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教学大纲(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会计教学大纲(1).doc(19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成本会计教学大纲(1)成本会计教学大纲(1)成本会计教学大纲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初学者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后,能够更深入地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便于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相结合。本书各章节的内容基本上按照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予以安排,在
2、内容阐释的深浅程度上,尽量考虑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要。课程概述:成本会计课程是我校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集中介绍企业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操作方法。本课程既有特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配有大量例题,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本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成本会计的涵义及其分类;成本会计的职能和分类;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和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的原则、成本核算的要求和程序等;(2)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如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损失的核算;在产品和产成品成
3、本的核算等;(3)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技术方法,如成本核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等;(4)成本分析的基本知识,如成本分析的原则和评价标准、成本分析的程序和方法、全部商品产品成本分析、可比产品成本分析和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等课程性质成本会计是一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是会计学科的专业课程,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也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应当具备的知识。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成本会计教材适用于财经院校各专业成本会计的教学。特别应作为我院教师组织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税务等专业成本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复习考试的依据,也是我校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一般在大学
4、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课程的总课时和总学分:本课程共72学时,4学分。其中:课堂讲授54学时,3学分;实验室实验18学时,1学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一门会计专业课,本课程需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同时,后续课程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审计等。有些内容与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略有交叉,需要界定各门课程所讲的内容和深度。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1.成本会计,万寿义、任月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2版。2.成本会计习题与案例,万寿义、任月君、李日昱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2版。课堂讲授及作业布置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
5、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课程,也是与财务会计等其他会计专业课联系密切的专业课程。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介绍相关的成本会计基本理论、成本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和成本分析方法;根据教学进度及时布置作业,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实验室实验在整个课时安排中占有较大比重,应周密安排,在课堂讲授结束之前,及时与实验室联系,安排实验时间与具体地点,在实验过程中,任课教师应按时到场,根据实验内容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确保实验效果。学时分配表课程总学时72课堂重点讲授章节学时数备 注第一章 (共3节)2讲授2课时第二章 (共4节)1讲授1课时第三章 (共2节)1讲授1课时第四章 (共3节)3讲授3课时第
6、五章 (共6节)6讲授5课时,课堂练习和讨论1课时第六章 (共2节)5讲授4课时,课堂练习和讨论1课时,第七章 (共3节)2讲授2课时第八章 (共3节)4讲授4课时第九章 (共3节)2讲授2课时第十章 (共2节)3讲授2课时,课堂练习1课时第十一章(共3节)4讲授3课时第十二章(共3节)4讲授3课时,课堂练习1课时第十三章(共3节)3讲授3课时第十四章(共5节)4讲授3课时,课堂练习1课时第十五章(共4节)4讲授3课时,课堂练习1课时第十六章(共4节)1讲授1课时第十七章(共6节)1讲授1课时第十八章(共5节)4讲授4课时,课堂练习1课时实验室实验18注:教材中附录部分“成本会计专题”不作为讲
7、授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并不作为考试内容。第一章 总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当了解成本的作用及降低成本的意义和途径,了解成本的理论涵义,掌握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等相关概念,领会并熟练掌握产品成本开支范围,重点掌握成本的几种主要分类,包括成本按其经济用途或职能的分类,成本按其与特定产品关系的分类。基本内容第一节 成本的涵义一、成本的涵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称为企业的生产费用。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就是产品成本,也称为制造成本或生产成本。商品价值中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成本的经济内涵,也称为理论成本。二、
8、成本的实际内容为了使企业成本计算口径一致,国家规定了成本开支范围。按有关规定可计入成本的各项支出包括:(1)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材料费用;(2)为制造产品而耗用的动力费用;(3)支付的工资费用;(4)固定资产发生的折旧费用、修理费用;(5)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6)生产单位为管理和组织生产而发生的办公费等各项费用。三、期间成本的涵义期间成本是与产品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期间成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四、成本的一般涵义会计学成本的一般涵义是: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发生可用货币计量的代价。其涵义包括三个个方面:(1)成本必须发生于某一特定的会计主体,以符合
9、会计主体假设;(2)成本的发生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3)成本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第二节成本的分类一、按计算产品成本和确定损益为目的的分类成本按其经济用途或职能可划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类。成本按其与特定产品的关系分类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二、以规划成本和控制成本为目的的分类以规划成本和控制成本为目的的分类可按成本习性或可变性分类。按成本习性分类可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按成本可控性分类可将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第三节 成本的作用及其降低途径一、成本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的作用包括:(1)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2)成本是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一
10、个综合指标;(3)成本是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4)成本是进行经营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重要依据。二、降低成本的意义和途径降低成本的意义在于:(1)降低成本可以节约劳动耗费,增加生产;(2)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经济效益;(3)降低成本是降低产品价格的重要条件。降低成本的途径有多种,包括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的消耗,控制生产损失的发生,控制制造费用,采用高新技术,优化企业价值链,实现集团优势。第二章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分类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当了解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了解成本会计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当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掌握现代成本会计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成本会计的任务,熟练掌握
