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敏感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台梭利敏感期.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蒙台梭利敏感期.精品文档.儿童是成人之父最早提出“儿童是成人之父”这个观点的是英国湖畔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也提到,“人类的精神是由儿童创造的,儿童是成人之父。”童年是个体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在童年期“一个人的个性就已形成,因此儿童受到的任何影响都会影响到人的发展。”首先,儿童隐藏着未来的命运。任何人如果希望为社会带来利益,就必须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心理不受畸变并保护儿童自然的行为方式。儿童是神秘而有力的,儿童内在隐藏着人性的秘密。每个成人都是儿童创造性活动的产物,这个事实证明儿童有一个明确的、可见的和终极的目的。可是,尽管
2、我们可以从每个角度去研究儿童,了解有关儿童的身体细胞到他各种工作最细微细节的各个方面,但我们仍然不能觉察儿童的最终目的,即儿童最终会变为成人。儿童也是一个工作者,他的劳动虽不像成人的劳动,但儿童的工作可以促进儿童最终完成造就人的任务。每个儿童从出生之日起,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交流中,个性逐渐形成并最终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心智健全的人,他将继承前人的事业为人类的繁衍和美好生活做出贡献。其次,只有经过儿童才能最终成为成人。儿童被排除在成人超自然的社会世界之外,而成人也被排除在儿童世界之外。儿童的工作与成人截然不同,儿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自我塑造,使自身最终成为一个富有智慧、精神焕发的人。儿童除工作本身
3、之外无其它外在目的。儿童的工作是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无意识的劳动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可以从每一个儿童身上看到人是如何被创造的,看到人如何从一无所有到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儿童不会仅仅靠休息和思考就长大成人,相反他在积极的工作,他即使面对困难和考验,儿童也毫无畏惧、坚持不懈,在工作中成长、完善并升华。“儿童是我们成人的前身,在儿童的世界,我们是他们的孩子和附属品。”最后,成人依赖于儿童。社会在进步,新兴事物在出现,但在这个过程中成人的困扰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在增多,这都是由于儿童没能按照自然规律生长,心理发展过程中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只有儿童摆脱心理偏差,沿着正常化的道路前行,成人
4、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物质的进步才会才会真正给人来带来福祉和更高级的文明。发展敏感期蒙台梭利提出,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特殊的敏感性。某一成长时期出现的特定敏感性对应相应的敏感期。敏感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特定时期,它赋予儿童心灵生长的神奇力量,发展迅速而又自然 ,而敏感期又是暂时的,错过敏感期将会招致不良后果。“如果儿童在敏感期遭遇阻碍就无法正常发育,其心志就会紊乱甚至扭曲。”儿童的内在敏感性能帮助他们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的和必不可少的东西,这种敏感期与生长现象密切联系,不同的阶段对应不同的敏感期。根据蒙台梭利对儿童敏感期的研究,在童年的秘密中主要提到了以下敏感期:1. 秩序敏感期儿
5、童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儿童熟悉的环境发生变化,儿童就会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儿童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不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儿童的秩序感可分为内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两种类型。外部秩序感与儿童对他所处环境的体验有关,内部秩序感即“内部定位”,是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以及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从时间上看,秩
6、序敏感期在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就可以感觉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尽管儿童的表达并不那么清晰,但儿童已经清晰地表达了对秩序的需要。秩序对于儿童而言,就像支撑动物行走的路面,供养鱼儿生存的水,不可或缺。秩序感的建使儿童从一种有序的状态中获取辨别事物的能力并为其以后心灵的发展打下基础。2.细节敏感期1.5岁以后儿童会表现出对细微事物有极大的兴趣。忙碌的大人常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儿童对细枝末节的关注不仅体现了与成人不同的智力视野,更体现了儿童和成人认知事物在程度和性质上的差异。儿童在观察细小东西或细微之处的兴致勃勃,恰恰表明,这对他们而言不再是感官印象而是一种智力的表
