黄山地壳的地貌。黄山世界地质公园北部的太平花岗闪长岩体,就是晚侏罗纪岩浆侵入的产物。到早白垩纪时,晚燕山运动又一次震撼江南大地,深藏于地壳下部炙热的岩浆,沿着印支运动时形成的

21、褶皱带,从黄山这块比较薄弱和断裂发育的地壳内乘虚上升,侵入到距地表约数千米的古老地层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这些岩浆由边部向中央慢慢地冷却凝结而成黄山花岗岩体的胚胎,这便是距今约1.25亿年时期形成的“地下黄山”。在黄山花岗岩体侵入地壳形成之际,也就是黄山山体雏形孕育铸就之时,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脉动上侵定位和结晶固结之后,黄山岩体的雏形终于形成。黄山岩体,是同源岩浆在地球涨缩中,多次脉动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早期和主体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边缘和外围,颗粒较粗;补充期和末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内圈和中央,颗粒较细。黄山岩体呈中高外低明显的套叠式分布特征。在深部地壳不断被熔成岩浆,并被挤压而向中央上

22、侵的过程中,黄山山体也被自行拔高,但此时的黄山花岗岩体仍然埋藏在地下,上面还覆盖着数千米的沉积盖层。在经历了多次的间歇抬升之后,覆盖在岩体上的巨厚盖层不断地被风化剥蚀。到了距今五六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喜玛拉雅运动早期,这些沉积盖层随着山体的抬升而逐渐被剥蚀殆尽,黄山终于露出了地表,形成了莲花峰、光明顶和天都峰等花岗岩山峰,但当时尚无今日如此巍峨伟丽的风姿。在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喜玛拉雅运动使地壳普遍抬升,隆起扩大,黄山也相应不断升起,同时经受剥蚀,逐渐形成了高逾千米、翘首云天的花岗岩峰林。在第四纪时期,黄山曾先后发生了三次冰期,冰川的搬运、刨蚀和侵蚀作用,在花岗岩体上留下了很多冰川遗迹,形成了遍布

23、黄山的冰川地貌景观。再加上出露地表以后,受到大自然千百万年的天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参考:(1)寒武纪 由于质纯的白云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海相沉。古气候相对于震旦纪,天气更炎热,水更浅,更干,有盐坪,为蒸发性海洋环境。 (2)奥陶纪 由于厚层致密灰岩和生物碎屑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浅海相沉积。古气候则是气候温暖,水深,浅海,波浪大。 (3)志留纪,泥盆纪 由于由泥岩逐渐过渡到粉砂岩、砂岩,所以推断古地貌海陆过渡相到陆相,古气候则由于地壳抬升作用,海拔升高,气候干燥,蒸发迅速,海水干涸。 (4)石炭纪 a.下统 由于金陵组生物碎屑灰岩,高丽山组杂色砂岩,和州组泥灰

24、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交替的海陆相沉积。古气候则由温暖湿润到干燥炎热再到温暖湿润 b.中上统 由于致密灰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深海相沉积。古气候则是温暖湿润,水深。 (5)二叠纪 由于栖霞组薄层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浅海相至海陆过渡相。古气候则由于地壳抬升,海退,干燥。 (6)三叠纪 a.下青龙 由于灰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海侵。古气候则是温暖湿润 b.上青龙 由于泥岩、砂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海陆过渡相至陆相。古气候则由地壳抬升,干燥,蒸发快。 注:寒武纪到白垩纪的重大构造运动 (1)加里东运动(即加里东构造旋回) 加里东运动始于距今约5.7亿年,结束于距今约4亿年,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寒武纪地

25、壳下沉,开始海侵,形成相对干燥的浅海相环境。海侵到奥陶纪时,已经形成深海相环境,这时地壳开始上升,海水面积相对缩小。 志留纪时,出现了海陆交界的现象,处于浅海相环境。这一阶段是加里东运动的前半期。泥盆纪初,亚洲在很多地区发生了褶皱运动,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水后退,形成众多高山。这一阶段是加里东运动的后半期,即造山时期。泥盆纪时陆相环境形成。 (2)海西运动 海西构造期,包括石炭纪和二叠纪。石炭纪时,出现大规模的海侵,这一时期为海西运动的前半期。二叠纪地壳开始上升,海水后退,开始了海西褶皱运动,这个造山运动在二叠纪末结束,这一时期为海西运动的后半期。海西运动的完成,标志着古生代的结束。 (3)印支运

26、动 印支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改变了三叠纪中期以前“南海北陆”的局面,从此中国南北陆地连为一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地环境。印支期形成的四条碰撞带,印支期地应力的主应力方向,按今天的方向来说,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近似北南走向。 (4)燕山运动 燕山运动发生在侏罗纪、白垩纪。在这段时期,我国许多地区地壳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是典型的代表,燕山运动因此得名。 燕山运动对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和地貌轮廓的奠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此时中国陆域又有扩大。由于构造背景不同,燕山运动的强度和表现形式有明显的东、西差异。特别在东南沿海一带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岩的喷发尤为剧烈(黄山花岗岩就

27、是在侏罗纪出露形成),显示了太平洋沿岸地带构造活动的加强。经过燕山运动,中国地貌的构造格局已清晰地显现出来。 (5)喜山运动 喜山运动不仅限于喜山地区,也影响到亚洲等广大地带。直到现在它的活动仍很强烈,喜山运动后,进入了第四纪。喜马拉雅期地应力的主应力方向为东北走向,这充分说明了印度板块向北碰撞对中国大陆的影响。第六章 感想课堂上的知识是空洞的,只是一种理性的认识。通过这一周的野外实习,我们在理论的基础上获得了更为重要的形象的感性认识。对岩性、地层等地理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也为我们将来应用地理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为期一周的实习,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也收获的良好的友情,增

28、强了自己与他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实习的时候基本每次午餐都是在外面吃,我们也找不到餐馆,只能吃泡面什么的。但是就是在结伴寻找餐馆的同时,大家有说有笑,可能是一种相同的患难情怀(饿)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大家都在抱怨没东西吃、吃不饱,但却是这样让大家有了一些共同点,从这小小的共同点出发,慢慢化解了以前产生的一些小矛盾和误解。在棒槌山的实习工作需要分组测量。在之前分配工作的时候,景尽管有人觉得自己分配的职位不好,有不满之情,但到了真正测量的时候,大家还有非常用心的做工作,每个人都很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有可能的话还帮助一下有需要的同学。这让原本一个不怎么团结的班级凝聚力上升不少。

29、黄山的实习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痛并快乐着。爬山时累人的,尤其是在爬天柱峰的时候,感觉不仅累,而且危险。但是,在山上所观赏到的景色让大家觉得这也是值得的。在爬山的时候我一直走在最前面,走一路唱一路,乐趣估计也只有我自己会明白了。爬上去之后发现后到的人比我更加累,这不禁让我想起来领头羊的故事:领先的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更大的动力。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要做一只领头羊,不断超越、一直坚持才能够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未来才能愈加光明。参考文献:王 建,张茂恒,徐 敏,许建国,王国祥,孙爱梅 . 现代自然地理学实习教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周春林,袁林旺,刘泽纯,张 惠 . 南京汤山地区的地貌与岩溶发育演化 . 地理科学,2006,26(1):4751潘凤英,石尚群,沙 润 . 南京市区坳沟地貌探讨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2(3):8895张祥云,刘志平,范迪富,蒋梦林,邵家骥 . 南京仪征地区新近纪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 . 中国地质,2004,31(2):179185参考网上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