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管理学...doc(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市政管理学.名词解释(10*2)名词解释(10*2)简答题 (7*5)综合论述(15,10,20)猜测:【名词解释】:城市、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规模、市政、市政管理、市政管理体制、市民参政、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土地的用途管制、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环境、环境容量、城市环境管理市政学第一章 绪论1、城市的概念城市地理学:强调城市的空间特征,认为
2、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聚落,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2、城市的内涵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的产生基础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大分工。 城市作为一种居住群落体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城市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城市是系统性存在,也是历史存在和社会存在。 城市是一个一个不断发展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实体,是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聚集的组织系统。3、城市的特征(与乡村的区别)(1)空间上的聚集性:聚集性是城市所持有的根本属性之一。(2)经济上的非农业性(第二、三产业):这是城市的经济特性。(3)构成上的异质性
3、:这是城市的社会属性,有时又被称为“多样性”、“流动性”。(4)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5)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4、城市化(以人口、土地角度理解城市化)概念就是指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地域空间过程。就是乡村转变为城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快速发展的一种历史现象和复杂过程。5、逆城市化概念 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和扩散的过程。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过程,不是城市人口重新回归为乡村人口的过程,而是城市化发展的更高阶段,导致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区和乡村扩散,大城市的绝对人口下降,郊区和小城镇人口呈增长态势。6、城市化的功力机制城
4、市化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多种动力的构成关系看,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经济发展不仅是城市化进程的第一动力源,而且是其他动力的发生基础和实现前提。1) 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 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3)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7、城市的性质、职能 (清楚)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集中反映。即城市性质分成三类:政治中心城市、经济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职能: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1)普遍功能
5、(一般功能):包括五个方面A、承载功能。(自然物质承载体和人工物质承载体)B、经济功能。城市起着组织经济和发展经济的核心作用,起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运输等各种具体作用。C、政治功能。是各级国家政权机关的所在地。D、文化功能。城市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教文卫体等各项文化事业的集中地。E、社会功能。是各种社会组织、各类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场所。2)特殊功能。A、对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即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支配作用的功能,城市因其盛而盛,因其衰而衰。B、对区域作用的辐射性。即城市的特殊功能是以满足自身以外的区域的需要而发挥其主导作用,是城市经济成长的基础。8、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关系联系:都是反
6、映城市为外部服务的作用,都是反映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分工。区别:1)一个城市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只抓住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2)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而城市性质一般表示城市在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指的是规划性质。3)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城市性质加进了城市规划人员或城市领导人的主观意愿素。9、城市规模概念城市规模是人口、经济、科学技术等在城市的聚集规模,城市规模主要有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种表达方法。一般来说,以市区的常住非农业人口作为衡量城市人口规模的标准。10、城市的复合功能1)生产中心功能: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基地2)商业中
7、心功能:商品流通和贸易集散地3)交通中心功能:通常沿江、沿海、沿路4)信息中心功能:有专门的设施传播信息5)政治中心功能: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中心11、市政、市政管理的概念市政:指城市政治主体(城市政府、社会团体、无党派人士等)围绕城市公共事务而展开的各种政治决策与执行的活动过程的总称,目的是保持城市运行的稳定。市政管理:市政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市政管理不同于私人管理,市政管理更强调以人为本、公共利益;公平与责任;公共选择和利益聚合。第二章 市政管理1、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综合分析方法2)系统分析方法3)比较分析方法4)实证研究方法6)城市法治水平7)城市可持续发展2、