11、成本会计的种类,重点掌握成本会计的七大职能。基本内容第一节 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一、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年)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会计和计算,也称记录型成本会计。这时的成本会计主要有以下工作:建立材料的核算和管理办法;建立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办法;建立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办法。制造业采用了分批法和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成本会计专著、建立了一些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二、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年)这一阶段成本会计的主要进展包括:标准成本制度的产生,预算控制方法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形成了完全独立的成本会计学科。三、
12、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年以后)成本会计发展重点由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事前预测、决策和规划,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其主要内容是:开展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实行目标成本计算、实施责任成本计算、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法、推行质量成本计算、应用作业成本计算法、电子计算机在成本会计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第二节 当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一、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相对于传统制造环境而言,新制造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表现为自动化和电脑化两个特征。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BM)。二、管理理论
13、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1适时生产制度适时生产制度简称JIT,是一种由需求带动生产的制度。适时生产制度的目的是使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等各类存货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2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从事后的质量检验转向以事先预防为主;从只管理产品质量转向管理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从专职人员的检验转向广泛吸收全体职工参加,把管理重点放在操作工人自我质量监控上,自动纠正质量缺陷,不合格品不允许转移到下一环节,以保证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实现“零缺陷”,使整个企业处于质量改善环境中,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3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为了获得和保持企业持久竞争优势而进行的
14、成本分析与管理。国外学者对于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通过成本管理来提供对战略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一般认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等。4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企业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确定基准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可以促使管理人员和会计师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以增强企业竞争力。5限制理论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是一系列链状相连
15、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的影响是使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认识到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从总体上看,效益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可能有了增加。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一、成本会计的职能1成本预测2成本决策3成本计划4成本控制5成本核算6成本分析7成本考核二、 成本会计的任务成本会计的具体任务包括:(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2)开展成本预测,进行成本决策;(3)制定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4)做好成本分析,严格成本考核。第四节 成本会计的分类一、
16、按成本会计制度分类1实际成本制度2估计成本制度3标准成本制度二、按成本计算模式分类1全额成本计算模式2变动成本计算模式三、按间接费用分配基础分类1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2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第三章 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和工作组织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和对成本会计人员的要求,了解成本会计制度,掌握成本会计工作组织包括的内容,熟练掌握成本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成本会计四项基础工作的组成内容。 基本内容第一节 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一、建立定额管理制度,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定额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所规定的标准。与成本有关的定额包括劳动定额,材料
17、、动力、工具消耗定额,费用定额,质量定额等。二、加强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和清查制度做好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和清查工作,是正确计算成本的必要条件。企业一切物资的收发都要经过计量验收和办理必要的凭证手续。三、建立内部结算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搞好内部结算要抓好内部结算价格、内部结算方式和内部结算组织三个方面的工作。四、建立原始记录制度,制定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企业应健全原始记录制度,统一规定各种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存档和销毁等制度;应根据成本计算和内部控制的需要,制定各种原始记录的传递程序,包括凭证传递所流经部门、各部门对凭证的处理程序等。第二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一、成本会计的机构
18、成本会计的机构包括成本会计工作的领导机构,成本会计的职能机构,成本归口管理部门和班组经济核算。二、成本会计人员1成本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人员任职资格的具体规定,同样适用于成本会计人员。成本会计人员的职责具体:(1)进行会计核算。(2)实行会计监督。(3)编制成本计划及费用预算,并考核、分析其执行情况。(4)制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项的具体办法。2成本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三、成本会计制度企业成本会计制
19、度的内容,应包括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作出决定。成本会计制度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第四章 成本核算概述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成本核算的意义、成本核算的原则;掌握成本总分类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要素费用的分配程序;熟练掌握一级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下成本明细账的设置和成本核算程序;重点掌握成本核算的要求,特别是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线。基本内容 第一节 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 一、成本核算的意义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某种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总和。企业正确组织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成本核算的原则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遵循以下成本核算的基本原