7、达。成人在面对儿童时,要努力放低姿态,使自己成为一个儿童的研究者而不是一个专制者或法官,这样才能获得儿童的信任和理解。3.行走的敏感期儿童的直立行走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后天不断的练习。行走的第一步意味着征服的开始,1。5岁到2岁之间的儿童从行走中获得自主行为能力,进入全新生活。儿童为行走而行走并在行走中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儿童的行走没有目标、没有节奏,这与成人为了某个目标、步履匆匆的赶路截然不同。成人在儿童行走或运动时应提供必要的帮助,既不能对儿童不闻不问使其处于一个充满危险的成人环境中也不能为了避免危险处处小心避让使儿童失去自由。4.手的敏感期双手的使用是我们确定儿童心智发育程度的重要线索。儿
8、童从10个月左右开始就学会用手去触摸感觉可以接触到的一切物体,来认识世界,来感知物体之间的差别。手是儿童最好的感知工具。儿童是通过手的探索来协调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通过手的探索发现外在的世界。儿童“必须在周围环境中找到用来看和听的东西,因为儿童需要运动,需要运用双手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所以他需要能让他运动的东西并为他提供活动的机会”。当儿童使用双手,发展心智活动时,成人要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而不是限制和阻碍。5.语言敏感期语言作为思想的表达方式是人特有的属性。语言表达是我们了解儿童心智发展的而另一重要线索。4个月左右的婴儿,当他们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
9、。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方式。父母和孩子说话、唱摇篮曲、讲故事,都可以为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儿童提供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6.感官运动敏感期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搬运餐布、拔插瓶塞、拿放水杯等活动,看似没有任何意义,但却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初次尝试。5岁之前儿童会不断运用感官尝试各种活动,成人要做的,就是为儿童建造一个适合他们的环境,让他们在其中尽情的展现自己的动作和技能。儿童的心理畸变蒙台梭利认为,处于精神胚胎期的儿童会发生心理畸变的想象,而“所有心理畸变的根源是唯一的,那就是儿童在其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敌意的和不相容的环境,使儿童不能
10、实现自己的发展的原始计划,无法在实体化的过程中发展他潜在的能量。”外界环境是导致儿童心理畸变的唯一且不易察觉的原因。蒙台梭利将儿童的心理畸变总结为以下几种表现:1.神游神游表现为儿童在活动中坐立不安,一刻不停的乱动,混乱无序、漫无目的,“易被图像和符号所吸引”。玩具和游戏让儿童产生幻想,且是一种对现实不完整和徒劳无益的想象。这种神游,使而儿童做事有始无终,很难集中精力,同时也是儿童逃避现实、寻找慰藉的表现。只有为儿童创设适合的环境,使儿童集中精力工作,安静平和地投身现实,儿童才能实现自我发展。2.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儿童表现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或正常的发展智力。心理障碍是儿童丧失勇气、把自己封
11、闭起来,这是一种意识无法控制的心理防御,而成人在教育过程中又采取压迫强制的方法进一步触发了儿童的心理防卫。心理障碍很难克服如果在童年时代没有彻底根除就可能会伴随人的终生。3.依赖性有些儿童会过分地依赖成人。成人又常常用自己的行为去替代儿童的行为,最终使儿童滋长“惰性”,完全依赖成人。这种依赖性使得儿童生命力和创造力下降,所有活动依附于成人的意志。而成人将自己凌驾于儿童之上,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帮助对儿童有害无益,最终使儿童不能自由生长。4.占有欲儿童总是希望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占有欲就像饥饿感一样,“驱使他们在周围环境中寻找能够满足他们心理需要的东西,从中汲取成长需要的养分”。“如果儿童没有找到自
12、己发展的动因,那么他只能看到物,并且想要占有它。”占有欲不消除就会打乱儿童的协调与基本平衡,阻碍儿童的心智发展。5.支配欲儿童会利用成人,从成人那里获得他们没有能力得到的东西。“儿童不断幻想,一刻不停的提出要求,让超人一样的父母一刻不停的去实现他们那些眼花缭乱的梦想。”如果在此过程中,成人只作让步,一味地满足儿童的要求的话就会宠坏儿童并将其引向歧途。6.自卑感成人对待儿童的方式往往会让儿童感觉自己是无能的、蠢笨的,是没有价值和尊严的。当自卑感持续不断地作用在儿童身上,就会使儿童心生恐惧,漠视周遭,继而演变为一种心理障碍。自卑感通常表现为害羞、犹豫不决、不敢面对困难以及绝望悲伤。7.恐惧儿童往往会对某些事物感到害怕。通常儿童会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表现出恐惧,无论性格温顺的儿童还是活泼的儿童都会有恐惧的事物。“而成人往往利用这一点,为了让儿童服从自己,强加给儿童许多莫名的恐惧。”消除恐惧的方式是让儿童接触现实、感受事物、理解各个事物原先本来的面貌。8.说谎儿童说谎可能起源于儿童为描述某种东西时产生的幻想。儿童的谎言有时是巧妙推理的产物,有时也是为自我保护而开启的防御机制。成人可以通过帮助儿童澄清思路、接触现实、自由成长、追求真善美等方式改造儿童的心灵。