8、市政管理组织体系3、市政管理体制(理解)国外国外市政体制(看书P59-78ppt第二章p36-61)4、市政管理体制的概念狭义:市政管理体制是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书上的是狭义)5、市政管理的一般过程: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市政管理是对人们所从事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6、市民参政的概念、途径概念:亦称为市民政治参与,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利益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权、罢免权等权利,监
9、督权力的行使,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市民参政议政的途径包括:利益表达、行使监督权、行使选举权和罢免权7、国外市政体制图 (会画)主要是美国第二章PPT 37-41、书上61-63美国的市政体制类型美国市政体制主要有市长市议会制(强市长制,弱市长制,市长行政长官制),市委原会制,市议会经理制,市镇会议制r 美国大城市普遍采用市长制,市长和市立法机构的议员均为全职并有薪金。r 市委员会制将城市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选出一个代表进入市委员会,该委员会集议决权和执行权于一身。在委员会体制下,市长的地位也是礼仪性的。r 中小城市采用市经理制的比重较大。市经理制将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权集中于市经理,市议
10、会和市长并不履行具体管理职能。8、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市制的发展(管理体制的变化):城市型政区地域型政区“市管县体制”:“市管县”体制又称市领导县体制,指由市管辖若干县或自治县,以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农村的行政管理体制。“整县建市”:从世界范围看,设市模式基本有两种类型。一是仅以区域内城镇的实体地域范围为主并划进必要的郊区设置为市,可称为切块设市,即城乡分治。另一种是撤消县建制,将整个县改设为市,可称为整县改市,即城乡合治。前者是国际惯例,后者是中国大陆特色。9、中国市政体制特征(城乡合治型争议)1)建制的双重性 以中心城市所辐射范围而确定地方政府建制区域。兼专门市镇型
11、和一般地域型建制。2)同一结构性 市委统一领导、议行合一 市政体制中包括司法系统3)法律地位非自治性 拥有一定自主权的地方行政单位。服从国务院4)行政地位等级性 各级政府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等级不同,职责、权限不同5)职能广泛性 城市、及地域市行政管理城市发展、乡村发展管理6)内设层级混合性我国市的内部层级大都是混合设置,在社区的市为二级和三级混合设置即为市区,市区、县乡或镇层级设置;在不设区的市为一级和二级混合设置,即为市、市乡、镇。通常市辖区域城市地区的设置少于农村地区。10、中国市政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1)政社不分、政事不分。2)政府间权责配置不对称。3)政府机构设置较多。4)公共服务能力有待
12、加强。11、中国市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1)实现城市政治体系政治权力划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2)实现城市各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法制化3)逐步实现市政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公开化4)逐步实现市政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第三章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1、城市发展战略概念是指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谋划,它是关于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针、政策、途径、措施、步骤的高度概括。因此,它对城市发展具有方向性、长远性、总体性的指导作用。2、城市发展战略的发展要素(结合案例)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战略措施战略依据:城市发展条件;城市性质;城市环境;城市经济资源
13、;城市社会资源;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战略目标: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是战略目标,是城市在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具有定性定量要求的具体目的。1)经济发展指标2)社会进步指标3)生活质量指标4)生态环境指标战略重点: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突出加强某些部门的发展,这些部门就成为战略发展的重点。应该说,抓全局是要解决全面性的问题,抓重点是要解决主导性的、关键性的和要害的问题。战略阶段:准备阶段、发展阶段、完成阶段。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实现战略的手段。第四章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1、城市规划的概念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
1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2、城市规划的特征阶段性、区域性、前瞻性、综合性、权威性3、各层次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城市规划编制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阶段。相对应层面上分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4、中国城市规划变革(理念变革)1)维护多元利益平衡2)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3)推行“七条线”管制方法: 规划红线、规划绿线、规划蓝线、规划黑线、规划橙线、规划黄线、规划紫线4)注重理性预期收益管理5)扩大公众参与渠道4)推行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7)加强对规划机构的监督5、城市结构 (空间结构、类型、优缺点)城市结构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
15、,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结构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空间结构等。图形在P123l地租递减 放射扇形模式 多中心型城市模式同心圆型城市轴向结构模式(同心圆的特定类型)l 放射扇形模式l 多中心型城市模式同心圆型城市:以不同用途土地围绕单一核心、有规矩地向外扩散,形成同心圆形为特征。这一核心往往被称为中央商务区(CBD),第1圈:中心商业区 ;第2圈:过渡带(轻工业、批发商业、老式住宅和货舱);第3圈:工人居住区;第4圈:高级住宅区普通居民住宅区和中产阶级住宅区;第5圈:高级及通勤人士住宅区。 缺陷:不利于现代交通路线的铺设,会导致城市