20、则:(1)实际成本计价原则;(2)成本分期原则;(3)合法性原则;(4)重要性原则;(5)一贯性原则;(6)权责发生制原则。第二节 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 成本开支范围是根据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的不同性质,根据成本的内容以及加强经济核算的要求,由国家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在有关的财经法规中制定的。费用开支标准是对某些费用支出的数额、比例所作出的具体规定。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是国家对企业核算产品成本时提出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每个企业都应遵照执行。二、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线1分清本期成本费用和下期成本费用的界线2分清各种产品成本的界
21、线 3分清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线 4分清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线三、完善成本责任制要完善成本责任制,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建立健全责任成本制度2建立健全内部成本管理体系 3建立健全成本考核制度 4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奖惩制度 四、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主要有制定各种定额并及时地进行修订;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制度;建立各种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制度;制定厂内内部结算价格;建立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等。 五、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应同时考虑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两个方面。 第三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一、产品成本总分类核
22、算的程序(一)产品成本总分类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1“生产成本”科目2“制造费用”科目(二)产品成本总分类核算的程序要素费用的分配2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3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4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5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二、产品成本明细分类核算的程序(一)一级成本核算体制一级成本核算体制下成本明细账的设置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体制时,企业应设置的明细账主要包括:(1)“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2)“产品成本计算单”;(3)“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4)“制造费用明细账”。2一级成本核算体制下企业生产成本明细核算的一般程序()凡是用于生产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等直接费用,应根据有关凭证或
23、费用分配表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所属的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单”。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费用,应根据有关凭证或费用分配表登记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上。至于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制造费用,则应根据有关凭证或费用分配表登记在“制造费用明细账”上。()月末时, 将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上发生的制造费用进行归集,采用适当的方法,在辅助生产车间各种产品或劳务中进行分配。(3)月末时, 将“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上所登记的费用进行汇总,按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数量分配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和所设置的“管理费用明细账”当中。对于分配给基本生产车间用于
24、生产产品的动力等费用,还应采用一定的标准, 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单”中。(4)月末时汇总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中所登记的费用额,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分别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单”中。(5)将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单”上所归集的费用进行汇总,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未完工产品的成本计算单,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的成本,并将已完工产品的成本汇总,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结转完工产品成本。(6)根据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单”中所归集的完工产品成本资料,汇总编制“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并据此编制记账凭
25、证,作为产成品入库账务处理的依据。(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两级成本核算体制下成本明细账的设置在两级成本核算体制下应分别生产车间和厂部两级设置成本费用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两级成本核算体制下企业成本明细核算的程序()对于直接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等直接费用,应按产品分别归集和分配,在直接计入各车间“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单”的同时,还要计入“厂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应按费用的用途或发生地点,在计入各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的同时,记入“厂部制造费用明细账”;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应根据有关凭证或费用分配表,在记入各车间“
26、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同时,还要记入“厂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月末时,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进行归集,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辅助生产车间的各种产品或劳务之间进行分配。()月末,将各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上所登记费用进行汇总,根据各车间、部门耗用劳务(或产品)的数量,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分配给各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并在“厂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厂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进行登记。 ()各基本生产车间要对本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中所归集的费用汇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配,分别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并在“厂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
27、账”、“厂部制造费用明细账”中进行登记。()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基本生产明细账”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归集了应由各种产品成本负担的全部费用。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并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结转;最后,由厂部财会部门汇总完工产品成本,记入“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中。()根据“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在厂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结转完工产品成本,进行完工产品的账务处理。 第五章 生产费用要素的汇集和分配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理费的核算,工资核算使用的原始凭证和工
28、资费的分类;掌握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工资总额的组成;熟练掌握外购燃料费用的分配方法及其特点,工资核算的账务处理方法;重点掌握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及其特点,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算,特别是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的计算和分配等。基本内容第一节 生产费用要素概述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或性质)不同所作的分类,在会计上称为生产费用要素。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一般有: 1外购材料 2外购燃料 3外购动力 4工资费用 5折旧费6其他支出二、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经归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在只生产一
29、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全部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要素,有的是为某种产品所耗用,有的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区别对待。 三、生产费用要素的分配程序根据发生费用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 编制费用分配表或费用汇总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2根据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成本明细账;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成本类总账。 第二节 材料费用的汇集和分配 一、材料费用汇集和分配概述(一)材料费用汇集和分配的意义材料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材料费的核算,对于降低产品成本、节约使用资金,加速资金
30、周转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材料费汇集和分配的任务反映和监督材料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控制材料采购支出, 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反映和监督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降低材料储备所占用的资金和储存成本,做到既要满足生产需要,又要防止储备不足;反映和监督材料费的归集情况, 应按材料发生的地点和用途进行材料费的归集;反映和监督材料费用的分配情况。二、材料费用的汇集材料费用归集的基础工作材料费用归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收入材料成本的确定;()领用材料的原始凭证和材料费用的归集。2消耗材料的计量根据发出材料的有关凭证,可将材料费列入到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中。但对于库存材料的计量,则
31、可采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方法进行核算。3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等方法计算确定。材料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应经常变动。三、材料费用的分配(一)材料费用的分配原则生产产品使用材料费用的分配对于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分配原则是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记入,间接材料费用分配记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2生产中一般消耗材料费用的分配对于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一般耗用的材料,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中的相关项目中。3其他材
32、料费用的分配对于发出的其他用途的材料,应根据其发生的具体用途,分别记入到“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相关的会计科目中。(二)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1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2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3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4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四、材料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在实际工作中,材料费用的分配是采取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的方式进行的。根据各车间、部门的材料费用分配表,可以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制造费用明细账以及管理费用明细账等有关明细账,根据汇总编制的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作为发料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据以记账。五、燃料费用的分配燃料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方法与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大致
33、相同。 第三节 外购动力费用的汇集和分配 一、外购动力费用的汇集 在支付外购动力费用时, 应根据仪器仪表上记录的耗用数量、规定的价格向提供动力的单位支付款项。以支付款项的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作为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依据。 二、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外购动力费用分配时,应由财会部门根据所支付的外购动力费用额以及各部门耗用外购动力的数量,通过编制“动力费用分配表”进行分配。如果使用外购动力的各部门都有仪器仪表计量,则外购动力费用应根据仪器仪表记录的各部门耗用量进行分配。若使用动力的部门没有仪器仪表计量,可按机器工作时数等标准进行分配。第四节 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汇集折旧费的汇集是通过
34、编制各车间、 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而汇总编制全厂的折旧计算汇总表进行的。二、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分配 对于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和用途进行分配,分别列入不同的科目中。对于生产车间应提的折旧,应记入“制造费用”科目中;行政管理部门应提的折旧费,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租出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费,应列入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中。 销售部门应提取的折旧费,应列入“销售费用”科目。 第五节 工资费用的汇集和分配一、工资费用核算的意义和任务 (一)工资费用的构成1工资总额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2其他相
35、关支出其他相关支出是指除了直接支付给职工个人以外、以工资为基础计算的相关支出,包括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以及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二)工资费用核算的意义加强工资费用的核算,可以正确衡量职工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调动职工生产的积极性, 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加强对工资费用的核算,对于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工资费用核算的任务1.做好工资费用核算的基础工作2.正确地计算职工工资3.正确地归集工资费用4.正确地分配工资费用二、工资费用的分类和基础工作(一)工资费用的分类1生产工人的工
36、资2其他人员的工资(二)工资费用核算的基础工作1考勤记录2.产量记录三、工资费用的计算(一)工资总额的计算。1计时工资的计算2计件工资的计算3奖金的计算4津贴和补贴的计算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四、工资费用的分配(一)工资费用分配的依据为反映企业同职工工资的结算情况,财务部门应根据各车间、部门的职工工资单,汇总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作为应付职工工资的依据。工资费用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三)工资费用的账务处理工资费用应按其发生的地点和用途进行分配。 对于生产车间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应计入“生产成本”科目中的“直接工资”成本项目中;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
37、工资,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应列入“管理费用”科目中;固定资产大修理等工程人员的工资,应计入“在建工程”科目中;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则应列入“销售费用”中。对于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工资费用在生产一种产品时,可将其全部列入该产品的成本中;如果生产几种产品,则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中。直接工资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采用按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第六节 其他费用的汇集和分配其他费用指除了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 折旧费等费用以外的各项费用,包括邮电费、差旅费、办公费等。 这些费用应于发生时,根据有关凭证,按其发生的地点及部门,分别计入“制造费用明