16、交通堵塞。轴向结构模式(同心圆的特定类型):城市运动沿着许多放射形干道集中,由于这些干道都具有通向市中心的高度便利,因而在这些干道两旁不断的分布着各种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从而城市结构形成了从中央商务区起始的放射形干线延伸而构成的形状环形模式。放射扇形模式:霍伊特综合了64个城市的房租调查资料后于1939年提出重点考虑了联结中心商务区的放射状交通干线的影响。缺陷:l 1)过分强调财富在城市空间组织中所起的作用l 2)是未对扇形下明确的定义l 3)建立在租金的基础上,忽视了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对形成多中心型城市模式优点:多核心模式的突出优点是涉及到城市地域发展的多元结构,考虑的因素较多,比前两个模式在结
17、构上显得复杂,而且功能区的布局并无一定的序列,大小也不一样,富有弹性,比较接近实际。缺点:是对多核心间的职能联系和不同等级的核心在城市总体发展中的地位重视不够,尚不足以解释城市内部的结构形态。6、土地的用途管制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7、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城市土地储备机构通过征用、收购、置换、转制和到期回收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并由土地储备机构统一进行土地整理,然后进行储备,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
18、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将储备的土地有计划投入市场的制度。8、土地储备过程:9、土地储备制度的实施模式目前我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基本形成了三种模式:1)以市场运作为主的上海模式。2)行政控制和市场相结合的杭州模式。3)南通模式10、城市土地市场管理概念第五章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1、重点: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与内涵 (会分析)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也称为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公用事业工程、市政工程设施等。是保障城市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的各种基础性物质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总称。城市基础设施=设施+产品(服务)+产业+部门市政(城市)工程设施:是指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城市道路、桥梁、隧道、下水道等。【设施
19、】市政(城市)公用事业:是指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供气、电信、地铁等。【产品(服务)+产业】城市公共设施:不仅指城市基础设施,而且包括城市事业设施,如公共的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部门。【部门】2、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1)服务职能的同一性、公用性和两重性(效益的间接性和综合性)2)经营管理的多样性和垄断性3)建设的超前性和形成的同步性4)运转的系统性和协调性3、城市基本设施供求影响因素需求因素:城市性质、人口规模、主体设施规模与结构、科技水平、人均收入供给因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政府职能定位、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第六章城市环境管理1、城市环境的概念相对于城市中的主体人而言
20、的,是指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外部条件,即由大气、阳光、土壤、水、植物、微生物、动物等组成的自然环境和由建筑物、构筑物等组成的人工环境的复合体。2、作为非环境类专业的大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呢?几个关系:科技与环境、环境与发展、人与环境来分析3、环境的概念(理解)环境是指作用于人类所有外界影响因素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总称。环境是由各种性质不同、运动状态不一的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是经过从无机环境到生物协调与智能社会三个发展阶段,由土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技术经济圈组成的复杂体系。4、环境容量的概念(掌握)任选一又称环境负载容量、地球环
21、境承载容量或负荷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 ,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环境容量包括绝对容量和年容量两个方面5、四者关系四者关系是循环的,环境容量是考虑环境污染是否发生的重要标志,一个特定的环境对污染物的容量是有限的,超过环境容量就会导致环境污染,而环境整体受到污染的程度就是环境质量,环境质量程度过大,就开始环境保护,这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和过渡积累,环境保护的反馈和投入就是环境容量。5、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 特点:隐蔽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难治理性噪声污染电磁波污染光污染热污染6城市环境管理的概念 类型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
22、,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系统生态平衡的一种措施。7、城市环境管理机制(图)重点会画会理解8、城市管理的8项主要制度(重点)城市管理1)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制度6)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7)环境监测制度8)环境质量标准制度9、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模式 重点(1)末端整治模式(先污染后治理)这一模式发端于环境管理的早期阶段。它针对已经出现的污染源,由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对污染源进行监督检查,责成污染源单位进行整治,是典型的问题反应模式。它
23、只适用于污染源相对简单、污染程度低、危害程度小、污染源较少的城市环境问题。这种模式的管理结构简单,环境污染管理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情,其他部门基本不涉及环保事务,环境保护资金有限,只能用于问题相对严重的重点污染源整治。(2)预防整治模式(清洁生产)需要实行预防与污染并重管理。各行政部门在政策上采取协同行动。注重对新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中国城市环境管理正在从末端整治模式走向预防整治模式。(3)合作治理模式 合作治理模式在坚持政府主导环境治理的同时,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发挥企业、非营利组织、公众论坛和公民等多元主体的作用,通过建立合作、协商、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环境治理。政府主要负责环境治理的决策、管理和执法,而具体的作业、生产和宣传,可通过“公私合作”、“第三方治理”等方式,让私人部门、非营利组织参与进来。10、构建多元参与型合作治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