38、细账”、“管理费用明细账”中。在凭证较多的情况下, 也可以根据有关的凭证,汇总编制其他费用分配表,据以登记各种明细账。 第六章 辅助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的核算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辅助生产部门的特点,一般性了解辅助生产车间和基本生产车间费用明细账的设置,掌握辅助产生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归集方法,熟练掌握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重点掌握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基本内容第一节 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辅助生产部门的特点辅助生产车间是为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 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生产车间,一般很少对外服务。辅助生产成本的高低,对产品成本水平有直接影响。二、辅助生产成本的
39、归集 为了核算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费用,计算所产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辅助生产车间应设置“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据此进行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三、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若辅助生产车间是生产产品的,如自制材料、工具等,在这些产品完工后, 应将其成本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到“原材料”或“低值易耗品”等账户中。如果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电、水、蒸汽等产品或劳务时, 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在归集后,应根据各受益部门的耗用量,在各受益部门间进行分配。分配方法包括: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3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 第二节 制造费用的核算一、制造费用的归集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的生产单位
40、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为了核算与监督制造费用的发生,应设置“制造费用”科目。该科目应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二、制造费用的分配 1实际分配率法实际分配率法由于采用的分配标准不同,其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包括:(1)生产工时比例法;(2)直接工资比例法;(3)联合分配法2预算分配率法 3累计分配率法第七章 生产损失的核算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产损失的含义,掌握废品的分类及废品净损失包括的内容;熟练掌握“废品损失”科目的结构和废品损失核算的账务处理方法;重点掌握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基本内容第一节 生产损失核算的任务一、生产损失的含义和种类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称
41、为生产损失。生产损失一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两类。二、生产损失核算的任务1.正确计算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明确经济责任,加强企业管理2.正确地分配生产损失3.正确地考核生产损失计划的执行情况第二节 生产中废品损失的核算一、废品及废品损失按废品的废损程度和在经济上是否具有修复价值,可将废品区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两类。废品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料废和工废两种。废品损失是指因产生废品而造成的损失。废品损失主要包括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减去废品残值后的报废损失。二、生产过程中废品损失的核算在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里,应设置“废品损失”科目,该科目应按废品的品种或批别分别设置明
42、细账,在账内一般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应根据各有关费用分配表,分别计入到所设置的“废品损失明细账”中。对于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需采用一定的方法,将某种产品的成本,在合格品和废品之间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2.按定额成本计算第三节 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停工损失的内容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在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停工损失主要包括停工期间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计提的应付福利费、应分配的制造费用等。二、停工损失的核算停工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均属于停工损失,应设置停工损失 总账科
43、目进行核算。 “停工损失”科目应按车间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在“停工损失明细账”中,应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归集停工损失。第八章 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核算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在产品、产成品的概念;掌握在产品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方法;熟练掌握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及各种不同的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重点掌握各种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及其特点。基本内容 第一节 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核算的内容 一、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核算的意义 加强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的核算,对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及时计算产品成本2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3正确计算各期的损益4提高企业销售产品的速度5有利于降低
44、企业在产品占用的资金二、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核算的任务1加强在产品和产成品数量的核算,可以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2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在产品成本3产品完工后,应将产成品及时验收入库,建立较为完整的保管制度,及时将产成品发出,实现销售三、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计算模式 先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将生产费用减去完工产品成本,其余额就是在产品成本; 先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将生产费用合计减去在产品成本,其余额就是完工产品成本; 采用适当的方法,同时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四、在产品数量的核算工业企业的在产品是指处在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产品。在产品数量的核算是进行在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为了加强在产品
45、的数量核算,企业应定期对在产品进行清查。在产品清查的结果,要编制“在产品盘存表”。财会部门应对盘盈盘亏在产品的数量、原因及处理意见进行审核,并按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第二节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企业要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等具体条件,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在产品的成本。通常采用的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如下几种:1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是指将在产品折算成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约当产量法就是先把实际结存的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然后,把产品成本计算单上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方法。2定额比例法定额比例法是按照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3定额成本计算法定额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